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老师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上新一轮的课改步伐,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地开拓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地理教育的要求。
反思地理教学、促进专业成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地理教学理论的反思
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持续高效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原有的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我们要研究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把握新的地理教学理论,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教师,同时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层面去反思地理教学理论。第一是对教学实践的理论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源泉,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理论的前兆,蕴藏着丰富的可能性理论,对于我们个人的教学经历基础上形成的经验体系,应不断以理论层面进行解释和建构,通过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不断反省,联结,既可以完成对实践理论的提升,又有机会对先有理论进行审视、订正。第二是对教学理论的实践反思。我们在学习和掌握某一地理教学理论后,要把它在教学实践中去还原,让该理论的各种元素得到实践的考验,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理解该教学理论中的相关价值、方案与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有理论的判断与选择。第三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在理解和学习新的地理教学理论时,我们应是主人翁而不是理论的奴仆,我们有权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对教学理论进行反省,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理论来发现某一理论的缺憾,并进行针对性的修正与再创造,重新建构后再加以运用。
二、对地理教学关系的反思
新的地理課程理念要求我们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为此,需要我们就与教学有关的诸多关系进行反思。从涉及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它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以涉及的教学要素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关系;从涉及的教学支撑系统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在反思中思考某方面关系现在的状态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改善现在的关系状态;朝什么方向改变;改变的效果如何;如就教学中师生关系我们就应反思“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论”、“以师生双边活动主要内容的师生互动论”。
三、对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的反思。一是实践内容的反思,我们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教学活动所关涉的内容本身进行反省,在不同时间,对象、场景面前,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重组、改造、增添或删减;我们应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中学地理课程,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二是实践技术的反思,我们对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适宜的总结,其目的在于对自己的行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佳的方案,如: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三是实践效果的反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应对整个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角度的需要满足程度与教师的角度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进行反思。前者着重反思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状况;后者主要反思教师在确定价值取向实施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对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对教学理论和理论的促进状况。
四、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反思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特别注重评价学生是否学到了对自己终身发展都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
五、对地理作业体系的反思
作业过程为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应是作业过程的本质所在。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产生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和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需求,在传统类作业基础上应采用多样化的作业方式:游戏类作业,展览类作业, 讨论类作业,演讲类作业,调查类作业,自编地理题目类,阅读类作业等。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中学地理课改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学反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中学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些都是时代赋予地理教师特别是中学地理教师和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作者单位:408200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
反思地理教学、促进专业成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地理教学理论的反思
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持续高效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原有的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我们要研究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把握新的地理教学理论,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教师,同时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层面去反思地理教学理论。第一是对教学实践的理论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源泉,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理论的前兆,蕴藏着丰富的可能性理论,对于我们个人的教学经历基础上形成的经验体系,应不断以理论层面进行解释和建构,通过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不断反省,联结,既可以完成对实践理论的提升,又有机会对先有理论进行审视、订正。第二是对教学理论的实践反思。我们在学习和掌握某一地理教学理论后,要把它在教学实践中去还原,让该理论的各种元素得到实践的考验,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理解该教学理论中的相关价值、方案与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有理论的判断与选择。第三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在理解和学习新的地理教学理论时,我们应是主人翁而不是理论的奴仆,我们有权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对教学理论进行反省,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理论来发现某一理论的缺憾,并进行针对性的修正与再创造,重新建构后再加以运用。
二、对地理教学关系的反思
新的地理課程理念要求我们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为此,需要我们就与教学有关的诸多关系进行反思。从涉及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它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以涉及的教学要素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关系;从涉及的教学支撑系统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在反思中思考某方面关系现在的状态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改善现在的关系状态;朝什么方向改变;改变的效果如何;如就教学中师生关系我们就应反思“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论”、“以师生双边活动主要内容的师生互动论”。
三、对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的反思。一是实践内容的反思,我们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教学活动所关涉的内容本身进行反省,在不同时间,对象、场景面前,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重组、改造、增添或删减;我们应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中学地理课程,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二是实践技术的反思,我们对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适宜的总结,其目的在于对自己的行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佳的方案,如: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三是实践效果的反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应对整个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角度的需要满足程度与教师的角度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进行反思。前者着重反思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状况;后者主要反思教师在确定价值取向实施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对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对教学理论和理论的促进状况。
四、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反思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特别注重评价学生是否学到了对自己终身发展都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
五、对地理作业体系的反思
作业过程为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应是作业过程的本质所在。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产生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和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需求,在传统类作业基础上应采用多样化的作业方式:游戏类作业,展览类作业, 讨论类作业,演讲类作业,调查类作业,自编地理题目类,阅读类作业等。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中学地理课改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学反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中学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些都是时代赋予地理教师特别是中学地理教师和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作者单位:408200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