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关注教学中出现的细节问题。新课程改革发展十多年,部分一线数学教师以师生交流、互动为途径,以关注细节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细节;高效课堂
汪中求先生写了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从生活实际出发,倡导的是一种新的人生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告诉人们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以师生互动为途径,以关注细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笔者认为,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 注重细节预设,提高课堂效率
在今天的小学数学中,我们只有把握细节预设,才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有利的条件。
首先,挖掘教材细节。苏教版新教材为顺应当前教育发展,编写教材的专家们精心构思,巧妙地渗透了许多教学细节,因此,我们在备课时,高度重视教材中蕴含的细节,以高效多元提升,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小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一课中有一个习题:5名女生和4名男生进行套圈比赛,要求学生正确判断哪一方是优胜者。为了让学生逐步感知其中的奥秘,我就创设了男女方打靶的场景先由双方各派4个选手进行卖弹打靶,比赛完成后由其他学生评判哪个组属于胜利者,当女子组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如男方时,脸上愁容满面。解铃还须系铃人,我自告奋勇地加入到女生队伍中补射了一靶,从而使女生的总分超过男生,此时,教室里的男同学感到愤愤不平,他们认为:四个女生与一个老师组合一组实际上是5人,比男生多了一个人,所以这个比赛有失公平。为了扭转学生不愉快的现象,我就布置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在比赛双方人数不相等的前提下,到底如何判断射靶取胜的一方呢?最后,大部分同学想到了平均数,初步明白了平均数的深刻内涵。
其次,预设探究细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处于引导者地位的任课教师务必疑学生所疑,问学生所问,给学生所需,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解决探究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我在执教《最小公倍数》时,要求学生围绕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进行预习,并且让他们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完成两个学习任务:其一,让学生借助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初步了解短除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并掌握求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途径。其二,通过解题剖析感悟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的意义。在课堂上,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如下问题:假如顺利拼接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那么一共需要多少个宽6厘米、长8厘米的边长?并求出整合后最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一石激起千层浪,全体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轻松得出结论:只要用12张长方形纸片,就能使正方形的边长是24厘米。接着,我话锋一转:若大家再组合一个比这个正方形稍大的正方形,则其边长是多少厘米?若以此类推,则会发现什么秘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这些学生轻松得出结论:边长分别是24、48、72……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终于全方位地掌握了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的意义。
二、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一些生活化的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顺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我在执教《认识左右》一课前,利用早晨和中午学生来校的机会,让一年级学生袖子上佩戴红臂章到校门口担任“小交警”,针对校内骑车、步行时左右随意走的学生予以登记扣分,纳入常规班级管理。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小交警”执勤时对“左右”的感性化认识,从而为顺利学会新知识扫清障碍,并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时时有数学,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将来有用武之地。
三、 采取因材施教,给学生表达机会
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师不像演员一样完全按照剧本来表演,而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原则,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变化氛围,灵活采取随机应变的措施,使预料之外的问题和偶发情况在教师的慧眼中得到解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安排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活动,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操作、分析、探究初步了解了某个概念知识与定理,但不晓得怎样正确表达,因此,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蕴含的细节行为,假如我们能及时捕捉相应的细节,那就自然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执教《角的认识》一课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自制作一个可以随意改变大小的角,并一边玩(操作)各自的角,一边做一些交流、讨论,讨论结束,我请一个男生回答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或者发现,但这个学生回答条理不清,含糊其辞。此时,让这个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角与同桌女生做的角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角大,当大家仔细看看“比角”的场景时,这位男生手脚麻利地把手中角两边的距离拉开了,此时,我针对这个细节及时问他:“刚才你把手中角两条边拉开了很多,说说其中的道理好吗?”“我这样做是想把自己的角做的更大,尽量比她做的角大吧。”那个男生腼腆地回答道。由于这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凡是一个角的两边叉得越开,这个角也就会越大,其他学生同时也感悟到了这个数学规律。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细节的预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善于发现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问题,并能捕捉学生思维碰撞的精彩,让教学中的细节成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吕金友.关注教学细节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12).
[2]张寒松.关注教学细节,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细节[J].数学学習与研究,2013(14).
[3]马永伟.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1(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细节;高效课堂
汪中求先生写了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从生活实际出发,倡导的是一种新的人生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告诉人们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以师生互动为途径,以关注细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笔者认为,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 注重细节预设,提高课堂效率
在今天的小学数学中,我们只有把握细节预设,才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有利的条件。
首先,挖掘教材细节。苏教版新教材为顺应当前教育发展,编写教材的专家们精心构思,巧妙地渗透了许多教学细节,因此,我们在备课时,高度重视教材中蕴含的细节,以高效多元提升,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小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一课中有一个习题:5名女生和4名男生进行套圈比赛,要求学生正确判断哪一方是优胜者。为了让学生逐步感知其中的奥秘,我就创设了男女方打靶的场景先由双方各派4个选手进行卖弹打靶,比赛完成后由其他学生评判哪个组属于胜利者,当女子组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如男方时,脸上愁容满面。解铃还须系铃人,我自告奋勇地加入到女生队伍中补射了一靶,从而使女生的总分超过男生,此时,教室里的男同学感到愤愤不平,他们认为:四个女生与一个老师组合一组实际上是5人,比男生多了一个人,所以这个比赛有失公平。为了扭转学生不愉快的现象,我就布置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在比赛双方人数不相等的前提下,到底如何判断射靶取胜的一方呢?最后,大部分同学想到了平均数,初步明白了平均数的深刻内涵。
其次,预设探究细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处于引导者地位的任课教师务必疑学生所疑,问学生所问,给学生所需,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解决探究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我在执教《最小公倍数》时,要求学生围绕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进行预习,并且让他们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完成两个学习任务:其一,让学生借助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初步了解短除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并掌握求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途径。其二,通过解题剖析感悟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的意义。在课堂上,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如下问题:假如顺利拼接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那么一共需要多少个宽6厘米、长8厘米的边长?并求出整合后最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一石激起千层浪,全体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轻松得出结论:只要用12张长方形纸片,就能使正方形的边长是24厘米。接着,我话锋一转:若大家再组合一个比这个正方形稍大的正方形,则其边长是多少厘米?若以此类推,则会发现什么秘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这些学生轻松得出结论:边长分别是24、48、72……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终于全方位地掌握了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的意义。
二、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一些生活化的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顺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我在执教《认识左右》一课前,利用早晨和中午学生来校的机会,让一年级学生袖子上佩戴红臂章到校门口担任“小交警”,针对校内骑车、步行时左右随意走的学生予以登记扣分,纳入常规班级管理。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小交警”执勤时对“左右”的感性化认识,从而为顺利学会新知识扫清障碍,并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时时有数学,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将来有用武之地。
三、 采取因材施教,给学生表达机会
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师不像演员一样完全按照剧本来表演,而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原则,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变化氛围,灵活采取随机应变的措施,使预料之外的问题和偶发情况在教师的慧眼中得到解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安排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活动,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操作、分析、探究初步了解了某个概念知识与定理,但不晓得怎样正确表达,因此,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蕴含的细节行为,假如我们能及时捕捉相应的细节,那就自然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执教《角的认识》一课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自制作一个可以随意改变大小的角,并一边玩(操作)各自的角,一边做一些交流、讨论,讨论结束,我请一个男生回答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或者发现,但这个学生回答条理不清,含糊其辞。此时,让这个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角与同桌女生做的角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角大,当大家仔细看看“比角”的场景时,这位男生手脚麻利地把手中角两边的距离拉开了,此时,我针对这个细节及时问他:“刚才你把手中角两条边拉开了很多,说说其中的道理好吗?”“我这样做是想把自己的角做的更大,尽量比她做的角大吧。”那个男生腼腆地回答道。由于这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凡是一个角的两边叉得越开,这个角也就会越大,其他学生同时也感悟到了这个数学规律。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细节的预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善于发现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问题,并能捕捉学生思维碰撞的精彩,让教学中的细节成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吕金友.关注教学细节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12).
[2]张寒松.关注教学细节,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细节[J].数学学習与研究,2013(14).
[3]马永伟.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