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提高民生新闻质量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1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新闻,相于对传统新闻,民生新闻改变了高高在上的姿态,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生活,从“人文关怀”的报道角度和立场出发,用全新的理念和表现手法记录百姓的生活状态、情感困惑,关注人民生活、平民生计,报道群众的身边事。反映群众的喜怒哀乐,做到了“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亲切而真实。民生新闻节目一开播就受到了电视观众的欢迎,迅速成为观众追随的品牌,短短几年内成为一种倍受关注的节目形态,这使得民生新闻在各地方台有着较强的收视地位。各地方台也在怎样办好民生新闻上下足功夫,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民生新闻的质量呢?
  
  一、强化媒体主导意识,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进行报道
  
  民生新闻成功主要原因就是节目对于受众的尊重,以及受众自身在观看节目时强烈的存在感。这类新闻贴近普通人和他们的生活,百姓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这些源自于百姓生活中的民生新闻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它的取材也十分广泛。百姓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在选择线索中,想观众所想,急观众所急。选择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在选材上,善于从大量素材中筛选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百姓身边事件进行报道,使民生新闻真正平民化。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民生新闻报道的虽是小事,但决不是琐事。民生新闻不是堆砌生活中的琐事,不能将民生新闻仅仅理解为市井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民生新闻是一种报道角度和立场,也就是说是出于什么目的来报道新闻。如果只将镜头对准那些内容琐碎的事情,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民生问题便会被弱化。哪里的下水井盖被盗,哪里的垃圾堆积成山,重复播出这些相同的内容,报道形式过于单一,风格日趋雷同,丧失了个性和对受众的吸引力。久而久之会让观众失去新鲜感,民生新闻给人的印象将是一片乱象,这类新闻播出之时,也就是多数市民换台之时。
  
  二、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
  
  民生新闻不是简单地还原事实,不是事实的简单发布,不能只把表面现象呈现在广大电视观众眼前。要寻找加工角度,寻找到新闻事实的区域性落点。目前很多报道只停留在“一人一事一报”上,不分析原因以及会带来的后果。只在事件的表象上做文章,抢一时之先。吐一时之快,对媒体的责任和义务置之不理。对于节目中大比例报道的负面事件,媒体没有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对社会不良风气和现象没有起到监督和批判的作用。没有深度的阐述,挖掘,缺乏理性思辨和批评力度。很多民生新闻关注事情的情节性和故事性,忽视了一些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如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记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进行采访,交待了某时、某地发生了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消防队员如何救火等一些相关情况,但唯独忽视了重要内容,那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什么教育意义?如果简单地处理成一个普通的新闻事件,那么这类新闻不仅简单。信息少,社会意义也不大。这就是记者没有深入采访,没有把握核心,缺乏深度。只将所看所闻报道出来,没有关注事件原有的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各种新闻事件中,都有值得分析、值得解释、值得研究和调查的东西”,记者要以贴近群众的身边事做为一个切入口。将暗藏在纷繁复杂事件背后的理性的,深层次的寓意传达给受众,使之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提高他们的思维素养,提高他们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能力。民生新闻不能把平民视角、贴近性和生活性与肤浅、泛化等同起来,不能将百姓生活中的事简单还原,不能把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娱乐化处理,掩盖事实真相。
  
  三、民生新闻的报道角度和立场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真正关注民生的新闻,它的报道角度和立场都应该是体现人文关怀的,是善意的,是出于善意的目的来报道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在记录真实的生活状态时,更注重对观众情感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体贴”,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这要求记者首先应具有一种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把自己置身于人民大众之中,置身于社会变革之中,置身于历史发展之中。怀着理解、尊重、公正之心,以真诚的目光关注人,关注生命,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才能在节目中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o但是在现实的新闻环境下,有些报道不再与人为善。记者往往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尤其做批评报道时,只图一时痛快说些风凉话。讽刺挖苦,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记者利用媒体做出不恰当的论断,发表不恰当的意见,会给新闻事件当事人造成舆论压力和伤害。长此下去媒体公信力将会受到来自自身的挑战,受到公众质疑,最终走向公众对立面。由于民生新闻贴近普通百姓和他们的生活,感受的是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以只要记者能够深入实际,多站在善意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用心去感受老百姓的冷暖,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民生新闻就会改变冷冰冰、干巴巴的形象,既能体现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又有益于问题的解决,这样的民生新闻才是真正在关注民生。
  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而受到老百姓的青睐,更受到媒体的重视。这要求我们采编人员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应提高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分析能力,掌握其核心和本原,在以质取胜的同时,突出个性和创造性,形成自己的特色,以提升节目竞争力和影响力,建立起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使民生新闻走上更加稳健、更有前途的道路。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的重要性、实用性角度出发,针对该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和高职学生学习内驱力弱的现状。对如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加强实践性教学模式,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更新和实训设备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专业技能考核、职业资格认证方式等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课程特点;学生素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几个十分突出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情感活动在英语教学学习中有着积极的启动功能。英语新课标确定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整体发展的目标。把培养情感态度首次列入教学目标,并强调情感态度是学生英语学习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功能;作用;培养    英语的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利用情感作用完善教学目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念,向科研要质量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九四年秋开始,我们开始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目标管理课题的研究,九五年秋在全市范围推广。至今近两年的时间里,广大生物教师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使得“教学目标管理”这个新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我们生物学科领域内的实施已初具成效。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管理处于一知半解、在实际操作
期刊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符合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媒体在竞争中制胜的一剂良方,也是搞好新闻工作的有效途迳。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广播电视宣传贯彻落实“三贴近”的安排意见》,是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县市级广电媒体必须时刻把“三贴近”的重要思想作为日常新闻工作的准则,使“三贴近”在新闻宣传报道中真正落到实处。    一、贴近实际反映群众所需    新闻工作贴近实际。就是要立足于社会主义
期刊
一、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高一仍是英语入门阶段,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死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创造一切条件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并且随时随地可以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营造和督促学校创设学习英语的有利环境。也应该努力创设直观、有趣的英语学习情景,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大胆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达到快乐学习,快速成功的目的。    一、环境    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
期刊
一、国产电视剧的现状    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电视剧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娱乐性也就构成了它的天然属性;电视剧的功能从宣传和传播逐渐演变成了娱乐大众的手段。在我国,电视剧娱乐化正式开始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渴望》的播出。该片一改以往电视剧主题严肃、题材高尚的风格,以一种平民化的姿态走向大众,在获得大众认可的同时,掀起了中国电视剧的娱乐化浪潮,中国电视剧也从此正式转向了以娱乐化为主的道路。我国
期刊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面孔与思维方式,而带给老师的是全新的挑战,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的过程。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不断创造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环境和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因此,在教学中我在以下
期刊
研究现场短新闻的构成以及它与短新闻、新闻的关系,目的在于探求现场短新闻的采写规律。总的来说,新闻采写,特别是现场短新闻采写,可以概括为“成在写作,功在踏访”写作是第二位的,采访是第一位的;对现场短新闻来说,现场踏访尤为重要。  现场踏访,既要遵循一般采访规律;更要注意现场采访的特殊规律;重在观察。具体来说是:  第一,重事实,少框框。  现场采访与一般翻资料、开座谈会的采访不同,后者需要有个采访提
期刊
语言最本质的特性是交际或交流思想。我们绝大多数人学习外语,并不是将它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来研究的。而是作为一门基于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的实践性学科来掌握的。即使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也仅仅是为了更好。更正确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或言语能力。因而,在设计试卷时,决不能过多地加大知识性的考查项目,而忽视语言应用能力项目。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需要数学生自主认知诸如语音,语法,语言结构等知识项目。以掌握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