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新高考制度的落实,给高中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高考成绩,各学科开始主动寻求教学模式上的变革。分层走班教学,是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综合水平评价,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依据科目组成新的教学班级,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灵活性强,更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取得更优异的教学和考试成绩。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新高考
前言:
我国于2014年9月正式颁布新高考改革方案,考试科目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学科和3门选考科目组成,在学生任意选择的情况下,至少会衍生出20种学科组合。如果按照传统的分班模式进行教学的话,一个年级至少要划分20个班级,学校还要集中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来满足教学需求,这明显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实现的。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进行全新的资源组合,创新教学模式,成了众多学校和教师的选择。“分层走班教学”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得到了众多高中师生的认可。以高中地理为例,学校根据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潜力、教师评级、自我评级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将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教师负责分层教学,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层级,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全面提升教学、学习的效率。
一、注重科学分层,保障师生权益
分层走班教学对教师资源的合理划分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高中地理这种选考科目,师资力量更是相对匮乏。学校在开展分层工作时,首先要保障每个地理老师带班的数量,其次要保障每个班级中学生人数的平均分配,避免出现一个地理老师带过多的班,带过多学生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单个教师的超负荷工作,教学质量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对学生的合理分层,也是保证分层走班教学制度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就高中地理而言,分层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地理学科的喜爱程度,以及接受地理知识内容的速度,不能单纯以一两次月考,或是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进行分班[1]。在参考地理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地理成绩为主要参照,综合参考学生在整个高中课程学习中的学习能力、接受速度和主观能动性,进行科学的层级划分。与此同时,在推行分层走班教学时,也要同步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分层走班教学的意义,充分理解分层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优势,在适应新高考要求的情况下,更大程度上推进因材施教,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二、建立管理机制,维护教学秩序
推行分层走班制度之后,原本一个班级的同一门课程,就会有多个不同的任课老师,每天不同的学生需要到不同的教室去进行学习,原本以一个行政班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将受到极大的挑战。要应对这种全新的情况,首先,班主任要进一步加强与各任课老师的交流,在学生不在班级的时间内,掌握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以及在不同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一旦学生出现思想波动,或是在走班教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找学生进行私下谈话,对学生进行开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原有行政班的凝聚力,定期開展班会,通过班级共有价值观的建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学生在走班教学过程中,都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班主任转变管理模式的同时,不同教学班的任课老师,也要逐步充当起临时班主任的角色。除了在走班教学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更要注重对教学班的管理,注重维护教学班的班级氛围,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共同完成课堂任务,组织课外交流等活动,使走班学习的同学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地理教学班为例,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地理风光小组,引导学生在群组内分享自然界壮丽的地理风光,在欣赏令人叫绝的美景的同时,还可以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使教学班的班级关系更加和谐。
三、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走班制度
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评价和考核,评价考核体系的建设,是检验教学成果,推动一种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的关键环节。根据分层走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其评价体系应当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主要模块。学生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学分管理机制,通过学生各课程的出勤情况,课堂活跃度,作业评分,考试分数等内容,科学配比,共同组成学生的总体学分,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2]。这个学分评价机制,能够避免只依靠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的片面性,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走班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但评价过程需要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参与,不能由原本班主任一人决断。教师评价模块则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除了学校方面进行传统的业务考核之外,可以增加“学生评价”的内容。进行一个学期的走班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匿名对自己接触的各科老师进行打分,在课堂掌控、授课技巧、学生互动等多个层面进行评价,由此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任课老师提升业务水平的依据[3]。教务部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对走班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让走班教学模式更适应学校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师。
结束语:
以高中地理为代表的选考科目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是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合理利用优质教师资源,践行因材施教的必然结果。在推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科学分层是重中之重,只有科学合理的分层措施,才能保证每一位教师的能力都得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益都得到保障。在科学分层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完善分层走班教学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使全体师生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更能够教学相长,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相林.高中地理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建议[J].安徽教育科研,2020,2(15):31-32.
[2]汪红艳.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研究——以“热力环流”一课为例[J].新智慧,2019,5(9):11-12.
[3]邱晓娟. 新高考形势下高中地理分层走班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董昊,1984年11月 ,男,汉,重庆永川,大学本科,中学二级职称,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育
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 重庆市 永川区 402160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新高考
前言:
我国于2014年9月正式颁布新高考改革方案,考试科目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学科和3门选考科目组成,在学生任意选择的情况下,至少会衍生出20种学科组合。如果按照传统的分班模式进行教学的话,一个年级至少要划分20个班级,学校还要集中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来满足教学需求,这明显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实现的。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进行全新的资源组合,创新教学模式,成了众多学校和教师的选择。“分层走班教学”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得到了众多高中师生的认可。以高中地理为例,学校根据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潜力、教师评级、自我评级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将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教师负责分层教学,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层级,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全面提升教学、学习的效率。
一、注重科学分层,保障师生权益
分层走班教学对教师资源的合理划分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高中地理这种选考科目,师资力量更是相对匮乏。学校在开展分层工作时,首先要保障每个地理老师带班的数量,其次要保障每个班级中学生人数的平均分配,避免出现一个地理老师带过多的班,带过多学生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单个教师的超负荷工作,教学质量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对学生的合理分层,也是保证分层走班教学制度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就高中地理而言,分层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地理学科的喜爱程度,以及接受地理知识内容的速度,不能单纯以一两次月考,或是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进行分班[1]。在参考地理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地理成绩为主要参照,综合参考学生在整个高中课程学习中的学习能力、接受速度和主观能动性,进行科学的层级划分。与此同时,在推行分层走班教学时,也要同步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分层走班教学的意义,充分理解分层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优势,在适应新高考要求的情况下,更大程度上推进因材施教,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二、建立管理机制,维护教学秩序
推行分层走班制度之后,原本一个班级的同一门课程,就会有多个不同的任课老师,每天不同的学生需要到不同的教室去进行学习,原本以一个行政班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将受到极大的挑战。要应对这种全新的情况,首先,班主任要进一步加强与各任课老师的交流,在学生不在班级的时间内,掌握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以及在不同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一旦学生出现思想波动,或是在走班教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找学生进行私下谈话,对学生进行开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原有行政班的凝聚力,定期開展班会,通过班级共有价值观的建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学生在走班教学过程中,都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班主任转变管理模式的同时,不同教学班的任课老师,也要逐步充当起临时班主任的角色。除了在走班教学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更要注重对教学班的管理,注重维护教学班的班级氛围,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共同完成课堂任务,组织课外交流等活动,使走班学习的同学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地理教学班为例,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地理风光小组,引导学生在群组内分享自然界壮丽的地理风光,在欣赏令人叫绝的美景的同时,还可以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使教学班的班级关系更加和谐。
三、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走班制度
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评价和考核,评价考核体系的建设,是检验教学成果,推动一种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的关键环节。根据分层走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其评价体系应当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主要模块。学生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学分管理机制,通过学生各课程的出勤情况,课堂活跃度,作业评分,考试分数等内容,科学配比,共同组成学生的总体学分,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2]。这个学分评价机制,能够避免只依靠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的片面性,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走班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但评价过程需要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参与,不能由原本班主任一人决断。教师评价模块则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除了学校方面进行传统的业务考核之外,可以增加“学生评价”的内容。进行一个学期的走班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匿名对自己接触的各科老师进行打分,在课堂掌控、授课技巧、学生互动等多个层面进行评价,由此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任课老师提升业务水平的依据[3]。教务部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对走班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让走班教学模式更适应学校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师。
结束语:
以高中地理为代表的选考科目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是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合理利用优质教师资源,践行因材施教的必然结果。在推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科学分层是重中之重,只有科学合理的分层措施,才能保证每一位教师的能力都得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益都得到保障。在科学分层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完善分层走班教学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使全体师生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更能够教学相长,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相林.高中地理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建议[J].安徽教育科研,2020,2(15):31-32.
[2]汪红艳.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研究——以“热力环流”一课为例[J].新智慧,2019,5(9):11-12.
[3]邱晓娟. 新高考形势下高中地理分层走班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董昊,1984年11月 ,男,汉,重庆永川,大学本科,中学二级职称,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育
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 重庆市 永川区 4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