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家长来信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栏语:
  弦子犯错该不该打?该不该给孩子请家教?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性教育?……这些都是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碰到的棘手问题。此栏目的设立在于引发争议,抛砖引玉。欢迎家长朋友们参与对话,以期碰擅出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
  
  棍棒是最后的通牒
  
  广东 广州 文风
  我赞成清心家长的意见,我认为在对孩子无法讲清道理的情况下,棍棒是最后的通牒。我女儿今年7岁,人见人爱,但小时候没少挨打,像不好好吃饭啦,无理取闹啦……一根棍子打得她见了就害怕。打完之后,还得让她自己说妈妈打得对。当然,事后我会一样关心她,使她从心底感到妈妈还是爱她的。
  
  孩子需要权威来约束
  
  湖南 长沙 淑媛
  小孩子不明事理,需要一种权威的东西来约束,令其害怕的棍棒便可以扮演这个权威。我儿子刚开始学钢琴的时候总坐不住,跟他和风细雨地讲道理毫无用处,直到有一次他因为没练琴就出去玩而挨了他爸一巴掌才收敛了。
  另外,适当地打一下孩子,也是一种挫折训练。让他知道人生没有那么多顺心如意的事,他也不能随心所欲。
  
  打出来的孩子人格易畸形
  
  河北张家口 伟莉
  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和长期从事学校教育的老师,我不敢苟同清心在《管教的杖》一文中所倡导的法宝。很多家长以为,奖赏得当的行为,惩罚不当的习惯,孩子会变得听话,似乎懂事的孩子都是打出来的。但我认为这种功效只是暂时的。根据我的经验,长期挨打的孩子有形成两种性格的倾向:反叛性格和充满恐惧的顺从性格。我想,任何一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管教的杖”下,成为人格上的“畸形儿”。
  
  打“教”易伤孩子自尊
  
  北京 卫明
  我赞成一语家长的意见。打“教”孩子的方式极易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有一次,我禁止8岁的女儿看香港电视剧,她却又吵又闹,我一气之下打了她,还把她推倒在沙发上。那一刻,她用非常异样的眼神看着我,后来几天都不愿意和我讲话。好不容易天晴了,她才对我说:“爸爸,那天,你好像扔破烂一样把我扔在沙发上,我以为你不肯要我了。”从那件事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不再打孩子了。
  编后:
  惩罚从来都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正在学习与成年人相处的孩子而言。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文章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是孩子的家长,其次才是他们的朋友。我们有义务教弦子学会尊重、服从和权威的含义。
  但是是否要将惩罚升级为体罚,则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施行体罚并非绝对不可以,但专家认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只有当孩子在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屡犯错误或者挑衅家长、恶意作对时,才可以考虑体罚:
  2.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被罚:
  3.体罚不能滥用,次数越少越有威慑力。频繁施行体罚一方面会令孩子习以为常。另一方面的确容易使孩子形成伟莉读者提到的反叛性格或充满恐惧的顺从性格:
  4.体罚必须在家长冷静和理智的状态下施行。因为愤怒常常会令人失去分寸,即便你是家长:同时过激的情绪会让孩子有不好的联想,比如卫明读者来信中提到的“我以为你不肯要我了”等等:
  5.体罚的部位尽量选择臀部,可避免造成较大的、永久性的伤害:
  6.体罚最好用其他工具(比如文中“管教的杖”),不要用手。对儿童而言,父母的双手代表着爱和关怀,不应让它们和暴力挂上钩:
  7.在孩子1岁半到2岁以前,任何形式的体罚部应该被禁止。一方面它可能伤害到还十分弱小的宝宝们,另一方面,这么大的孩子还没有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体罚的意义不大:而到了弦子上小学以后,体罚就应该逐步减少。到儿童期结束也就是十一二岁时,体罚就可以废止了。
  
  责任编辑:欣彦
其他文献
奶奶去世后,爸爸就把爷爷接到了我们家。  爷爷每天早上都要出去喝早茶,每天准备出去时,都会往只剩下几根头发的“地中海”上搽发油,搽得亮亮的,然后才出门。  爷爷的耳朵不好,你问他吃过饭没有,他会回答你:“刚上完厕所。”他喜欢听收音机,把音量开得大大的,还说听不见,最惨的是我,每天做作业的时候很难排除干扰。  爷爷很奇怪,他下午5点钟开始上床睡觉,睡到7点起床吃饭,8点又睡,11点又起来……问他为什
期刊
  
期刊
一般来讲,多数孩子与其他小朋友都能融洽相处,一起玩耍。但也有些孩子明显孤僻、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宁愿一个人呆着。这种现象称为“儿童退缩行为”,多发生在5-7岁的儿童身上。  正常的儿童,突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或遇到惊吓、恐怖的情景,出现少动、发呆、退缩等行为表现,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但是有退缩行为的儿童,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不注意
期刊
和谐美满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肥田沃土。作为家长,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融洽的亲子关系呢?建议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信任孩子    应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充分的信任。例如孩子放学后晚一点回家,父母若能先查明实际情况,关心他的遭遇,就可避免很多无谓的冲突。让孩子知道你担心他的安全,他慢慢就会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尊重孩子    孩子与成人一样,对别人的爱护关怀或讽刺责难都是
期刊
早期教育的确重要,正如以前曾经有一句广告词说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如果家长们互相攀比、互相竞争,错误地将“早教”理解成“越早教育越好”时,问题就出现了。笔者调查了广州市一些幼儿园的孩子,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个案:  洁洁是班里的“小不点”,她比同学们小半岁,个子小,胆子更小。她经常坐在椅子上发愣,反应也没有其他小朋友快。老师讲的东西常常听不懂,干什么都落在最后,所以总是一个人呆着,从来
期刊
初冬周末的一个下午,我和小朋友正在做游戏。突然,一只蝙蝠飞进了我们的教室,失魂落魄地撞在钢琴边上,跌落在地上。  我还没醒过神来,小朋友却一拥而上。不知谁喊了一声:“快来看呀,一只会飞的老鼠!”另一个说:“快打死它!老师,老鼠是坏东西。”“才不是老鼠呢,有翅膀,是鸟!”有人急着辩护。我已看清是只蝙蝠,它似乎受了伤,耷拉着脑袋,一动不动。我小心地用报纸包起它,放到一只盒子里,对小朋友说:“它不是坏老
期刊
孩子动作慢怎么办    我女儿干什么事都磨磨蹭蹭,动作特慢。每天早上我要赶着上班,她却不紧不慢地在那磨蹭,搞得我天天都是急吼吼地出门。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改掉孩子的磨蹭?   江苏 王勤芳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儿童时间感本来就不强,做事靠的是“好玩”、“有趣”,重视的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要改变孩子的磨蹭,最好的办法就是训练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和守时的习惯。  孩子上学
期刊
小女在最初学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三言两语就没话说了,握着笔杆,望着窗外发愣。我见她愁眉苦脸的样子,就说:“你眼里没东西,怎么写得出文章来!”她不解:“眼睛就是看东西的,我的眼里怎么会没有东西呢?”我问她:“你说你眼里有东西,那么你说说,怎么写太阳升起来的样子?”她不假思索地说:“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告诉她:“你这样写太笼统了。你只知道太阳从东边出来,用了很美丽的形容词‘冉冉’,但是你眼里并没有看
期刊
编辑手记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句诙谐、幽默的谚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想不到多年后的今天,它竟然被一些中国父母奉为金科玉律,而且,再没有诙谐,再没有幽默,有的只是竞争、攀比和令人喘不过气来的紧张——  竞争和攀比多是在父母心中暗暗进行:偏不信你家的孩子就比我家的强!你们4岁学钢琴,我们就3岁开始;你们6岁上学,我们走后门也要5岁混进去…--  紧张的压力则全部落在孩子身上。该玩的岁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