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0
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入门到成才,都是有规可循,有矩可蹈的。一个年轻教师能成长为专业上的行家里手有许许多多方面的因素,但能否学会“有效反思”是诸多因素中最核心的要点。叶澜教授就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里的反思主要针对教学反思而言,单从概念的角度界定,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发现问题,总结得失,通过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行为,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一种方式和途径。简而言之就是从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是教师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师跳出模式化施教的最重要途径。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将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种类型,强调反思与成才的关系。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
教学反思的关键是什么?反思首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敢于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具备反思的意识。
每一位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都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自我认定的教学常识和想法,这些从自我实践中获取的認识,在施教者看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排他性,这些认知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者施教者的教学实践。尽管这些认识有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也有不合时宜的,这种短期稳定的认知一定时间内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障碍。当然,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理解认知的提高,一些常态的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自然性”的修正。但这种修正并不是我所说的“教学反思”,因为这种改进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故而,这里强调的教学反思一定是一种自主性、积极性的行为。为此,有效的教学反思的第一步就是要甘于、敢于自我否定,能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求教师本人建构自我反思的概念,具备时时反思,处处反思的意识。只有不断打破常态思维形态才能引进新的思维方式,没有否定就没有进步。
具备积极、主动性的反思意识是有效反思的前提,但能真正达到实效,形成意识形态,教学反思能力才是核心。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它主要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艺术和教学态度等方面的反思能力。
一、对教育理念的反思能力。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灵魂,是一切教学行为的行动纲领,对教学理念的深入反思是教学反思的最重要一环。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落后,那么他的教学实践难免落入俗套,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将阻碍教学实践的实施。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就是要养成对自我教育想法的反思。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学理念反思的核心就是对教师观和学生观的反思,对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的实质重新认识。作为教师,必须对自己身份特征准确定位,教师是谁?教师需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教师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发展上,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节失败的音乐课,核心的关键绝不是课的内容不同,而是实施理念的差异。
二、学科专业知识的反思能力。教师是一个职业,职业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学科知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专业的能力的强弱。教师只有具备了本学科丰富的教学知识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学科知识的匮乏自然会带来不良的教学后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当教學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这是否与自己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知识、素养有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提高。比如在教授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时,作为教师必须有比学生的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作品的文化内涵有充分的认知,不然文中出现“唤醒人们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门框上的那缕夕阳”的理解就不能解释深刻而富有意味。教师需要不断的充电,提升,及时更新知识,增加认知的厚度、宽度和广度。
三、教学艺术的反思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关于教和学的艺术。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和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有可能伤及师生双方,关闭教与学的通道,生发教与学的故障。教师,在年龄、知识结构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均优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把教学的艺术性摆在教学反思的关键点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把握住教学的核心,掌控教学元素,巧妙地实施、高效达成。譬如同样教授《劝学》,有的老师能很好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燃点,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效完成教学引导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而有的老师因为实施方法的差异,把本该活力四射的课堂搞得死气成成,成为“哑剧”课堂,学习变成了熬时间的过程。所有从这个层面讲,教师必须具备反思教学的能力,在反思中不段调整教学实施的方式方法。
四、教学态度的反思能力。每一个走进课堂的老师对自我教学状态的了解是在最清楚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了如指掌的。但是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无视这样的状态,甚至还莫名其妙的发火、吆喝、责备。把自己组织教学不当的原因归因为学生的不认真、不踏实。这样的一种教学情况如何才能提升课堂的效率,才能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可能教师一定期限下的“怒火课堂”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结果,但是长期行为下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以后不但不能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还有可能严重伤害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和情绪,从而产生焦虑和厌倦的情绪。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正确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是打破教学恐惧的一个有效途径。
当然教学反思的包含的内容是多层面多角度的,要想真正掌握教学的规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在具备反思意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学习,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学习才是反思的最好出路。总而言之,做教师就要做一位想反思、能反思的好老师。
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入门到成才,都是有规可循,有矩可蹈的。一个年轻教师能成长为专业上的行家里手有许许多多方面的因素,但能否学会“有效反思”是诸多因素中最核心的要点。叶澜教授就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里的反思主要针对教学反思而言,单从概念的角度界定,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发现问题,总结得失,通过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行为,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一种方式和途径。简而言之就是从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是教师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师跳出模式化施教的最重要途径。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将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种类型,强调反思与成才的关系。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
教学反思的关键是什么?反思首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敢于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具备反思的意识。
每一位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都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自我认定的教学常识和想法,这些从自我实践中获取的認识,在施教者看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排他性,这些认知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者施教者的教学实践。尽管这些认识有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也有不合时宜的,这种短期稳定的认知一定时间内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障碍。当然,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理解认知的提高,一些常态的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自然性”的修正。但这种修正并不是我所说的“教学反思”,因为这种改进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故而,这里强调的教学反思一定是一种自主性、积极性的行为。为此,有效的教学反思的第一步就是要甘于、敢于自我否定,能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求教师本人建构自我反思的概念,具备时时反思,处处反思的意识。只有不断打破常态思维形态才能引进新的思维方式,没有否定就没有进步。
具备积极、主动性的反思意识是有效反思的前提,但能真正达到实效,形成意识形态,教学反思能力才是核心。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它主要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艺术和教学态度等方面的反思能力。
一、对教育理念的反思能力。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灵魂,是一切教学行为的行动纲领,对教学理念的深入反思是教学反思的最重要一环。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落后,那么他的教学实践难免落入俗套,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将阻碍教学实践的实施。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就是要养成对自我教育想法的反思。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学理念反思的核心就是对教师观和学生观的反思,对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的实质重新认识。作为教师,必须对自己身份特征准确定位,教师是谁?教师需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教师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发展上,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节失败的音乐课,核心的关键绝不是课的内容不同,而是实施理念的差异。
二、学科专业知识的反思能力。教师是一个职业,职业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学科知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专业的能力的强弱。教师只有具备了本学科丰富的教学知识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学科知识的匮乏自然会带来不良的教学后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当教學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这是否与自己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知识、素养有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提高。比如在教授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时,作为教师必须有比学生的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作品的文化内涵有充分的认知,不然文中出现“唤醒人们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门框上的那缕夕阳”的理解就不能解释深刻而富有意味。教师需要不断的充电,提升,及时更新知识,增加认知的厚度、宽度和广度。
三、教学艺术的反思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关于教和学的艺术。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和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有可能伤及师生双方,关闭教与学的通道,生发教与学的故障。教师,在年龄、知识结构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均优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把教学的艺术性摆在教学反思的关键点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把握住教学的核心,掌控教学元素,巧妙地实施、高效达成。譬如同样教授《劝学》,有的老师能很好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燃点,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效完成教学引导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而有的老师因为实施方法的差异,把本该活力四射的课堂搞得死气成成,成为“哑剧”课堂,学习变成了熬时间的过程。所有从这个层面讲,教师必须具备反思教学的能力,在反思中不段调整教学实施的方式方法。
四、教学态度的反思能力。每一个走进课堂的老师对自我教学状态的了解是在最清楚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了如指掌的。但是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无视这样的状态,甚至还莫名其妙的发火、吆喝、责备。把自己组织教学不当的原因归因为学生的不认真、不踏实。这样的一种教学情况如何才能提升课堂的效率,才能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可能教师一定期限下的“怒火课堂”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结果,但是长期行为下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以后不但不能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还有可能严重伤害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和情绪,从而产生焦虑和厌倦的情绪。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正确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是打破教学恐惧的一个有效途径。
当然教学反思的包含的内容是多层面多角度的,要想真正掌握教学的规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在具备反思意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学习,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学习才是反思的最好出路。总而言之,做教师就要做一位想反思、能反思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