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话是一种语文能力,又称为“口才”。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口才往往比文才运用更直接,更具实际价值。对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听说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在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致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差。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和高速度、高效率、大发展的时代,现在正在读初中的青少年正处于这个时代中。为了使他们立足于未来社会,初中的语文教学该如何进行?我以为,按大纲的要求,应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即“说”的训练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训练中放在突出的和首要的位置。
结合实际,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从实际中观察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普通话语言不规范,时常夹杂方言,语音、语调不自然。
2. 说话语句不连贯、不完整,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3. 语无伦次,条理不清,说话不得要领。
为什么出现口头表达能力差的情况呢?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
1. 中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陷入讲、练、考的怪圈。由于考试形式的局限,对读、写、听、说四种语文能力仅仅侧重前两种能力的考查,升学没有口试,多数教师觉得学生说话好差与学生成绩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因而在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轻视说话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把阅读内容题目化,课堂成了练堂,练字词、练语法、练修辞、练层次划分、练写作方法归纳,学生完全成了被动的接收器;在课外教学中,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课时安排得满满的,第二课堂单调,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个性萎缩,说话能力退化;作文课上,教师命题,让学生去做,更不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
2. 由于长期缺乏口语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不好,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当众说话紧张、胆怯,回答问题心里有话但说出来结结巴巴,辞不达意。
3. 思维迟钝,缺乏敏捷性、条理性。表现在语言表达上,一是不能快速理清思路,组织语言材料;二是语言颠三倒四,缺乏逻辑性、条理性;三是偏离中心,随意性较大。
中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的最佳年龄段,那么如何加强说话训练,使之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呢?
1. 重视普通话教学。这是时代的要求,大而言之是民族振兴的需要,小而言之是个人生活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方言众多,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民族交流日益广泛,光靠方言不能实现相互沟通,掌握普通话就实实在在成了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质,成了基本的生活需要。比如你外出找工或工作需要出差,别人听不懂你说的话,无法进行交流,就会给你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走出家门,你就会有深刻的体会。
在实际教学中,可用知识竞赛法,将学生所学的语音知识,做成带有一些趣味性的题签,依照“智力竞赛”的方式进行抢答,当场评分。这个训练符合青少年学生争强好胜、荣誉感强的心理特点;对于已学过的语音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和巩固。教师还可将容易混淆的字或词组写于教学卡片,有意识地发给乡音顽固的学生进行训练,定期检查更换,以期逐步提高。也可将常用字编成短文,分期公布,定期考核,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做到字字发音准确。还可采用系列朗读、说绕口令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定会提高。
2. 在语文课堂中训练说话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说话质量的前提。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一旦站在公众面前,便语无伦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最好的方法是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掌握授课类型,多上问答课和讨论课,要通过朗读、口头复述、答问、讨论、口头作文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教学时,可以结合阅读和写作进行说话训练,具体训练过程是:从诵读课文起,对学生的发音、语速、语调、语气停顿做出规范要求,做到声情并茂,再现文章的情境和氛围。然后进行复述训练,要求学生看一遍课文,理出提纲,用自己的语言流畅连贯的讲述内容的梗概,力争达到中心突出,感情充沛,详略得当,语言准确、生动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形式和内容上拓宽训练的路子,每堂课拿出三五分钟,让学生练习说话或讲一段见闻,或发布一条消息,或介绍一个新鲜事物。还可以结合写作教学进行说的训练,学生动笔之前,让他先谈谈作文构思,然后相互启发,集思广义,达到说写结合、以说促写两种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在议论文教学时,重点训练学生阐述观点,发表议论的说话能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丰富,必然会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会产生表达见解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把说话训练提高到议论的层次上。议论性说话要求观点正确,材料详实,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教材中的课文(议论文)是我们说话练习的范例。通过反复诵读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熟悉并感知议论性说话的语言系统,从而积累一些说话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理想、前途、道德、伦理、学习、修养等方面的问题有感而发,也可以结合中外格言、警句、俗语,发掘说话的话题,做到说话前要有充分准备,可以草拟提纲,酝酿腹稿,但说话时不能携带任何东西,说完后发动学生评议,最后由教师做出公正客观的评定。
3.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训练说话能力。课外活动是展示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天地,是训练说话能力的阵地,语文课外活动中,训练说话的多种形式,如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演讲和说辩论是高一层次的语言训练,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组织演讲活动,先向学生介绍演讲的写法和演讲技巧,然后提出演讲题目,让学生作好准备。演讲内容可结合社会活动,演讲比赛可先分组进行,然后全班活动,活动结束,可评出优胜者,以鼓励练说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组织辩证会有一定的难度,不宜多搞,每个学期成功举行一次即可。辩题不宜太难,重在双方参与,以培养学生的敏捷能力和快速表达能力。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作出恰当评论,既评论讲述内容,还要评论学生的口语功夫。
培养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战略任务,长期以来,老师们做了许多探索。我这里只是浅讲了一些想法和做法,要使之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长期地、经常地、有计划地组织口语训练,一定会取得成效。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和高速度、高效率、大发展的时代,现在正在读初中的青少年正处于这个时代中。为了使他们立足于未来社会,初中的语文教学该如何进行?我以为,按大纲的要求,应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即“说”的训练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训练中放在突出的和首要的位置。
结合实际,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从实际中观察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普通话语言不规范,时常夹杂方言,语音、语调不自然。
2. 说话语句不连贯、不完整,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3. 语无伦次,条理不清,说话不得要领。
为什么出现口头表达能力差的情况呢?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
1. 中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陷入讲、练、考的怪圈。由于考试形式的局限,对读、写、听、说四种语文能力仅仅侧重前两种能力的考查,升学没有口试,多数教师觉得学生说话好差与学生成绩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因而在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轻视说话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把阅读内容题目化,课堂成了练堂,练字词、练语法、练修辞、练层次划分、练写作方法归纳,学生完全成了被动的接收器;在课外教学中,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课时安排得满满的,第二课堂单调,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个性萎缩,说话能力退化;作文课上,教师命题,让学生去做,更不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
2. 由于长期缺乏口语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不好,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当众说话紧张、胆怯,回答问题心里有话但说出来结结巴巴,辞不达意。
3. 思维迟钝,缺乏敏捷性、条理性。表现在语言表达上,一是不能快速理清思路,组织语言材料;二是语言颠三倒四,缺乏逻辑性、条理性;三是偏离中心,随意性较大。
中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的最佳年龄段,那么如何加强说话训练,使之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呢?
1. 重视普通话教学。这是时代的要求,大而言之是民族振兴的需要,小而言之是个人生活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方言众多,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民族交流日益广泛,光靠方言不能实现相互沟通,掌握普通话就实实在在成了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质,成了基本的生活需要。比如你外出找工或工作需要出差,别人听不懂你说的话,无法进行交流,就会给你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走出家门,你就会有深刻的体会。
在实际教学中,可用知识竞赛法,将学生所学的语音知识,做成带有一些趣味性的题签,依照“智力竞赛”的方式进行抢答,当场评分。这个训练符合青少年学生争强好胜、荣誉感强的心理特点;对于已学过的语音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和巩固。教师还可将容易混淆的字或词组写于教学卡片,有意识地发给乡音顽固的学生进行训练,定期检查更换,以期逐步提高。也可将常用字编成短文,分期公布,定期考核,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做到字字发音准确。还可采用系列朗读、说绕口令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定会提高。
2. 在语文课堂中训练说话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说话质量的前提。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一旦站在公众面前,便语无伦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最好的方法是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掌握授课类型,多上问答课和讨论课,要通过朗读、口头复述、答问、讨论、口头作文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教学时,可以结合阅读和写作进行说话训练,具体训练过程是:从诵读课文起,对学生的发音、语速、语调、语气停顿做出规范要求,做到声情并茂,再现文章的情境和氛围。然后进行复述训练,要求学生看一遍课文,理出提纲,用自己的语言流畅连贯的讲述内容的梗概,力争达到中心突出,感情充沛,详略得当,语言准确、生动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形式和内容上拓宽训练的路子,每堂课拿出三五分钟,让学生练习说话或讲一段见闻,或发布一条消息,或介绍一个新鲜事物。还可以结合写作教学进行说的训练,学生动笔之前,让他先谈谈作文构思,然后相互启发,集思广义,达到说写结合、以说促写两种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在议论文教学时,重点训练学生阐述观点,发表议论的说话能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丰富,必然会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会产生表达见解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把说话训练提高到议论的层次上。议论性说话要求观点正确,材料详实,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教材中的课文(议论文)是我们说话练习的范例。通过反复诵读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熟悉并感知议论性说话的语言系统,从而积累一些说话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理想、前途、道德、伦理、学习、修养等方面的问题有感而发,也可以结合中外格言、警句、俗语,发掘说话的话题,做到说话前要有充分准备,可以草拟提纲,酝酿腹稿,但说话时不能携带任何东西,说完后发动学生评议,最后由教师做出公正客观的评定。
3.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训练说话能力。课外活动是展示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天地,是训练说话能力的阵地,语文课外活动中,训练说话的多种形式,如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演讲和说辩论是高一层次的语言训练,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组织演讲活动,先向学生介绍演讲的写法和演讲技巧,然后提出演讲题目,让学生作好准备。演讲内容可结合社会活动,演讲比赛可先分组进行,然后全班活动,活动结束,可评出优胜者,以鼓励练说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组织辩证会有一定的难度,不宜多搞,每个学期成功举行一次即可。辩题不宜太难,重在双方参与,以培养学生的敏捷能力和快速表达能力。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作出恰当评论,既评论讲述内容,还要评论学生的口语功夫。
培养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战略任务,长期以来,老师们做了许多探索。我这里只是浅讲了一些想法和做法,要使之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长期地、经常地、有计划地组织口语训练,一定会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