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受职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国内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水平近年来有所提升,但在一些公共课程的教学中,却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而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则正是其中之一。基于此,本文以中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为对比,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诗歌鉴赏教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围绕《大学语文》中诗歌的语言鉴赏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展开起到一定帮助。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诗歌 语言鉴赏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诗歌语言鉴赏一直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都有着很大帮助,但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还是对教学方法的应用,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调整,因此其实际教学效果往往很难保证,而对于大学语文诗歌语言鉴赏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诗歌鉴赏教学的特点
(一)课时相对较少
在中小学阶段,由于语文学科的课时比较多,每节课只需围绕一至两首诗歌展开鉴赏教学,因此在教学时间上往往都十分充裕,无论是对诗歌作者、创作背景的讲解,还是对诗歌中字词运用的分析,亦或是对诗歌情感内涵、中心思想的探究,都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细致,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语言魅力提供重要帮助[1]。而在高职阶段,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安排则相对较少,通常在30-60小时左右,能够用于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时间更是十分有限,这意味着教师不仅无法在课上对诗歌进行深入解析,同时还需要在为学生留出探究思考时间的前提下,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诗歌中心思想、情感内涵的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实现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而这显然会给诗歌语言鉴赏带来较大困难。
(二)教学内容广泛
受教学目标差异的影响,相比于中小学语文教学,高职阶段大学语文课程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往往更加广泛,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例如在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虽然收录了多首古代或现代诗歌,但教学目标却通常局限在作品解读、审美能力培养等方面,即便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也同样是以理解内容为目的,对具体的字词凝练、语言运用通常不会做太过深入的分析。而在高职阶段,《大学语文》教材中不仅收录了更多的古今诗歌,同时还将诗歌史整体梳理、审美情趣培养、表达能力培养等纳入到了课堂教学目标中来,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对诗歌中重点字词与语言运用技巧展开分析,才能够将这些教学目标有效落实到位,而这也正是教学内容得到拓展的直接体现。
(三)重视综合素质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十分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必须要面临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试,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往往都会将诗歌背诵、基础知识记忆、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整体鉴赏作为教学重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准确的理解诗歌,掌握诗歌中涉及到的诸多基础知识,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同时,在语文学科考试中获得良好成绩[2]。而在学生升学压力较小的高职阶段,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诗歌鉴赏教学则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希望能够通过相关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素养,同时发挥出开阔视野、思想观念正确引导等作用,为其日后就业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诗歌的语言鉴赏教学策略
(一)强化感知朗读训练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诗词,在语言运用上往往有着很强的音乐性,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时,要想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歌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与独特风格,就完全可以利用诗歌的音乐性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所学诗歌作品的感知朗读训练,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诗歌中每一个字词的读音,准确把握诗歌语言运用上的节奏感,进而实现语感能力的稳步提升[3]。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一现代诗歌作品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自由朗读训练,在朗读时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同时由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规范其朗读时的读音;之后再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时尽量读出节奏、想象诗中所描述画面;最后,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诗歌主题、意境相关的音乐作为配乐,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提醒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停顿、轻重音把控、节奏变化等各方面细节。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朗读来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自身口头表达能力、语感能力、想象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于大学语文诗歌语言鉴赏教学的目标十分契合。
(二)重点分析意象词语
在诗歌作品中,诗人常常习惯于通过巧妙的语言来创造出各种意象,并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意境中具体事物或意象中来,以实现对内心深处情感的准确、深刻表达,而从诗歌语言鉴赏教学的角度来看,要想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在这方面的语言运用技巧,则可以通过对诗歌中意象词语的重点分析来实现。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唐代名诗时,教师就可以将“月”、“江水”、“落花”等意象提取出来,之后带领学生对这些意象词语展开深入分析,思考作者运用这些意向词语的深层用意,进而实现对诗歌用词之妙的准确把握。从意象词语的具体分析来看,“月”作为《春江花月夜》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其象征意义往往比较复杂、多样,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含义。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中“月”象征着团圆,“月圆”代表人与亲朋的团聚,“月缺”则代表人的离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中的“月”,则象征着对朋友的深切思念。而在《春江花月夜》中,“月”则通常可以看做是“世间美好、纯洁事物”的象征(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等),如果教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月”这一象征词语展开分析,同时结合诗中的“月”思考作者运用该意象的目的,那么学生就能够积累到更多的语言运用尤其是意象运用经验,其語言运用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三)加强想象还原训练
诗歌虽然具有着言简意赅的特点,在内容上制造了大量的空白,但也正是这样的“留白”,才为读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使诗歌变得更具感染力,并将诗歌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在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从诗歌“留白”分析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还原训练,结合诗歌中的语言内容来对诗歌所描绘场景展开想象,填补诗歌的空白,进而感受到诗人在场景描绘、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巧妙语言运用[4]。例如在学习《雨巷》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简单阅读诗歌内容,之后再鼓励学生结合《雨巷》一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对“丁香一样的姑娘”展开合理想象,同时将“丁香一样的姑娘”在雨巷中行走的情境用语言描绘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情况下,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能够从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中感受到朦胧美,并对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产生兴趣,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四)感悟诗歌炼字艺术
诗歌大多具有着简洁凝练、短小精悍的特点,往往能够借助简短的诗歌语言,将深刻、丰富的情感内涵表达出来,并使读者在读后产生回味无穷之感,尤其是在我国古诗词作品中,这种特点更是有着极为突出的显现,而对于诗歌中字词的创造性运用与搭配,则正是诗歌形成该特点的主要原因[5]。因此在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实现有效的诗歌语言鉴赏,就必须要从诗人对诗歌中字词的凝练技巧入手,带领学生感悟诗歌的炼字艺术,使诗歌最为突出的语言应用特点能够得到充分展现。例如在学习《行路难》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围绕诗中的“停”、“投”、“拔”、“顾”等动词展开分析,鼓励学生结合诗人创作此诗时的遭遇(作者李白刚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来大胆猜测,思考“作者使用这些动词的目的”、“这些动词在诗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从这几个“动词”中感受到李白的迷茫心境以及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情,同时意识到动词在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对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五)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诗歌语言鉴赏虽然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素养发展提供重要帮助,但却很难为学生提供运用能力、参与实践的机会,与职业教育的要求存有所不符。因此在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对诗歌作品的语言进行鉴赏,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尝试进行填词补句、仿写名诗、意象练习、整诗写作等形式的诗歌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来,为其提供更多参与实践、锻炼能力的机会。
总而言之,在高职阶段的大学语文课程中,诗词语言鉴赏教学虽然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带来较大帮助,但要想保证诗词语言鉴赏教学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对大学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特点进行准确把握,同时在感知朗读训练、意象词汇分析、想象还原训练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武国强,贺颖.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突破——基于大學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案例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4):161-163.
[2]薛欢.“兴发感动”说在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3]唐棱棱,白红兵.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探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6(06):38-41 46.
[4]徐小群.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6(15):182.
[5]张利云.诗词鉴赏对大学生德育的提升作用探略[J].语文建设,2018(26):90-91.
(作者单位: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诗歌 语言鉴赏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诗歌语言鉴赏一直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都有着很大帮助,但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还是对教学方法的应用,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调整,因此其实际教学效果往往很难保证,而对于大学语文诗歌语言鉴赏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诗歌鉴赏教学的特点
(一)课时相对较少
在中小学阶段,由于语文学科的课时比较多,每节课只需围绕一至两首诗歌展开鉴赏教学,因此在教学时间上往往都十分充裕,无论是对诗歌作者、创作背景的讲解,还是对诗歌中字词运用的分析,亦或是对诗歌情感内涵、中心思想的探究,都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细致,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语言魅力提供重要帮助[1]。而在高职阶段,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安排则相对较少,通常在30-60小时左右,能够用于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时间更是十分有限,这意味着教师不仅无法在课上对诗歌进行深入解析,同时还需要在为学生留出探究思考时间的前提下,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诗歌中心思想、情感内涵的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实现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而这显然会给诗歌语言鉴赏带来较大困难。
(二)教学内容广泛
受教学目标差异的影响,相比于中小学语文教学,高职阶段大学语文课程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往往更加广泛,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例如在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虽然收录了多首古代或现代诗歌,但教学目标却通常局限在作品解读、审美能力培养等方面,即便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也同样是以理解内容为目的,对具体的字词凝练、语言运用通常不会做太过深入的分析。而在高职阶段,《大学语文》教材中不仅收录了更多的古今诗歌,同时还将诗歌史整体梳理、审美情趣培养、表达能力培养等纳入到了课堂教学目标中来,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对诗歌中重点字词与语言运用技巧展开分析,才能够将这些教学目标有效落实到位,而这也正是教学内容得到拓展的直接体现。
(三)重视综合素质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十分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必须要面临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试,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往往都会将诗歌背诵、基础知识记忆、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整体鉴赏作为教学重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准确的理解诗歌,掌握诗歌中涉及到的诸多基础知识,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同时,在语文学科考试中获得良好成绩[2]。而在学生升学压力较小的高职阶段,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诗歌鉴赏教学则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希望能够通过相关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素养,同时发挥出开阔视野、思想观念正确引导等作用,为其日后就业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诗歌的语言鉴赏教学策略
(一)强化感知朗读训练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诗词,在语言运用上往往有着很强的音乐性,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时,要想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歌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与独特风格,就完全可以利用诗歌的音乐性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所学诗歌作品的感知朗读训练,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诗歌中每一个字词的读音,准确把握诗歌语言运用上的节奏感,进而实现语感能力的稳步提升[3]。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一现代诗歌作品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自由朗读训练,在朗读时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同时由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规范其朗读时的读音;之后再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时尽量读出节奏、想象诗中所描述画面;最后,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诗歌主题、意境相关的音乐作为配乐,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提醒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停顿、轻重音把控、节奏变化等各方面细节。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朗读来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自身口头表达能力、语感能力、想象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于大学语文诗歌语言鉴赏教学的目标十分契合。
(二)重点分析意象词语
在诗歌作品中,诗人常常习惯于通过巧妙的语言来创造出各种意象,并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意境中具体事物或意象中来,以实现对内心深处情感的准确、深刻表达,而从诗歌语言鉴赏教学的角度来看,要想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在这方面的语言运用技巧,则可以通过对诗歌中意象词语的重点分析来实现。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唐代名诗时,教师就可以将“月”、“江水”、“落花”等意象提取出来,之后带领学生对这些意象词语展开深入分析,思考作者运用这些意向词语的深层用意,进而实现对诗歌用词之妙的准确把握。从意象词语的具体分析来看,“月”作为《春江花月夜》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其象征意义往往比较复杂、多样,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含义。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中“月”象征着团圆,“月圆”代表人与亲朋的团聚,“月缺”则代表人的离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中的“月”,则象征着对朋友的深切思念。而在《春江花月夜》中,“月”则通常可以看做是“世间美好、纯洁事物”的象征(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等),如果教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月”这一象征词语展开分析,同时结合诗中的“月”思考作者运用该意象的目的,那么学生就能够积累到更多的语言运用尤其是意象运用经验,其語言运用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三)加强想象还原训练
诗歌虽然具有着言简意赅的特点,在内容上制造了大量的空白,但也正是这样的“留白”,才为读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使诗歌变得更具感染力,并将诗歌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在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从诗歌“留白”分析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还原训练,结合诗歌中的语言内容来对诗歌所描绘场景展开想象,填补诗歌的空白,进而感受到诗人在场景描绘、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巧妙语言运用[4]。例如在学习《雨巷》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简单阅读诗歌内容,之后再鼓励学生结合《雨巷》一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对“丁香一样的姑娘”展开合理想象,同时将“丁香一样的姑娘”在雨巷中行走的情境用语言描绘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情况下,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能够从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中感受到朦胧美,并对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产生兴趣,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四)感悟诗歌炼字艺术
诗歌大多具有着简洁凝练、短小精悍的特点,往往能够借助简短的诗歌语言,将深刻、丰富的情感内涵表达出来,并使读者在读后产生回味无穷之感,尤其是在我国古诗词作品中,这种特点更是有着极为突出的显现,而对于诗歌中字词的创造性运用与搭配,则正是诗歌形成该特点的主要原因[5]。因此在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实现有效的诗歌语言鉴赏,就必须要从诗人对诗歌中字词的凝练技巧入手,带领学生感悟诗歌的炼字艺术,使诗歌最为突出的语言应用特点能够得到充分展现。例如在学习《行路难》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围绕诗中的“停”、“投”、“拔”、“顾”等动词展开分析,鼓励学生结合诗人创作此诗时的遭遇(作者李白刚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来大胆猜测,思考“作者使用这些动词的目的”、“这些动词在诗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从这几个“动词”中感受到李白的迷茫心境以及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情,同时意识到动词在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对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五)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诗歌语言鉴赏虽然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素养发展提供重要帮助,但却很难为学生提供运用能力、参与实践的机会,与职业教育的要求存有所不符。因此在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对诗歌作品的语言进行鉴赏,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尝试进行填词补句、仿写名诗、意象练习、整诗写作等形式的诗歌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来,为其提供更多参与实践、锻炼能力的机会。
总而言之,在高职阶段的大学语文课程中,诗词语言鉴赏教学虽然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带来较大帮助,但要想保证诗词语言鉴赏教学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对大学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特点进行准确把握,同时在感知朗读训练、意象词汇分析、想象还原训练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武国强,贺颖.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突破——基于大學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案例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4):161-163.
[2]薛欢.“兴发感动”说在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3]唐棱棱,白红兵.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探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6(06):38-41 46.
[4]徐小群.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6(15):182.
[5]张利云.诗词鉴赏对大学生德育的提升作用探略[J].语文建设,2018(26):90-91.
(作者单位: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