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相对抽象和零散,对于学生来说灵活掌握这部分知识较为困难。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尝试使用模型进行辅助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加深对于物质结构的理解。学生的知识框架越为牢固,他们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能更为明确,进而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高中化学;模型;教学应用;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前言:
由于《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知识点较为零散,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前应当通过将这些知识进行结构化和系统化,然后将相应的知识点与模型进行结合,通过实物与系统化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向学生阐述相关原理。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空间能力较弱带来的问题,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中不断突破,力争在考试时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用生动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生对于世界的本质总是充满好奇的,但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滔滔不绝地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乏味。在一次次的填鸭式教学中,他们对于外界的兴趣会一点点消失。即便在某一个时间顿悟了,但是由于不能深刻理解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忘却。模型是很好的一个教学工具,它能够将书本上的平面图立体化,能够补足学生较弱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模型的制作也比较便捷,对于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高中生想要在做题的过程灵活地应用物质与结构的性质,他们就需要对物质的结构有较为深入的思考,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从本質上理解物质。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模型进行辅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明白物质的结构到底是怎么样的,能够从逻辑上分析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联系。当自己通过深入思考获得答案之后,他们会回顾整个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对记忆的加深,也是对理解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被激发。
例如在进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的相关学习中,学生需要对于键角、键长与键能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能够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对分子的性质进行解释。除此之外,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热和键能之间的计算,了解等电子体的原理和应用。本节的相关概念较多,名字也相像,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同学来说较为难理解,会因为不理解而失去了对于物质结构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模型,通过在模型上比划各个概念所对应的位置,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些概念有较为形象的认知。当他们再次遇到相关概念时,能够迅速在脑海中的“模型”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有趣,在做题的时候觉得轻松,自然能够燃起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兴趣,进而让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二、用生动的模型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
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知识储备相对不足,他们对于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而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突破口,它作为帮助学生思考理解的工具,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为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提供思路。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用视觉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零散的知识往往难以记忆,而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通过多媒体设备以PPT形式、视频形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再带领学生结合模型进行进一步理解。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
例如在进行《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相关学习中,教师可以应用模型向学生讲述两种堆积方式的不同,这就将书中抽象的静态图转变为现实生活中动态图。通过教师反反复复的演示,学生自然能够对于两种堆积方式进行区分,并且对于每一种堆积方式是如何进行的,它在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特点都会有比较清楚的认知。模型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效率,这对于学生开展学习大有裨益。
三、用生动的模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浓缩,对应到模型的每一个位置。教师可以通过发散思维,把知识点浓缩在一个模型的各部分内,构建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按照自己思考时的顺序,在模型的各个部分上依次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按照思维的过程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教师的学习方法和记忆形式,并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这对于他们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用生动的模型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模型借助简单明了的立体实物将知识点进行呈现,模型各个部分的构造让这些知识可视化。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形象的构造活跃自己的思维,能够更灵活地进行思考,能够捕捉思维中的细节并对于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这就体现了模型对于思维灵活的重要性。而每一个个体的联想内容必然有所不同,这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极大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应当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对于同一概念的不同疑问进行针对性解答,这对于每一位学生在概念上的理解都大有裨益。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应用模型协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为灵活地应用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区别不同结构之间的差别,在实际问题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问题进行较为高效地解答。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保证学生在面对难题时能够有更为清楚的思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反应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再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沉着冷静地应对。
参考文献:
[1]许秀娟.核心素养下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J].考试周刊,2020,(18):145-146.
[2]姚建华.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模型认识素养培育的方法论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9,(3):60-61.
[3]李鹏鸽,赵艺,左玉, 等.基于学科本质视角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功能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3):81-84.
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 063700
关键词:高中化学;模型;教学应用;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前言:
由于《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知识点较为零散,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前应当通过将这些知识进行结构化和系统化,然后将相应的知识点与模型进行结合,通过实物与系统化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向学生阐述相关原理。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空间能力较弱带来的问题,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中不断突破,力争在考试时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用生动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生对于世界的本质总是充满好奇的,但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滔滔不绝地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乏味。在一次次的填鸭式教学中,他们对于外界的兴趣会一点点消失。即便在某一个时间顿悟了,但是由于不能深刻理解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忘却。模型是很好的一个教学工具,它能够将书本上的平面图立体化,能够补足学生较弱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模型的制作也比较便捷,对于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高中生想要在做题的过程灵活地应用物质与结构的性质,他们就需要对物质的结构有较为深入的思考,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从本質上理解物质。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模型进行辅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明白物质的结构到底是怎么样的,能够从逻辑上分析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联系。当自己通过深入思考获得答案之后,他们会回顾整个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对记忆的加深,也是对理解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被激发。
例如在进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的相关学习中,学生需要对于键角、键长与键能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能够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对分子的性质进行解释。除此之外,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热和键能之间的计算,了解等电子体的原理和应用。本节的相关概念较多,名字也相像,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同学来说较为难理解,会因为不理解而失去了对于物质结构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模型,通过在模型上比划各个概念所对应的位置,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些概念有较为形象的认知。当他们再次遇到相关概念时,能够迅速在脑海中的“模型”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有趣,在做题的时候觉得轻松,自然能够燃起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兴趣,进而让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二、用生动的模型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
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知识储备相对不足,他们对于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而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突破口,它作为帮助学生思考理解的工具,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为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提供思路。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用视觉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零散的知识往往难以记忆,而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通过多媒体设备以PPT形式、视频形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再带领学生结合模型进行进一步理解。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
例如在进行《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相关学习中,教师可以应用模型向学生讲述两种堆积方式的不同,这就将书中抽象的静态图转变为现实生活中动态图。通过教师反反复复的演示,学生自然能够对于两种堆积方式进行区分,并且对于每一种堆积方式是如何进行的,它在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特点都会有比较清楚的认知。模型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效率,这对于学生开展学习大有裨益。
三、用生动的模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浓缩,对应到模型的每一个位置。教师可以通过发散思维,把知识点浓缩在一个模型的各部分内,构建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按照自己思考时的顺序,在模型的各个部分上依次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按照思维的过程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教师的学习方法和记忆形式,并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这对于他们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用生动的模型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模型借助简单明了的立体实物将知识点进行呈现,模型各个部分的构造让这些知识可视化。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形象的构造活跃自己的思维,能够更灵活地进行思考,能够捕捉思维中的细节并对于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这就体现了模型对于思维灵活的重要性。而每一个个体的联想内容必然有所不同,这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极大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应当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对于同一概念的不同疑问进行针对性解答,这对于每一位学生在概念上的理解都大有裨益。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应用模型协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为灵活地应用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区别不同结构之间的差别,在实际问题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问题进行较为高效地解答。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保证学生在面对难题时能够有更为清楚的思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反应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再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沉着冷静地应对。
参考文献:
[1]许秀娟.核心素养下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J].考试周刊,2020,(18):145-146.
[2]姚建华.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模型认识素养培育的方法论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9,(3):60-61.
[3]李鹏鸽,赵艺,左玉, 等.基于学科本质视角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功能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3):81-84.
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 06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