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结构体系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已经迈开坚实的一步,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都是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整体特点及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而且还应当研究构成素质教育的各个要素,即研究素质教育内部诸要素的排列组合及其相互关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握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如果不研究素质教育的本质构成,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则只是一个缺少适用价值的“空招牌”。教育还是被捆在“应试教育”的老战车上。
  大多数人倾向于按性质将人的活动分为生命活动、心理活动、社会交往活动三个方面或层次,并根据这一活动结构建立人的素质结构理论模型。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素质教育的结果)由三个层次:一、思想品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责任感、交际行为。二、科学文化素质。三、身体心理素质。
  任何教育活动者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这个环境不仅包括教育活动发生的小环境,而且要包括社会生活这个大环境,即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虽然,教育活动要代表某一组织的自身利益,但是任何组织利益都离不开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因此,要求素质教育的结果使学生必须具备思想品德的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等。这些方面是素质教育构成体系中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品德素质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人们通常说,才是果实,德是养料,没有德,人就驾驭不了自己的才能。缺少品德素质,就是失去了人的才能发展方向的主要支撑点,这样的人将是“劣质产品”。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用于人伦方面,又被“德”所代替。现在关键是应该弄清楚品德所包含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道德与政治二者即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特别在个人实践中,道德和政治是相互影响的。道德规范和政治规范的实现,都要通过个人实践来实现。作为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和素质教育的灵魂,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和处理好的方向性问题。《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规、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有才无德不为人才,德才兼备才为人才。
  文化科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提高全民素质,文化知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是知识的结晶、升华。一个人能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必须先进行知识的量的积累。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不要教育质量,而哈恰相反,是为了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良好,则教育质量更高,升学率也会更高,人才将更加广泛,这是不用置疑的。因此,智育工作要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新形势下选拔人才的方式、方法,重视能力的培养。
  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还可以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任何工作都是一项劳动,甚至有时是一项繁重的劳动,没有健壮的身体很难承受下来。工作的繁重,无端的压力都会把体弱者拖垮。通过锻炼身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是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更大的范围看,劳动实践是人类知识和道德的源泉。人们所掌握的一切知识都源于劳动。劳动能创造人、塑造人,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主体意识统统展现出来,文字、语言、工具就是这样出现的。劳动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人性的荣光得到完美的体现和张扬,劳动是人一生的资本,是成功幸福的源泉。每个人都必须进行劳动实践。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划分只是停留在素质教育的基本构成份上,基本构成部分并不等于素质教育的具体要素,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将不在本文探讨。
其他文献
根据农村学生生活涉历面窄、学生语文层次低、以及农村小学学生作文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分析,根据因材施教、分类提高的原则,提出了学生作文分层教学这一作文教学方式。  一、因人制宜,由“怕写”变“乐写”  刚开始学写作文,学生的写作基础和潜能各不相同,起点也就各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分层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实行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尽可能地
期刊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最缺乏的是“文”。听不少老师上课,还在不断重复着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老师抄教师用书,学生抄老师,然后就是记忆——记笔记,背书,记文学常识,记字词——在许多老师的语文教学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要算这些强迫性“记忆”了。  考察我们的老师,大体可分两类:一曰教师,一曰导师。教师者,教授知识之师也,即韩愈所谓之“授业解惑”一类;导师者,情形较为复杂,简化之,或可谓思想启蒙之师,即今人所谓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属寸:未成年人的范围,是我国法律予以特殊保护的群体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专门法律,都对中学生的各项权利做了明确的规定。课程改革宛如一缕清新的春风,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对教师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课程下,教师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特别应注重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地位关系。但在学校管理及教学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侵犯中学生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当前,
期刊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我着重从预习的指导和评价两方面入手:  一、指导  针对不同年级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课前预习重在“读”——会看情境图,少布置书面预习作业,初步培养学生课前看书、读书的意识。中年级段,教师重在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上,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反复操练。到了高年级,学生已将前一阶段的课前预习感悟内化,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
期刊
观察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观察,学生习作就成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正确的观察方法,形成勤于观察和善于观察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习观察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体
期刊
一、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以课堂为教学活动框架进行教学过程的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这五个部分,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其主要模式包括: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教
期刊
一、现代文教学  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引导学生在阅读现代文的过程中生疑、质疑、析疑、解疑,逐步训练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便是其一。  所谓生疑,就是让学生通过预习,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摆出来。例如初一学生在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时,不认识的字有“颓”“屑”;不理解的词有“祸不单行”“踌躇”“交卸”“颓唐” “光景”等;不理解的句子有“我那时真是
期刊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 、读、写基本功。课堂学习是小学生校园学习的主要方式,只有学会听,善于听,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增长智慧,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就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谈谈自己的工作中的做法。  一、认真听示范发音,是小学生听的习惯培养的前提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
期刊
一、教育信息化,时不我待  在21世纪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的发展和信息专递方式的改变,是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的两大要素。教育信息化是指在人类社会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全方位创新,形成覆盖教育全领域、与信息科技同步高速发展的高水准信息化体系。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必须先实现教育信息化。  面对教育变革的新浪潮,我们只能顺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