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们把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谁取得高分谁就获胜。可是,如果不把分数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那么将会有许多寒窗苦读的学生被挤出高校的大门。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健康的心理比高高的分数更重要。毕竟,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一、“狼爸”“虎妈”的教育结果印证了华生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指出,给我一打健康、健全的婴儿,并让我自己设定一个特殊的世界去抚养他们,我敢保证随机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把他训练成为我们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诸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乞丐和小偷,而不考虑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职业和他祖先的种族。“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印证了华生的理论。“狼爸”萧百佑用“打”的教育方式,将四个孩子送进北京大学;“虎妈”蔡美儿“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结果她的两个女儿不仅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而且在钢琴演奏方面有不俗的表现。
  我认为,“狼爸”“虎妈”的教育效果显著,至少有三点原因。一是他们对孩子非常了解,其教育方法适合孩子。二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并非简单粗暴的打和骂,其对孩子的严厉和强制是适度的。三是在他们的教育之下,孩子的心理始终是健康的。
  不过,有些教育专家认为,“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对于服从性强的孩子,这种教育方法的潜力非常大。换句话说,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遵从并良好执行这一方法的孩子得到较大的发展。反之,如果孩子的叛逆性非常强,这种教育方法就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即孩子强烈的叛逆和抗拒。如果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处在叛逆和抗拒的状态里,必然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甚至产生一些心理疾病。
  二、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2011年,某村九年级男生王某在中考前的一个月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原本,王某在学校表现好、成绩好,很有前途。可是,他的家庭有些问题:他那嗜酒的父亲常常在酒后殴打他的母亲。在中考前的一个月,他的父亲酒后再次殴打他的母亲。于是,王某忍无可忍,他举起刀刺向了自己的父亲……
  这个悲剧的发生肯定有很多缘由。面对家庭暴力,王某一直压抑自己。在中考前,家庭暴力再次发生。这一次,超出了王某的心理承受极限,酿成了悲剧。如果教师能多多关注中考前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果家长能好好了解中考前孩子的心理变化,那么这样的惨案也许就不会发生。
  由于心理教育的缺失,悲剧还在不可避免地上演。几年前,某中学的高二学生徐某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其根本原因在于压力太大,压抑太久。母亲希望徐某考上名牌大学,可是升入高中后,徐某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母亲非常着急,于是限制徐某打电话,不准徐某和同学打球,上厕所都不让徐某关门,担心他在里面看闲书浪费时间。母亲告诉徐某,现在要忍耐,考上大学后一切就自由了。一个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喘息的机会,倍感窒息,进而对母亲的逼迫产生抗拒的心理。某天,吃完饭徐某想看一会儿电视,母亲不仅不让看,还数落他。于是,徐某怒火中烧,失去理智,拿起手边的榔头,朝母亲的头上打去……后来,记者访问身陷囹圄的徐某。那个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的孩子说:“如果生命可以替换,那么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妈妈的生命……”当初,如果徐某的母亲了解徐某的心理状态,关注徐某的心理健康,那么这样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深入地了解正在成长的学生(孩子)的心灵,需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不断了解学生(孩子)的心理状态,关注学生(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其健康成长和发展,避免悲剧的发生。
  三、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门肯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人的居多,因此,老师不必刻意去追求要使学生‘怎么怎么发展’,而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栋梁之才。”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有一颗平常心,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孩子)。
  2008年夏天,我所在的学校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劳动——到县里的红旗农场摘红花。当然,如果不想摘红花,家长可以通过交钱的方式取代孩子的劳动。不过,我还是明确地告诉我的学生:“你们应该去参加劳动,尽量别让家长给你们交钱。”“为什么?”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做人要有担当,要承担社会责任。”我说。我始终认为,对于学生而言,必要的体能训练有助于成长。就这样,我的学生都去摘红花了。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学生们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中午两点钟回家,下午四点半到达地头,八点半走出地头,如此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对于那些13岁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煎熬。可喜的是,半个月以后,在那些摘红花的学生中,我的学生完成的劳动任务最好、最多。
  事实证明,体力劳动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一些技能和技巧,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拓展思想、开阔视野,这样的锻炼大有裨益。
  2011年夏天,我班的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看着他错误百出的试卷,我严厉地批评了他,但他没有任何辩解,始终保持沉默。后来,在课堂上,他漫不经心地听讲,甚至昏昏欲睡,这真的激怒了我,我再次严厉地批评了他,而他只是瞪着一双充满愤怒的眼睛,一句话也没说。再后来,他主动到办公室找我。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老师,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一个悲剧”;第二句:“老师,如果一个孩子长到十四五岁突然死亡,家长的伤心程度要远远大于孩子从小就死亡,是吗?”我告诉他:“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没有一个家长不珍视自己的孩子。”尽管我认为我的学生心理是健康的,但我还是为他揪心。第二天,在课堂上,他踏踏实实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听讲。放学后,我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我和他一起对他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给他的优势科目和弱势科目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经过那次谈话之后,他在学习上变得更加主动,有心里话也特别愿意和我说。
  其实,没有一个学生(孩子)不想做好学生(孩子),他们的成长需要教师(家长)的帮助和疏导。因此,教师(家长)要不断地学习,一定要和学生(孩子)一起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我认为,华生的行为心理学的目的就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在他看来,在学生(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多一些机械的训练,少一些呵护与温情,教师(家长)和学生(孩子)的关系就如同动物和驯兽员之间的关系。可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任何理论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很多有关教育的案例告诉我们,激励、唤醒、鼓舞也是一种可以走向成功的教育,正如陶行知所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育一定要因人而异,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深入了解正在成长的学生(孩子)的心灵,只有不断研究和关注学生(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心理状态,才能让教育适应学生(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古人语:“教之道,德为先。”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区级重点课题“和乐教育研究”中,积极开展“和乐德育”子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我校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以“爱心教育”为突破口,以“和乐四节”德育特色活动为契机,培养心康体健、自主合作的和乐学子。围绕这一育人目标,笔者带领教师采取“习惯养行、爱心育品、文化怡情”的“三环德育”策略,贯穿整体育人工作全过程,通过各种常规训
期刊
本文系统总结了复旦大学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改革11年的探索与实践历程,通过跟踪调查分析改革成效,得出通过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平均成绩、获得国家奖学
近几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项目逐年增加,项目获资助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2003年获资助9项到2006年获资助29项.获资助项目数的增加,给依托单位基金管理工
“每件东西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就像课文中的破水罐一样,同样能给人类以美的享受。”我正在和学生一起讨论课文《一路花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寓意,教室一角传来“哗啦啦”的响声,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我循声望去:只见王宇——一个学困生,正手忙脚乱地在地上捡棋子。  我敲了敲讲台,本想冲王宇说“破罐子破摔”,“破摔”两字还未出口,马上
期刊
高一阶段既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又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特殊时期,还是开始由家庭迈进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非常时期。多数高一新生由原来在家生活、在校学习的走读生变成生活和学习全在学校的寄宿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必然给他们带来烦恼和困惑,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诱发一些心理疾病。因此,加强对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是预防和治疗其心理疾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