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商业化的反思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t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即民间文化,可以简单理解为民间流行的风俗、习惯。其形式内容随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变化,但承载民俗活动的文化根系是固定不变的。近几十年来,现代化的触角已经遍及乡镇村落。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超出了传统文化所能承受的范围,大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悄悄的消失,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因此必须找出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才能对症下药。笔者认为由现代化催生的商业化就是影响原因之一,本文则以壮族武鸣三月三为例探究其起源、演变以及民俗音乐商业化的种种利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传统歌节。关于歌圩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其中关于刘三姐的传说流传的最为普遍,也深入人心,因此在广西每年的三月三活动中都有歌唱刘三姐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三月三这个传统民俗活动的形式及内容都有了诸多变化。
  一、南宁市“三月三”歌节的形成与演变
  广西素有“歌海”之誉,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为把民歌发扬光大,从1993年起广西由政府主导开始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办民歌节。为了把民歌节办得更具特色,从1999年起广西区人民政府决定把“广西国际民歌节”更名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并定于每年的11月在南宁举行。
  二、南宁民歌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以武鸣县为例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宗旨是继承和弘扬壮族人民的文化艺术,加强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历届艺术节举办以来影响力不断扩大。就近来讲,受影响最大的便是南宁市武鸣县。武鸣地处广西中南部,史有“首善之县”的称谓,是壮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响应传扬民族文化的号召,打响文化名片,武鸣县也办起了“三月三”,并将其打造成一个歌圩文化品牌。2003年,武鸣县正式将“歌节”复名为“歌圩”。每到农历三月初三,整个武鸣便歌声四起,热闹非凡,久久不息。在推出富有壮乡特色的活动项目的同时,该县也将招商推介会、房地产展销会等经贸活动融入“三月三”歌圩整体活动中,使歌圩呈现出“表演活动万人空巷,经贸活动盛况空前”的场面,被武鸣人民称为另一个春节。
  2016年的4月9日,武鸣县城再次沸腾。数十万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赶赴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圩盛会。诸多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确实让到访的游客很饱眼福。据相关人士称,本届歌圩为突出“美丽壮乡·踏歌追梦”的主题,不仅增加了浓郁的时代气息,而且注重突出民族文化。其中众多文艺项目的主角都是来自于当地群众、学生等。虽然参与者依然是当地人民,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歌圩主题过于时代化、政治化和商业化。
  三、对民俗文化商业化现象的几点疑问
  笔者有幸目睹了武鸣三月三其中一部分现场,的确热闹非凡。但也看到了热闹背后一些已经变的畸形的风俗和传统。首先,被政府主导的传统盛会基本走了形式化的老路。那些原本应该在田间地头、闲散时候自由演唱、自由组织的活动被安排的井井有条,似乎很有章法,但真的就没有失真失纯的嫌疑吗?其次,仅仅一个两小时的开幕式上领导们的讲话就超过了一个小时,紧接着就是政治性舞台化的歌舞表演。真正可以代表民族特色的却无端成了陪衬,谁又能预料到这样的状况会对真正的民族文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于一个非常传统的民俗盛会,这样的现象难道不该被重视而去改变吗?另外,我感受到的所谓的民族美食盛宴,也已被商业化侵蚀殆尽。不管是不是当地特色食物,反正一股脑的都摆在了临时搭建的美食一条街。至少对身在现场的笔者来说,没有感受到一点民族特色。反而满街的烟气、杂乱的吵闹声、被调到最大分贝的DJ音乐让人只想尽快逃离。这样的状况下如何让八方来客去感受三月三民俗活动的真正意义?而饥饿难耐去吃的一餐饭更是加深了笔者的疑虑,比平时昂贵不少的价格、比平时更少的分量、比平时更没有耐心的服务态度让我对这次三月三充满了失望。说好的淳朴的民风到那里去了,为什么到处都充斥着趁此机会大赚一笔的心态?也许我遇到的仅仅是个例,但是满街的叫卖声,随处可见的生意人等与三月三无关的现象难道不是商业化对传统文化最直接的影响吗?
  四、笔者的几点建议
  商業化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侵蚀了人们原本纯粹的心态,间接的影响了由人们所创造的传统文化。笔者并不是反对商业化,而是希望民俗活动能以保护和发扬当地传统文化为主题。首先,不管是政府相关文化部门还是当地民俗参与者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应该牵头提倡对三月三民俗活动环境原本状态的保护并以此为前提建立规范的民俗文化保障体系,同时应该加强对媒体宣传过程的管理,避免对民俗文化的宣传被商业化等不良因素侵蚀。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对三月三民俗根系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从源头了解三月三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使这一民俗的延续传承能最大限度的贴近自然。民俗活动的主体是“人”,但是往往也最容易被忽略,因此在民俗活动的保护工作中必须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这便需要建立并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发掘和培养更多的民俗文化传承人。其一,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应该保护好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源。其二,在完善民俗传承人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应该更多地发掘、培养新的民俗传承人,使文化传承“活态化”。在现代化条件下传统文化已经不可避免的与当地经济挂钩,因此,民俗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发展的现状也应该纳入相关部门的管理范围。比如旅游业、餐饮业、农业等与三月三民俗的结合,如果政府能适度干预、合理规划,就会使当地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民俗文化的发展传播。
  作为最有广西特色的民俗文化,“三月三”的文化价值显而易见。因此,三月三民俗理应被关注和重视。对它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也应当更加合理完善,我们期待它能在人们的保护、传承下流传的更加久远。
  【参考文献】
  [1]武鸣县志编委会著.武鸣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2]田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议[J].文艺研究,2005(05).
其他文献
一、概述  2012年2月28日,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普利兹克先生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
期刊
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文明程度的体现和标志,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的体现,反映了城市的特色与底蕴。文章以济南泉城广场为例,实地考察泉城广场存在的问题,从景观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公共设施设计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提出了公共设施设计中与地域文化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文化;泉城广场;公共设施设计  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之魂,是一个城市价值的体现。文化与城市的公共设计的关系
期刊
摘要:唐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座奇峰,既崇尚法度又重情感表现,并且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认同。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同样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为书法确立了社会地位,并作用于其他艺术,现代书法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关键词:唐代;尚法书风;书法  寻找书法的典范,自唐以前早已开始,从先秦到魏晋,各种书体的完成可以看作是书法规范的过
期刊
摘要:现代住宅空间运用的分隔形式是多样的,其中象征性分隔形式的运用越来越为广泛,尤其是在小户型住宅空间中,象征性分隔形式相对于其他分隔形式的使用更加具有优势。本文根据现有的参考资料,通过实例重点论述空间分隔形式中的象征性分隔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的具体表现手法,并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住宅空间;分隔形式;象征性分隔;表现手法;发展趋势  一、象征性分隔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一)象征
期刊
摘要: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带动城市飞跃性前进。为城市提供了机遇的同时带来了挑战,城市形象设计需要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个性。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将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形象设计,深入研究与创新尤为重要。本文以蔡跃宏先生创作的“巴渝火凤凰”为例从城市形象设计角度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形象;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城市標志;精神图腾  一、重庆城市形象概况  重庆,简称巴或渝,地处长江和嘉
期刊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穿新型科研项目《浅谈彝族情歌对唱——以楚雄情歌为对象》(项目编号:CX2017SP173)]  摘要:定是雄冠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部的发源古都,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神奇美丽乐园里的彝人,自然受罗婺文化的熏陶和哺育,罗婺文化又似一脉血液样注了武定彝人的身心里,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一带,而现今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
期刊
摘要: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汉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也被视为中国各朝各代诗最为丰富的朝代,涌现出无数优秀诗人。本文所分析的就是唐代贾岛的诗《雪晴晚望》。竹笛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吹奏类乐器,其表演奏方式有独奏和参与合奏这两种,以独奏为主。芦笙为中国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深受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亚洲唱片公司著名音乐家、制作人王俊雄先生创作竹笛与芦笙共
期刊
摘要:在高校舞蹈课程建设中,课程设计是舞蹈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顶层设计问题。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等系统化的创新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为例,对舞蹈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创新的设计。  关键词:舞蹈;课程;教学;设计  一、高校舞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节庆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洛阳牡丹文化节吸引了无数游客来洛阳参观旅游。本文以洛阳牡丹节为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洛阳节庆旅游的开发提出一些建议,包括洛阳节庆旅游的整体规划、文化创新、开发民俗旅游产品以及拓宽旅游宣传渠道等对洛阳节庆旅游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洛阳节庆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洛阳;
期刊
摘要:“钮”本意指铜镜背面用来系绶带凸起的部分,作为器物上的一个结构通常为一个点的构成,实用性的明确。本文通过对于钮点艺术造型的脉络梳理,了解钮点艺术的发展特征。  关键词:“钮”;铜镜;印章;造型  最早的“纽”字为绞丝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印,执政所持也;紐,印鼻也。上古执政者为便于携带印信,就在印章上方穿孔,形成最早的印纽。这是钮最早出现的文字解释。同印钮一样,最初的铜镜,镜纽位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