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的国内国际环境,综合能力成为了各类竞争的核心指标,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地位也越显重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感召下,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突出培养有思想、善学习、善交流、善合作、敢创新,促进学生发展成为新型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教学方式 合作 创新
1.前言
“教育是立国之根本、是社会发展之基石,是人类进步之动力”。参考当前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势,不难得出“综合能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了各方面竞争的核心指标。我国社会各界对此也有很清楚的认知,纷纷做出了相应的工作改革调整。也应运而生了教育界为培养更能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国际环境的综合型人才的“课程改革”。本文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感召下,以体育课程教育教学为视角,谈谈笔者的感想和思索,以实现经验交流,为相关工作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问题的提出
咬文嚼字,“课”相关学校课的内容,“程”则有程序、实施之意。课程改革就是相关学校课的内容及其实施的变革,这也符合课程改革的本意。以学校体育课而言,课程大纲已有具体布置,体育教师应当更多地从体育教学实施环节而付出改革工作的努力,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既是改革,就必须先弄清楚以前形式的弊端,以免重蹈覆辙。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教授知识技能、机械巩固练习、检查学习效果来展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技术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纲知识技术的容器。传统的“四步”教学法,虽然强调了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3.问题思索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感召下,体育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主动性,认清传统“四步”教学法的弊端,转变思维,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实现课程改革预期的效果。
3.1传统“四步”教学变法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改变传统的“带着知识技能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技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景交流,让主动学生发现问题或受到某种刺激和启示,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需求或迫切想要掌握该项技术技能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动机。实践证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核心动力因素,对于知识和技能并重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而言更显其重要性。体育教师应尽量把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的实际情景结合起来并加以引导,适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把握好“动机激发”才可使整个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变“教授知识技能”为“主动求知”——改变传统的“强制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为“学生主动追求知识技能”,要重点突出“自主求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摆脱传统“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体育教师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融入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体育教学过程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不断改善之中不断深入,以致完成教学内容。
变“机械巩固练习”为“自我个性彰显”——改变传统的“枯燥地知识技术机械反复”为“彰显个性地知识技术内化练习”,学生不是知识技术的奴隶,也不是体育教师驱赶的羔羊,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尽量让学生免除机械反复、重复练习之痛苦,着力培养学生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技术,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变“检查学习效果”为“交流实践创新” ——改变传统的“知识考核与技术达标”为“交流提升与实践创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点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体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学习考核方式,树立多维度的考核指标,可以考虑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免除学生为了应试成绩而放弃对这些能力的提升。体育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这是体育课程改革最难把控,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千万切忌流于形式,不然前面做的努力就全无意义。
3.2体育课应注重交流能力的培养
体育课较其他课程而言,其教学活动多在室外完成,教学环境更为复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合作更为频繁,所以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最佳载体。交流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交流时一切合作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当代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
交流是一切社会活动生存的前提,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体育教学教学不是体育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或说教,而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各种交流的文化。教学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共同努力与相互交流、理解与配合。结合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成为了体育课程教学的特殊组成部分,意义重大。
4.结束语
所谓“改革”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会对固守不变的东西逆来顺受,得过且过,面对新知识技能、新事物要敢于持怀疑的态度,敢于探究新方法、新途径。在当今社会环境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感召下,体育教师应自知责任重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突出培养有思想、善学习、善交流、善合作、敢怀疑、勇创新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成为新型综合性人才,这是课程改革和全体体育教师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 李丽君. 透视课程改革——肖川博士访谈录[M]. 师资建设,2004(3).
[2] 王德斌,胡荣华. 教学方式的五个转变[J]. 湖南教育,2004(2).
[3] 李灿荣等.中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M].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2) .
【关键词】教学方式 合作 创新
1.前言
“教育是立国之根本、是社会发展之基石,是人类进步之动力”。参考当前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势,不难得出“综合能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了各方面竞争的核心指标。我国社会各界对此也有很清楚的认知,纷纷做出了相应的工作改革调整。也应运而生了教育界为培养更能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国际环境的综合型人才的“课程改革”。本文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感召下,以体育课程教育教学为视角,谈谈笔者的感想和思索,以实现经验交流,为相关工作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问题的提出
咬文嚼字,“课”相关学校课的内容,“程”则有程序、实施之意。课程改革就是相关学校课的内容及其实施的变革,这也符合课程改革的本意。以学校体育课而言,课程大纲已有具体布置,体育教师应当更多地从体育教学实施环节而付出改革工作的努力,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既是改革,就必须先弄清楚以前形式的弊端,以免重蹈覆辙。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教授知识技能、机械巩固练习、检查学习效果来展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技术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纲知识技术的容器。传统的“四步”教学法,虽然强调了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3.问题思索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感召下,体育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主动性,认清传统“四步”教学法的弊端,转变思维,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实现课程改革预期的效果。
3.1传统“四步”教学变法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改变传统的“带着知识技能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技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景交流,让主动学生发现问题或受到某种刺激和启示,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需求或迫切想要掌握该项技术技能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动机。实践证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核心动力因素,对于知识和技能并重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而言更显其重要性。体育教师应尽量把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的实际情景结合起来并加以引导,适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把握好“动机激发”才可使整个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变“教授知识技能”为“主动求知”——改变传统的“强制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为“学生主动追求知识技能”,要重点突出“自主求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摆脱传统“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体育教师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融入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体育教学过程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不断改善之中不断深入,以致完成教学内容。
变“机械巩固练习”为“自我个性彰显”——改变传统的“枯燥地知识技术机械反复”为“彰显个性地知识技术内化练习”,学生不是知识技术的奴隶,也不是体育教师驱赶的羔羊,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尽量让学生免除机械反复、重复练习之痛苦,着力培养学生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技术,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变“检查学习效果”为“交流实践创新” ——改变传统的“知识考核与技术达标”为“交流提升与实践创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点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体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学习考核方式,树立多维度的考核指标,可以考虑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免除学生为了应试成绩而放弃对这些能力的提升。体育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这是体育课程改革最难把控,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千万切忌流于形式,不然前面做的努力就全无意义。
3.2体育课应注重交流能力的培养
体育课较其他课程而言,其教学活动多在室外完成,教学环境更为复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合作更为频繁,所以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最佳载体。交流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交流时一切合作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当代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
交流是一切社会活动生存的前提,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体育教学教学不是体育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或说教,而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各种交流的文化。教学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共同努力与相互交流、理解与配合。结合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成为了体育课程教学的特殊组成部分,意义重大。
4.结束语
所谓“改革”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会对固守不变的东西逆来顺受,得过且过,面对新知识技能、新事物要敢于持怀疑的态度,敢于探究新方法、新途径。在当今社会环境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感召下,体育教师应自知责任重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突出培养有思想、善学习、善交流、善合作、敢怀疑、勇创新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成为新型综合性人才,这是课程改革和全体体育教师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 李丽君. 透视课程改革——肖川博士访谈录[M]. 师资建设,2004(3).
[2] 王德斌,胡荣华. 教学方式的五个转变[J]. 湖南教育,2004(2).
[3] 李灿荣等.中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M].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