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层教学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倡导的主要数学思想之一,它既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作者基于《标准》的理解和多年初中数学课堂观察的积淀,对这种数学思想展开结构上解读和实践论证。本文从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和评价分层等三个层面予以分析,旨在尊重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学习欲望,实现均衡发展的根本需求。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结构;解读
一、分层教学的界定
关于分层教学,中西教育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如中国教育家孔子说:“深其深,浅其浅。”意思是用深一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深的人,用浅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浅的人。而外国的一些教育家和学者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如美国的卡罗尔,他提出“掌握学习”教学法。他们都主张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来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其实这就是“分层教学”的理论来源。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以教学班级为单位,依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不同层次的分布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教学群体,因群而异,因材施教,进行有差异的教学引导,并佐以有效的方法策略,让每位学生个体均衡发展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到学生之间知识积淀、水平、能力等方面的显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足够的关注,同时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提升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
下面,笔者就从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和评价分层等层面一一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一般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基础知识类,这一个层面是数学教程中基础的定义、公式、定理、公理和推论等。面向每位学生个体,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第二是能力提升类,这一个层面主要针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求中等层次以上的学生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渐次生成;同时鼓励层次稍次的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并在与组内成员的合作与共享中生成部分预设的能力目标。第三个层面是思维拓展类,这一个层面旨于数学思维的丰富、拓展、迁移和发散等,这是对能力较强、学有余力、课堂上总是“吃不饱”、水平较好的学生留出的发展空间。所以这一层面一般要求层次较高的学生完成,而对于其他层次的学生不做刚性要求(当然,对班级内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如果学生有提升的欲望,教师必须切实尊重)。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有了明确的层次划分,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学情、班情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分层最明显的体现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由于学生的水平有所差异,给不同的学生安排同样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增强运算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比較务实的,所以教师应该给他们安排较多的基础性习题训练,以巩固基础;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他们既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一定程度的能力提升,又需要能力较强同学的适时帮助和教师的方向性引领,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来说,开拓思维是最为重要的任务,所以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大的思维自由空间,为他们通向更广阔的数学海洋搭建桥梁。
四、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的制定也要注意分层原则。具体来说,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所有的教学评价,又应该以学生自己为衡量标准,也就是只跟自己比,不跟别人比;只看进步,不看排名。对于低层级的学生,以竞争评价方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和进步欲望,赋予他们上进的动力;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教师应该以激励和引导为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整他们的学习方式;对于高层级的学生来说,要以点拨、引领为主,保护好他们对于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让他们更加自信。
在具体实施分层教学思想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要注意分层教学不是粗暴地依据数学学科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分层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每位学生个体都能得到充足的关注,实现均衡教育目标,而不是人为地划分出优等生和差生,这与《标准》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在分层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态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与变通,不能厚此薄彼,伤害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其次,三个层次只是结构上的划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三者之间逻辑联系严谨,互为因果,合而为一;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潜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状,对不同学生不同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潜力做到心中有数。最后,三个层面的学生不是完全区分开的,最有效的策略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自研、合作探究、共享知识等形式的互动,这样才能发挥分层教学思想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姚红菊. 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0(9):6-8.
[2] 吴秀云. 浅析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数理化学习,2014(3).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结构;解读
一、分层教学的界定
关于分层教学,中西教育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如中国教育家孔子说:“深其深,浅其浅。”意思是用深一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深的人,用浅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浅的人。而外国的一些教育家和学者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如美国的卡罗尔,他提出“掌握学习”教学法。他们都主张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来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其实这就是“分层教学”的理论来源。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以教学班级为单位,依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不同层次的分布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教学群体,因群而异,因材施教,进行有差异的教学引导,并佐以有效的方法策略,让每位学生个体均衡发展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到学生之间知识积淀、水平、能力等方面的显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足够的关注,同时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提升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
下面,笔者就从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和评价分层等层面一一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一般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基础知识类,这一个层面是数学教程中基础的定义、公式、定理、公理和推论等。面向每位学生个体,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第二是能力提升类,这一个层面主要针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求中等层次以上的学生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渐次生成;同时鼓励层次稍次的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并在与组内成员的合作与共享中生成部分预设的能力目标。第三个层面是思维拓展类,这一个层面旨于数学思维的丰富、拓展、迁移和发散等,这是对能力较强、学有余力、课堂上总是“吃不饱”、水平较好的学生留出的发展空间。所以这一层面一般要求层次较高的学生完成,而对于其他层次的学生不做刚性要求(当然,对班级内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如果学生有提升的欲望,教师必须切实尊重)。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有了明确的层次划分,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学情、班情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分层最明显的体现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由于学生的水平有所差异,给不同的学生安排同样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增强运算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比較务实的,所以教师应该给他们安排较多的基础性习题训练,以巩固基础;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他们既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一定程度的能力提升,又需要能力较强同学的适时帮助和教师的方向性引领,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来说,开拓思维是最为重要的任务,所以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大的思维自由空间,为他们通向更广阔的数学海洋搭建桥梁。
四、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的制定也要注意分层原则。具体来说,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所有的教学评价,又应该以学生自己为衡量标准,也就是只跟自己比,不跟别人比;只看进步,不看排名。对于低层级的学生,以竞争评价方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和进步欲望,赋予他们上进的动力;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教师应该以激励和引导为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整他们的学习方式;对于高层级的学生来说,要以点拨、引领为主,保护好他们对于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让他们更加自信。
在具体实施分层教学思想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要注意分层教学不是粗暴地依据数学学科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分层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每位学生个体都能得到充足的关注,实现均衡教育目标,而不是人为地划分出优等生和差生,这与《标准》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在分层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态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与变通,不能厚此薄彼,伤害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其次,三个层次只是结构上的划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三者之间逻辑联系严谨,互为因果,合而为一;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潜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状,对不同学生不同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潜力做到心中有数。最后,三个层面的学生不是完全区分开的,最有效的策略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自研、合作探究、共享知识等形式的互动,这样才能发挥分层教学思想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姚红菊. 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0(9):6-8.
[2] 吴秀云. 浅析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数理化学习,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