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袭与变迁:浅谈英国王室纹章的演变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纹章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在英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研究英国王室的纹章对于我们了解英国文化,学习英国社會历史的变迁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基于自威塞克斯王朝沿袭至今的英国纹章在结构、样式上的巨大变迁,结合史实材料,浅要分析自威塞克斯王朝以来,王朝更替与英国纹章结构、样式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纹章;分区;继承
  1 纹章的起源与定义
  1.1 “纹章”词义的来源
  “纹章”一词源自“传令官”(古法语:heraut,hiraut),有关纹章的起源,存在诸多说法。西方学者很早就形成了大致三种派别:其一是认为纹章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军用或是家用标志,该理论得到中世纪学者的青睐;其二是主张纹章来自北欧的字母和符号象征,德国纹章学者对此说法较为认同;第三种说法是纹章并非源自西方,而是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受东方萨拉森人或是拜占庭人的习俗影响而产生。当代学者大多数都摈弃了这三种理论,在纹章起源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即纹章大致产生于第一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与欧洲封建社会变革和军事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而这些含义鲜明且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纹饰、旗帜是西方纹章学形成发展的重要源流之一。
  1.2 纹章学的定义与形成
  准确关于纹章的记录则是拜占庭公主、历史学家安娜·科穆宁娜在《阿莱克修斯传》中写的法兰克骑士的盾牌“非常光滑,上面凸出的铜饰灿然生辉”。这种装饰性的“铜饰”,也就是纹章的图案。
  早期纹章的构图基本上遵循实用主义原则,承担着其最原始、清晰的职责——标示主人身份。随着贵族群体的逐渐壮大,纹章上所使用的色彩及组成元素也开始展示家族亲属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些著名家族成员的纹章闻名遐迩,以至于它们还附带上了简短的标记名称以示与家族内部其他成员的区别。
  纹章丰富而稳定的表现形式,给予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在读写普及率低下的中世纪,直观的图案成为最好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表达载体。正是送样,纹章取得了广泛的认同,贵族将自己的纹章放置在不同场合彰显着权威的存在和对产权的占有,城堡入口、教堂、墓碑等建筑、旗恢、挂毯、彩色玻璃等室内饰物和墓地的石质雕像上都成为展示纹章的场合;而家族间的通信和签订的契约上纹章和带有纹章图案的印章存在,则被视为签署人身份的证明和一种产生法律效益的标志。"在13世纪,大多数文书均加盖印章,那些未加盖印章的文书甚至被认为是可疑的"。
  综上所述,纹章最初仅为一种纯粹的身份界定符号。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纹章所代表的含义愈发宽泛,由单纯的派系和物品所有权辨识逐渐衍生出更为广泛和更为复杂的内容,从军事领域逐渐扩展到政治领域乃至工商业等其他领域。纹章的图案也从着色单调、图绘简易逐步转变为色彩丰富、含义复杂且有据可循的艺术体系。并且从中衍生出了独特的家族文化,是研究英国社会文化与继承制度的重要佐证材料。
  2 纹章的构图结构
  2.1 纹章的基本色彩及其寓意
  纹章由色彩和图案两部分组成,多位于周边限定的盾形的框线内,而周边的形状则无关紧要。纹章外框的形状没有严格的规定,但一般为盾牌形,女性用的纹章则多为菱形。纹章的构图、用色都有严格的规定,一个较为完备的纹章的结构包括:盾牌、扶盾者、羽饰、头盔、铭言等。
  纹章学最严格的规则在于用色。常见的纹章共有七种颜色,如图1所示。分为两类,一类为金属色,包括金、银两色,一类为普通色,包括蓝、红、紫、黑、绿。纹章的颜色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金色、黄色和金黄色-宽容、宽大、丰饶;银色、白色或银白色-和平与诚实等。纹属同类颜色的,不可以毗邻。譬如金色不可跟银色毗邻,红色不可跟紫色毗邻。这条规则的原意显然是为了形成深浅对比,使纹章看起来鲜明易辨。多数纹章由多于一种颜色组成,并附有图案。而最简单的纹章,则是没有图案的单色纹章,但这种纹章极为少见。
  2.2 纹章的构图及其寓意
  除了颜色之外,纹章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不同形式的几何形图案以及代表不同寓意的动物、植物以及其他物品图案。不同的几何形图案拥有着不同的寓意,例如:锯齿边缘的波纹代表着大地、陆地,再比如十字形和人形标识象征着庇护。
  最后是组成纹章的各种动物、植物以及其他物品图记。不同的动植物也有着不同的寓意,也与纹章持有者的性格、地位以及职业密切相关。王室、贵族以及骑士多以狮、熊、鹰、狮鹫、龙等现实与神话中的动物作为纹章,用以展现个人权威和武勇。以西欧纹章中最为常见的几种动物纹章图记为例:狮子象征永恒的勇气和英勇;老虎和狼则代表英勇的头领、象征持有人难以被击败或者阻挠;公牛代表英勇、力量;山羊则象征英勇、策略家、胜利者等等。欧洲纹章中所能应用的图案最初被限制在四十几种图案之内,大部分为动物和几何图案。17 世纪时期开始任何图案都可以加入到纹章的式样当中,但仍然需严格遵守色彩的规定。这时期的纹章在盾形框架周围,开始添加一些外围纹饰作为基础纹章图形的附属成分,例如盔饰、冠饰、飘带等,统称饰章。这些饰章有的仅起装饰作用,有的则用于辨认持有者的身份、等级、职位或者爵位。饰章在纹章当中经常是纹章的重要补充元素之一,同时很多贵族也会在在纹章上添加饰章作为家族的特征和标记,有的贵族甚至将会将饰章的名称作为整个家族的族名来使用。除此之外,民间社团或是个人则多选择具有纪念意义的、温和的动物,如图2所示,苏格兰克莱德班市的纹章上就将该城市一大支柱产业——缝纫机制造产业,刻画在自己城市的纹章上。
  2.3 家族传承与纹章的演变规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纹章在家族传承和财产继承方面凸显出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于一个支系庞杂、后代众多的家族来说,家族纹章的传承必然有一套固定的章法和依据:与欧洲封建制度的原则一致,唯有家族中的长子才可原封不动地继承家族纹章,而其他旁系则必须在家族纹章构图的基础上另置图案以表明身份。同时,家族中的女性子嗣需佩戴菱形纹章以示区别于男嗣,女性出嫁之后,两个家族之间需要将自己的纹章与对方家庭的纹章同时组合佩戴,形成一个联姻纹章。而后嗣则以这种联姻纹章为基础传承家族纹章从而形成新的个人纹章。联姻纹章的四分区遵循男1、3女2,4的原则,当然也存在更为复杂的三分区、五分区(如图5所示)。如图3所示的一个家族的纹章图谱,可以清晰地标明这种传承原则。家族传承的越久,分区就会越复杂。而一些贵族为彰显血脉久远,区别于新晋贵族,往往会展示完整的家族纹章。如图4,英国白金汉和钱多斯公爵的纹章,共有719个分区,很可能是历史上分区最多的纹章。毫无疑问,这对学界研究历史人物、事件是一个重要补充。   3 百年战争与英王纹章
  3.1 百年战争前的英王纹章
  英国王室纹章可追溯至盎格鲁-萨克逊人统治不列颠时期。10世纪长者爱德华、埃塞尔斯坦(他于927年成为第一个“英格兰人的国王”)、埃德蒙一世、埃德雷德相继为威塞克斯国王时,威塞克斯逐渐对整个英格兰建立了巩固的统治。得益于抵抗维京人侵略的功绩,阿尔弗雷德大王成为威塞克斯王国乃至英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统治者,他和其他威塞克斯王国的统治者使用的战旗标徽(如图6)可能是英王最早的纹章,该纹章具备早期纹章的两大特点:1.构图简易;2.颜色单调。但由于其有限的应用范围和较为有限的功能,因此只能作为英王身份单纯的识别符号。
  1066年的诺曼征服,确立了诺曼王朝在全英格兰的统治。记录黑斯廷斯战役的《贝叶挂毯》,如图7中征服者威廉公爵的弗兰芒人分遣队高级指挥官的的旗帜之上就有鲜明的纹章图案,这是佐证纹章出现历史的最佳佐证材料之一。作为英格兰的统治者,征服者威廉也将象征自己统治权威的标志——双狮红底纹章,带到了英格兰土地的城堡,土地,教堂等地中。从此英格兰王室与英格兰王国就开始采用征服者在威廉诺曼第公国(法国西北部)的纹章(如图8所示)。
  及至1189年金雀花王朝第三代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即位,王室纹章又一次发生了变动。鉴于理查一世是“短斗篷王”亨利二世的次子,最初继承其母“阿基坦的埃莉诺”的领地(今法国西南部)。因此,早期理查一世作为阿基坦公爵继承了该公国的纹章:红底独狮。而后理查一世继位,阿基坦公国并入英格兰,这次领土兼并也体现在王室纹章的变化上——红底三狮(如图9所示)。
  3.2 百年战争与金雀花王朝纹章的变迁
  自6世纪初法兰克王国颁布《萨利克法典》以来,长子继承制度是欧洲天主教国家王位继承的首要原则。法国作为天主教与欧洲封建制度的典型代表,在王位继承上一直遵循《萨利克法典》的原则。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驾崩,卡佩王朝绝嗣。英法两国就法国王位继承的问题展开了的激烈争夺。
  根据封建法,作为当时唯一在世的腓力四世的子女伊莎贝拉,但《萨利克法典》明确女性无继承权。而作为法国王位继承人候选人之一,英王爱德华三世拥有很多优势:其母伊莎贝拉为法王“美男子”腓力四世的女儿,按照萨利克法典,在直系亲属绝嗣的情况下,作为已故法王的外孙,爱德华三世拥有合法的继承权;然而,法国贵族出于国家利益,一致反对将法国王位授予英国国王,因此他们推举腓力四世的侄子、瓦罗亚家族的腓力为法国国王。1328年,腓力六世即位,法国进入了瓦罗亚王朝统治时期。
  1337年爱德华三世宣称自己为法国国王,腓力六世遂宣布爱德华三世“抗命”,没收英国在阿基坦地区的全部领土,并派兵占领耶拿,百年战争爆发。英王爱德华三世为了取得法国王位,将王室的纹章也做了改动:如图10所示,他将法国卡佩王朝的纹章——金底鸢尾花,按照纹章的四分构图原则加入到了王室的纹章中去,这也是英王纹章第一次出现分区的变化形式。鉴于金雀花王朝父系具有法国王室血统。且爱德华三世的母亲为法国公主,因此该纹章遵循了纹章四分原则,并将代表父系的1、4分区填充为法国卡佩家族的纹章,而将其2、3填充为英国安茹家族的纹章。其用意显而易见:一是宣称自己誓要夺取法国王位、合两国土地为一的决心;其次,也是与《萨利克法典》还有欧洲封建制度的原则遥相呼应——爱德华三世无论是从血统还是从法统的基础上,都应是英法两国的共主,当然,在其心目中,他是法国王位最为合法的继承者。
  爱德华三世并不是金雀花王朝中唯一在王室纹章上赋予其他政治寓意的国王。但他却是金雀花王朝乃至英国历史上第一为采用分区纹章的国王。其后,英王的纹章因政治或个人偏好而多次改动。
  1377年爱德华三世之孙理查二世继位,在继承爱德华三世的纹章基础之上,他又将王室纹章依照纹章的二分法做了一次分区。将富有盎格鲁-撒克逊特色的威塞克斯王朝的纹章添加了进来。从而实现了英国王室纹章的第四次转变。(如图11所示)。
  3.3 兰开斯特王朝及其后英国诸王朝纹章的变迁
  理查二世的统治未能使大贵族与农民阶层感到满意,其统治期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瓦特·泰勒起义,他的权力也触犯了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1399年理查二世的堂弟,此前被理查二世没收了领地的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篡位。兰开斯特王朝的统治开始确立了起来。王室的纹章纹章也由二分区的纹章变回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的样式。然而,时至1399年,百年战争仍旧如火如荼,英国君主仍未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觊觎,而此时法国瓦罗亚王朝的纹章由蓝底多金鸢尾花确定为:蓝底三金鸢尾花。因此,英格兰王室的纹章的2、3分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如图12所示)
  百年战争并没能实现英国君主们问鼎法国王位的夙愿。1453年10月19日法军夺回除加莱以外全部领地。虽然英王的这一愿景最终破灭。但作为后世国王法统、血缘上正统性的依据,包含法国印迹的王室纹章就此保留了下来,并沿用至今。
  及至1603年,都铎王朝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下走向强盛,但她却终身未婚。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驾崩,都铎王朝绝嗣。她的死也促使英国自兰开斯特王朝沿用了204年王室徽章再一次的改变。
  1603年,苏格兰国王、都铎家族的远亲、斯图亚特家族的詹姆士六世即位,是为英王詹姆一世。英国进入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
  提到斯图亚特王朝纹章的变化,就涉及到两个王朝之间的姻亲关系。作为苏格兰的国王,斯图亚特家族原先的纹章是黄底紅狮。(如图13)1503年,斯图亚特家族的詹姆士四世与英国国王亨利七世的女儿结婚。自此,斯图亚特家族和都铎家族建立了姻亲关系。詹姆士一世即位后,由于其与都铎王朝的姻亲关系是建立在母系基础之上,遵循纹章分区“女2、3”的原则,但由于作为苏格兰-英格兰的共主,代表英格兰王权的王室纹章则填充在了1、4分区。而象征苏格兰王权的红狮金底纹章则加入了四分区的第二栏。而《1603年联合法案》于1603年3月24日经王室同意通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指定詹姆士为其继承人后驾崩。于是詹姆士兼任英国国王,称詹姆士一世。在此项法案出台之后,苏格兰王国、英格兰王国、爱尔兰王国自1603年起成为共主邦联,所以又在其纹章的第三分区中加入了爱尔兰王国的纹章(如图14所示),至此,英国王室纹章又迎来了它第五次改变,一个象征不列颠共主的王室纹章形成了(如图15所示)。   作为天主教和君权神授的笃信者,斯图亚特王朝的前几任国王与议会存在诸多矛盾,并且日益激化。在历经了英国内战和查理二世的复辟之后,1688年11月,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奥兰治-拿骚家族的威廉登陆英国与妻子玛丽一起成为英国的共治君主,是为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此时,英国王室纹章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斯图亚特王朝纹章中间又添加了奥兰治-拿骚家族的蓝底金狮盾形纹章(如图16)。但这次变化只是暂时性的,因为威廉三世只是共治君主,到其女安妮时,英国王室的纹章恢复为斯图亚特王朝的纹章。
  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了两个主权国家的真正联合。于是英国王室的纹章再次改变,采用联姻纹章的二分法将英格兰、苏格兰的标志合二为一,既象征着两国王室的姻亲关系,同时也昭示着一个新的联合王国政权的诞生(如图17)。但与此同时,该纹章也保留了作为王室血统、法统源流的法王纹章,并且也保留了象征王朝对爱尔兰统治的天琴图案。
  1714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王位由其子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乔治继承,史称“乔治一世”,英国进入了汉诺威王朝。鉴于血统上的亲缘关系,以及乔治本人作为王室直系继承人,英国王室纹章加入了汉诺威公国的白马红底纹章。
  1801年根據不列颠与爱尔兰议会通过的《1800年联合法案》,于1801年1月1日联合爱尔兰王国和大不列颠王国(根据《1707年联合法案》合并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而成)成立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
  在此项法案出台之前,爱尔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自1541年起一直是共主邦联。当时,新教徒占主导的爱尔兰议会宣布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为爱尔兰国王。英王乔治三世借此机会放弃了自爱德华三世以来,历任英国君主所宣称的“法国国王”头衔。自此,存在了近5个世纪的蓝底金鸢尾花图案从英王纹章中消除。而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三个王室的纹章也平等地放在一起,汉诺威家族的标志则置于正中,象征其统治地位(如图19所示)。
  1917年,在一战焦灼的硝烟炮火中,民众的厌战与仇德情绪迫使王室不得不对自身姓氏做出改变。7月17日,英王乔治五世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将王室改称为“温莎王朝”。这个称谓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其母伊丽莎白是拥有法国贵族血统的苏格兰人,儿媳戴安娜、卡米拉与孙媳凯特也都有安茹家族或斯图亚特家族的英国王室血统。鉴于一战对德作战的缘故,其纹章完全去除了任何带有德意志色彩的痕迹,包括象征汉诺威王朝的盾形纹章和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年统治英国)统治过的痕迹。值得注意的是,同所有发展完备的纹章一样,温莎王朝的纹章(如图20),不仅具有盾形徽记,还有左右两侧的“扶盾者”,左侧是象征英格兰的金狮,右侧则是象征苏格兰的独角兽;盾牌上面的戴头盔羽饰,以及下方写有温莎家族谶言的金饰条带。既见证了英国王室悠久的历史,同时还极具观赏价值,这也是英国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辉煌成果。也是欧洲和整个人类历史的瑰宝。
  4 结论
  纹章是研究英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国诸王朝纹章样式、结构的变迁就是英国社会变化发展的缩影。各王朝纹章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的过程既见证了王朝更替和社会进步,也反映了英国每个朝代君主所转达的一种统治理念、一种政治主张和一种审美态度。就如同矗立在不列颠群岛上的古建筑一样,纹章无声地诉说着王朝的兴衰和历史的进步,散落着王朝盛世的余晖。纹章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符号彪炳史册,就在于它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终成了英国历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不可替代和磨灭的印迹。
  参考文献:
  [1] 陈全.近代早期英格兰纹章巡阅探究[D].南京大学,2017.
  [2] 汪鹏.英格兰王室纹章的起源与内涵——从诺曼征服到百年战争[J].科学经济社会,2016(04).
  [3] 付淑峦,王晋新.从特权阶层象征到私人专属符号——浅析社会变迁中纹章的功能转变[J].历史教学问题,2013(04).
  [4] 斯莱特.纹章插图百科[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
  [5] (法) 米歇尔·巴斯图罗著,谢君瑞译.纹章学——一种象征标志的文化[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6] 布鲁斯-米特福德,威尔金森.符号与象征[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7] 松田行正著,黄碧君.零ZERRO:世界符号大全(深蓝版)[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8] 崔钊宁.欧洲中世纪骑士装备结构及纹饰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4.
  [9] Biletz F A . WardAlan J. The Irish Constitutional Tradition:Responsible Government and Modern Ireland,1782–1992,Washington,D.C.: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1994. Pp. viii + 412. $19.95 (ISBN 0-8132-0793-2).[J]. Law & History Review,1997(02).
  [10] Bell R B C W . A New Dictionary of Heraldryby Stephen Friar[J]. North Irish Roots,1988(01).
  作者简介:王帅(1994–),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世界史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十九世纪的美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平安时代过后,武家幕府的兴起使日本进入和中国断绝来往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日本开始有意识的摆脱中国的影子,着力培育属于自己民族的艺术文化。鹤纹作为中日两国同样尊崇的福瑞之禽,在平安时代之后,日本的鹤纹无论是从形态还是造型、颜色都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了固有的日本鹤纹风格,本文将以日本平安时期之后的鹤纹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鹤纹的形态、架构和寓意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炼出日本鹤纹中所蕴含的精神,为现
期刊
摘要:武术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数千年,由于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当今世界众多的体育项目中,武术是个最富哲理的运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有其五彩缤纷的文化内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社会实践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搜集和查询大量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强有力的事实依据,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法,发现传统武术文化在大学中能够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品德素养,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培
期刊
摘要:西方书法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飞速发展,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书法艺术受到文艺复兴文化思想的熏陶,演变出很多带有时代特征的书法字体。这些字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夹带着人们挣脱束缚,对自由的渴盼。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无数经典字体的诞生使西欧的文化变得十分繁荣,这也对书法艺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以西方文艺复兴为时间节点,对当时诞生的西方书法艺术的字体进行解析,分析对比文艺复兴时时期书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立德树人一是立师德,二是立学德,师德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做到为人师表,学德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树人是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师德;学德;不忘初心  1 何为立德树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
期刊
摘要:岳西县现存祠堂主要建在明清时期,其本身建置和结构有诸多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岳西祠堂作为红色革命基地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和价值。这些基地在今天则成为红色教育和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岳西;祠堂;红色旅游  祠堂是家族纪念祖先、传承家风、处理家族事务的家族机构,承载家族发展的历史;祠堂也是宣传礼教、参与地方管理、维护地方秩序的公共场所。在近代,祠堂也曾被革命
期刊
摘要:走访云南建水大街小巷,亦可见中国画造型在建水陶器器形的大量的运用。以线、墨造型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皆可见。本文主要以建水向进兴早期紫陶作品为例,分析“没骨造型”在向进兴陶艺装饰中的运用。  关键词:没骨造型;陶艺装饰;运用;向进兴  “没骨造型”居于线描造型与写意造型之间,是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一种常见画法,不似线条造型般细腻工整亦无写意造型笔墨的肆意潇洒、酣畅淋漓。“没骨造型”主要
期刊
摘要:存在主义、黑色影片、符号学等诸多元素使得《白日焰火》这部影片迅速成为同类型题材电影的“时代宠儿”,导演刁亦男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致的视觉盛宴。影片一举斩获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银熊奖,盛传一时。  关键词:黑色;人性;白日焰火  《白日焰火》主要讲述了围绕张自力、吴志贞及梁志军三人爱恨情仇而展开的一系列凶杀案,并在情感线索逐渐发展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的故事。在影片中,
期刊
摘要:本报告根据自己所上的韩国文化理解课来进行的中韩两国文化差异化的对比——主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进行差异化的分析和对比。  关键词:中韩文化;对比;衣食住行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韓两国相隔的距离很近,韩国在中国的东边,属于东九区,中国属于东八区,时间上比中国快一个小时,韩国属于四面岛国除西北部有朝鲜,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经济各方面较为发达,属于亚洲四小龙国家。它和中国的结缘源远流长,关系十分的
期刊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属于产业园区的一种。大量诸如艺术、设计、广告等以创意为主的文化创意设计类企业聚集在一个特色区域,形成多元文化生态和创意服务产业园。本文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景观色彩设计,提出相关设计理念,并指出色彩设计与景观设计结合的必要性,归纳总结将研究应用于实践中。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景观设计;色彩设计  1 色彩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
期刊
摘要:一个艺术门类的装饰手法往往不是孤立的和其他形式的艺术。装饰手法互相都有影响与串联。本文讨论的就是各门类装饰图案,在器皿或艺术品上的运用以及与陶瓷艺术的关联,将世界各地,非典型性陶瓷装饰,进行分析  关键词:陶瓷装饰;希腊陶瓶碧玉细炻器  1 希腊罗马的红绘与黑绘,剪影形式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古希腊的黑绘和红绘技法。黑色部分不是施釉效果,而是靠化妆土和三個不同气氛的烧制步骤。先是氧化气氛,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