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的意义与养成方法研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z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也相应地有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本文详细阐释了心理健康的相关概念和具体表现,对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特征、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阐述,揭示了积极心理品质对高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探讨了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养成方法:即从认知水平、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三大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来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152-03
  高职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建设型人才,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培养高职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1]全国各高职院校以此为依据,为了增强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在预防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发掘高职大学生的优势和美德,培养其过硬的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2-3]。
  一、积极心理品质内涵、特征及具体表现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
  心理品质是个体的本质特征,通过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心理过程由包括三个方面;即认知、情感和意志,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性的或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如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对个体而言,心理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形成的,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教育经历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后天心理品质的形成水平。因此,可以说心理品质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为基础,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质,这种心理特质又通过个体的思维、行为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特指其个体在先天生理发展中,受到后天社会化过程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正面、积极、稳定的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能够使高职大学生拥有积极的认知、情绪、意志、社会适应能力等,帮助高职大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3]。
  (二)积极心理品质的特征
  研究发现,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以下四个特性:一是潜在性,积极的心理品质通常难以被发现和捕捉,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积极地发掘与肯定;二是稳定性,这些心理品质是在后天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对高职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也具有长期性,会间接促成其优秀品德的形成;三是创造性,这主要表现在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人思维活跃,善于学习和思考,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四是适应性:是一种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状态与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自我适应性体现。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这四种特征的综合作用,在同一种心理品质中,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和考虑因素的不同,每种特征的表现又各有侧重[4]。
  (三)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
  当代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积极的认知、积极的情绪、积极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能力[4]。积极的认知中包含着新时代高职大学生对自我、他人以及社会抱有的积极姿态。他们自信且勇于接受创新和挑战,坚信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具有很强的自我效能感,对自己有准确的判断;高职大学生往往待人真诚、宽容,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人,欣赏他人的闪光点并虚心学习,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待这个社会,高职大学生认同和热爱自己的祖国,具有较高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于热点社会问题,如就业问题、养老问题,高职大学生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些问题,并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不逃避、不抱怨,在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勇闯难关、勇担责任;对于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当代高职大学生展现出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变化中完成角色的多重转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对自我有深刻的认识,能在各种环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实现自我超越,发挥自我价值[4]。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
  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关乎其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个人能力的有效施展,又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繁荣进步息息相关,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对各高职院校的要求中也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地位[1]。
  心理健康在广义上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恒久地存在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中的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宜、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的内涵基础是心理状态与生理活动由内而外的和谐统一,体现为一种对生活环境、人际关系、情绪表达的适应性愉悦和交融性舒适。
  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 有适度的安全感、自尊心,对自我成就的价值感体验;
  2. 能充分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有客观的估计,适度地自我批评与反省;
  3. 与现实生活有良好的接触,理智、客观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打击,不过度抱怨,也不过度幻想;
  4. 具有完整和谐的人格,个人价值观符合社會的标准;
  5.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爱与被爱的能力,有个人独立的见解和判断是非的标准[5]。
  三、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促进健康生活,提高社会适应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逐步升高。当代健康观所倡导的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者的和谐统一。心理健康作为其中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身体的健康状态变化会对心理状况产生影响,引起心理诸如认知、情绪等的相应改变。心理不健康也同样会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状态,引发身体上一系列相应的反应。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克服和排解极端不良情绪,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激发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对复杂多变的外在环境的应变能力,使他们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够脚踏实地地不断努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5]。   (二)增添生活趣味,有效预防心理疾病
  高职阶段是高职大学生人格形成及发展的重要奠基时期,而且在这一阶段,高职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环境、家庭状况及他人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重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释放,很容易使高职大学生觉得生活无趣,生命无常,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若这些心理问题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就会诱发严重的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品质就如同一个心灵的充电宝,当人们遇到打击难以复原时,就会释放人们存储在其中的积极力量和潜能,帮助人们驱散雾霭,和自己和解,揭开生活的多面体,增添生活的无穷趣味。因此,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其积极的力量与美德,将人从生活的迷雾中拉出,体味生活的趣味,这是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6]。
  四、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一)提高积极认知水平
  积极地自我认识和自我悦纳。高职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积极的心理品质,就必须要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因为只有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认知周围的人及客观世界。高职大学生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认识: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来制定合理的目标,更好地发展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认识自我的途径可以是以他人为镜子,利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可以是在与他人做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现自身问题,以他人为参照,积极地见贤思齐,改进自我。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之上,高职大学生要学会积极地自我悦纳。所谓自我悦纳,就是肯定自己的本来面目,也能勇敢地接受自己的不足,能够接纳真实的自我。对自己要正确认识、充满信心,有自我满足感和价值感,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和困难,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能够有效排解各种不愉快地情绪体验,乐观自信,善于沟通,自我悦纳然后被他人接纳,更加有归属感。
  (二)促进积极情绪体验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是增进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但可以使个体释放由消极情绪所产生的心理紧张,保持机体的健康与活力,还能够促进个体的思想发展。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不良情绪,调节和宣泄不良情绪也是增进积极情绪体验的一种方法。对于不良情绪,人们可以向亲朋好友倾诉,合理宣泄:可以将注意力从不良情绪上转移,用积极良好的情绪代替不良情绪,达到“乐以忘忧”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想象、自我暗示等方法进行放松训练,体育锻炼对于调节不良情绪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促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增强,使人变得自信、乐观和开朗;另外,个体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人们的情绪体验。高职大学生要有意地训练自己使用积极地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获得更多的快乐、自信和希望。首先,要正视自己的过去,理解并接受不可改变的过去,和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其次,要接纳现在真实的自我,肯定自身的优点,也承认自身的缺点,把握当下时机,努力让自己开心;最后,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创设良好的情绪环境会使人们感到轻松愉悦。
  (三)培养积极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首先,针对部分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看待挫折,要认识到挫折的常态性,承认挫折的客观存在,也要认识到挫折的双重性,锤炼人的意志品质,使个体走向成熟;其次,要用激励的方式来培养意志品质。对高职大学生来说,激励的方式多样,包括目标激励、期望与赏识激励、竞争激励等。这些手段通过激发大学生的行为动机来提高和维持个体的意志水平,促使其意志品质培养过程中的正确方向不发生偏离,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实践活动使锻炼意志品质的最佳方式。个体实践活动的所有过程都需要意志的参与,包括目标的确立、行动计划的制定、行动方式的确定以及最后行动的制定执行。意志品质正是通过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
  五、总结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新时代的高职大学生也提出了新要求,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不但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更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发挥潜力,超越自我,在新的时代里书写战歌。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发掘高职大学生本身携带的、潜在的积极力量,抓住这些积极因素,引导和培养高职学生克服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稳定的心理条件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实现高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成为新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李巍巍.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对高职高专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作用[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07):57.
  [2] 林士俊,周梅华. 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12(02):89-93.
  [3] 吳洁芳,郑晖,闫梦洁,等. 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关系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7(12):10-12.
  [4] 曾荣侠. 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1):90-92+103.
  [5] 金鑫. 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和对策研究[J]. 北方文学(中旬刊),2015(09):217.
  [6] 刘钰.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1):27-28.
  (荐稿人:陈颖,江苏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物质丰富相伴随的是心理问题的日益凸显,大学生犯罪率、自杀率逐年上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重视。专业课教师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强大的团队基础。专业课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展现出的高度专业权威性,为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信赖基础。在入学阶段开展引导式教育、课堂教学进行普适性教育、课后交流实施针对性教育是专业课教
摘 要:客家山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它的传播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明世界,对于提高国家软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客家山歌传播的共计159篇相关研究,研究發现学者多倾向研究关于客家山歌的内容,而对客家山歌受众的研究较为薄弱,关于客家山歌人才培养、教学教改等方面的内容较匮乏;此外,过往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
摘 要:为了全面了解内地西藏生源藏族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教育策略,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内隐联想测验(IAT)测查内地西藏生源藏族大学生的外显与内隐自尊,并与汉族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内地西藏生源藏族大学生外显自尊相比汉族大学生明显较低,内隐自尊效应显著,整体自尊水平低于汉族大学生;藏族女大学生外显自尊相比藏族男大学生明显较低。建议重视内地西藏生源藏族大学生
摘 要: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一环,是直接了解学生情况最直接的方式,可以更好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并加以教育引导。新时代背景下,科学地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显得尤为重要。在谈心谈话的过程中,辅导员需要重视与学生沟通,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寻求高效的谈心谈话工作方式方法,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辅导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