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STEM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winnie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EM 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 数学(Mathematics) 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是一種贯通学科知识、联系真实世界、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严谨的和系统化学习经验的学习方式。地理课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的特点。STEM理念的实用性、问题解决性、探索性学习、基于项目学习等原则,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为例,探讨STEM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课前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在学校、家庭附近寻找一些能够反映南京城风貌的“老城旧居”,拍照、上交。教师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展示。
  学生按教师要求,寻访自己感兴趣的建筑,进行拍照或制作成文档、PPT。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许多的历史古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的所在地是南京的主城区,文化古迹也较为丰富。如朝天宫、甘熙宅第、夫子庙等。教师让学生进行这样的活动设计,就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眼和脑,更好地体会聚落的内涵和城市文化,通过寻找南京的“老城旧居”,为后面探讨聚落的保护埋下伏笔。
  2.问题引入。
  教师展示图片(见下图)。
  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能看出2016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在哪座城市进行吗?选取了什么素材作为背景代表城市特色的呢?
  南京被誉为“世界轮滑之都”。在2016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的会徽设计中,轮滑运动员的身后就是代表着南京文化名片的城楼。南京的城墙、城门、城楼是文化古都深厚的历史沉淀,而表现出的建筑形式正和本课所要研究的内容相契合,可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项目研究。
  研究1:寻找老城旧居。
  (1)教师从课前学生上交的照片中进行选择,展示2-3幅作业,将学生的所有作品形成学习资源包,放入学生学习的资源库中。
  (2)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通过巡视、观察,了解学生的想法。
  (3)课堂上,学生利用电脑、网络设备和学习资源包,进一步走进“老城旧居”,每个小组选出最能反映南京韵味的老城旧居并阐述理由。
  STEM教育理念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之一,就是强调给学生具体的、生活化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学习环节如此设计,一是给学生更多的、更开放的学习资源和空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自由地、个性化地进行甄别、思考、感受聚落文化。之二,是在学生个体学习的基础上,为更好地进入合作学习进行准备。
  研究2:感受聚落之美。
  (1)教师推荐一个大家认为最美的聚落——南京江宁谷里周村。
  (2)教师将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1-3小组推荐国内的最美聚落,4-6小组推荐国外的最美聚落。同学们通过网络搜索信息,按教师布置的任务分小组进行讨论,推荐出本小组认为最美的聚落并阐述推荐理由。
  (3)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发现很多美丽的聚落。小组上交作业。
  (4)教师从1-3组、4-6组中分别选出最好的一个组进行展示。
  “基于学生获得实践的课堂体验的合作学习”是STEM实用性的重要体现。互联网的环境,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性探究。小组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更加自主地选择、讨论。可以发现,学生搜索到的内容远超课本的内容,不经意间,学习的内容得到了拓展。
  研究3:感悟保护发展。
  (1)教师在学生进行前两个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展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有没有发现在聚落的发展和保护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将课本上活动性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发现、讨论的内容。学生在前面两个学习任务进行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会超过教材中的内容,扩展了思路,便于学习和探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学生讲到了南京的夫子庙,谈到了秦淮河。感觉到夫子庙的文化内涵还没有充分地挖掘,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很多历史、文化的典故完全没有彰显出来。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以上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后,笔者有几点感受:1.学生课堂上参与学习任务的积极性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思维的亮点。2.课堂中教学生成的内容多。因为教学内容实际是开放的,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能够搜集到很多关于聚落的内容。3.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超出教师的预料。而这一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校、家庭周边的聚落文化,深切地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关系。
  实际上本节课就是STEM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以STEM理念为指导,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项目化的设计,让学生进入生活、探究知识、形成思维、培养素养。笔者有两点体会:
  1.利用课堂创造更多的体验机会。
  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走入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交通运输”,来让学生设计回老家过春节的方案;在“比例尺”教学时,让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讲“气温变化”时,让学生进行一周的气温观察和记录等。也许,学生并不一定在这些学习过程中能够很牢固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但在此过程中,他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一定会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综合探究。
  地理学科是一个涵盖文理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教师可以将地理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整合,进行教学探索。例如,以“气候”为项目内容,融合地理、生物、语文学科,学生可以进行统合研究。再如“水”,在地理、生物、语文、化学等学科中都会有此内容的教学,其中也不乏重复之处。如果能整合各学科内容,以项目化的形式,促进学生进行整体的探究、实验、分析、总结,利于学生形成对某一问题更深刻、系统的理解。
  STEM教育理念进入我国基础教育实践还不长,需要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一步思考、探索。新时代需要我们进一步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方法,将新理念、新技术融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综合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
  本文是南京市“十三五”个人课题“STEM教育下初中地理课例研究”(DM1664)阶段成果,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我学·我们研’为核心的初中课堂变革的行动研究”(E-c/2016/29)阶段成果。
其他文献
语文不只是一门咬文嚼字的学科,语文老师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生咬文嚼字。语文是故事情节,是情感体验,是价值取向……语文更是社会人生。语文老师如果要教给学生有益的方法与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质量为本”的要求,国家“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也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一切都表明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教育质量。而面对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挑战,这里的质量与我们传统的质量有很大的不同,换言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质量时代”。这个“新质量时
摘要 课外文本是相对教材文本而言的作者原作、不同版本(译本)、其他作者的同类型作品等各类文本。“教材二次开发”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感受不同文本风格魅力,拓宽视野,提高閱读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还有利于促进学习目标达成,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关键词 课外文本 教材二次开发 语文素养  一、课外文本开发的作用  1.还原作品原貌,助力学生理解作品。  在教材一次开发中,编者出于某些原因,对原
中药汤剂中需要包煎的药物以煎出物干重为指标,采用不同装量的方法,进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装量不同,煎出效果也不同。并对传统认为包煎的必要性,作了详细观察,提出了新的看法。
胃石症多因空腹进食柿子、山楂、黑枣等引起,采用消积行气,活血散结并配合中医传统耳疗疗法的方法治疗,效果确切。
新课标指出: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能感受和领悟,有进步与提高.建构主义学习
近几年来,每每有一些返回母校的高中生、大学生跟我一起聊天时,都会聊到一个同样的话题,同时也是令我很欣慰的一个话题,那就是“崔老师在初中所讲的有些内容,特别是中考不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