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德育工作进行得更有效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就竭力倡导教育开明。孔子力倡“有教无类”,主张不分华夷、贫富、贵贱、年龄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在教育过程中,一样给以极大的爱心、热心和耐心,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纯洁自己的灵魂,端正自身形象,健全人格,这样才富有感召力,教育教学才会取得成功。
  关键词:人格 艺术 时间 人人
  
  在中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丘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现代,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全体国民的道德教育,并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德、智、体、美诸育中,德育居于首位,并渗透在其他各育中,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德育的重视程度。那么,如何将德育工作进行得更有效?以下几方面一定不能忽视:
  一、寓教于过程,多给学生一些时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为了有效地做好学生思想转化工作,我认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多留些时间让学生陈述、争辩和思考。
  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一见教师就遭训斥,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酿成抗教情绪,有时会出现“随你批,听你骂,大小错误不认账”的现象。这样,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非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教师都应让他讲话,决不能堵学生的嘴。
  二、寓教于人人,唯才是爱
  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在肯定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根本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放到德育工作之中,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建立起终极关怀。“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是时代的呼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欲望,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第二,“以人为本”就是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和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使教育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第三,“以人为本”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关怀。
  我们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在教育过程中,一样给以极大的爱心、热心和耐心,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平日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言与行,要理解学生的内在心理、个性特点。
  三、寓教于“艺术”,幽默易于接受
  古人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那么,如何使德育工作入耳、入脑、入心呢?实践证明,德育工作要收到事半功倍、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工作方法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德育工作的艺术化。德育工作的艺术化要紧密联系小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将校园里的公益广告写得“艺术化”点:“请你动动手,别让我哭泣——水龙头求救。”“你轻轻地来,带来宁静;你悄悄地走,带走知识——图书馆对你说。”“请不要往我的脸上抹黑——墙壁诉苦。”这些公益广告词幽默、简练、高雅、赏心悦目,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易于被学生接受。不但写标语、广告要注意“艺术化,就是教师平时的语言也要注意“艺术化”。这种艺术”化的熏陶,要比那些干巴巴的说教来劲得多,同时,也使学生在净化心灵的同时,学得了一定的文学知识,可谓一举多得的事情。
  四、寓理于形象,以人格感化人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古语说明了人格感化的作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纯洁自己的灵魂,端正自身形象,健全人格,这样才富有感召力,教育教学才会取得成功。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1.人格的作用。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教育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就像一面镜子,教师用身教来印证平日的言教,对学生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有力地推动学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转变。
  2.人格的原则。教师的人格塑造必须坚持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统一性原则。离开了理论的学习和指导,人格塑造和修养就会迷失方向;同样,缺乏“笃行”,即投身于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实践一再表明: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提高自我雕琢的实践能力,才可能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升华和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把德育工作寓于以上几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坚持知与行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样德育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 德育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17。
  (2)吴铎 罗振国 《道德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19。
  (3)苏振芳 道德教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8。
  (4)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181。
  (5)张志勇 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221。
  
其他文献
如今,语文教学都比较注重对语句的积累,可对于积累的运用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好像注重积累、引导积累是老师的事,可怎么运用却是学生自己的事,那要根据各人的情况而定。其实不然,对于积累的运用,老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做老师的,要教给学生运用的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运用兴趣。  一、在阅读时就要为运用打基础  有的人认为,对于需要积累的东西,不要问学生是否理解,只要记住就行,长大就会明白了。其实这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考试模式的不断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和课堂教学策略也需要相应地作出调整和创新,以期与新时期课程改革和考试模式改革相适应。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有:1.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影响,强调形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教育的任务,在于向中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
期刊
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长期以来,学生与老师、与教材之间似乎缺乏一种默契和吸引,即情感。新课标强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在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这一要求使思品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实践证明,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
期刊
一、开放式教学的特征  开放式教学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开放式教学至少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主体性。开放性教学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民主性。首先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因此随着课改的深入进展,作为一名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不断向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接受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迈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更高效呢?我认为必须
期刊
摘 要: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相对滞后,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仍是一大难题。我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立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还要从课堂实效、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 语文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课堂也越来越
期刊
摘 要: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可以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而以全新的教学器具以及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从而改善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此谈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 语文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与传统语文课堂封闭的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教学方法相比,新的教学技术手段的
期刊
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一、日日相伴的化学品——食盐、碘化合物   食盐味咸,常用来调味,或腌制鱼肉、蛋和蔬菜等,是一种用量最多、最广的调味品,素称“百味之王”。人们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盐(一般成年人每天吃6g到15g食盐就足够了),其原因,一是增加口味,二则是人体机能的需要。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逐步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下面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就如何搞好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和主动发展观,让语文教育无处不在,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主动发展。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