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和认识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改革教学方式,而主动探究式教学方式正是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教学方式。近几年,我们依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再创造教学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结合主动探究式教学的问题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构建了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因此,我们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为模式的第一环节。即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成为教学活动的开端,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探索对象,使学生深入其境,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去从事探究活动。实践中,我们采取利用实例、直观演示、编造故事、类比引申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采用设置悬念方法,创设新异情境;利用规律图形、巧合数字创设审美情境。这样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进行探究,无疑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节,教师首先让每个学生任意写出一个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并告诉老师求出的方程的两根,让老师猜出学生所写方程,当老师根据根与系数关系立即说出每个学生所写方程时,学生因此会感到好奇、惊讶,心想“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在此情境中,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因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有关系,请同学们自主探索一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又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某地质专家为估计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B点)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插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这时,地质专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问题提出后,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定势思维,引起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学生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其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会大大加强。
  
  2、自主合作,主动探索
  
  学生明确探究问题之后,就要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地探索,或自主探索,或合作探索,在此环节,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自主学习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二要注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些问题探究,不是学生个人独立自主学习能完成的,它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索。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测量小车下滑的时间”,测量时,有扶直尺的,有升木板的,有记时的,有记录的,只有4—5名学生合作,才能完成,但在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其有效性,即合理分组、规范操作、明确任务、形式整合;三要注意指导学生探究方法,探究式学习虽无定法,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悟体会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归纳、演绎探究方法,它由一般到特殊和特殊到一般的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也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类比探究方法,它常用于探究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与区别,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观察、实验探究方法,是探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很多数学问题都是在假设、猜想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实践、探究、论证而归纳概括的。
  
  3、构建模式,纳入系统
  
  探究出的规律、方法、结果等,一般要用结论性语言表述出来,用数学符号、图形和表格等形式加以系统化、简明化、概念化和模式化,并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之中,这是探究者对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也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学生探究出“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公理后,要及时模式化,作为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方法纳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系统之中。
  
  4、自我反思,交流体验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学生在体验中的感受,就会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探究的思考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因此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首先要自我反思,回顾提出问题和探究结论的过程,看自己的参与程度、参与态度、参与情感,所获得的知识和方法,然后在小组、班上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以达到成果体验共享,强化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目的。
其他文献
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国民创新素质的高低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全体教师在领悟新课标改革精神的同时,数学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成为21世纪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种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呼唤“开放式”,反对一言堂、齐步走的“封闭式”教学。  
期刊
经统计2006~2017年间我国大约有188家种猪育种公司,先后从丹麦、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荷兰等五国引种203次,累计进口种猪10.56万头。我国从国外引种有较高的频率,一部分原因是原引进种猪退化严重,还有一个原因是健康状况不理想。另外,从市场的占比也显示丹麦种猪的市场需求南方高于北方。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地区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尤其属热带地区的海南岛,与丹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引入品种需要不断进行持续选育提高。在热带地区对丹麦种猪进行持续选育后,推广到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利于提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要使学生对物理有亲切感,体会到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可以创设出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无意记忆,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发掘出学生自主学习潜力。因此,充分利用好“导入”这个环节,是教师应潜心研究的一个方面。本人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多年,现在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巧设疑难、以疑激情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培养创新能力已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承担基础教育基础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自然责无旁贷。我们要自觉地有意识地把“创新”意识糅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使我们的下一代,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萌发强烈的创新冲动,挖掘潜在的创新意识,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的历史使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新课题。现代语文
期刊
中职学校文化课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文化课与专业课整合,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做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是摆在每一位中职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对数学课基本不重视甚至完全放弃。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呢?笔者认为,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在数学中选取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采用项目教学
期刊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因此,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始终是每位教师长期探索的永恒主题和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目标。我想就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从教和学两方面谈一点粗浅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高层次预习,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不论是传统教法,还是新课程标准,都把课前预习作为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加以肯定。但为何预习对于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呢?
期刊
为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一)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   
期刊
学生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单一的传统批改方式,指导方式有待改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就会引起恶心呕吐,造成消化不良;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下去,胃就会很好地接受它,并很快地消化它。同样的道理,教师
期刊
摘要:教材是教师手中的一个“纲”,一个“本”,在课堂教学中依“纲”扣“本”,适当加工、调整、开发、重组教材是每位教师都要做的工作,但在重组教材时,绝不能盲目、随意,它要求教师在通览教材的前提下,在不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编者意图的准绳下,科学地、巧妙地、合理地、艺术地重组教材。  关键词:数学 教材 再加工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览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