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人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清代王筠说:“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难怪有人说:“兴趣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淡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赋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加人的勇气和信心,能促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会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成绩下降。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例子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观点:
一、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二、所采取的方法
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4.老师要用赞赏的眼光评价学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比如:提出问题时,可以根据问题难度程度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各自才能的机会,以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发问,只要他们努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及与同学们的争论中,使自己的见解得到肯定、补充或纠正,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感到学习数学有一种轻松感,从而喜欢学习数学。
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发现学生的进步就及时表扬,给予肯定,使学生认为自己是成功者,自己可以获得成功,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幸福和快乐,就可以使他们愿意上学、乐意上学、想着上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尽可能的挖掘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适时的给予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比如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因学生的思维有快有慢,举手有先有后,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可以这样说:“先举手的是思维敏捷的,后举手的是思维严谨。”,这样的评价语真的可以打动所有孩子的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做才是他们乐于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会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成绩下降。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例子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观点:
一、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二、所采取的方法
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4.老师要用赞赏的眼光评价学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比如:提出问题时,可以根据问题难度程度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各自才能的机会,以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发问,只要他们努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及与同学们的争论中,使自己的见解得到肯定、补充或纠正,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感到学习数学有一种轻松感,从而喜欢学习数学。
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发现学生的进步就及时表扬,给予肯定,使学生认为自己是成功者,自己可以获得成功,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幸福和快乐,就可以使他们愿意上学、乐意上学、想着上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尽可能的挖掘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适时的给予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比如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因学生的思维有快有慢,举手有先有后,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可以这样说:“先举手的是思维敏捷的,后举手的是思维严谨。”,这样的评价语真的可以打动所有孩子的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做才是他们乐于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