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素养是个内涵较大、又很抽象的概念,如何理解并能在高中教学中有效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呢?本人认为教师必须在本论新课改中,认认真真解读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在教学目标中让它具体化、形象化。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培养和提升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知识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必然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作了一些浅显地探讨。
信息素养是个内涵较大、又很抽象的概念,如何理解并能在高中教学中有效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呢?本人认为教师必须在本论新课改中,认认真真解读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在教学目标中让它具体化、形象化。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研究的双重任务,只有不断地学习日新月异新知识,获取发展研究的新信息,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加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常规教学经验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所拥有的知识相对于学生而言,也渐渐没有了优势。因此,我们应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主动、自觉、敏感地捕获新的信息,加强信息技能,增强学习能力,不断充实自己。
(二)充分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已经让老师们从传统的文字文本阅读变为基于互联网的检索式、超文本、多媒体电子阅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不断获得新知识新资源,不断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我认为这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围绕三维目标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创新点,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所以,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目标也可定位为三个层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指信息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等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工具的使用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理解概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呢?
(一)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基础。
《信息技术》的教学要革新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则是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奥妙,感悟信息技术课程的博大精深。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模式,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自己运用多媒体网络、利用各种媒体收集信息,从生疏到熟练,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创造信息等信息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二)以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为途径。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需要具备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因此要强调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主要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通过探究这个途径来实现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根本。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它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是最能集中体现该课程性质的目标。该目标主要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三个子目标。这些是关系到我们究竟培养什么学生的大问题,是“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关键。所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上,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根本。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最主要的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培养和提升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知识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必然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作了一些浅显地探讨。
信息素养是个内涵较大、又很抽象的概念,如何理解并能在高中教学中有效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呢?本人认为教师必须在本论新课改中,认认真真解读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在教学目标中让它具体化、形象化。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研究的双重任务,只有不断地学习日新月异新知识,获取发展研究的新信息,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加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常规教学经验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所拥有的知识相对于学生而言,也渐渐没有了优势。因此,我们应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主动、自觉、敏感地捕获新的信息,加强信息技能,增强学习能力,不断充实自己。
(二)充分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已经让老师们从传统的文字文本阅读变为基于互联网的检索式、超文本、多媒体电子阅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不断获得新知识新资源,不断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我认为这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围绕三维目标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创新点,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所以,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目标也可定位为三个层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指信息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等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工具的使用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理解概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呢?
(一)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基础。
《信息技术》的教学要革新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则是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奥妙,感悟信息技术课程的博大精深。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模式,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自己运用多媒体网络、利用各种媒体收集信息,从生疏到熟练,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创造信息等信息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二)以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为途径。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需要具备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因此要强调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主要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通过探究这个途径来实现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根本。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它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是最能集中体现该课程性质的目标。该目标主要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三个子目标。这些是关系到我们究竟培养什么学生的大问题,是“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关键。所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上,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根本。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最主要的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