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而言,是国家教育部在2019年公布的增补专业,教育部新增该专业,体现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效促使学校对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有计划、有目标培养市场所需人才。本文对研学旅行进行了概述,对研学旅行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本人能力有限,希望能帮助到相关人士。
关键词:人才培养;知识储备;个人素养;研学旅行管理;服务专业
引言:对于构建新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可基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设定的培养目标,从职业能力方面、个人素养方面以及知识储备方面来进行,力争将该专业学生培养成高技能、高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才。
1.研学旅行的概述
在国内,研学旅行的概念较为崭新,简而言之,就是学习+旅游的形式。在2012年,教育部选取部分城市,来进行研学旅行试点,在中小学中逐渐推入研学旅行。在2016年,基于研学旅行,多个部门联合颁布相关规定,要求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因此成为中小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2017年,为响应国家政策,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研学活动。对于研學旅行而言,其属性主要是教育。一个全面的教育,不可只传授学生书本知识,为了考试,促使学生学习抽象知识;在中小学教育中,还要包含接受大自然、接受生活,并接触各行业技能。引进研学旅行教育是相当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补充家庭与学校教育,同时,也能纠正封闭式教育。
2.研学旅行的特点
有关文件明确表明,研学旅行实质上就是校外教育活动,在旅游享受过程中,要充分引入研究性学习。因此,在研学旅行中,要有学习内容与主题、学习评价等,不可只旅行而不进行研究性学习。另外,有关文件明确要求,在开展研学旅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帮助学生走出校园,在不一样的环境中巩固知识、亲近社会与自然。对于研学旅行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学习,通过旅行的形式来学习,对活动主题进行精心设计,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生存能力,以达到提升素质的目的。
3.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在旅游大类中包含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导游专业与人才培养体系难免有重合,但是服务目的与对象存在不同。对研学旅行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人才需具有主要素质,基于该专业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需充分考虑三方面,既职业能力、个人素养以及知识储备,同时还应考虑新专业与其他旅游专业的区别,以保证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特色鲜明。对于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而言,本文主要从个人素养模块、知识储备模块、职业能力模块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3.1个人素养模块
在人才培养的整个体系中,应贯穿培养学生个人素养,培养个人素养并非易事,单凭几门课程是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而是需要将校内外活动与全部课程相结合。在培养人才体系的过程中,应设置专门的课程,如职业道德与政治素质等课程。现如今,各大院校增设公共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社会,更好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研学旅行人才来说,需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意识、主动服务的意识,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并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对新生进行军训,能有效磨炼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职业发展课程,可提高学生主动服务的意识,可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另外,为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以及审美水平,学习可增设有关的公共选修课,如艺术赏析选修课等。
3.2知识储备模块
一般而言,基于研学旅行人才,可将其知识储备分为科学类与教育教学类知识、导游类与旅游管理类知识。有关文件明确要求启动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倡导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多种技能证书,延伸学生创业、就业的本事,以缓解当下的就业问题。为有效落实教育改革,对于该专业来说,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可结合教师资格证以及导游证进行,学生获取到两个证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该专业的初始就业岗位是安全员,或者是研学导师,不管是哪一种岗位,都需跟团外出,对整个研学行程负责。由此,该专业人才应掌握好导游类知识,该专业的必修课应包括导游基础知识、导游辞创作以及旅游英语等。同时,这些课程知识属于导游资格证考试的范围。研学旅行人才除了带团,还担任老师的身份,因此,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应包括教师综合素质课程以及教学教学能力课程等。可在这些课程中开设相关的章节,以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进行讲解。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这些课程是辅助课程,为了考证,引导学生做准备的意识,学校应鼓励并提供机会促使该专业的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旅游类人才包括研学旅行人才,因此,应将旅游管理专业中的课程保留至该专业,如景区管理课程以及电子商务课程等,对于新专业人才来说,应掌握旅游政策以及管理景区的能力。基于此,应在研学旅行中增添有关的课程,如营地管理与建设。针对于科学类知识而言,可将其分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知识,可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如中国与世界历史课程、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等。在校期间,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科学类知识,再加上学校有效的引导,可为学生终身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3.3职业能力模块
何谓职业技能,就是指工作人员有效完成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能力与技术,对高职学生来说,为今后更好就业,为能为社会贡献,在校期间,应掌握好一门专业的能力与技术。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有:带团与教学能力、创业创新的能力等。相比于获取知识的途径而言,在获取职业技能的过程中,需得到老师的指导,主要凭借学生实践操练,在练习中达到熟而生巧的程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应采取校内外实训的形式,加大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利用现有资源,不断与企业进行合作。
对于研学旅行带团能力而言,主要包括护理急救能力与带团讲解能力等,通过有效结合校内外实训,可对学生培养这些能力。可利用模拟场景,来进行旅游急救实训;可在校内模拟带团形式,来进行带团技能实训。对于研学旅行带团实训而言,可与旅行社进行合作,让学生承担带团任务,学生在完成带团的过程中,可掌握一定的综合技能。现阶段,急缺研学旅行人才,在每年的旅游旺季,旅行社可与学校进行合作,以安排学生弥补带团缺口。因此,基于人才培养体系,提前将时间规划好,保证企业需求人才时间与学生实训时间相一致,就可实现带团实训,而且能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通过增设公共基础课,可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社会,更好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职业发展课程,可提高学生主动服务的意识,可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应采取校内外实训的形式,加大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利用现有资源,不断与企业进行合作。
参考文献:
[1]陈安慧.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6(02):22-27.
[2]鄢向荣.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03):32-33.
作者简介:马国庆,男,回族,籍贯:青海贵德,生于1966年10月,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原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现任教四川省旅游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研学旅行等。
关键词:人才培养;知识储备;个人素养;研学旅行管理;服务专业
引言:对于构建新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可基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设定的培养目标,从职业能力方面、个人素养方面以及知识储备方面来进行,力争将该专业学生培养成高技能、高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才。
1.研学旅行的概述
在国内,研学旅行的概念较为崭新,简而言之,就是学习+旅游的形式。在2012年,教育部选取部分城市,来进行研学旅行试点,在中小学中逐渐推入研学旅行。在2016年,基于研学旅行,多个部门联合颁布相关规定,要求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因此成为中小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2017年,为响应国家政策,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研学活动。对于研學旅行而言,其属性主要是教育。一个全面的教育,不可只传授学生书本知识,为了考试,促使学生学习抽象知识;在中小学教育中,还要包含接受大自然、接受生活,并接触各行业技能。引进研学旅行教育是相当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补充家庭与学校教育,同时,也能纠正封闭式教育。
2.研学旅行的特点
有关文件明确表明,研学旅行实质上就是校外教育活动,在旅游享受过程中,要充分引入研究性学习。因此,在研学旅行中,要有学习内容与主题、学习评价等,不可只旅行而不进行研究性学习。另外,有关文件明确要求,在开展研学旅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帮助学生走出校园,在不一样的环境中巩固知识、亲近社会与自然。对于研学旅行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学习,通过旅行的形式来学习,对活动主题进行精心设计,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生存能力,以达到提升素质的目的。
3.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在旅游大类中包含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导游专业与人才培养体系难免有重合,但是服务目的与对象存在不同。对研学旅行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人才需具有主要素质,基于该专业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需充分考虑三方面,既职业能力、个人素养以及知识储备,同时还应考虑新专业与其他旅游专业的区别,以保证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特色鲜明。对于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而言,本文主要从个人素养模块、知识储备模块、职业能力模块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3.1个人素养模块
在人才培养的整个体系中,应贯穿培养学生个人素养,培养个人素养并非易事,单凭几门课程是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而是需要将校内外活动与全部课程相结合。在培养人才体系的过程中,应设置专门的课程,如职业道德与政治素质等课程。现如今,各大院校增设公共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社会,更好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研学旅行人才来说,需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意识、主动服务的意识,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并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对新生进行军训,能有效磨炼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职业发展课程,可提高学生主动服务的意识,可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另外,为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以及审美水平,学习可增设有关的公共选修课,如艺术赏析选修课等。
3.2知识储备模块
一般而言,基于研学旅行人才,可将其知识储备分为科学类与教育教学类知识、导游类与旅游管理类知识。有关文件明确要求启动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倡导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多种技能证书,延伸学生创业、就业的本事,以缓解当下的就业问题。为有效落实教育改革,对于该专业来说,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可结合教师资格证以及导游证进行,学生获取到两个证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该专业的初始就业岗位是安全员,或者是研学导师,不管是哪一种岗位,都需跟团外出,对整个研学行程负责。由此,该专业人才应掌握好导游类知识,该专业的必修课应包括导游基础知识、导游辞创作以及旅游英语等。同时,这些课程知识属于导游资格证考试的范围。研学旅行人才除了带团,还担任老师的身份,因此,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应包括教师综合素质课程以及教学教学能力课程等。可在这些课程中开设相关的章节,以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进行讲解。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这些课程是辅助课程,为了考证,引导学生做准备的意识,学校应鼓励并提供机会促使该专业的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旅游类人才包括研学旅行人才,因此,应将旅游管理专业中的课程保留至该专业,如景区管理课程以及电子商务课程等,对于新专业人才来说,应掌握旅游政策以及管理景区的能力。基于此,应在研学旅行中增添有关的课程,如营地管理与建设。针对于科学类知识而言,可将其分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知识,可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如中国与世界历史课程、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等。在校期间,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科学类知识,再加上学校有效的引导,可为学生终身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3.3职业能力模块
何谓职业技能,就是指工作人员有效完成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能力与技术,对高职学生来说,为今后更好就业,为能为社会贡献,在校期间,应掌握好一门专业的能力与技术。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有:带团与教学能力、创业创新的能力等。相比于获取知识的途径而言,在获取职业技能的过程中,需得到老师的指导,主要凭借学生实践操练,在练习中达到熟而生巧的程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应采取校内外实训的形式,加大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利用现有资源,不断与企业进行合作。
对于研学旅行带团能力而言,主要包括护理急救能力与带团讲解能力等,通过有效结合校内外实训,可对学生培养这些能力。可利用模拟场景,来进行旅游急救实训;可在校内模拟带团形式,来进行带团技能实训。对于研学旅行带团实训而言,可与旅行社进行合作,让学生承担带团任务,学生在完成带团的过程中,可掌握一定的综合技能。现阶段,急缺研学旅行人才,在每年的旅游旺季,旅行社可与学校进行合作,以安排学生弥补带团缺口。因此,基于人才培养体系,提前将时间规划好,保证企业需求人才时间与学生实训时间相一致,就可实现带团实训,而且能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通过增设公共基础课,可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社会,更好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职业发展课程,可提高学生主动服务的意识,可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应采取校内外实训的形式,加大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利用现有资源,不断与企业进行合作。
参考文献:
[1]陈安慧.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6(02):22-27.
[2]鄢向荣.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03):32-33.
作者简介:马国庆,男,回族,籍贯:青海贵德,生于1966年10月,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原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现任教四川省旅游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研学旅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