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法”对儿童幸福感培养的价值及应用略谈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故事法对儿童进行感受幸福能力的培养适应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调动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可以通过轻松有趣的故事形成自己的幸福观。文章概述了故事法对儿童幸福感培养的价值和优势以及应用途径,以期对教师进行儿童幸福感的培养带来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故事法;儿童;幸福感
  故事法,顾名思义就是运用读故事、讲故事或补全故事的途径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它是一种重视儿童道德发展的背景和特殊性的德育途径,是一种与儿童的生活和生命相联系的教育。其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中小学德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很少认真关注故事在学生道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以说理教育和道德规范的灌输为主,教师更多关注的是道德知识的传授、纪律约束、行为训练和奖惩等,忽视了儿童道德认知的情境性和特殊性,不符合中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幸福感:《辞海》解释为“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 后天的环境 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我们课题组对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一个班做过一个现场调查,问学生家长:“您的孩子幸福吗?”在场的家长们基本上都肯定地说自己的孩子幸福。然后,再问同学们:“你们感觉自己幸福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说自己不幸福。
  笔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部分父母长辈给予独生子女过多的生活上的溺爱,使得孩子逐渐弱化了对幸福的感受,借鉴西方传统品格教育的故事法,对小学生进行幸福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故事法对小学生幸福感熏陶的优势和价值
  故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故事对儿童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故事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幸福感的增长。因此,故事法幸福感熏陶具有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故事使用吸引而非强迫的力量来熏陶儿童的幸福感,符合儿童能力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处在由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的过渡阶段,在道德发展上表现为他们对好坏的取舍往往不是基于伦理道德,而是根据谁使他们产生同情,谁使他们产生厌恶的情绪。在中小学阶段,试图通过一味地向他们灌输道德伦理规范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是难以奏效的甚至是徒劳的。而故事一般都由一定的情节组成,是经过人们加工了的,能够引起儿童兴趣的情节。其中正义的力量一般被塑造成可爱和能够引起儿童的同情的形象,它能激起儿童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用故事法进行幸福感熏陶能很好地解决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问题。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在儿童的道德学习中至关重要,儿童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与兴趣诱发的,只要是适合儿童的故事,他们肯定会喜欢,会兴致盎然地去听、去读。这样,故事能吸引儿童主动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道德认知去领悟这些故事的精髓,使儿童通过读、听这些故事逐渐积累正义感和良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二)故事提供的幸福感具有情境性和人际性,有利于实际运用
  幸福感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是与他人、社会和历史情境相联系的。故事法不同于传统的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教育,它是通过呈现具体的人物和人际背景,以展示它使用的情境性的教育方式。儿童通过读故事和听故事能逐渐提炼客观的公正原则,产生移情等情绪体验。移情是对一个人的个人特征和他人的特殊处境之的差异的一种情感性回应,通过对他人处境的理解,能够促使我们认识和体验自己生活的意义。尽管生活中人们强调理性在人的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但是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道德判断都是情感的和习惯的,很少是一种理性的推理判断。个人的思维发展和道德的形成更多是由故事和叙述促成的,儿童理解幸福问题的途径也是用一种人际间的、情感的、想象的和像故事一样的方式。所以,给儿童讲故事能为儿童提供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和形象输入,使儿童在一定的情景中感受到幸福的熏陶,儿童的幸福观往往也会伴随着故事所蕴涵价值的内化而逐渐形成。
  (三)故事能给儿童提供大量的良好示范和榜样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形成的,在社会情境中,个人的行为因受他人的影响而改变。儿童许多道德行为便是在对成人或事物的观察和模仿中学到的,而善于模仿、易受感染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儿童都热爱英雄人物,并容易为他们的事迹而感动,因为英雄人物最具有吸引力,儿童甚至会模仿英雄人物的举动。所以,應该注重给儿童讲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激起儿童热情和积极性的英雄故事,促使儿童以其中的人物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故事中的主人公大都具有个性鲜明,代表着正义和智慧,让人经久不忘的特点,再加上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表演或文章优美文采的渲染,能牢牢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促使儿童通过故事体验分享他人胜利的喜悦。通常儿童的道德选择不是“我想成为一个‘好人’”,而是“我想成为‘谁’”,或“我讨厌‘谁’”,而这些人物大多来自故事中的角色。
  (四)故事能使儿童熟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
  故事大都直接或间接的传递着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它可以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影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美国心林课程的故事就表现了勇敢、正义、希望、爱心、忠诚、尊敬和诚实7个普通的伦理价值。儿童在听读这些故事中往往能够逐渐掌握抽象的道德概念,会将这些价值与个人相联系,产生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在体验故事过程中逐渐将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故事能促使儿童积累对善的情感依赖,激发他们向善的欲望。故事提供的虚拟世界打破了平淡而狭隘的现实世界的藩篱,跨越了时空界限,为儿童的想象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儿童在体验故事中可以扩大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扩展思想世界,提高自己对幸福的感受能力。
  二、故事法运用的方式   (一)读故事培养幸福感
  读故事是指通过教师朗读或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有目的阅读关于幸福感故事的方法。读的内容大都是文学作品或文学故事,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要故事与他们的生活产生持续的共鸣。在文学故事中,这些人物形象都是鲜活的,儿童在感情上能够与他们融合在一起。所以必须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选取既能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又不失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故事。在美国中小学德育课中许多教师上课的主要形式便是朗读故事,在读到能提出问题的地方,就停下来和学生讨论,一般为5分钟左右。这种故事是完整的、情感充盈且具有生活真实情境性的。教师也可以通过选取一定的故事,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写出或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交流他们之间感受的做法,当然教师画龙点睛的评价和点拨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讲故事体验幸福
  讲故事也是许多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讲故事不是照着书本读,而是凭借记忆来改编故事,经过教师思维和口语加工的故事更具口语化和可理解性,可以把抽象的幸福感形象化。口语有较强的表意功能,它能使听众获得满足感,并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故事的精髓。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机变化,可适当地增加或减少其中一些情节。讲故事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故事本身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故事的情节中体验情境,理解他人,没有刻板的说教,没有生硬的教条。由于讲故事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量,美国一些教育机构会专门请职业讲故事者来学校传授讲故事的技巧,以使教师讲故事的过程具有更大的教育作用。
  (三)补全故事构建幸福观
  故事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与人交流中的情境和责任。让儿童运用自己的想象补全故事也是很好的方法,补全故事法与国内常用的“狗尾续貂”方法相似,给学生一段一定情境和情节的开头,让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根据自己对幸福的认识和感受,设计出各种情节和令人满意的结局。柯尔伯格曾经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测试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在儿童补全故事的过程中,儿童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对道德的认识,使故事情节曲折而有吸引力,使故事的结尾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他们相互比较,共同提高的办法促进他们道德认识的发展。
  故事法適应了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它通过启迪而不是指导的方式,让儿童逐渐理解人与人交往中的情境和责任。通过感受别人的经历,能够得到对自身幸福的反省,从而提高认识,让有益的幸福观逐渐内化到儿童的内心深处,成为引导儿童行动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忠华.中小学道德教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与调适[J].教书育人,2001(09).
  [2]郑富兴.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实践中的故事法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3]杨宁.故事叙述与幼儿心智的成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概念与定义的语言描述都十分精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与数学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采取分阶段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专项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生活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广度等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数学思维  阅读能力泛指学生必须具有通过阅读来认识和理解其中所有内容的技巧和能力,在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渠道,德育也要借助各门学科的教学实施。相较于德育内涵明显的社会科学来说,作为自然学科的数学似乎离德育很远。其实对数学的理解、运用与欣赏,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数学魅力,绽放德育之花。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教学;德育思想  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传统的教学则过于强调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多方面的教育。这导致学生数学思维贫
摘要: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还是德育的方向和目标。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德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德育的方式也有了引导方向。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赋予了其教育的实践方向: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场域联合、教育程度深入。  关键词:感恩教育;立德树人;德育实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
【摘 要】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培养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为了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用词精确、简练、逻辑性强,教师要让学生听、说、归纳,并进行规范化训练,注重赏识教育。  【关键词】数学语言;规范化;鼓励;表达能力  儿童语言能力不仅是评估儿童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发展儿童智力的有效手段。小学
摘 要:在人教版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依托读写板块,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头脑风暴、信息差等活动逐步扩大学生的词句储备,为语言输出作好铺垫;在阅读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语篇的框架结构,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合理的布局谋篇;在读后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语法知识点,帮助学生准确表达;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提升学生表达的真实性。  关键词
摘要: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提问需要讲究艺术性,重视提问的策略,每一个提问都需要围绕教学内容,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将从课堂提问的作用、原则、有效提问的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提问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英语课堂
摘 要:到了高年级,小学英语呈现语篇信息量增大、难度增加的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意梳理文本,选择教学方法。笔者从六年级英语教学实践出发,从“梳理文本内容,初步感知语篇”“提炼关键信息,深入理解文本”“归纳有效信息,强化记忆重点”三方面探讨帮助学生精细处理文本,高效开展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本梳理;提炼信息  六年级的文本篇幅较长,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这让很多学生对英语望而却步,甚至心生
摘 要: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教育工作者应重拾劳动教育,让劳动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原动力。文章分析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提出了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效路径和应避免的几大误区。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教育;实施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提出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
摘要:绘本是一种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图画书,它通过文字和图片向学生传递知识。绘本在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对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利用好绘本,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教学整合  绘本有精彩的故事情节、美丽的画面,是每一个儿童喜欢的阅读书籍,吸引着儿童反复阅读。虽然许多故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成写字习惯的初级阶段和最佳时期,识字与写字是教学的重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不正确、不按笔顺书写、字迹潦草、笔画不规范、字体结构不匀称、对写字缺乏兴趣。可见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祖国文字的认识,教师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写字指导,使学生能达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