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科研,是兴园之路。我们坚持“服务”和“引领”两个基本点,把科研定位于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幼儿健康成长;实现科研“引领”与“服务”的立足点是课程改革,目标是园所内涵发展,切入点是课题研究,突破口是研究团队建设。科教兴园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建章立制,科研工作常态化
我们认为,幼儿园工作有序地开展,科学规范是基本。将科研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础、先导,使每一项决策,每一个创新做到行之有效,使之有方。首先,成立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分级负责,全员覆盖。使科研工作从上至下、由点及面地得到全面的开展与实施。第二,建立健全《教科室工作制度》、《教育科研课题组成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并将科研活动纳入到幼儿园三年规划之中,年度课题实施工作计划之内,明确科研工作的具体目标及行动方向,使教科研工作科学、规范、常态化。
系统规划,科研活动持续化
幼儿园科研,研什么?怎么研?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一条能使幼儿园科研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我们提出了“三加二”推进策略,即:课题立项三个层面分为“幼儿园、教研组、个人”;课题定位两个层次分为“长时效的重点科研课题及阶段性的项目研究”。
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将这三个层面与两个层次相融合,整体有步骤地全面开展科研工作,即:长期的重点科研课题必须与幼儿园发展、特色显现、园本课程建设等相结合,通过研究使幼儿园的特色更加鲜活,真正为幼儿的成长、幼儿园的发展服务。阶段性的项目研究与教师的特长张扬、专业成长相结合,通过研究促进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上的落实,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波助澜。
依托科研,观念更新科学化
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是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切培训均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园所整体发展的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形成了以下共识: 共识一:学前教育的使命是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童真是不可失而复得的,学前教育的基点应立足于童真,并强化这童真的记忆。如果这份童真内化为幼儿的情感并固化为人格了,如果这份童真外化为幼儿行为并养成习惯了,那么,为孩子终生幸福奠基的教育追求也就实现了。
共识二:学前教育的特征是整体教育。学前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特征是整体教育。实现整体教育的方式是五大领域的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实现五大领域整合渗透的途径是将教育活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共識三:“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幼儿实现发展,并体验发展过程的快乐。基于对学前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我园艺术教育的实践经验,我园提出了“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理念。利用音乐使各领域间的有机联系显现出来,并以自身独有的特点为纽带,实现既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又能充分体验发展快乐的具有多样化特征的整合方式。
脚踏实地,科研引领实践化
科研课题引领,树立科研意识 课题研究是科研工作的载体。这几年我园先后进行了“幼儿园音乐与各领域整合策略的研究”“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策略的研究”“教师支持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策略的研究”等课题研究。研究促进了教学行为的改变,促进了课堂教学状态的改善,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提升,促进了对教育科研价值的体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会了研究方法,增强了研究意识,养成了研究习惯,提高了研究能力。
科研助推教研,提高研修水平 在科研活动的推动下,我园的教研活动更加科学、有序。一是集体备课,提高质量。每月末,以各年龄班教研组为单位,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围绕目标、内容、形式方法进行专题教研。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大家意识到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当前经验及最近发展区,因地制宜,灵活应用,确保活动的深入有效。二是研训一体,提高技能。“绘画技巧”“音乐技能”“自主游戏”等研训活动。通过设计研训方案、教师积极研讨、收集整理材料,形成园本培训资源,促进了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学技能。三是一课三研,深入研究。一课三研有两种形式,一是同课一人三上三改;二是同课三人接力探究。同时,我们还总结出了专家引领式、骨干指导式、专题研修式、项目驱动式等系列研修模式,上述模式各有所长,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往往综合运用,以提高原本研修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和教师的可接受性。
“三四四” 模式,促进教师成长 “三四四”,即学习过程的三结合、学习组织的“四类型”和“四形式”。“三结合”,即结合新课程学习,结合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学习。目的是学习新知识,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催生教学新变化,实现教师新发展,生成幼儿新快乐。“四类型”,即全员学习,形成愿景;干部学习,凝聚合力;青年学习,推进创新;骨干学习,树立标杆。全员学习,主要是学习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师德准则和课改理论,意在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干部学习,主要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意在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青年学习,主要是学习教育教学基本功和业务学习,意在帮助 他们尽快成长起来;骨干学习,主要是专题研修,意在总结经验和引领其他教师发展。 “四形式”,即个体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专家引领学习、园际交流学习。自主学习激活了学习动力,合作学习放大了群体智慧,引领学习提高了境界,交流学习拓宽了视野。
科研月活动,实现成果引领 每年的科研月活动中,教育研究活动、专家交流研讨、课题成果汇报等增强了教师在今后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中的自信心和成果意识,在区域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深入研究,专业提升现实化
在研究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日常教学工作融入课题研究中去,逐步实现着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通过反思,教师不断修正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策略,实现研究与工作的同向、同构、同步;通过反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实现持续的渐进性发展。
我园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音乐与各领域整合策略的研究”,提炼出了“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的四项原则,初步实现了教师观念的三大转变。逐步明确了利用音乐进行课程整合的意义和方法,初步确立了音乐教育特色发展方向,为后续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但我们进一步反思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缺少观察的意识;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音乐活动内容单一,游戏性不强,幼儿快乐不发展等。由此我们确定了 “十二五”课题“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策略的研究”,建立了音乐活动观察幼儿指标体系;提出了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歌唱活动五关注、韵律活动七环节、打击乐活动的六步法、音乐欣赏五介入等策略。让音乐教育如润物细无声般浸染幼儿的生活、学习和心灵,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又发现,教师重视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对于正规教育情境之外的、自发的音乐活动关注很少,而且仍然存在着教师高控,幼儿缺乏自主性的现象。自发的音乐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重视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并给予适宜的支持,是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培养幼儿自主性的途径之一。“十三五”课题“教师支持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策略的研究”由此而确定。力求通过学习、研究、培训、案例实践等提高教师关注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的意识,在增强观察,有效把握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的基础上,探索支持其自发音乐活动的方法与策略,从而真正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促进探究能力的提高 科研的实质就是对问题的探究。如音乐活动“老鼠娶亲”,教师为了能够突出整合渗透,先后尝试了故事情景、制作花轿、合作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教学设计,着眼于不同教育元素间的有机联系,依据幼儿发展需求,构建起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系统。课题研究过程的每个结论的得出,每个现象的解释,每个成果的获得,无一不是经过探究而得出的。
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说教到情境的创设、故事的导入、游戏的组织,教学内容从陈旧、老套到中外名曲的欣赏、音乐与美术、语言等不同领域的整合,教学手段从图片、教具到多媒体课件、视频的综合运用。研究在一步步深入,创新成果在一点点生成。
科研助推,幼儿发展真实化
教师做研究的目的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我园力图通过科研手段,以课程建设为途径,努力实现开放办园、创造优质高效、动态而有活力的幼儿教育,为幼儿创造愉快童年的幼儿园。
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课程和幼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课程开发时,密切关注幼儿的童年感受,注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幼儿既有经验和学科活动特点,以童言童语、童心童趣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幼儿发展需要为导向,主动睿智地抓住“生成时机”,与幼儿共同创生课程。这些变化,正是我们的科研成果。并逐步创生出适合我园幼儿发展的音乐特色活动,彰显了“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理念”,形成内容生活化、实施情境化、资源社会化的“三化”课程模式,即開发与幼儿感兴趣,与幼儿息息相关的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寓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激发幼儿探索世界、获得新知的欲望。构建多渠道、多方式的家园沟通桥梁,保障资源的多样性和儿童的适应性。逐步实现着使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追求。我们先后开发了“社会大课堂”“升国旗”“特色音乐活动”等课程,总结相关案例15册,出版了《踏着音符 快乐成长》《宝贝厨房》《怎样做——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怎样做——仪式活动之升国旗活动》四本书籍。
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引起了教育行为的改变,孩子们成为了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快乐六一,童心飞扬”大型文艺汇演中,在庆新年、运动会、大班毕业典礼、“好朋友歌会”等活动中,在宽松的氛围中,孩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孩子们在“温馨、美丽、快乐和发展”的园所文化中,在“爱生、乐学、创新、高效”的教师文化中,在“快乐成长”的课程文化的滋养下,获得了快乐与发展。
科教兴园,园所发展内涵化
“十三五”期间,园所被评为顺义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学习型学校等荣誉称号。培养1名市级特级教师、1名区特级教师、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4名区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园丁新星、2名园丁新秀和3名副园长。教师论文近百篇获奖,参加技能大赛、半日活动评比、录像课获国家、市、区级奖项,出版了《怎样做——幼儿音乐教育》、《怎样做——仪式教育之升旗活动》,整理出《幼儿园小、中、大学期目标》《社会大课堂》等园本课程。课题《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策略的研究》 被评为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优秀课题,获顺义区规划办课题成果一等奖、阶段性成果三等奖。
随着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以园为本的教科研工作对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全体教师专业素质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我园在完善自身,实现内涵发展的的同时也推动了保教质量的提高,虽然取得丰硕的教科研成果,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如:教科研深度、高度有待提高;教科研管理的思路和方法需要不断的创新……面对困难和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建南幼儿园)
建章立制,科研工作常态化
我们认为,幼儿园工作有序地开展,科学规范是基本。将科研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础、先导,使每一项决策,每一个创新做到行之有效,使之有方。首先,成立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分级负责,全员覆盖。使科研工作从上至下、由点及面地得到全面的开展与实施。第二,建立健全《教科室工作制度》、《教育科研课题组成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并将科研活动纳入到幼儿园三年规划之中,年度课题实施工作计划之内,明确科研工作的具体目标及行动方向,使教科研工作科学、规范、常态化。
系统规划,科研活动持续化
幼儿园科研,研什么?怎么研?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一条能使幼儿园科研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我们提出了“三加二”推进策略,即:课题立项三个层面分为“幼儿园、教研组、个人”;课题定位两个层次分为“长时效的重点科研课题及阶段性的项目研究”。
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将这三个层面与两个层次相融合,整体有步骤地全面开展科研工作,即:长期的重点科研课题必须与幼儿园发展、特色显现、园本课程建设等相结合,通过研究使幼儿园的特色更加鲜活,真正为幼儿的成长、幼儿园的发展服务。阶段性的项目研究与教师的特长张扬、专业成长相结合,通过研究促进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上的落实,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波助澜。
依托科研,观念更新科学化
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是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切培训均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园所整体发展的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形成了以下共识: 共识一:学前教育的使命是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童真是不可失而复得的,学前教育的基点应立足于童真,并强化这童真的记忆。如果这份童真内化为幼儿的情感并固化为人格了,如果这份童真外化为幼儿行为并养成习惯了,那么,为孩子终生幸福奠基的教育追求也就实现了。
共识二:学前教育的特征是整体教育。学前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特征是整体教育。实现整体教育的方式是五大领域的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实现五大领域整合渗透的途径是将教育活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共識三:“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幼儿实现发展,并体验发展过程的快乐。基于对学前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我园艺术教育的实践经验,我园提出了“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理念。利用音乐使各领域间的有机联系显现出来,并以自身独有的特点为纽带,实现既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又能充分体验发展快乐的具有多样化特征的整合方式。
脚踏实地,科研引领实践化
科研课题引领,树立科研意识 课题研究是科研工作的载体。这几年我园先后进行了“幼儿园音乐与各领域整合策略的研究”“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策略的研究”“教师支持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策略的研究”等课题研究。研究促进了教学行为的改变,促进了课堂教学状态的改善,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提升,促进了对教育科研价值的体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会了研究方法,增强了研究意识,养成了研究习惯,提高了研究能力。
科研助推教研,提高研修水平 在科研活动的推动下,我园的教研活动更加科学、有序。一是集体备课,提高质量。每月末,以各年龄班教研组为单位,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围绕目标、内容、形式方法进行专题教研。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大家意识到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当前经验及最近发展区,因地制宜,灵活应用,确保活动的深入有效。二是研训一体,提高技能。“绘画技巧”“音乐技能”“自主游戏”等研训活动。通过设计研训方案、教师积极研讨、收集整理材料,形成园本培训资源,促进了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学技能。三是一课三研,深入研究。一课三研有两种形式,一是同课一人三上三改;二是同课三人接力探究。同时,我们还总结出了专家引领式、骨干指导式、专题研修式、项目驱动式等系列研修模式,上述模式各有所长,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往往综合运用,以提高原本研修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和教师的可接受性。
“三四四” 模式,促进教师成长 “三四四”,即学习过程的三结合、学习组织的“四类型”和“四形式”。“三结合”,即结合新课程学习,结合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学习。目的是学习新知识,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催生教学新变化,实现教师新发展,生成幼儿新快乐。“四类型”,即全员学习,形成愿景;干部学习,凝聚合力;青年学习,推进创新;骨干学习,树立标杆。全员学习,主要是学习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师德准则和课改理论,意在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干部学习,主要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意在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青年学习,主要是学习教育教学基本功和业务学习,意在帮助 他们尽快成长起来;骨干学习,主要是专题研修,意在总结经验和引领其他教师发展。 “四形式”,即个体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专家引领学习、园际交流学习。自主学习激活了学习动力,合作学习放大了群体智慧,引领学习提高了境界,交流学习拓宽了视野。
科研月活动,实现成果引领 每年的科研月活动中,教育研究活动、专家交流研讨、课题成果汇报等增强了教师在今后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中的自信心和成果意识,在区域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深入研究,专业提升现实化
在研究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日常教学工作融入课题研究中去,逐步实现着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通过反思,教师不断修正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策略,实现研究与工作的同向、同构、同步;通过反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实现持续的渐进性发展。
我园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音乐与各领域整合策略的研究”,提炼出了“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的四项原则,初步实现了教师观念的三大转变。逐步明确了利用音乐进行课程整合的意义和方法,初步确立了音乐教育特色发展方向,为后续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但我们进一步反思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缺少观察的意识;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音乐活动内容单一,游戏性不强,幼儿快乐不发展等。由此我们确定了 “十二五”课题“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策略的研究”,建立了音乐活动观察幼儿指标体系;提出了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歌唱活动五关注、韵律活动七环节、打击乐活动的六步法、音乐欣赏五介入等策略。让音乐教育如润物细无声般浸染幼儿的生活、学习和心灵,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又发现,教师重视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对于正规教育情境之外的、自发的音乐活动关注很少,而且仍然存在着教师高控,幼儿缺乏自主性的现象。自发的音乐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重视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并给予适宜的支持,是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培养幼儿自主性的途径之一。“十三五”课题“教师支持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策略的研究”由此而确定。力求通过学习、研究、培训、案例实践等提高教师关注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的意识,在增强观察,有效把握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的基础上,探索支持其自发音乐活动的方法与策略,从而真正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促进探究能力的提高 科研的实质就是对问题的探究。如音乐活动“老鼠娶亲”,教师为了能够突出整合渗透,先后尝试了故事情景、制作花轿、合作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教学设计,着眼于不同教育元素间的有机联系,依据幼儿发展需求,构建起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系统。课题研究过程的每个结论的得出,每个现象的解释,每个成果的获得,无一不是经过探究而得出的。
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说教到情境的创设、故事的导入、游戏的组织,教学内容从陈旧、老套到中外名曲的欣赏、音乐与美术、语言等不同领域的整合,教学手段从图片、教具到多媒体课件、视频的综合运用。研究在一步步深入,创新成果在一点点生成。
科研助推,幼儿发展真实化
教师做研究的目的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我园力图通过科研手段,以课程建设为途径,努力实现开放办园、创造优质高效、动态而有活力的幼儿教育,为幼儿创造愉快童年的幼儿园。
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课程和幼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课程开发时,密切关注幼儿的童年感受,注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幼儿既有经验和学科活动特点,以童言童语、童心童趣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幼儿发展需要为导向,主动睿智地抓住“生成时机”,与幼儿共同创生课程。这些变化,正是我们的科研成果。并逐步创生出适合我园幼儿发展的音乐特色活动,彰显了“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理念”,形成内容生活化、实施情境化、资源社会化的“三化”课程模式,即開发与幼儿感兴趣,与幼儿息息相关的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寓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激发幼儿探索世界、获得新知的欲望。构建多渠道、多方式的家园沟通桥梁,保障资源的多样性和儿童的适应性。逐步实现着使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追求。我们先后开发了“社会大课堂”“升国旗”“特色音乐活动”等课程,总结相关案例15册,出版了《踏着音符 快乐成长》《宝贝厨房》《怎样做——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怎样做——仪式活动之升国旗活动》四本书籍。
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引起了教育行为的改变,孩子们成为了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快乐六一,童心飞扬”大型文艺汇演中,在庆新年、运动会、大班毕业典礼、“好朋友歌会”等活动中,在宽松的氛围中,孩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孩子们在“温馨、美丽、快乐和发展”的园所文化中,在“爱生、乐学、创新、高效”的教师文化中,在“快乐成长”的课程文化的滋养下,获得了快乐与发展。
科教兴园,园所发展内涵化
“十三五”期间,园所被评为顺义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学习型学校等荣誉称号。培养1名市级特级教师、1名区特级教师、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4名区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园丁新星、2名园丁新秀和3名副园长。教师论文近百篇获奖,参加技能大赛、半日活动评比、录像课获国家、市、区级奖项,出版了《怎样做——幼儿音乐教育》、《怎样做——仪式教育之升旗活动》,整理出《幼儿园小、中、大学期目标》《社会大课堂》等园本课程。课题《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策略的研究》 被评为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优秀课题,获顺义区规划办课题成果一等奖、阶段性成果三等奖。
随着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以园为本的教科研工作对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全体教师专业素质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我园在完善自身,实现内涵发展的的同时也推动了保教质量的提高,虽然取得丰硕的教科研成果,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如:教科研深度、高度有待提高;教科研管理的思路和方法需要不断的创新……面对困难和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建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