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商业银行是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机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的长期稳定经营可以有效地保证我国企业资金的供应,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及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并且阐述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和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1 供应链金融及融资模式简述
供应链金融银行以核心企业为主,进一步管控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物流和资金链,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逐步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风险范围,这种金融服务被称作是供应链金融。
当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推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包含以下几种,首先应收账款的融资方式在供应链形成后,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可以依据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质押来向银行请求进行短期贷款,这种贷款具有金额少时间短的特征。其二为保兑仓融资方式。在核心企业允诺会回购的条件下,融资方可以申请银行认定核心企业的既定仓单为质押来完成贷款工作,也可以将银行管控提货权作为一种融资的业务管理形式。第三为融通仓融资方式。在商业服务运行过程中,中小企业可以认为银行认可的存货和产品交托给银行认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进一步的监督和管理,在运行过程中所有全部出现转移,只是通过设立的质押来进行融资活动。
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
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营供应链面临的业务风险多种多样,因为供应链本身的特征造成的风险问题非常显著,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实质参与对象过多的条件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风险大幅度增加。在信用风险方面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下游经营环境造成的信用风险、授信企业的信用风险,还有道德风险等[1]。
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多重风险,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供应链金融涉及到的授信调查和融资审批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操作风险,比如说在授信调查过程中操作风险主要是由客户经理等相关操作人员造成的。因为供应链融资业务非常复杂,在运行过程中要求银行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化水平,比如说贸易背景是否真实,在运行过程中交易的现金流和物流是否可控等,如果相关从业人员的经验不足或者专业水平较差,没有经过仔细地分析调查和风险评估,就很容易产生失误,导致人为操作风险的出现。
与此同时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是操作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市场风险是因为产品在市场变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如果出现利益供应链核心产品的供求关系变化会直接影响履约率,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授信违约风险出现[2]。
3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3.1 管理人员要掌握供应链金融管理的具体方法
由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在风险管控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管理人员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考量,从各个角度综合化的对信息进行分析获得相应的结论。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加强体系的构建,重视管控思想的优化,将全部事项立足于整体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来进行供应链金融管理,让管控的服务的效率提升,将管理人员的效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以此为基础来进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服务。
3.2 建立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通过完善供应链信用风险组织体系,健全管理机制,通过必要的措施来让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提高,保证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程序的有效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贷款管理委员会的权责进行明确,形成完善的决策机构,动态化地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管理,综合化地进行分析,做到管理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3.3 强化商业银行内部规范建设
需要注意加强操作流程的优化,为流程配置相应的规范性管理要求,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商业银行内部规范的建设。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展开各项工作时,以切实可行的标准为依据,加强流程的细化,并且辅之以完善的内控机制,以内部控制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外部管控的水平。以此为基础,让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升。在精细化管理的条件下,可以大幅度的削减金融风险。从综合角度分析,建立内控体系是商业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设立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加强控制标准、配合人员、控制流程等相关内容的细化,以保证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符合银行的发展决策,为后期的规范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商业银行条例和经验当中发现,要想保证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一定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和快速性。由此,在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法律保障框架进行构建,使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过程中削减对应的风险,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让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提升进一步把控风险保证效率,让供应链金融在法律的阳光下进一步成长。在创设法律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重视实操问题,不能纸上谈兵,尤其需要注意对银行的真实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化的分析,了解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并且积极与各方进行沟通,综合化的进行法律法规的设定。
3.5 保障创新业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平衡性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金融产品也在快速创新,因此银行资源会逐步倾斜向创新方向,导致风险管理过程受到影响。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基础建设,加强资源调配,让风险管理的投入增加,保证二者的和谐稳定发展。
3.6 重視加强人才的挖掘和应用
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作为金融资源的调配者,其格局、态度、对规则的敬畏可能影响到相关市场的健康运行,高素质人才逐步成为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要以市场化思维选拔人才,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人才进行考核和激励;其次,需要重视兼容并蓄,打开人才晋升渠道,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基本管理制度,尽量破除僵化的人才管理体制。另外,需要构建人才价值挖掘机制,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打通横向流动渠道,破除人才流通藩篱。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信贷不良频出的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利差逐步缩窄,在此不利发展的状态下,一定要重视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控。这样能够让商业银行的差异化竞争力逐步提升,为保证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逐步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变革和优化,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在面临激烈竞争过程中,将信贷风险控制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曲英, 刘越, 白涛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模式的风险控制研究——基于A行融资产品的分析与启示[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7,231(13):131-134
[2] 李思斯.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 商讯, 2018, 153(20):23+25.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1 供应链金融及融资模式简述
供应链金融银行以核心企业为主,进一步管控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物流和资金链,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逐步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风险范围,这种金融服务被称作是供应链金融。
当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推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包含以下几种,首先应收账款的融资方式在供应链形成后,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可以依据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质押来向银行请求进行短期贷款,这种贷款具有金额少时间短的特征。其二为保兑仓融资方式。在核心企业允诺会回购的条件下,融资方可以申请银行认定核心企业的既定仓单为质押来完成贷款工作,也可以将银行管控提货权作为一种融资的业务管理形式。第三为融通仓融资方式。在商业服务运行过程中,中小企业可以认为银行认可的存货和产品交托给银行认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进一步的监督和管理,在运行过程中所有全部出现转移,只是通过设立的质押来进行融资活动。
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
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营供应链面临的业务风险多种多样,因为供应链本身的特征造成的风险问题非常显著,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实质参与对象过多的条件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风险大幅度增加。在信用风险方面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下游经营环境造成的信用风险、授信企业的信用风险,还有道德风险等[1]。
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多重风险,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供应链金融涉及到的授信调查和融资审批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操作风险,比如说在授信调查过程中操作风险主要是由客户经理等相关操作人员造成的。因为供应链融资业务非常复杂,在运行过程中要求银行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化水平,比如说贸易背景是否真实,在运行过程中交易的现金流和物流是否可控等,如果相关从业人员的经验不足或者专业水平较差,没有经过仔细地分析调查和风险评估,就很容易产生失误,导致人为操作风险的出现。
与此同时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是操作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市场风险是因为产品在市场变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如果出现利益供应链核心产品的供求关系变化会直接影响履约率,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授信违约风险出现[2]。
3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3.1 管理人员要掌握供应链金融管理的具体方法
由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在风险管控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管理人员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考量,从各个角度综合化的对信息进行分析获得相应的结论。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加强体系的构建,重视管控思想的优化,将全部事项立足于整体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来进行供应链金融管理,让管控的服务的效率提升,将管理人员的效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以此为基础来进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服务。
3.2 建立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通过完善供应链信用风险组织体系,健全管理机制,通过必要的措施来让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提高,保证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程序的有效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贷款管理委员会的权责进行明确,形成完善的决策机构,动态化地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管理,综合化地进行分析,做到管理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3.3 强化商业银行内部规范建设
需要注意加强操作流程的优化,为流程配置相应的规范性管理要求,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商业银行内部规范的建设。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展开各项工作时,以切实可行的标准为依据,加强流程的细化,并且辅之以完善的内控机制,以内部控制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外部管控的水平。以此为基础,让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升。在精细化管理的条件下,可以大幅度的削减金融风险。从综合角度分析,建立内控体系是商业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设立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加强控制标准、配合人员、控制流程等相关内容的细化,以保证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符合银行的发展决策,为后期的规范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商业银行条例和经验当中发现,要想保证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一定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和快速性。由此,在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法律保障框架进行构建,使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过程中削减对应的风险,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让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提升进一步把控风险保证效率,让供应链金融在法律的阳光下进一步成长。在创设法律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重视实操问题,不能纸上谈兵,尤其需要注意对银行的真实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化的分析,了解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并且积极与各方进行沟通,综合化的进行法律法规的设定。
3.5 保障创新业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平衡性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金融产品也在快速创新,因此银行资源会逐步倾斜向创新方向,导致风险管理过程受到影响。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基础建设,加强资源调配,让风险管理的投入增加,保证二者的和谐稳定发展。
3.6 重視加强人才的挖掘和应用
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作为金融资源的调配者,其格局、态度、对规则的敬畏可能影响到相关市场的健康运行,高素质人才逐步成为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要以市场化思维选拔人才,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人才进行考核和激励;其次,需要重视兼容并蓄,打开人才晋升渠道,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基本管理制度,尽量破除僵化的人才管理体制。另外,需要构建人才价值挖掘机制,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打通横向流动渠道,破除人才流通藩篱。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信贷不良频出的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利差逐步缩窄,在此不利发展的状态下,一定要重视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控。这样能够让商业银行的差异化竞争力逐步提升,为保证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逐步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变革和优化,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在面临激烈竞争过程中,将信贷风险控制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曲英, 刘越, 白涛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模式的风险控制研究——基于A行融资产品的分析与启示[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7,231(13):131-134
[2] 李思斯.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 商讯, 2018, 153(2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