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从而造成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学生;主体;参与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高中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既想有选择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更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但应试教育的束缚,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往往禁锢了他们个性的发展;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也习惯于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如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
1.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们在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使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让学生讲,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如,在学习鲁迅小说《祝福》一课中,对于“祥林嫂之死”,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祥林嫂是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害死的”、“是柳妈害死的”、“是恶狼的过错”、“是在庙里捐门槛不成的巨大打击下而死”……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总之,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奏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乐曲;“学”是创新,“教”是开启创新思维的向导。“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融化为流动、和谐的旋律,勾描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美景。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主体;参与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高中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既想有选择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更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但应试教育的束缚,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往往禁锢了他们个性的发展;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也习惯于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如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
1.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们在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使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让学生讲,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如,在学习鲁迅小说《祝福》一课中,对于“祥林嫂之死”,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祥林嫂是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害死的”、“是柳妈害死的”、“是恶狼的过错”、“是在庙里捐门槛不成的巨大打击下而死”……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总之,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奏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乐曲;“学”是创新,“教”是开启创新思维的向导。“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融化为流动、和谐的旋律,勾描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美景。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