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城市合理统筹布局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项目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的龙头。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本文探讨了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设计人员一项紧迫而富有挑战性课题。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是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1、整合原则。中小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经济原则。中小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3、美学原则。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4、社会原则。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所以规划設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和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
二、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1、城市布局优化设计策略
(1) 从集中发展走向分散化集中
我国一些城市采用单核心—圈层的集中发展模式,由中心向周围一圈一圈的蔓延,而大量的如商业、居住、交通、服务等活动仍发生在核心处,在城市扩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加重中心城区的负荷,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和秩序混乱,甚至会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改变这种现状,需对城市内部结构作根本性的调整,让城市呈“指状”向外密集发展,并增加绿化与城市的接触面,以利于自然风渗入市区,净化城区空气,改善城区气候条件。具体方法为促进卫星城的发展,或开展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将一部分功能分散到周围的卫星城去,形成一些功能完善的并且由开阔绿地包围起来的城市单元,这样能在某种程度上将“母城”的规模固定下来,减轻中心区的各种负荷。在规划设计时,可适当的将工业从母城迁到外围新建的卫星单元去,而周围卫星城由于绿化率较高,具有生态和气候调节功能,能容纳和稀释一定量的污染,这样能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减轻环境污染。
(2) 建筑在城市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为防止出现“逆温层”等不良环境效应,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建筑的空间布局模式,可将高大的建筑布置在城市中心附近,将低矮的建筑布置在靠近城市边缘的区域,这样能有效避免在城市中形成藏污纳垢的城市“人工盆地”,从而恶化生态环境。
2、绿地策略
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用地紧张,在城市中留出大片的绿地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受服务半径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无视我们的基本国情,盲目照搬地少人稀少的西方国家的规划设计模式是不现实的。在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权属不明的公共绿地和公园往往被蚕食,或被各种建设切割而支离破碎,从而使我们的规划图景在实施和使用的过程中受各种力量的挤压而逐渐偏离原有的理想目标。基于现实的考量,放弃“中央公园”式的梦想,转而将其面积配置到城市各区域,结合街道、广场设置“小绿地”是更有效的选择。这些“小绿地”能为更大空间范围的人服务,提高其使用效率。另外在规划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利用绿化廊道把“小绿地”串连起来,避免形成生态孤岛。同理,现在的居住区规划已经抛弃了传统按等级配置绿地的方法,居住区和小区中心绿地被淡化,而是强化庭院绿地,或者根据人流走向,结合步行系统设置带状的绿化带。
3、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 城市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代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市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在城市规划中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因此在设计中我们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2)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3)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4)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 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作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动力。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4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思想与措施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 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
(2)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
(3)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外围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
总之,良好的城市规划在当前和今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更加体现人性化、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素,设计者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科学研究城市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科学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王菁.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J]. 今日科苑, 2009(24)
[2] 罗利克,顾湘陵. 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管理中新视角[J]. 建筑与文化, 2005(07)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设计人员一项紧迫而富有挑战性课题。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是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1、整合原则。中小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经济原则。中小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3、美学原则。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4、社会原则。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所以规划設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和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
二、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1、城市布局优化设计策略
(1) 从集中发展走向分散化集中
我国一些城市采用单核心—圈层的集中发展模式,由中心向周围一圈一圈的蔓延,而大量的如商业、居住、交通、服务等活动仍发生在核心处,在城市扩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加重中心城区的负荷,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和秩序混乱,甚至会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改变这种现状,需对城市内部结构作根本性的调整,让城市呈“指状”向外密集发展,并增加绿化与城市的接触面,以利于自然风渗入市区,净化城区空气,改善城区气候条件。具体方法为促进卫星城的发展,或开展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将一部分功能分散到周围的卫星城去,形成一些功能完善的并且由开阔绿地包围起来的城市单元,这样能在某种程度上将“母城”的规模固定下来,减轻中心区的各种负荷。在规划设计时,可适当的将工业从母城迁到外围新建的卫星单元去,而周围卫星城由于绿化率较高,具有生态和气候调节功能,能容纳和稀释一定量的污染,这样能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减轻环境污染。
(2) 建筑在城市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为防止出现“逆温层”等不良环境效应,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建筑的空间布局模式,可将高大的建筑布置在城市中心附近,将低矮的建筑布置在靠近城市边缘的区域,这样能有效避免在城市中形成藏污纳垢的城市“人工盆地”,从而恶化生态环境。
2、绿地策略
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用地紧张,在城市中留出大片的绿地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受服务半径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无视我们的基本国情,盲目照搬地少人稀少的西方国家的规划设计模式是不现实的。在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权属不明的公共绿地和公园往往被蚕食,或被各种建设切割而支离破碎,从而使我们的规划图景在实施和使用的过程中受各种力量的挤压而逐渐偏离原有的理想目标。基于现实的考量,放弃“中央公园”式的梦想,转而将其面积配置到城市各区域,结合街道、广场设置“小绿地”是更有效的选择。这些“小绿地”能为更大空间范围的人服务,提高其使用效率。另外在规划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利用绿化廊道把“小绿地”串连起来,避免形成生态孤岛。同理,现在的居住区规划已经抛弃了传统按等级配置绿地的方法,居住区和小区中心绿地被淡化,而是强化庭院绿地,或者根据人流走向,结合步行系统设置带状的绿化带。
3、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 城市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代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市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在城市规划中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因此在设计中我们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2)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3)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4)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 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作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动力。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4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思想与措施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 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
(2)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
(3)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外围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
总之,良好的城市规划在当前和今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更加体现人性化、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素,设计者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科学研究城市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科学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王菁.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J]. 今日科苑, 2009(24)
[2] 罗利克,顾湘陵. 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管理中新视角[J]. 建筑与文化, 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