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SNS)中在线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常

来源 :现代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lmmtt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交网络从无到有,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人们开始更多的依赖从SNS中获得在线社会支持。与传统社会支持相比,在线渠道尤其是SNS对于人们给予和接受社会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这一领域的中外文献进行整体分析,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这方面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有必要的。[方法/过程]通过对2018年前社交网络环境下在线社会支持的中英文研究的期刊文献进行收集并对文献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205篇中外研究文献进行多维编码分析,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结果/结论]文章总结了SNS环境下在线社会支持的研究重点以及研究方法等研究现状,探讨了该领域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社会网络的结构与作用等方面的未来潜在研究方向和途径,并分析了中外研究者在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在线社会支持;SNS;社交网站;社交媒体;社会支持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5.021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9)05-0166-11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SNS(Social Network Sites OR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world,and people are more dependent on online social support of SNS than ever before.Online channels,especially SNS,have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channel for people to give and receive social suppor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in this field to help researchers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Method/Process]By collecting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journal articles of online social support through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CNKI and Web of Science before 2018,we identified and content analyzed directly 205 articl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explored the possible research approaches in the future.[Result/Conclusion]The article reported six themes and summarizes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online social support in the SNS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review,the article explored future potential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avenues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objects,study sites,research methods,structure and role of social networks,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method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Key words:online social support;social network site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social media;social support
  
   社交網站(Social Network Site,SNS)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社会交往服务,允许创建个人资料,并在有界系统中公开显示个人连接,包括QQ空间、微信朋友圈、人人网、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平台。在过去的数十年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交网络和移动社交网络、社交媒体从无到有,在全球以及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作为一种可用于维系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新型网络交流平台[1],社交网站自诞生之初就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社交网络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约23.4亿人经常访问社交网络,年增幅9.2%,占全球总人口的32.0%,占网民的68.3%[2]。2017年Facebook第二季度报告显示,Facebook的月活用户首次超过20亿,约占世界总人数的1/4 ,并且当季日活用户达到13.2[3]。SNS是一个供用户交换社会支持的平台[4]。流行的SNS都有一个嵌入式即时消息工具和一个“朋友”在线的指示器。有一个在线的朋友通过即时消息进行交流已被证明是有益的,它增加了寻求社会支持的可能性[5]。Ozkaya E指出对于其他网络应用而言,人们在SNS中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6]。因此,各个领域中的人们如何使用SNS来寻求、给予和接受社会支持成为社交网站的一个研究热点。   SNS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对各类群体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如各种疾病患者、大学生等在寻求和提供社会支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这一领域不断累积的文献进行整体分析,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这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关注热点、涉及的主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社交网站(社交网络服务)和在线社会支持的文章进行编码分析,整体描述这些研究文献的现状,并通过对研究主题以及所用方法理论的深入分析,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势,为今后研究提供建议。
  1 社会支持和在线社会支持的含义
  社会支持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涵盖个人社会世界的各种更具体的特征[7]。社会支持理论最早由Caplan提出,他最早辨别出社会支持在人们应对危机和逆境时的重要作用。Cobb S等第一次将社会支持的概念定义为“以信息主导,互助网络的成员感受到被照顾和爱戴尊重”[8]。为了更好地理解更具体的社会支持机制,有学者们将社会支持描述为由若干子构成组成的“元构造”[9-10]。目前研究中常用两元构造即获得社会支持和感知社会支持。接受社会支持的措施旨在评估支持网络向接受者提供的具体支持行为。感知的社会支持措施评估接受者对支持的总体可用性和/或满意度的支持[11]。社会支持的功能定义通常被进一步描述为感知或接受不同形式的社交支持,如情感、信息、自尊、有形和网络支持等[12-13]。
  社会支持用于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互动。随着互联网、在线论坛以及社交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在线渠道对于人们给予和接受社会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传统的社会支持社区相比,在线支持社区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更大的影响力[14]。社会支持概念自提出起,被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和解读。在线社会支持的很多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均来自于社会支持,是对社会支持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西方很多学者进行在线社会支持(Online Social Support)研究时并没有对其进行重新定义,而是直接将面对面交往中社会支持的概念用到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在线社会支持上,多使用“基于计算机中介的社会支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ocial Support,CMC-social Support)、在线社会支持(Online Social Support)等表述形式。他们从在线社会支持与传统社会支持的异同来明确在线社会支持。例如Walther J B等认为网络社会支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社会支持行为中支持寻求者与提供者间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关系[15]。Finfgeld D L认为网络社会支持是对传统社会支持方式的重要补充,并对在线社会支持的优势、不足进行分析[16]。仅有少数学者对在线社会支持进行了明确定义,我国学者梁晓燕给出的定义为:基于虚拟空间的交往中,人们在情感、信息交流,物质交换的过程里被理解、尊重時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7]。
  信息通信技术(CMC)领域的在线社会支持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老”模式形成的在线支持团体,如BBS、邮件列表等“[18]。SNS确实与CMC的“传统”模式不同,影响更大。SNS允许用户与全球的人们交流信息并建立关系,它允许个人表达自己,建立或维持与他人的联系,因此是寻求和提供支持的理想场所[19]。
  2 中外文文献获取和编码
  本文为了获取SNS平台中的在线社会支持的相关中外文文献,分别对中文文献检索平台CNKI、万方以及外文检索平台Web of Science进行了搜索。中文搜索在题名或关键词字段使用关键词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在线社会支持、线上社会支持与社交网络服务、社交网站、社交媒体、移动社交APP以及我国有代表性的SNS平台如微信、微博、QQ空间、知乎、开心网、人人网、豆瓣进行文献检索(设定检索期刊类型为核心期刊)。在外文网站中在题名、关键词字段利用关键词“Online Social Support”、“Social Support”、“Computer-mediated Social Support”与“SNS”、“Social Network* Site”以及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SNS平台如Facebook、Twitter、LinkedIn、Pinterest、Instagram、Weibo、Wechat进行检索(由于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期刊均是世界优秀期刊,期刊文献均为高质量文献,故没有对其中检索获取的期刊类型进行强制性限制)。经过检索获得中文文献227篇和英文文献602篇,通读摘要删除仅提到社会支持或社交网站的123篇中文文献和343篇英文文献。对剩余文献,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删除不具备SNS功能的社会支持的文章以及仅讨论社交网站的使用以及与传统社会支持的关系或者文献类型不是期刊的中文文献61篇和英文文献83篇。最终获得符合分析要求中英文文献205篇(其中中文文献43篇,英文文献162篇)。
  为了对205篇研究论文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通读社会支持的综述类文献[20-21]确定研究的关键特征,形成初步的编码方案。如研究领域、分析方法、涉及理论、研究主题等。然后,由两名研究人员通读随机抽取的30篇文献,确定每个类别的编码标准和规则。编码单位是每篇文章。而后,两个独立的编码人员从205篇文章中随机选取10篇中文文章和20篇英文文献进行编码,以建立编码员间的可靠性。经过两轮编码之后,编码方案中所有变量的Kappa值均大于0.87,达到了互编码可接受的一致性(一个通用的法则认为,Kappa值大于0.75表示好的一致性)。然后两个研究员独立编码剩余的145篇文章,最终各项编码平均科恩Kappa值均大于0.86,编码结果的一致性较好。针对不一致的编码,引入经过培训的第三人加入讨论,解决分歧,直至达成一致意见。
  3 社交网站在线社会支持研究现状
  3.1 基本数据分析   最早关于“在线社会支持”的文献是Bjornsdottir G(1999)发表的关于心脏病患者的在线社会支持模式的研究文献。中文关于“在线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的研究出现较晚,最早的是2005年丁道群对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论文。由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交网站(SNS)、移动社交服务(SNS)等应用出现在2004年左右,所以对SNS中在线社会支持的研究论文均发表在2004年后,尤其是2010年以后。对研究文献中出现的SNS平台进行统计(见图1),发现Facebook是研究最多的SNS(44.16%),其次是Twitter和微博、微信(9.52%),22%的文章没有提出明确的具体SNS(由于各国网民使用SNS情况不同,中英文研究文献中涉及的SNS也有所不同。英文中涉及最多的SNS依然是Facebook(52.5%)和Twitter(11.11%);中文文献中涉及最多的SNS是微信(32.56%)和微博(13.95%))。在205篇文献中绝大部分文献是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其中68篇研究是描述性的,2篇是概念性篇章,其余的135篇研究是以建模、定量分析方法为主要方法进行的推理统计分析。
  3.2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偏好
  在线社会支持来源于最初的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的提出最初就是为了研究其在特殊人群(各种疾病患者)或有心理问题的人群的恢复中的作用以及影响。随着人们更多的依赖网络解决问题,研究者开始将社会支持理论延伸提出在线社会支持概念。SNS成为人们主要交流方式的今天,研究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SNS中的在线社会支持。基于社会支持以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心理学和健康医疗领域,现在SNS中在线社会支持研究的应用领域依然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见图2):一是心理健康领域(44.37%),主要研究通过SNS使用、在线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感知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抑郁症、生活满意度、孤独感等的影响,以及SNS使用或在线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或协调作用。如研究通过Facebook寻求在线社会支持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22],SNS中的在线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等[23];二是个人保健领域(16.2%),主要通过实验法研究通过SNS获得各种支持对个人保健的(健身、饮食、吸烟)干预效果。如实验结果证明Facebook社会支持小组的女性比标准干预小组中的女性步行增加了大约1.5英里/天[24];三是医疗护理领域(17.61%,如术后护理、慢性病康复、新手父母护理新生儿等)。其次最近几年在线社会支持的研究也扩展到了教育领域(2.93%)、传播领域(4.88%)、商业领域(3.41%)、信息科学领域(4.88%)等。
   为了对在线社会支持以及SNS的使用对各领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文献中引用了各种理论框架进行建模或验证其理论框架。在一篇以上的文章中提到的理论框架包括: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框架、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感知社会支持理论、社會交换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剩余理论还有如信任转移理论、沉没成本理论、社交超载理论等。
  本文的研究数据大部分是通过对特定人群如大学生、青少年或有戒烟需求、疾病护理需求人群进行问卷调研(59.8%)、日志跟踪或帖子内容分析(21.36%)进行数据收集,少部分是通过访谈(9.1%)、随机对照试验(8.53%)以及试验法(4.52%)获得需要的研究数据(见表1)。同时,从中英文文献看,有较多英文文献进行帖子内容收集与分析,而中文文献极少直接收集帖子样本,然后利用编码、归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献,绝大数是利用调研问卷的形式(72.1%)收集数据。205篇研究文献中大部分研究使用定量分析方法(66%)进行研究,而定性方法使用逐年减少;英文文献中对内容分析法(20.91%)使用较为广泛,而且是逐年增多的,但中文文献较少利用原始帖子内容的客观样本进行内容分析。由于研究内容大量涉及心理健康和医疗卫生领域,采取随机实验收集所需数据进行结果研究的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最初的研究使用学生样本尤其是大学生样本较多,随着研究向个人保健领域、医疗护理领域以及商业领域的扩展,研究者开始大量使用老年人、康复患者、特殊需求人群等学生以外的特殊群体样本。表1总结了研究文章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偏好。
  3.3 文献主题分析
  3个研究人员对选取的文献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对其进行讨论,按照内容间的相似性进行不断归类,小类不断组合为大类,最终确定SNS中在线社会支持研究的5个主要主题:
  第一个主题主要涉及对通过使用SNS获得的在线社会支持内容及其类型的研究(见表2)。205篇研究文献中有35.6%的文献描述了各种类型的社交用户在术后护理、疾病、压力等各种情况下寻求的社会支持类型[25],以及获得社会支持的程度。大部分研究者尤其国外研究者喜欢通过对SNS网站中特定帖子进行跟踪或收集,对其SNS中交流的帖子内容进行编码来研究人们寻求或获取的社会支持类型,也有一部分研究者通过在调研问卷中设置相关的问题获得用户获得或寻求在线社会支持的类型及其程度。调研问卷方法中对在线社会支持类型的问题设置一般来自经典的社会支持类型和程度测量的量表,如由Cohen S等1983年提出的人际支持评估量表(ISEL),将社会支持主要分为4个维度:自尊支持、讯息的支持、工具性的支持、社会性的陪伴[26];1987年由Blumenthal J A等提出的感悟社会支持量表,测量人们感知到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的程度[27]。由于研究者在对社会支持进行分类作为多维度的概念进行测量过程中,对涉及的类别有不同的见解,相同类型的社会支持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化的定义(如尊重支持有的学者认为其与情绪支持是不同的支持类型[28],有的学者将两者等同),同时研究涉及不同人群,为了贴合研究目标,有些研究者会对以前的量表类型进行轻微修改以适应研究目标。如梁晓燕等根据Cohen的人际支持评估量表编制了编制了我国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并将在线社会支持划为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信息支持、社会成员支持4个维度[29]。该量表成为后来中文文献测量在线社会支持最经常引用的量表。   对帖子内容涉及进行分析后编码来识别主要的社会支持类型是外文文献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中文文献研究中较少使用该方法。该领域用的较多的经典的社会支持编码体系是1992年的Cutrona C E等的社会支持行为准则(SSBC)编码体系[30],该编码系统包含信息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尊重支持、情感支持、社会网络支持5类社会支持类型。同样,由于不同类型帖子内容千差万别(例如旅游帖子并不会涉及对人死后获得社会支持的分类),研究人员认为开发新代码是必要的。大部分研究者遵循SSBC的类别执行混合编码方法(演绎和归纳编码)创建新代码[31-32],也有一些研究由于研究对象特殊,基本完全使用归纳编码方法(对现有帖子内容进行归类,按照现实归类结果建立全新的编码系统)。如Stragier J等对Twitter、Runkeeper平台上的帖子利用混合编码方法构建新的编码体系将在线社会支持的内容类型由5类扩展为8类(增加了无支持类、感恩支持、表示兴趣3个类别,删除了社会网络支持类别),研究证实在线健康社区相比,社交网站尤其可以提供尊重支持,在线健康社区信息支持更为常见[33]。Gagebouchard E A等人对癌症患儿父母的帖子内容进行直接归纳编码,提出了6个主题:1)记录癌症旅程;2)分享与护理相关的情绪紧张;3)提高对儿科癌症的认识和宣传;4)筹款;5)动员支持以及6)表示感谢支持[34]。无论编码体系如何,大多数研究发现个人通常通过SNS寻求或获取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尊重支持,而信息支持是交流最多的在线社会支持类型[35-36]。特殊领域情况会稍有差别,如Facebook的艾滋病小组中情感支持是最常见的支持类型,而尊重支持是最常提供的支持形式[37]。
  第二个主题涉及SNS使用对在线社会支持和感知社会支持的影响及其对个人心理健康[38-39]、疾病护理、个人保健、幸福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见表2)。一方面很多研究者通过调研研究发现(在线/线上)社会支持的不同维度如情感支持、工具支持[40]、自主支持、信息支持对人们生活心理各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41]。如相互的在线社会支持能够减轻孤独的负面影响[42],减轻生活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3];移动SNS上的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对社会资本有重大影响[44];在线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正相关[45]。也有些学者研究发现在线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没有显著关系[46],或者与后来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或压力减轻无关[47],而在离线环境中进行交互的社交支持才能提高整体生活满意度[48]。另一方面,研究者在研究中将SNS使用、在线社会支持相互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收集调研数据,进行简单的相关或回归分析,研究两者间的关系。研究者发现社交网站上的互动,SNS(Facebook/Line)上的朋友数量,以及Instagram上的时间花费[49],SNS大方的自我披露,SNS的使用态度都可以积極预测在线社会支持量,而高度社会支持会带来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压力减轻、心理健康增强[50-51]。如积极参与在线互动者报告更多的社会支持[52],降低抑郁与焦虑水平,而消极的SNS互动与高水平的抑郁和焦虑有关[53]。此外,一些研究者发现使用者的一些特质使其通过在线社会支持获得更高的社会福祉。如,具有较低生活满意度、自尊心低、内向、害羞的人(学生)通过SNS寻求在线社会支持会获得更高的感知支持或生活满意度[54-55]。
  第三个主题涉及12.61%的文献探讨影响在线社会支持质量、寻求、获取的因素。研究者通过对贴纸内容分析、调研、对照试验发现SNS的设置[56]、帖子内容特征等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线社会支持。如帖子中包含时间背景的描述[57]、积极的语言[58]、跟贴中使用家庭及祈祷语[59]、帖子中高度的自我披露、博主的语言风格的匹配、人们在帖子构成中投入的努力[60]等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回应[61];发帖人的个人特征,如其所在SNS支持组的流行也会给该组成员带来更高的社会支持,Facebook上关于神经厌食症的团体中,Pro-ana(赞成厌食者)团体被认为是最活跃、最有条理的团体,并提供最高水平的在线社会支持[62];女性、利他行为者、虚拟环境中的个人间较好接近感等寻求或获得更多在线社会支持[63-64]。
  第四个主题涉及将SNS使用、在线(感知)社会支持作为中介或协调变量(见表2)。该类研究一般根据相关理论进行较为复杂的模型构建,研究积极自我呈现、SNSS使用行为、手机依赖、网络人际信任通过社会支持的协调作用或部分中介作用对[65]自尊、友谊质量、孤独感、旅游体验满意度、用户社交网站持续意图等产生的影响[66-67]。
  第五个主题涉及通过SNS提供在线社会支持干预用户线下活动(见表2)。多数研究者通过随机试验或者实验法将试验人员分为接受SNS在线社会支持干预、不接受在线社会支持或者使用传统社会支持方式3组或2组。按照要求执行一段时间后,对试验参与人员进行访谈、回收调研问卷,有的研究者也收集干预小组的在线帖子内容,利用获取的各种信息,研究者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会获得更高的社会支持[68]、增强自我活动的有效性[69]、有效减少吸烟复发、增加减肥成功机会[70]等效果,支持将SNSs、社交媒体作为管理各种计划或方法并进行传递的途径对人们进行生活干预[71]。
  第六个主题涉及在线社会支持类型和程度对SNS使用的影响(5.22%)(见表2)。由在线(感知)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预测SNS的使用。研究发现良好的在线社会支持环境[72]、积极的在线社会支持和交互影响SNS用户的分享、参与以及持续使用SNS的行为[73];而过度的社会支持(社会超载)会导致减少甚至停止使用SNS的高度意图[74]。
  4 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010年后,对于SNSs中在线社会支持的研究成果快速增多。根据前面的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未来的研究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   一是研究样本和领域的扩展。前文中对SNS中在线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医疗卫生、个人保健等领域,研究对象主要是如慢性病、术后护理、减肥戒烟等相关的SNS小组成员以及大学生。但先前的很多研究已经证实社会支持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影响,而且不同领域由于对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信息共享的需求不同。在线负面支持小组(ONESG)或鼓励负面或有害行为的“极端社区”也在增加,会带来负面的收益和影响[75]。SNS中在线社会支持的研究在未来应该会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和一些特殊的SNS小组,如通过SNS获得教育、旅行、求职、极端社区等领域在线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二是SNS的多样化。虽然近年来学者开始对其他SNS网站进行研究如Instagram、RunKeeper(运动类社交工具)、知乎等网站进行研究,但Facebook、微信仍以明显的优势成为中外文中研究最多SNS网站,其次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Twitter网站。虽然综合类SNS网站受众很多,但不同的SNS网站上活跃人群的人口特征,沟通方式(Instagram上以图片分享为主),社交方式以及隐私保护等不同,其使用带来的社会支持以及直接或间接带来的社会福祉和支持干预也会不同[35]。未来研究者研究对象会向一些非主流、非综合性、不同沟通方式、不同国家的SNS网站扩展。
  三是在研究中明确定义社会支持以及在线社会支持的多维概念。前面分析发现很多学者研究时认识到社会支持的不同类型会带来不同影响,然而由于自尊支持、工具性支持、社交支持等在不同的文章中均有不同的含义,对研究结果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且一部分学者在研究中不进行定义直接使用社会支持类型,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四是我国与国外在SNS在线社会支持研究中的差异。我国学者研究中经常借鉴国外的社会支持类型标准直接进行调研,很少有学者直接利用内容分析对帖子内容进行归纳或演绎编码,研究中文SNS交互内容的社会支持编码体系。其次,研究方法极端侧重调研问卷(占72%以上),较少采用更加客观的实验方法来研究SNS通过在线社会支持对人们生活的干预结果。未来我国研究人员应该采用更加主客观相结合的更加多样的研究方法。
  五是重视SNS风格和网络结构的影响。现在的研究文献基本都是通过调研问卷研究用户使用特征、人口特征、心理特征等与人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在线社会支持、SNS使用行为以及社会福祉的影响,而很少从SNS客观存在的网络结构[76]、SNS的设置风格、网站提供的交互方式以及客观的语言特征等作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5 小 结
  本文通过对中外文SNSs中在线社会支持研究文献的分析获得现在研究文献多使用调研问卷、内容分析、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社会网络方法、荟萃分析等方法使用较少。国内研究方法更为单一,72%以上使用问卷调研法,其他方法极少使用。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对SNS中在线社会支持内容的研究、SNS使用和在线社会支持对获得的社会福祉的影响、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SNS通过在线社会支持对用户的干预作用以及SNS使用和在线社会支持的中介调节作用5个方面。
  本研究在文献获取和分析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献获取中使用了“在线社会支持”以及“(感知)社会支持”与SNS网站的组合检索,由于很多文献并没有直接写明对“Online Social Support”或“在线(线上)社会支持”进行研究,很多文献通过调研获得的(感知)社会支持混合了线上和线下的社会支持,而且现在也没有统一的在线社会支持的定义。所以在文献剔除与甄选时,一些文献中没有出现“在线社会支持”词汇的文献,我们会根据上下文情景判断是否符合要求,这使得选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另外检索式中仅包含常用的较为知名的SNS名称,无形中剔除了一些特殊SNS网站(网络服务)。其次,我们检索中文文献类别限定为数量最多更新较快的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而没有将学位文献纳入研究范畴。而中文对SNS中在线社会支持的深入研究基本有一半的研究来自于学位论文。再次,文中编码主要是根据内容进行归纳分类而获得的编码,没有事先的标准定义和规范,有个别文献存在涉及多个类别或类别含糊,通过3个编码员讨论确定类别,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文章研究方法合理客观,所有的数据均经3个编码员一直通过,最大限度的保证其客观性,可以较好的概括现在SNS中在线社交网络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1]Ellison N B,Steinfield C,Lampe C.The Benefits of Facebook“Friends:”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J].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7,12( 4):1143-1168.
  [2]前瞻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國社交网络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EB/OL].https://www.sohu.com/a/198342961_99900352,2018-05-15.
  [3]Facebook月活用户首超20亿:二季度净赚39亿美元[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 forward_1744739,2018-05-12.
  [4]Liang T,Ho Y,Li Y,Turban E.What Drives Social Commerce: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11,16(2):69-90.   [5]Feng B,Hyun M J.The Influence of Friends Instant Messenger Status on Individuals Coping and Support-seeking[J].Communication Studies,2012,63(5):536-553.
  [6]Oh H J,Ozkaya E,LaRose R.How Does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Enhance Life Satisfaction?The Relationships Among Online Supportive Interaction,Affect,Perceived Social Support,Sense of Community,and Life Satisfac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0(1):69-78.
  [7]Cohen S,Gottlieb B H,Underwood L G,et al.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Health.Social Support Measurement and Intervention:A Guide for Health and Social Scientist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3-25.
  [8]Cobb S.Presidential Address-1976.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stress[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76,38(5):300-314.
  [9]Heller K,Swindle R W,Felner R D,et al.Social Networks,Perceived Social Support,and Coping with Stress.Preventive Psychology: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New York:Pergamon,1983:87-103.
  [10]Vaux A,Riedel S,Stewart D.Modes of Social Support:The Social Support Behaviors(SS-B)Scale[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7,15:209-237.
  [11]Sarason B R,Sarason I G,Pierce G R,et al.Traditional Views of Social Support and Their Impact on Assessment[J].Social Support:An Interactional View.New York:Wiley,1990:9-25.
  [12]Cutrona C E,Suhr J A.Controllability of Stressful Events and Satisfaction with Spouse Support Behavior[J].Communication Research,1992,19:154-174.
  [13]Gottlieb B H,Bergen A E.Social Support Concepts and Measures[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0,69:511-520.
  [14]Wellman B,Salaff J,Dimitrova D,et al.Computer Networks as Social Networks:Collaborative Work,Telework,and Virtual Community[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96:213-238.
  [15]Walther J B,Parks M R.Cues.Ltered Out,Cues.Ltered in: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ship[C].Handbook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Thousand Oaks,CA:Sage,2002:529-563.
  [16]Finfgeld D L.Therapeutic Groups Online:The Good,the Bad,and the Unknown.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J].2000,21(3):241-255.
  [17]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8]Xie B.Multimodal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Older Chinese Internet Users[J].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8,13(3):728-750.
  [19]Lin X,Zhang D,Li Y.Delineating the Dimensions of Social Support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Their Effects:A Comparative Model[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58:421-430.   [20]Swickert R J,Hittner J B,Harris J L,et al.Relationships Among Internet Use,Personality,and Social Support[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2,18(4):437-451.
  [21]DeHoff B A.The Role of Online Social Support in Supporting and Educating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Health Care Needs in the United States:A Scoping Review[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6,18(12):e333.
  [22]Frison E,Eggermont S.The Impact of Daily Stress on Adolescents Depressed Mood: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Seeking Through Facebook[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44:315-325.
  [23]Liu Y C,Chen H Y,Yao B Y.Explor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Social Network Sites?Supplementary Fit and Social Support Perspective[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ICCPE 2015),2015.
  [24]Rote A,Klos L A,Brondino M J,et al.The Efficacy of a Walking Intervention Using Social Media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A Randomized Trial[J].J Phys Act Health,2015,12(6):18-25.
  [25]Rui J R,Chen Y,Damiano A.Health Organizations Providing and Seeking Social Support:A Twitter-based Content Analysis[J].Cyberpsycholoy,Behavior,and Social Networking,2013,16:669-673.
  [26]Cohen S,Hoberman H M.Positive Events and Social Supports as Buffers of Life Change Stress[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83,13(2):99-125.
  [27]Blumenthal J A,Burg M M,Barefoot J,et al.Social Support,Type A Behaviour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87,49(4):331-340.
  [28]Cohen S,Wills T A.Stress,Social Support,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5,98(2):310-357.
  [29]梁曉燕,魏岚.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测评初探[J].心理科学,2008,31(3):689-691.
  [30]Cutrona C E,Suhr J A.Controllability of Stressful Events and Satisfaction With Spouse Support Behaviors[J].Communication Research,2016,19(2):154-174.
  [31]Lee C S,Goh D.‘Gone too soon’:Did Twitter Grieve for Michael Jackson?[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013,37:462-478.
  [32]Coursaris C K,Liu M.An Analysis of Social Support Ex-changes in Online HIV/AIDS Self-help Groups[J].Computersin Human Behavior,2009,25:911-918.
  [33]Stragier J,Mechant P,De M L,et al.Computer-Mediated Social Support for Physical Activity:A Content Analysis[J].Health Education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性地将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应用于我国的盐湖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对该领域技术创新团队的合作网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网络的拓扑结构并进行量化构图,直观高效地反映出我国盐湖资源技术创新团队的全局状态。判断并分析了创新团队的层次结构、成员状况,以及知识交流与合作情况,通过确定在该领域的关键学者及其研究方向,发现学术科研团队中隐藏的各种关系,探索我国盐湖资源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盐湖资源;
能够在专业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人,其职业生涯往往是“无趣”的。他们从职业之初开始做一件事情,反复磨炼,没转行,没跳槽,无职业規划,不和人竞争……突然有一天,他们声名鹊起,就成了高手。  小野二郎,就是这么一个人。2011年,日本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寿司之神》,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小野二郎二战后回国,开始学做寿司,就这么一直做了60多年,现在已经91岁了。他的寿司店在东京银座地铁站旁边,只设十个坐席,每
〔摘 要〕在“互联网 ”时代,政府官方微博的有效运作和管理对创新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作为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其政府官方微博的建设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以新浪微博认证的地方人民政府官方微博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收集和汇总江西省11个设区市人民政府的官方微博在2016年第二季度期间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分类和评估,并提出了完善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杀害。那么,是谁出卖了这位革命领袖?他又是如何遇害的?残杀烈士的凶手伏法了吗?  成为北洋军阀眼中钉  中共一大后,成立了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后又成立了中共北方区委,都是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  革命形势日益高涨,李大钊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北洋军阀多次通缉抓捕李大钊,不但搜查了李大钊在北京的住所,
〔摘要〕采用网络调查、电话访问和QQ交流的方式,调查了江苏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的现状,对江苏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信息服务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2-0140-04  进入新世纪
[摘要]互联网时代。网络地方文献资源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地方信息的重要来源。本文分析了网络地方文献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井从信息资源组织的角度探索网络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  [关键词]网络地方文献;网络资源分布;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开发  DOl:10.3969/j.issn.1008-0821.2010.06.010  [中图分类号]G25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我今天想跟大家解释一下科技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个发展无论是在什么样的语言、地理位置和本地文化背景之下,它都会发生,因为这些是由通讯技术和芯片推动的一些基础的东西。  分享  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自问,如果让更多人分享会怎样呢?大家考虑一下,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公司,他们不拥有自己的技术;最大的媒体公司不拥有自己的媒体内容;阿里巴巴是最大的零售商却没有自己的库存;Airbnb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酒店,但是它
摘 要:[目的/意义]技术融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分析技术融合对于企业洞察技术机会和规划研发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专利共类信息,从整体和局部视角出发构建技术融合的分析框架。整体层面对技术融合形成的网络进行网络指标分析。局部层面对筛选出的关键技术进行节点和链路分析,其中节点分析包括关联度、均匀性和吸引力分析,链路分析包括凝聚子群、紧密度和差异性分析。最后以老年福祉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说真的,我很怕请下列两种人吃饭:  一種是太“安贫”(之所以没有用“安贫乐道”,是因为安贫者未必乐道)的人——他不是存心挑剔,只是每时每刻都想告诉你他有节俭的美德。虽然知道他并不挑嘴,但我知道,很久请他吃一次饭,请得寒酸,他心里必然觉得我不够诚意,我也觉得自己礼数不足。  但一请他吃一顿比较好的饭,他就会为了表示自己十分节俭,在餐厅里用所有人都听得见的声音说:“天哪,这是什么杀人的价钱哪!青菜一盘
“干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认认真真的。别人的东西千千万万不要动,不要贪。”  “爸爸,坏心的事、贪钱的事、害人的事,我没做过。我不贪钱,如果贪的话,就走不到今天。母亲我能照顾,姐姐和弟弟我也能照顾。”  这是官至副省长的冀文林在老父的最后时刻,与父亲的一段对话。这一段对话的时间是在2013年10月2日深夜。此时,身患重症的老父生命已进入倒计时,他紧紧地拉着冀文林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他有五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