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导入茶业第三种发展,模式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Sp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以来,随着西南边陲的普洱茶高调点燃了茶叶消费这把大火,中国八大名茶中的其它七家便开始磨刀霍霍,欲图一展抱负,开疆拓土了。由于环境不同、历史不同、产品不同、经营理念不同,截止到目前为止茶行业出现了两种市场发展模式。一种由茶企直接经营管理,拥有所有权的直营制,流传久远,基础深厚,为大多数茶企所青睐;一种是近年兴起的由茶企组织发起并提供品牌、产品等,由各区域零售力量全权投资开店的连锁加盟制,西方流入新模式,颇受期许。两种市场发展模式各有利弊,茶企或挺直营制,或行加盟制,或摇摆不定,难以抉择。两种模式推行将近10余年,渐渐显露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直营制具有市场稳固、利润丰厚、抗风险能力强劲、回报持久等突出优点,但也存在投入资源较大、见效缓慢、综合营运水平要求较高等行业软肋;加盟制具有资源占用少、投入回报高、见效快等优势,同样存在稳定系数低、风险大、经营管理要求高等缺陷。两种模式走到今天,在充份发挥模式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同时,也显示出了模式的先天缺陷。
  直营制固然特点突出,但实践的社会环境、社会时机不甚适合,只能够小范围推行,没有普遍的推广意义。投资一家门店耗资甚巨,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对于资本原始积累极慢的茶行业来说,数家门店就可能耗了其十几年的积累,规模迅速壮大是一个几乎无法克服的难题;加盟制虽然要求的资金较少,但对于品牌、产品、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要求较直营制甚至更高。茶行业原本就是一个小农产业。长于产品但短于品牌、管理,在广告泛滥的今天,仍然几乎看不到茶品牌的踪迹。品牌、管理对于茶行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积累更是极其有限。
  基于直营制与加盟制的模式缺陷,我们发现,除了天福茗茶因进入市场时机精准,历史较久而遥遥领先之外,当前其它推广直营制的茶企尽管已经发展了近10年,但其门店数量超过100个,形成初步规模的不过寥寥几家;推行加盟制的茶企虽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数量上的突破,但当数量超过100家之后,加盟商忠诚度的波动,管理、品牌上的漏洞便坦露无遗,门店的关闭与开设同时并存,发展顿时陷入徘徊不前的困局。
  直营制与加盟制似乎都存在先天的缺陷,那么,有没有第三种模式既能够有效发挥两种模式的强项,又能规避两种模式的缺陷呢?这个答案可以在其它行业找到,譬如服装行业。发展之初,服装行业的发展模式与茶行业在很大程度上相似,无非也是经销制或直营制、加盟制。随着零售成本的增加,直营制普遍陷入了资金障碍,而竞争的加剧也使得经销制、加盟制日渐式微。在历经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行业徘徊之后,服装行业找到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们分别是服装小超市制、服装大卖场制、联营制,这其中又以联营制发展最为快速。ITAT和海澜之家异军突起,仅仅只用了几年就把企业盘子做到了几十、上百亿,这种联营制最大的特色就是整合各个领域最优势的资源,共同发展事业。充分发挥、利用服装企业的经营管理、制造商的产品、闲置的商业店面三方资源,以最小的相对投入撬动最大的市场,再根据各自的贡献分配利润所得,如此一来,既做到了资源成本的最小化(对于自有资源,大多能够接受价值低估),又做到了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联营制的威力和魅力,尽在于此。
  中国茶行业中大多数企业都拥有一流的产品制造、二流的商业管理、三流的资金实力,如果能够整合、引进优势的稀缺资源,实现联合经营,就能够淋漓尽致发挥出产品的优势,彻底解决经营管理、资金短缺的行业难题,必将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激活最大的市场资源,摘取最丰硕的市场果实。联营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茶行业中普遍的适应性,几乎所有中国茶企都能借鉴、发挥。
  创新思维,导入茶行业第三种发展模式,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快的发展速度,促进最大的行业升级!
其他文献
有人说咖啡与红茶是白领丽人的标志饮品。尽管不大认同,却无法否认包括我自己都是喜欢在office里捧杯袋泡红茶整理情绪的那类人。也许是早已习惯了立顿等商业红茶的味,所以当某天在死党那儿喝了正山小种红茶时,一瞬间抓住我的,除了惊异,更多的是那不可思议的颠覆性认知。原来,红茶可以是这样的;原来,红茶可以不加奶;原来,红茶可以有桂圆的味道;原来,红茶可以汤明如镜;好多的原来,细问之下,原来,这就是红茶的鼻
期刊
品茶,有时候却是在品心。品味种茶者的耕耘之勤;品味制茶者的技艺之精;更是品味做茶者之心。一泡茶由叶至茶,流淌进心田的不仅仅是香醇,更是做茶者的拳拳之心。  一次茶友活动,结识了武夷山盛世君汉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初次品尝到了以君子之心做出的极品好茶。而后与三五好友相邀再次品味君汉茶,有感于唐汉遗风通过叶叶清茶流芳千栽,更是对君汉所传达的“雅、淡、坚”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水仙:温婉绵柔——雅 
期刊
从丽江到香格里拉的路上,人们往往会经过一个叫白水台的地方,据说,那里是东巴文化的发祥地。  “东巴”是纳西语,意为“智者”,指的是巫师和祭司。东巴多才多艺,集写、画、唱、舞于一身,他们是纳西族古老东巴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继承者。  当我们来到白水台的时候,天也快要黑了。白水台是世界上最大的华泉台地之一,富含碳酸氢钙的山泉水经光合作用,历时万年沉积形成了仙境般的自然奇观。这里是纳西人的聚居地,早在
期刊
常常幻想着能拥有一间足够大的茶室,给我那些四处搜罗来的各色茶具一个舒适的安身之地,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顺应不同的心情和不同茶品,以不同的茶具和配饰来呼应。  泡绿茶时,喜欢用简单透明的玻璃壶和玻璃品茗杯,让心绪和那些灵芽一起在壶中纷飞起舞,用一身的纤毫,在壶里下一场“毛毛雨”,把世界蕴染成一个春天。而桌边,一定要配上同样透明的开片玻璃花瓶,插几支淡雅的黄色橘梗花。常把绿茶比作容易受伤的女人,这套茶席
期刊
有人说,茶是造物者赐给中华民族的。的确,中华民族从发现茶到认识茶,从认识茶到利用茶,再到完善茶、发展茶,绵延数千年的历史,内涵深遂,人文丰富,堪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民族史诗。   中国人对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人类利用茶叶的最早记录。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
期刊
今年9月26日至30日,浙江临安市举办第二届中国名茶点评选展示会。展会期间同时举行“茶与茶点论坛”。就我个人而言,参加专题研讨茶点的会还是头一次。这次论坛的规模虽然不大,却传达了一个信息:茶点的选配与开发将成为当今茶艺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喝茶品茗不仅要茶精、水甘、具美、沏泡见功夫,还要茶点到位。  古今茶人对佐茶食品的选配有过很多经验与论述。明人钱椿年说:“凡饮佳茶,去果方觉清绝。”这已成为茶家普
期刊
宋徽宗赵佶工书画,精于茶道,是历史上唯一著文论茶的皇帝。  宋徽宗的茶文原名《茶论》,因为著于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公元1110年),后人又称《大观茶论》,全文约3000字,言简意赅,论述全面,见解精到,内容有绪论、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勺、水、点、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个名目,是北宋专业的茶文化专著,同时也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权威的和影响最深远的
期刊
随着岁月的流逝,传世的紫砂名壶成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为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所悉心搜求。可是明代的名家名壶,到清初已极为珍贵,不易获得,即使是清初名家陈鸣远等的作品,在清末也已十分稀少、难觅。于是,为了满足某种搜求,也就出现了作伪、赝品。  紫砂壶艺历史上的仿古作伪问题,早在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初期一度也曾出现过摹仿名家名壶的热潮,其复制作伪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按照名人的传世名壶进行摹仿复制
期刊
一台完备的茶席,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考虑周详:选器、备具、摆设、焚香、插花、挂画、点茶、桌饰……再好的心意,都要通过这一席茶来传达。构思和摆布茶席时,虽然要讲究一定的方位和顺序,但如果拘泥于其中,岂不是不能抒发心意了?因此我个人提倡抛弃模式化的条条框框,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表达,把“茶席”当作是一种抒发和挥洒的途径。  今天要呈现给大家的这几幅茶席,是云南设计师阿保的倾心之作,他擅长于民族元素的把握和运用
期刊
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旅游节的盛大举行,不仅搭构了两岸茶业界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茶人与参会来客搭起了品茶问茶、访友交友的桥梁。  不论是茶业展览展销、闽台旅游合作茶话会,还是茶业高峰论坛,都以茶为媒,以茶为题。人们因茶而相聚,因茶而相交。茶,给了人们无限商机,也给了人们无穷乐趣。  武夷山的山水之间流淌着文化之韵、自然之韵。以茶会友,以茶雅志,以茶行道。武夷山,因茶而韵味无限,因茶而风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