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化学教材中图文并茂,其中化学概念、化学原理与图表、数据等需要学生了解和阅读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在完成阅读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本文从化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入手,试图从“抓住课文中的要点,读懂化学概念与意义”“紧扣教材讲授知识,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注重知识间的串联,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三个方面围绕培养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阅读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066-01
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投入了过多的关注,这既是为了迎合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自我探究意识和化学思维的培养,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但在此之前,应该保证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是牢固的,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来认识化学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种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方法。
一、抓住课文中的要点,读懂化学概念与意义
初中化学课本中的概念众多,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概念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的学习情况。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化学概念本身的逻辑性和语言特点,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并着重讲解其中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物质的属性。
例如,在学生初读概念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标记的方式标出概念中的重点字词,并以相关概念的对比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化学课文中很多概念容易让学生混淆,学生除了明确不同概念的不同意义外,还应该尊重概念本身的严密性与科学性,不以自己的理解或认识来“望文生义”。在教学“氧化物”的概念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划出该概念中的重点,学生在仔细阅读后基本能够明确氧化物需要满足两个必要的条件,一个是化合物且包含两种元素,另一种是其中一种元素必须为氧元素。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够明确氧化物的概念,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不会将其与其他概念弄混。
二、紧扣教材讲授知识,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在整体感知教材内容时,学生除了需要根据概念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理解外,还应该将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阅读。同时,课本中图表是课文内容的概括,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可利用课本中的图表来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并加强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溶解度”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溶解性”的概念一同讲解,主要是通过两个概念之间的对比来加强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又如,在讲解例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和读题方法,帮助学生找准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在分析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明确自己所要寻求的答案,在已有条件中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作出正确的解答。再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子核的结构,并明确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离子、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布等知识点做好铺垫。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核外电子数和核内质子数的概念不明晰,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良好的方法。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逐步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明确原子的结构,如“原子是由哪幾部分构成的?”“原子核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各粒子的带电情况”等,让学生能够结合课本中的知识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同时激起学生深入了解原子结构的兴趣。
三、注重知识间的串联,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
迁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中的重要分支,其关系到学生能否应用已经学过的内容来探究要学习的新内容,能否利用之前的学习技巧和习得新知识,能否通过知识的整合来加强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格外关注到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师在讲解化学概念与原理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与迁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习得与拓展。
例如,在学习“金属活动的顺序表”时,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了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已经习得的概念来帮助学生分析金属与酸、盐等反应的原理和实质。在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元素与元素符号来引入新课,激起学生探究化学式的兴趣。教师:“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很多元素,也学习了如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对应的元素,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应该如何表示呢?”
总之,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主要是做到启蒙学生的化学意识,让学生在初期的学习阶段就建立良好的化学学习观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正确的阅读和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化学概念与化学实验原理等,并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彩霞.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之我见[J].当代教研论丛,2014(04):91 122.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066-01
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投入了过多的关注,这既是为了迎合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自我探究意识和化学思维的培养,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但在此之前,应该保证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是牢固的,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来认识化学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种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方法。
一、抓住课文中的要点,读懂化学概念与意义
初中化学课本中的概念众多,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概念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的学习情况。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化学概念本身的逻辑性和语言特点,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并着重讲解其中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物质的属性。
例如,在学生初读概念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标记的方式标出概念中的重点字词,并以相关概念的对比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化学课文中很多概念容易让学生混淆,学生除了明确不同概念的不同意义外,还应该尊重概念本身的严密性与科学性,不以自己的理解或认识来“望文生义”。在教学“氧化物”的概念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划出该概念中的重点,学生在仔细阅读后基本能够明确氧化物需要满足两个必要的条件,一个是化合物且包含两种元素,另一种是其中一种元素必须为氧元素。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够明确氧化物的概念,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不会将其与其他概念弄混。
二、紧扣教材讲授知识,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在整体感知教材内容时,学生除了需要根据概念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理解外,还应该将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阅读。同时,课本中图表是课文内容的概括,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可利用课本中的图表来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并加强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溶解度”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溶解性”的概念一同讲解,主要是通过两个概念之间的对比来加强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又如,在讲解例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和读题方法,帮助学生找准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在分析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明确自己所要寻求的答案,在已有条件中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作出正确的解答。再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子核的结构,并明确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离子、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布等知识点做好铺垫。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核外电子数和核内质子数的概念不明晰,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良好的方法。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逐步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明确原子的结构,如“原子是由哪幾部分构成的?”“原子核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各粒子的带电情况”等,让学生能够结合课本中的知识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同时激起学生深入了解原子结构的兴趣。
三、注重知识间的串联,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
迁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中的重要分支,其关系到学生能否应用已经学过的内容来探究要学习的新内容,能否利用之前的学习技巧和习得新知识,能否通过知识的整合来加强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格外关注到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师在讲解化学概念与原理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与迁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习得与拓展。
例如,在学习“金属活动的顺序表”时,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了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已经习得的概念来帮助学生分析金属与酸、盐等反应的原理和实质。在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元素与元素符号来引入新课,激起学生探究化学式的兴趣。教师:“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很多元素,也学习了如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对应的元素,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应该如何表示呢?”
总之,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主要是做到启蒙学生的化学意识,让学生在初期的学习阶段就建立良好的化学学习观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正确的阅读和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化学概念与化学实验原理等,并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彩霞.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之我见[J].当代教研论丛,2014(04):9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