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关键词】电教手段;数形结合;中学数学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因此,我国教育部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电教手段)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应用电教手段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一方面它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另一方面人机对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1.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解析几何是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特点之一是数和形的紧密结合,即利用方程的性质来研究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使几何图形及其研究实现了“代数法”。反之,如果给代数问题以几何解释,那么可以理解代数问题的直观意义,解析几何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曲线(包括直线)看作是按一定的几何条件运动的集合,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它的性质,所以具有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的辨证观点是学好解析几何的关键。
电教手段应用于解几教学应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揭示教学内容中内在辨证关系,逐步使学生养成运用上述思想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基于此,应主动有效地设计出“数、形动态”演示特点,赋予它特有的魅力。即能够迅速改变变数,同步达到屏幕图形的变化,或屏幕图形的渐变;窗口同步显示变数的变化,并且演示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演示速度可任意调整;可以随时看到各种情形下的数量变化或不变,图形的动或静,把“ 数”和“形”的潜在关系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教师根据呈现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或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提出的各种变数来观察、验证、对比、寻找一般规律和特殊属性。使学生能加深对几何图形的感知,敏锐地抓住变化特征,真正地将现代科技应用于辅助教学。
2.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这种精巧的构思辅助教学的方式既是进行验证、探索的极好工具,又是创设“情景”的好帮手。它使数学许多内容推陈出新,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善于把握、难度易以突破、关键易于抓住。
比如在上抛物线的定义这个概念之前,我们认真研究了三个问题:①教材是怎样引进概念的,怎样扩展内容的 ;②怎样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③怎样有效组织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
因此,对此课件的设计着力于展示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本质属性。对此概念的学习主要要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抛物线的概念的成因,即其是由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集合。其设计思路大致如下:先设置一定点及与该定点有一定距离的定直线,然后截取一段段长度不等的线段,作为“距离”d,作出以该定点为圆心,以该距离d为半径的圆,此即到该定点距离为d的点的轨迹;再作出与该定直线平行,且到定直线距离也为d的两条直线,此即到该定直线距离为d的点的轨迹上的一点;不断变换线段的长度,即改变d的大小,就可得到不同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为符合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相等这一条件的点就是这条曲线。可以通过动画显示得出该轨迹的形状的过程,由此可引出抛物线的轨迹图形。
3.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 例题的教学设计着力于萌发解题灵感,启迪良好的思维策略。且有助于让学生领略数学美感,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就能够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
例如:例题: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A⊥面ABCD,则图中七个平面中,有几对平面互相垂直?
设计思路:这道题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找到部分互相垂直的平面,但是要把所有互相垂直的平面都找出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根据立体几何中判断两平面互相垂直的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先依次显示图示中能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线段:PA、 AB、AD,再显示CD、AB,最后显示BC、BD,边显示这些线段,边分析该线段所在的平面和其分别垂直于哪些平面,将这些平面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动态显示出来,就可清晰的判断出哪几个平面互相垂直了。最后,再排除掉重复的,就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样,形象地应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较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对知识的讲述上又可贯穿启发式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特点,我们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重点应研究四个方面:①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②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③精心设计安排练习;④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5. 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兴趣,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在“教”而忽略“学”的现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可以说是对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的最佳写照。的确,电脑技术的加速发展,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表达、沟通方式,乃至改变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电教手段;数形结合;中学数学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因此,我国教育部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电教手段)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应用电教手段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一方面它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另一方面人机对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1.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解析几何是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特点之一是数和形的紧密结合,即利用方程的性质来研究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使几何图形及其研究实现了“代数法”。反之,如果给代数问题以几何解释,那么可以理解代数问题的直观意义,解析几何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曲线(包括直线)看作是按一定的几何条件运动的集合,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它的性质,所以具有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的辨证观点是学好解析几何的关键。
电教手段应用于解几教学应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揭示教学内容中内在辨证关系,逐步使学生养成运用上述思想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基于此,应主动有效地设计出“数、形动态”演示特点,赋予它特有的魅力。即能够迅速改变变数,同步达到屏幕图形的变化,或屏幕图形的渐变;窗口同步显示变数的变化,并且演示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演示速度可任意调整;可以随时看到各种情形下的数量变化或不变,图形的动或静,把“ 数”和“形”的潜在关系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教师根据呈现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或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提出的各种变数来观察、验证、对比、寻找一般规律和特殊属性。使学生能加深对几何图形的感知,敏锐地抓住变化特征,真正地将现代科技应用于辅助教学。
2.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这种精巧的构思辅助教学的方式既是进行验证、探索的极好工具,又是创设“情景”的好帮手。它使数学许多内容推陈出新,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善于把握、难度易以突破、关键易于抓住。
比如在上抛物线的定义这个概念之前,我们认真研究了三个问题:①教材是怎样引进概念的,怎样扩展内容的 ;②怎样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③怎样有效组织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
因此,对此课件的设计着力于展示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本质属性。对此概念的学习主要要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抛物线的概念的成因,即其是由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集合。其设计思路大致如下:先设置一定点及与该定点有一定距离的定直线,然后截取一段段长度不等的线段,作为“距离”d,作出以该定点为圆心,以该距离d为半径的圆,此即到该定点距离为d的点的轨迹;再作出与该定直线平行,且到定直线距离也为d的两条直线,此即到该定直线距离为d的点的轨迹上的一点;不断变换线段的长度,即改变d的大小,就可得到不同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为符合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相等这一条件的点就是这条曲线。可以通过动画显示得出该轨迹的形状的过程,由此可引出抛物线的轨迹图形。
3.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 例题的教学设计着力于萌发解题灵感,启迪良好的思维策略。且有助于让学生领略数学美感,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就能够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
例如:例题: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A⊥面ABCD,则图中七个平面中,有几对平面互相垂直?
设计思路:这道题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找到部分互相垂直的平面,但是要把所有互相垂直的平面都找出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根据立体几何中判断两平面互相垂直的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先依次显示图示中能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线段:PA、 AB、AD,再显示CD、AB,最后显示BC、BD,边显示这些线段,边分析该线段所在的平面和其分别垂直于哪些平面,将这些平面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动态显示出来,就可清晰的判断出哪几个平面互相垂直了。最后,再排除掉重复的,就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样,形象地应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较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对知识的讲述上又可贯穿启发式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特点,我们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重点应研究四个方面:①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②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③精心设计安排练习;④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5. 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兴趣,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在“教”而忽略“学”的现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可以说是对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的最佳写照。的确,电脑技术的加速发展,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表达、沟通方式,乃至改变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