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还小,他们阅读的文章不多,缺乏对词汇和句子的积累,在学习阅读理解时,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就要拓展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培养学生对阅读的语感感受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打造高效课堂。阅读理解在语文试卷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学生只有掌握好阅读理解,才能提高语文成绩。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不同,对阅读理解的感悟能力也不同,教师就应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才能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展开探讨,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理解能力
一、从课堂教学出发,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内容的处理要符合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不同学段的语文阅读的要求都有详细的说明,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于一篇文章处理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处理小学低段语文课文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当所有同学都能达到把字音读准确时,就是达到了学生们发展区的“低”,此时,老师可以适当增加一点儿难度,可以让学生们说说某个词、句的理解或者是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问题在课文中找到信息亦或是谈谈自己读完有什么想法、感受,也就是学生们稍微跳一跳能够着的部分,这就是学生们发展区的“高”,这样对于学生们来说,既学到了知识,也能够调动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阅读的兴趣。了解学情成为教师培养学生们语文阅读能力不可忽视的部分。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内容要让学生们多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低段的全文、全篇读,还是中段、高段的抓住重点段落读,都离不开一个“读”字,这个“读”字才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通过一遍一遍地朗读,学生们对于所读的内容有了更深一步的“悟”,而学生们有所“悟”之后再来读文章的话,他(她)也就知道了哪些地方是重点,应该重读,学生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情读的阶段。比起老师填鸭式的讲解,这种由学生们悟出来的东西也正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可贵的东西。
二、从课堂教学出发,学习阅读理解技巧
技巧,简单一点儿来说就是快捷的方法,如果学生们掌握了这些技巧的话,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就是如虎添翼啊,这些阅读方法哪里来的呢?也是来自于语文课堂,来自于课文,来自于老师对于教材的处理。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一方法的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写道: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这一自然段下面的泡泡里有一句话: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五光十色”的意思。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点对学生们进行指导,让学生们体会到这种阅读方法的实际运用和好处,如果学生们在阅读中再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加以理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阅读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有的文章都是由一词一句所构成的,要想学好阅读理解,就必须学好语文的基础知识。学习语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学生慢慢积累词汇,不断感悟文章,才能培养出对文章独特的感觉。俗话说,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小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有耐心,认真分析每篇文章的生字和词语,掌握每个生字的写法和词汇的意思,以后在其他文章中遇到相同的字词,学生就可以一眼认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降低了教学难度。小学生的年纪还小,他们的阅读量也少,认识的字词有限,在阅读时容易遇到障碍,造成对文章主旨意思进行错误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除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重点词汇之外,还要挑选常用词汇,让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四、转变教学方法,注重讲授阅读方法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依旧坚持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讲解了大量枯燥的知识,根本不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课堂极其死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不高,无法提高他们的成绩。因此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将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注重教給学生学习阅读理解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素养,可以深挖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将之传授给学生。小学生的年纪小,他们自制力薄弱,不喜欢学习,教师就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小学生的特征,给他们制定学习计划,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主预习文章,给他们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在文中勾出问题的答案,第二天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五、重难点的突破,在于善于提出问题
在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老师一步步引导,在小学语文这一阶段,学生需要阅读的文章还不是很难,其实大部分对于我们成人来说都是通俗易懂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具有难度的。以往的教学中,在学生进行语文课文阅读理解时,需要老师先明确主题,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需要老师在课前备好教案,提前将学生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适时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其实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文章的主题,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不会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罗列自己在文中寻找答案,老师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引导。也可以事先抛出部分问题,让学生去文章中找答案。
六、结束语
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能力,它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这就需要老师把握住每一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们领进阅读理解的“大门”,让他们从蹒跚学步逐步达到箭步如飞。
参考文献
[1] 高文武.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92.
[2] 胡梦蕾. 初中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 李天琴.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八法”[J].基础教育参考,2008(02):76-7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理解能力
一、从课堂教学出发,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内容的处理要符合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不同学段的语文阅读的要求都有详细的说明,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于一篇文章处理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处理小学低段语文课文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当所有同学都能达到把字音读准确时,就是达到了学生们发展区的“低”,此时,老师可以适当增加一点儿难度,可以让学生们说说某个词、句的理解或者是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问题在课文中找到信息亦或是谈谈自己读完有什么想法、感受,也就是学生们稍微跳一跳能够着的部分,这就是学生们发展区的“高”,这样对于学生们来说,既学到了知识,也能够调动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阅读的兴趣。了解学情成为教师培养学生们语文阅读能力不可忽视的部分。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内容要让学生们多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低段的全文、全篇读,还是中段、高段的抓住重点段落读,都离不开一个“读”字,这个“读”字才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通过一遍一遍地朗读,学生们对于所读的内容有了更深一步的“悟”,而学生们有所“悟”之后再来读文章的话,他(她)也就知道了哪些地方是重点,应该重读,学生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情读的阶段。比起老师填鸭式的讲解,这种由学生们悟出来的东西也正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可贵的东西。
二、从课堂教学出发,学习阅读理解技巧
技巧,简单一点儿来说就是快捷的方法,如果学生们掌握了这些技巧的话,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就是如虎添翼啊,这些阅读方法哪里来的呢?也是来自于语文课堂,来自于课文,来自于老师对于教材的处理。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一方法的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写道: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这一自然段下面的泡泡里有一句话: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五光十色”的意思。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点对学生们进行指导,让学生们体会到这种阅读方法的实际运用和好处,如果学生们在阅读中再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加以理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阅读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有的文章都是由一词一句所构成的,要想学好阅读理解,就必须学好语文的基础知识。学习语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学生慢慢积累词汇,不断感悟文章,才能培养出对文章独特的感觉。俗话说,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小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有耐心,认真分析每篇文章的生字和词语,掌握每个生字的写法和词汇的意思,以后在其他文章中遇到相同的字词,学生就可以一眼认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降低了教学难度。小学生的年纪还小,他们的阅读量也少,认识的字词有限,在阅读时容易遇到障碍,造成对文章主旨意思进行错误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除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重点词汇之外,还要挑选常用词汇,让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四、转变教学方法,注重讲授阅读方法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依旧坚持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讲解了大量枯燥的知识,根本不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课堂极其死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不高,无法提高他们的成绩。因此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将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注重教給学生学习阅读理解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素养,可以深挖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将之传授给学生。小学生的年纪小,他们自制力薄弱,不喜欢学习,教师就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小学生的特征,给他们制定学习计划,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主预习文章,给他们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在文中勾出问题的答案,第二天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五、重难点的突破,在于善于提出问题
在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老师一步步引导,在小学语文这一阶段,学生需要阅读的文章还不是很难,其实大部分对于我们成人来说都是通俗易懂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具有难度的。以往的教学中,在学生进行语文课文阅读理解时,需要老师先明确主题,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需要老师在课前备好教案,提前将学生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适时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其实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文章的主题,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不会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罗列自己在文中寻找答案,老师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引导。也可以事先抛出部分问题,让学生去文章中找答案。
六、结束语
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能力,它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这就需要老师把握住每一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们领进阅读理解的“大门”,让他们从蹒跚学步逐步达到箭步如飞。
参考文献
[1] 高文武.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92.
[2] 胡梦蕾. 初中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 李天琴.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八法”[J].基础教育参考,2008(0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