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诗国王者”的歌德,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名著,如《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而歌德的成功是与他在老年期所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所分不开的。
歌德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考验,最痛苦的一次是在他八十岁那年,他唯一的儿子奥古斯特“由于脑溢血,被死神闪电般地领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打击,对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来说实在太大了,然而,歌德却以他那坚强的性格和惊人的心理承受力,顶住了厄运的打击,他决不屈服于丧子的痛苦,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命运深信,好象我们不是由神经、静脉以及其他器官构成的,而是由铁丝编织成的……在这次考验中最最令人惊奇的,最最重要的是,今天我一个人还要十分吃力地去挑起这副重担。只有一个伟大的概念一义务一能够使得我们站稳脚根。我要竭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其余的困难都会平稳过去的。肉体与精神皆不可少,所以,知道给自己的愿望预先规定好必由之路的人,用不着久久的犹豫……总之,越过坟墓,前进……。”歌德表现得是那样的坚强,他将悲痛化作力量,在短短的两周内将持续了十年没有脱稿的《诗与真》最后一部分,全部口授完毕,接着他又全身心的投入了完成《浮士德》的第二部。他把这认为是临终前的主要事业。坚韧的毅力,汇同进发出来的创作热情,使歌德成功地完成了他所预定的目标。
我们知道,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遏到紧张的生活事件,面临严峻的考验。而最大的考验,莫过于亲人的死亡,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死亡。现代医学证实,任何类型的紧张生活事件,都可能使人对躯体疾病呈易感状态,但其中以伴有心理丧失感的紧张刺激(如亲人死亡等)对健康危害最大。有人调查后指出,丧失最亲近的亲人的死亡率要比年龄相仿的对照组高七倍,那么面,盎厄运的到来,老年人该怎样正确对待呢?这就需要老年人具备两种基本心理能力。
其一,在失去亲人后,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困扰而免于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硕得住厄运的打击。能忍受挫折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平衡,这是每个希望能健康长寿的老人所必须具备的起好心理素质。八十岁的歌德,就因具备了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而没有屈服于丧子的痛苦之中。但也有些老年人,在突然失去亲人后,一时无法接受这难以相信的现实,心理经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往往一病不起,有的甚至突然死亡。
其二,在失去亲人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有些老年人虽然能承受一时的痛苦,但在以后_的生活中,却难以适应,而从此一蹶不振。总的来说,这段时间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消极的,他们在震惊痛苦之后,心情烦乱而缺乏头绪,情绪会发生强烈的波动,并产生自责心理或有罪感,很长时间内他们体会到的是孤独和凄凉。有较好适应能力的老年人,一般能较快地度过这段危险期,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重建新的心理模式,开始新的生活。诗人歌德就具有较好的心理适应能力,面对厄运的来临,他追求积板的生活方式,而使自己的心理迅速趋向平衡。他将注意的重点转向完成自己的诗集上,并将悲痛升华为满腔的创作热情,将思念倾述在文字中,一气呵成,完成了他既定的目标。如果当初他一味沉湎于痛苦之中,那么人们恐怕只能看到《浮士德》的第一部了。我国当代园艺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也是这样一位坚强的老人,爱子在国外遇害,其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最近我们又在报上看到了他那富有艺术和哲理的文章。这些老人,他们面对挫折,都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这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志。
由此可见,老年人要正视生活中发生的紧张事件,正确对待挫折,面对现实,尽力克服面临的挫折情境,积极地看待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增强自己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使身心保持相对平衡,而得以延年益寿。
歌德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考验,最痛苦的一次是在他八十岁那年,他唯一的儿子奥古斯特“由于脑溢血,被死神闪电般地领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打击,对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来说实在太大了,然而,歌德却以他那坚强的性格和惊人的心理承受力,顶住了厄运的打击,他决不屈服于丧子的痛苦,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命运深信,好象我们不是由神经、静脉以及其他器官构成的,而是由铁丝编织成的……在这次考验中最最令人惊奇的,最最重要的是,今天我一个人还要十分吃力地去挑起这副重担。只有一个伟大的概念一义务一能够使得我们站稳脚根。我要竭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其余的困难都会平稳过去的。肉体与精神皆不可少,所以,知道给自己的愿望预先规定好必由之路的人,用不着久久的犹豫……总之,越过坟墓,前进……。”歌德表现得是那样的坚强,他将悲痛化作力量,在短短的两周内将持续了十年没有脱稿的《诗与真》最后一部分,全部口授完毕,接着他又全身心的投入了完成《浮士德》的第二部。他把这认为是临终前的主要事业。坚韧的毅力,汇同进发出来的创作热情,使歌德成功地完成了他所预定的目标。
我们知道,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遏到紧张的生活事件,面临严峻的考验。而最大的考验,莫过于亲人的死亡,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死亡。现代医学证实,任何类型的紧张生活事件,都可能使人对躯体疾病呈易感状态,但其中以伴有心理丧失感的紧张刺激(如亲人死亡等)对健康危害最大。有人调查后指出,丧失最亲近的亲人的死亡率要比年龄相仿的对照组高七倍,那么面,盎厄运的到来,老年人该怎样正确对待呢?这就需要老年人具备两种基本心理能力。
其一,在失去亲人后,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困扰而免于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硕得住厄运的打击。能忍受挫折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平衡,这是每个希望能健康长寿的老人所必须具备的起好心理素质。八十岁的歌德,就因具备了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而没有屈服于丧子的痛苦之中。但也有些老年人,在突然失去亲人后,一时无法接受这难以相信的现实,心理经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往往一病不起,有的甚至突然死亡。
其二,在失去亲人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有些老年人虽然能承受一时的痛苦,但在以后_的生活中,却难以适应,而从此一蹶不振。总的来说,这段时间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消极的,他们在震惊痛苦之后,心情烦乱而缺乏头绪,情绪会发生强烈的波动,并产生自责心理或有罪感,很长时间内他们体会到的是孤独和凄凉。有较好适应能力的老年人,一般能较快地度过这段危险期,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重建新的心理模式,开始新的生活。诗人歌德就具有较好的心理适应能力,面对厄运的来临,他追求积板的生活方式,而使自己的心理迅速趋向平衡。他将注意的重点转向完成自己的诗集上,并将悲痛升华为满腔的创作热情,将思念倾述在文字中,一气呵成,完成了他既定的目标。如果当初他一味沉湎于痛苦之中,那么人们恐怕只能看到《浮士德》的第一部了。我国当代园艺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也是这样一位坚强的老人,爱子在国外遇害,其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最近我们又在报上看到了他那富有艺术和哲理的文章。这些老人,他们面对挫折,都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这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志。
由此可见,老年人要正视生活中发生的紧张事件,正确对待挫折,面对现实,尽力克服面临的挫折情境,积极地看待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增强自己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使身心保持相对平衡,而得以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