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日,蜚声中外的电影演员王丹凤以94岁高龄去世。
王丹凤是名副其实的大明星。她是《新渔光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渔家女,被称为“小周璇”,名噪一时;她是唯一一个参演巴金小说《家》《春》《秋》改编同名电影的女星;她是《护士日记》里唱着《小燕子》的小护士。她的美丽和风度,当得起“风华绝代”这四个字。
“小燕子”的银幕之路
娇俏的小护士在哄女孩儿入睡:“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1957年,电影《护士日记》里这首插曲,是导演陶金建议王丹凤在同期录音中自己唱的。后来20多年里,大人孩子都会唱了。
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的形象——年轻、勤快、充满朝气、略带娇媚,因王丹凤而格外动人。共和国的男人们发现,从旧时代摆渡过来的精致五官、樱桃小嘴、杨柳细腰,配上新时代的工作服,也是美的。据老影人回忆,影片上映后,许多男性找对象,首选护士。
王丹凤那张脸,是标准美人的典范。她生得明亮、洋气,且未曾到韩国整容。这样的脸,走到哪里,哪里春暖花开。解放前,香港曾推出“沪港四大女星”,王丹凤榜上有名,其他3位分别是李丽华、周璇、白光。
关于她的美,在近年出版的张爱玲书信集中还有一段相关文字——“宁波人漂亮的多,如王丹凤,我想是沿海史前人种学关系”,这是张爱玲旅居美国时写给友人夏志清信中的一句。时隔多年,跨了半个地球,见多了各式美人,张爱玲对上海滩漂亮的王丹凤印象仍然那么深。
实际上,王丹凤并非出生在演艺世家,只是小时候爸爸喜欢看地方戏,常带她去看,因此受到艺术熏陶。她的成长岁月里,上海滩影坛星光熠熠,她在自己闺房里贴满画报上剪下来的周璇、袁美云、胡蝶、阮玲玉、陈云裳等人的剧照,天真地幻想自己有天能够变成她们。
后来美梦成真——邻居影星舒丽娟知道她喜欢电影,带她去片场看拍戏,被导演朱石麟慧眼识珠看中,从此开启她的银幕之路。
有张在大银幕上放光的脸,她很快做到主角,《新渔光曲》翻拍自王人美的经典之作,王丹凤出演受尽剥削的渔家姑娘,贫穷善良,天真美丽,已有王人美珠玉在前,观众依然被王丹凤的演出打动。
《落花恨》《春》《秋》《三朵花》《合家欢》《两代女性》……她拍片量大,一部接一部。但与当时沪上大部分女星不同,勤于工作的王丹凤身上并不盛产小报喜欢的花边新闻,这让她更赢得媒体的尊重和影迷的喜爱。
1948-1950年,应香港长城影片公司邀请,她参加拍摄了《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琼楼恨》《海外寻夫》等7部影片,多为古装戏。
此后30年里,她拍过《家》《海魂》《护士日记》《春满人间》《向阳花开》《女理发师》《桃花扇》等13部影片,所演角色是:工人、农民、护士、理发员、售票员等等。其中,《家》中的“鸣凤”,《护士日记》中的“小燕子”简素华,以及《女理发师》中的角色让老观众记忆犹新。她的封箱之作是1980年的《玉色蝴蝶》。
为了演好女理发师,王丹凤曾经到南京路理发店拜沪上名剪刘瑞卿为师。她虚心好学,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天天准时到店里当学徒。很快,理发店门前天天清早排出影迷长队,情状不输今日粉丝。
处世之道与耄耋风韵
“沕深潜以自珍”是贾谊《吊屈原赋》中的一句,相邻的几句是:“凤漂漂其高遰兮,夫固自所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见《史记》)。大意是,凤凰飘然向高处飞去啊,其志就在远走高飞。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珍爱自己。“沕深潜以自珍”这句话成为王丹凤人生的真实写照。
王丹凤是名副其实的大明星,16岁涉足电影,到56岁息影,40年间,在银幕上塑造了50多个截然不同的艺术形象。让人感叹的是,在她56岁息影后,隐居了,深潜了,神龙见首不见尾。
王丹凤息影后,她给自己定了三个原则:不参加活动、不接受访问、不跟别人合影。她曾说:“不是我矫情,是我想把当年的形象留在观众的心中。”有媒体要发表她的照片,她嘱咐,一定要挑选仔细,可不能把她杵拐杖的样子“曝光”。她说:“我可要对得起我的老观众,让他们知道王丹凤还是他们心目中的‘小燕子’”。
对得起观众,特别是老观众,这就是自珍。苛求完美,在人间保留完美的形象,一尘不染,干干净净。
龚自珍的诗句中有一句是“洗尽狂名消尽想”,很耐琢磨。要把光环收起来,不是一句话就能办到的,需要毅力和勇气。遍览当今的娱乐圈,又有几个明星能做到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王丹凤与先生柳和清定居香港,在尖沙咀创办了一家素食馆“功德林”,颇受港人的青睐。夫妇二人也从此成为促进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为两地电影文化界的交流继续发光发热多年。晚年的王丹凤回到上海,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谢绝了一切抛头露面的活动,不在荧屏上“出镜”,每当有媒体要采访她时,她还是那句“还是多去采访一些年轻的演员吧”。
王丹凤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是在2017年6月17日,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阔别观众20余载的王丹凤在女儿和外孙的陪伴下,坐着轮椅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那一晚,她一袭灰色裙装,虽满头银絲,仍以耄耋风韵惊艳全场。她来领取组委会颁发给她的“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演员梁波罗记忆中的丹凤老师有点不善辞令,发言特别简短,却总是提前抵达,安静地端坐一隅。她崇尚美、追求美,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困难时期,每逢隆冬,也总会变幻不同色泽鲜艳的绒线假领,点缀非蓝即黑的沉闷冬装。直到去年,梁波罗还曾去探望王丹凤,穿着病号服的她依然神清气爽、鹤发童颜,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那时的她满面笑容,把一个女演员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了人们面前。梁波罗认为,王丹凤的一生都是美的,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
“丹凤老师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摆手。‘不要紧、不要紧、没关系、没关系’是她的口头禅。和大家一起出席活动时,她总是笑着站在最侧边,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总是让给年轻人,遇事总是习惯礼让。”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建亚说,“除了电影之外,丹凤老师影响我至今的是她的人品。她的谦卑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从影、从艺的人的准则。一个演员,在懂得演戏之前先要懂得做人,有了良好的人品,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自珍,自爱,则自重;自污,自贱,则自轻。不给自己留瑕疵,不在人间留遗憾。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观众。这就是王丹凤。
链接
“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1961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的事宜。按照今天的影评标准,二十二大影星的确有共同点:都有一部立得住的作品,都长得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最后确定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等22人,他们被定名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二十二大影星”留下太多经典的作品,银幕形象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如今,随着王丹凤的离去,二十二大明星依然健在的仅剩10人,他们是秦怡、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
王丹凤是名副其实的大明星。她是《新渔光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渔家女,被称为“小周璇”,名噪一时;她是唯一一个参演巴金小说《家》《春》《秋》改编同名电影的女星;她是《护士日记》里唱着《小燕子》的小护士。她的美丽和风度,当得起“风华绝代”这四个字。
“小燕子”的银幕之路
娇俏的小护士在哄女孩儿入睡:“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1957年,电影《护士日记》里这首插曲,是导演陶金建议王丹凤在同期录音中自己唱的。后来20多年里,大人孩子都会唱了。
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的形象——年轻、勤快、充满朝气、略带娇媚,因王丹凤而格外动人。共和国的男人们发现,从旧时代摆渡过来的精致五官、樱桃小嘴、杨柳细腰,配上新时代的工作服,也是美的。据老影人回忆,影片上映后,许多男性找对象,首选护士。
王丹凤那张脸,是标准美人的典范。她生得明亮、洋气,且未曾到韩国整容。这样的脸,走到哪里,哪里春暖花开。解放前,香港曾推出“沪港四大女星”,王丹凤榜上有名,其他3位分别是李丽华、周璇、白光。
关于她的美,在近年出版的张爱玲书信集中还有一段相关文字——“宁波人漂亮的多,如王丹凤,我想是沿海史前人种学关系”,这是张爱玲旅居美国时写给友人夏志清信中的一句。时隔多年,跨了半个地球,见多了各式美人,张爱玲对上海滩漂亮的王丹凤印象仍然那么深。
实际上,王丹凤并非出生在演艺世家,只是小时候爸爸喜欢看地方戏,常带她去看,因此受到艺术熏陶。她的成长岁月里,上海滩影坛星光熠熠,她在自己闺房里贴满画报上剪下来的周璇、袁美云、胡蝶、阮玲玉、陈云裳等人的剧照,天真地幻想自己有天能够变成她们。
后来美梦成真——邻居影星舒丽娟知道她喜欢电影,带她去片场看拍戏,被导演朱石麟慧眼识珠看中,从此开启她的银幕之路。
有张在大银幕上放光的脸,她很快做到主角,《新渔光曲》翻拍自王人美的经典之作,王丹凤出演受尽剥削的渔家姑娘,贫穷善良,天真美丽,已有王人美珠玉在前,观众依然被王丹凤的演出打动。
《落花恨》《春》《秋》《三朵花》《合家欢》《两代女性》……她拍片量大,一部接一部。但与当时沪上大部分女星不同,勤于工作的王丹凤身上并不盛产小报喜欢的花边新闻,这让她更赢得媒体的尊重和影迷的喜爱。
1948-1950年,应香港长城影片公司邀请,她参加拍摄了《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琼楼恨》《海外寻夫》等7部影片,多为古装戏。
此后30年里,她拍过《家》《海魂》《护士日记》《春满人间》《向阳花开》《女理发师》《桃花扇》等13部影片,所演角色是:工人、农民、护士、理发员、售票员等等。其中,《家》中的“鸣凤”,《护士日记》中的“小燕子”简素华,以及《女理发师》中的角色让老观众记忆犹新。她的封箱之作是1980年的《玉色蝴蝶》。
为了演好女理发师,王丹凤曾经到南京路理发店拜沪上名剪刘瑞卿为师。她虚心好学,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天天准时到店里当学徒。很快,理发店门前天天清早排出影迷长队,情状不输今日粉丝。
处世之道与耄耋风韵
“沕深潜以自珍”是贾谊《吊屈原赋》中的一句,相邻的几句是:“凤漂漂其高遰兮,夫固自所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见《史记》)。大意是,凤凰飘然向高处飞去啊,其志就在远走高飞。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珍爱自己。“沕深潜以自珍”这句话成为王丹凤人生的真实写照。
王丹凤是名副其实的大明星,16岁涉足电影,到56岁息影,40年间,在银幕上塑造了50多个截然不同的艺术形象。让人感叹的是,在她56岁息影后,隐居了,深潜了,神龙见首不见尾。
王丹凤息影后,她给自己定了三个原则:不参加活动、不接受访问、不跟别人合影。她曾说:“不是我矫情,是我想把当年的形象留在观众的心中。”有媒体要发表她的照片,她嘱咐,一定要挑选仔细,可不能把她杵拐杖的样子“曝光”。她说:“我可要对得起我的老观众,让他们知道王丹凤还是他们心目中的‘小燕子’”。
对得起观众,特别是老观众,这就是自珍。苛求完美,在人间保留完美的形象,一尘不染,干干净净。
龚自珍的诗句中有一句是“洗尽狂名消尽想”,很耐琢磨。要把光环收起来,不是一句话就能办到的,需要毅力和勇气。遍览当今的娱乐圈,又有几个明星能做到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王丹凤与先生柳和清定居香港,在尖沙咀创办了一家素食馆“功德林”,颇受港人的青睐。夫妇二人也从此成为促进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为两地电影文化界的交流继续发光发热多年。晚年的王丹凤回到上海,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谢绝了一切抛头露面的活动,不在荧屏上“出镜”,每当有媒体要采访她时,她还是那句“还是多去采访一些年轻的演员吧”。
王丹凤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是在2017年6月17日,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阔别观众20余载的王丹凤在女儿和外孙的陪伴下,坐着轮椅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那一晚,她一袭灰色裙装,虽满头银絲,仍以耄耋风韵惊艳全场。她来领取组委会颁发给她的“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演员梁波罗记忆中的丹凤老师有点不善辞令,发言特别简短,却总是提前抵达,安静地端坐一隅。她崇尚美、追求美,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困难时期,每逢隆冬,也总会变幻不同色泽鲜艳的绒线假领,点缀非蓝即黑的沉闷冬装。直到去年,梁波罗还曾去探望王丹凤,穿着病号服的她依然神清气爽、鹤发童颜,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那时的她满面笑容,把一个女演员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了人们面前。梁波罗认为,王丹凤的一生都是美的,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
“丹凤老师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摆手。‘不要紧、不要紧、没关系、没关系’是她的口头禅。和大家一起出席活动时,她总是笑着站在最侧边,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总是让给年轻人,遇事总是习惯礼让。”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建亚说,“除了电影之外,丹凤老师影响我至今的是她的人品。她的谦卑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从影、从艺的人的准则。一个演员,在懂得演戏之前先要懂得做人,有了良好的人品,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自珍,自爱,则自重;自污,自贱,则自轻。不给自己留瑕疵,不在人间留遗憾。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观众。这就是王丹凤。
链接
“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1961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的事宜。按照今天的影评标准,二十二大影星的确有共同点:都有一部立得住的作品,都长得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最后确定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等22人,他们被定名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二十二大影星”留下太多经典的作品,银幕形象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如今,随着王丹凤的离去,二十二大明星依然健在的仅剩10人,他们是秦怡、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