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媒体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的特点,非常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研究微媒体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契机以及手段,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积极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清微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走向,则会令我们更加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会更加圆满地完成这项工作。对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把握微媒体在舆论宣传上的优势,不断丰富创新教育的载体,掌控舆论宣传这一强有力的平台,将其引入日常教育实践,以丰富形象的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135-02
当今时代微媒体发展迅捷,其以深具个性的传播主体、愈发多元的传播途径、多重互动的传播方式、构成海量的传播信息以及收发即时的传播速度,在思维模式和心理构建上对大众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小到每个人的生活消费、心理变迁,大到整个社会发展进程,都随着微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微媒体快速传播、广泛覆盖、易于交互以及跨媒介交流的特性,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别契合。微媒体的日益普及和快速发展,给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重要动力的同时,也设置了重重的障碍。
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意识觉醒的伟大时代,人们的感知朝着细腻而微的密度显化,使内心变得温暖。微媒体使人们不仅可以广泛接受信息,还能够自主去创造信息,那些具体而微的信息,随着微媒体而泛式传播。当前,深入研究微媒体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契机以及手段,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积极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当我们能够站在微媒体的前沿,看清微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走向,则会更加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会更加圆满地完成这项工作。
一、微媒体打开大学生认知世界的另一扇窗
现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已经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互动媒介。而微博、微信以及微视频、微电影、微电台、微社区等微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的特点,非常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大学生中大行其道迅速风靡。而随着微媒体而来的是各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纷繁复杂,莫衷一是,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毋庸置疑,在微媒体的世界里,多样的文化充斥,很多原本远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俯拾即是。而多媒体平台更是提供给他们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的审视视角。
(一)在“需要”中增强价值认同感
大学生们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对于社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具有更加强烈的需求。微媒体之所以在大学生中广为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找到与自己具有相同或类似价值观的圈子,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实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及甚至服从。健康的价值认同,能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微媒体,获取信息,同时通过微媒体,和他人建立一种信息交流,并在这种平等的互动中,获得一种参与的满足感,进而产生的是引以为傲的成就感以及坚实的自信,在这一过程中,其价值观得以拓展和塑造,认同感和价值归属感同样被增强。
(二)在“选择”中进行价值观交流
微媒体是大学生关联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媒介。由于微媒体的多元化、大众化、散播化等特质,大学生在任何便利的情况下,即可了解外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互动。而在大学生探寻世界的过程中,等待他的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芜杂问题。信息传播交流的多维性,导致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其与大学生本身的价值观或一致或产生冲突。面对集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观念为一体的价值观多元化信息库,在越来越开放的价值观交流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淬炼、丰富进而优化。
(三)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
在微媒体上,大学生们自由交流,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平台,给他们以排解自身不良情绪以及学习生活压力的新途径,使得他们充分享受大学生活,在学知中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交际能力,提高认识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说,微媒体还使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开放意识,丰富知识和生活方式,扩大视野。
二、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曾经有过精辟论述,他说:“打开窗户,新鲜空气会进来,苍蝇也会飞进来。”微媒体之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也有类似于打开窗子,新鲜空气和苍蝇俱入的效应。
(一)多元化的传播信息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微媒体带给人们生活的一个重大的影响就是它开启了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在微媒体上,任何人都能够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得一些大学生心生错觉,认为自己摆脱了现实世界的束缚和控制,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宣泄内心的阴暗部分,容易被迷惑和盲从,弱化了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也脱离正轨,以致出现很多道德失范的行为。凡此种种,无疑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二)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在微媒体环境下,快速发展的社会所带来的多元化的价值理念,使得大学生内心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愈发复杂的社会环境挑战。
西方多元价值观在微媒体上大行其道,侵蚀着思想尚待成长的大学生。从大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来说,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很多西方价值观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通过微媒体渠道流入大学生思想领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影响较大。严重的将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和责任感的欠缺,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重重阻力,影響其工作的有效性。 同时不应小觑的是,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虎视眈眈,他们借助信息技术,以微媒体为平台,散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至上等非主流意识形态,试图颠覆我国大学生传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判断。另外,一些蓄意歪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言论,也在煽风点火,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因素。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兴旺甚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对于微媒体所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我们必须认真以对。
三、微媒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实意义
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推动力。毋庸置疑,在我们的生活中,科技力量无所不在,其存在于我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生存、生活的方式和状态。科技无所不能,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
(一)價值观导向传播的“无障碍性”
微媒体的及时迅捷的传播特性,以及科技能力的保障,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通过多种渠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而在传播中的随时互动,能够固化价值观,并使其上升到思想的层面。同时,微媒体的另一特性——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其带来的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有效遏制大学生价值主体自我化的倾向。
(二)增强价值观传播的感染力
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的微博、微信、微视频,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传播的形式具有灵活多变、生动拟真的优势。栩栩如生的演示是传统媒体所不能企及的优势。那么,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使用微媒体进行价值观的传播,以帮助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那些生动的展示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学习组织者提供的素材,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感知教育信息,在寻求视觉听觉愉悦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思想受到提升。
四、微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微媒体,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都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在微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和舆论宣传的方式和途径不可避免地受到强烈的冲击和碰撞。
而当前的现实是,大学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还依然沿用着权威教育模式,即权威的官方媒体、学校的“权威”教育,以及家庭结构中具有“权威”地位的长辈的耳提面命的教导作为大学生接受价值教育的方法。而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明显已经不能够适用于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因此,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变革创新教育的载体,充分利用微媒体在舆论宣传上的优势,占据强而有效的舆论宣传的平台,同时要将微媒体引进日常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实践之中,增强青年价值教育的丰富性和形象性,增加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以微媒体为传播高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前的一个要点是话语权的争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微媒体虽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它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不可逆转的洪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面对微媒体带来的冲击,敢于驯服这个缺乏束缚的野马,下大力气抢占微媒体高地。并以微媒体为传播手段,掌握话语权,正确引导舆论;积极打造校园微媒体,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提升校园官微、官网等影响力。也许刚开始它们只能微弱发声,当时间累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大学生们被吸引被凝聚被潜移默化地引导,微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就会凸显出来。
(二)挖掘微媒体独特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从微媒体的特点来看,其传播主体个性化、传播途径多元化、传播方式具有互动性、传播信息海量以及传播速度即时,这些相较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手段来说具有众多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在坚持以往的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将新媒体融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时不忘创新发展,以使得其产生新的适应于当代学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三)掌握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迅速掌握快速更新的新媒体技术,适应大学生的新潮流行的交流方式是基本要求。具体来说,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思想观念,掌握信息技术,在心理上对于大学生交流方式的改变要有所适应。即,要有能力应对思政工作的挑战,有途径进行教育手段的创新,有能力调整个人心态。
五、结语
微媒体以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时代宠儿,同时,给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的方式和途径以强烈的冲击和碰撞。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把握微媒体在舆论宣传上的优势,主动掌握传播规律,不断丰富创新教育的载体,拓展工作内容,掌控舆论宣传这一强有力的平台,将其引入日常教育实践,以丰富形象的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张蓉蓉.利用现代媒体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3]周先进,邬丽.微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
[4]王怀民.积极反馈: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N].中国教育报,2010,04(12).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微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135-02
当今时代微媒体发展迅捷,其以深具个性的传播主体、愈发多元的传播途径、多重互动的传播方式、构成海量的传播信息以及收发即时的传播速度,在思维模式和心理构建上对大众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小到每个人的生活消费、心理变迁,大到整个社会发展进程,都随着微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微媒体快速传播、广泛覆盖、易于交互以及跨媒介交流的特性,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别契合。微媒体的日益普及和快速发展,给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重要动力的同时,也设置了重重的障碍。
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意识觉醒的伟大时代,人们的感知朝着细腻而微的密度显化,使内心变得温暖。微媒体使人们不仅可以广泛接受信息,还能够自主去创造信息,那些具体而微的信息,随着微媒体而泛式传播。当前,深入研究微媒体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契机以及手段,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积极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当我们能够站在微媒体的前沿,看清微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走向,则会更加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会更加圆满地完成这项工作。
一、微媒体打开大学生认知世界的另一扇窗
现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已经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互动媒介。而微博、微信以及微视频、微电影、微电台、微社区等微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的特点,非常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大学生中大行其道迅速风靡。而随着微媒体而来的是各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纷繁复杂,莫衷一是,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毋庸置疑,在微媒体的世界里,多样的文化充斥,很多原本远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俯拾即是。而多媒体平台更是提供给他们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的审视视角。
(一)在“需要”中增强价值认同感
大学生们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对于社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具有更加强烈的需求。微媒体之所以在大学生中广为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找到与自己具有相同或类似价值观的圈子,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实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及甚至服从。健康的价值认同,能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微媒体,获取信息,同时通过微媒体,和他人建立一种信息交流,并在这种平等的互动中,获得一种参与的满足感,进而产生的是引以为傲的成就感以及坚实的自信,在这一过程中,其价值观得以拓展和塑造,认同感和价值归属感同样被增强。
(二)在“选择”中进行价值观交流
微媒体是大学生关联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媒介。由于微媒体的多元化、大众化、散播化等特质,大学生在任何便利的情况下,即可了解外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互动。而在大学生探寻世界的过程中,等待他的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芜杂问题。信息传播交流的多维性,导致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其与大学生本身的价值观或一致或产生冲突。面对集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观念为一体的价值观多元化信息库,在越来越开放的价值观交流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淬炼、丰富进而优化。
(三)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
在微媒体上,大学生们自由交流,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平台,给他们以排解自身不良情绪以及学习生活压力的新途径,使得他们充分享受大学生活,在学知中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交际能力,提高认识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说,微媒体还使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开放意识,丰富知识和生活方式,扩大视野。
二、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曾经有过精辟论述,他说:“打开窗户,新鲜空气会进来,苍蝇也会飞进来。”微媒体之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也有类似于打开窗子,新鲜空气和苍蝇俱入的效应。
(一)多元化的传播信息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微媒体带给人们生活的一个重大的影响就是它开启了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在微媒体上,任何人都能够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得一些大学生心生错觉,认为自己摆脱了现实世界的束缚和控制,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宣泄内心的阴暗部分,容易被迷惑和盲从,弱化了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也脱离正轨,以致出现很多道德失范的行为。凡此种种,无疑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二)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在微媒体环境下,快速发展的社会所带来的多元化的价值理念,使得大学生内心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愈发复杂的社会环境挑战。
西方多元价值观在微媒体上大行其道,侵蚀着思想尚待成长的大学生。从大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来说,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很多西方价值观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通过微媒体渠道流入大学生思想领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影响较大。严重的将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和责任感的欠缺,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重重阻力,影響其工作的有效性。 同时不应小觑的是,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虎视眈眈,他们借助信息技术,以微媒体为平台,散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至上等非主流意识形态,试图颠覆我国大学生传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判断。另外,一些蓄意歪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言论,也在煽风点火,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因素。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兴旺甚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对于微媒体所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我们必须认真以对。
三、微媒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实意义
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推动力。毋庸置疑,在我们的生活中,科技力量无所不在,其存在于我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生存、生活的方式和状态。科技无所不能,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
(一)價值观导向传播的“无障碍性”
微媒体的及时迅捷的传播特性,以及科技能力的保障,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通过多种渠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而在传播中的随时互动,能够固化价值观,并使其上升到思想的层面。同时,微媒体的另一特性——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其带来的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有效遏制大学生价值主体自我化的倾向。
(二)增强价值观传播的感染力
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的微博、微信、微视频,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传播的形式具有灵活多变、生动拟真的优势。栩栩如生的演示是传统媒体所不能企及的优势。那么,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使用微媒体进行价值观的传播,以帮助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那些生动的展示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学习组织者提供的素材,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感知教育信息,在寻求视觉听觉愉悦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思想受到提升。
四、微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微媒体,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都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在微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和舆论宣传的方式和途径不可避免地受到强烈的冲击和碰撞。
而当前的现实是,大学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还依然沿用着权威教育模式,即权威的官方媒体、学校的“权威”教育,以及家庭结构中具有“权威”地位的长辈的耳提面命的教导作为大学生接受价值教育的方法。而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明显已经不能够适用于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因此,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变革创新教育的载体,充分利用微媒体在舆论宣传上的优势,占据强而有效的舆论宣传的平台,同时要将微媒体引进日常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实践之中,增强青年价值教育的丰富性和形象性,增加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以微媒体为传播高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前的一个要点是话语权的争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微媒体虽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它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不可逆转的洪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面对微媒体带来的冲击,敢于驯服这个缺乏束缚的野马,下大力气抢占微媒体高地。并以微媒体为传播手段,掌握话语权,正确引导舆论;积极打造校园微媒体,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提升校园官微、官网等影响力。也许刚开始它们只能微弱发声,当时间累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大学生们被吸引被凝聚被潜移默化地引导,微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就会凸显出来。
(二)挖掘微媒体独特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从微媒体的特点来看,其传播主体个性化、传播途径多元化、传播方式具有互动性、传播信息海量以及传播速度即时,这些相较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手段来说具有众多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在坚持以往的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将新媒体融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时不忘创新发展,以使得其产生新的适应于当代学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三)掌握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迅速掌握快速更新的新媒体技术,适应大学生的新潮流行的交流方式是基本要求。具体来说,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思想观念,掌握信息技术,在心理上对于大学生交流方式的改变要有所适应。即,要有能力应对思政工作的挑战,有途径进行教育手段的创新,有能力调整个人心态。
五、结语
微媒体以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时代宠儿,同时,给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的方式和途径以强烈的冲击和碰撞。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把握微媒体在舆论宣传上的优势,主动掌握传播规律,不断丰富创新教育的载体,拓展工作内容,掌控舆论宣传这一强有力的平台,将其引入日常教育实践,以丰富形象的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张蓉蓉.利用现代媒体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3]周先进,邬丽.微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
[4]王怀民.积极反馈: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N].中国教育报,2010,04(12).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