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中共十一大结束不久,在主持科教工作的邓小平的提议下,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中共中央在1977年9月18日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通知》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也就在这一天,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方毅被任命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于是,全国科学大会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重要的筹备工作之一,是起草首长们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稿。需要起草的讲话稿是: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的讲话稿;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的讲话稿;国家科委主任方毅的讲话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讲话稿。
筹备小组经过分工,决定由吴明瑜、林自新起草华国锋、邓小平讲话稿;罗伟起草方毅讲话稿;胡平起草郭沫若讲话稿。
方毅和郭沫若讲话稿的起草工作很顺利。然而,华国锋和邓小平的讲话稿,在起草过程中却遇上了“麻烦”。
当时,吴明瑜是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自新是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华国锋和邓小平的讲话稿是由他俩一起起草的。
据吴明瑜回忆,他和林自新当时多次听过邓小平关于科学工作的讲话,所以很了解邓小平在科学问题上的一系列指示。他们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特别是根据邓小平“八八讲话”的精神,采用邓小平许多原话,起草了讲话稿。这份讲话稿起草后,先送方毅听取意见,又送胡乔木征求意见。改定后,送邓小平审阅。
由于起草者对邓小平的思想脉络比较了解,所以讲话稿写出了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问题一系列的新见解,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白’是政治概念。只有政治上反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才能说是‘白’。”等等。邓小平审阅后,表示可用。
他们又起草了华国锋的讲话稿,报送华国锋审阅。
不久,这两份讲话稿送中央审阅。汪东兴看了邓小平的讲话稿,说道:“这稿子马列主义水平不高。毛主席关于科学、关于知识分子,有那么多的指示,稿子中为什么不引用?譬如,毛主席所说的知识分子要改造世界观,就应该在稿子中谈一下嘛!”
至于华国锋的讲话稿,谁也没有說可用,谁也没有说不可用。
之后,起草者向邓小平请示,要不要根据汪东兴的意见修改讲话稿。邓小平很干脆地回答说:“一个字也不要改!”
不久,起草者又接到吴冷西的电话,要他们转告方毅。吴冷西对邓小平的讲话稿提出两点意见:一是要改一个标点符号;二是要把讲话稿中关于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改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
吴冷西的意思是说,“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这是毛泽东的话。引用毛泽东的话,比较合适。
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大约有500万左右”,“500万左右的知识分子,如果拿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看,似乎可以这样说:大约有百分之十几的人,包括共产党员和党外同情分子,是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并且站稳了脚跟,站稳了无产阶级立场的。”可是,这支队伍,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到底是增大了呢,还是缩小了呢?引用毛泽东的话,无法说明。还是用邓小平称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更为明确,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评价更高。
当然,起草者无权决定取舍,他们把吴冷西的意见原原本本地转告方毅。方毅向邓小平请示。
邓小平答复道:吴冷西的第一条意见,我们接受;第二条意见,不改。
就这样,根据邓小平的意见,讲话稿只改了一个标点符号。
邓小平的讲话稿定稿了。可是,华国锋的讲话稿一直不置可否。全国科学大会开幕的日子——1978年3月18日一天天逼近,华国锋对讲话稿的意见还是没有下达。
吴明瑜着急了。
终于,上面传来华国锋的意见,说是讲话稿可以付印。可是,当吴明瑜拿到经华国锋审定的讲话稿一看,傻眼了:那是华国锋另外请人起草的讲话稿。吴明瑜和林自新为他起草的讲话稿,被否定了!
吴明瑜细细一想,倒是明白了:他们为华国锋起草的讲话稿,贯穿了“新长征”这一概念,即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次新的长征。这是用胡耀邦在1975年的讲话精神。吴明瑜毕竟受胡耀邦的影响太深了。华国锋当然无法接受用胡耀邦的观念起草的讲话稿!所以,华国锋另起炉灶,找别人根据他的意思写了讲话稿。
全国科学大会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邓小平和华国锋的讲话都公开见报了。
倒是一家台湾报纸很敏感,马上发觉邓小平讲话的观点跟华国锋不同。他们发表文章,列举了邓小平讲话和华国锋讲话,有着十处针锋相对!
确实,邓小平和华国锋的分歧,已经不言而喻了。
当时,邓小平和华国锋的分歧之一,是关于如何看待实现四个现代化。
邓小平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最大的政治。华国锋则提出,我们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
其实,现代化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所以并不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区别。所以,华国锋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左”的思潮在现代化建设问题上的反映。
邓小平提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见解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据吴明瑜回忆,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时,强调了“拨乱反正”的概念——这一概念是邓小平半年之前,即1977年9月19日与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的谈话《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提出的。
邓小平在提出“拨乱反正”之后,不久又提出“正本清源”。一时间,“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成为批驳“两个凡是”的响亮口号……
全国科学大会的第一号简报,便是代表们讨论邓小平讲话,代表们认为邓小平的讲话高举了马克思主义旗帜,这实际上就是反驳了汪东兴所谓邓小平讲话稿“马列主义水平不高”的话。
(摘自《邓小平改变中国》)
中共中央在1977年9月18日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通知》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也就在这一天,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方毅被任命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于是,全国科学大会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重要的筹备工作之一,是起草首长们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稿。需要起草的讲话稿是: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的讲话稿;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的讲话稿;国家科委主任方毅的讲话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讲话稿。
筹备小组经过分工,决定由吴明瑜、林自新起草华国锋、邓小平讲话稿;罗伟起草方毅讲话稿;胡平起草郭沫若讲话稿。
方毅和郭沫若讲话稿的起草工作很顺利。然而,华国锋和邓小平的讲话稿,在起草过程中却遇上了“麻烦”。
当时,吴明瑜是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自新是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华国锋和邓小平的讲话稿是由他俩一起起草的。
据吴明瑜回忆,他和林自新当时多次听过邓小平关于科学工作的讲话,所以很了解邓小平在科学问题上的一系列指示。他们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特别是根据邓小平“八八讲话”的精神,采用邓小平许多原话,起草了讲话稿。这份讲话稿起草后,先送方毅听取意见,又送胡乔木征求意见。改定后,送邓小平审阅。
由于起草者对邓小平的思想脉络比较了解,所以讲话稿写出了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问题一系列的新见解,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白’是政治概念。只有政治上反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才能说是‘白’。”等等。邓小平审阅后,表示可用。
他们又起草了华国锋的讲话稿,报送华国锋审阅。
不久,这两份讲话稿送中央审阅。汪东兴看了邓小平的讲话稿,说道:“这稿子马列主义水平不高。毛主席关于科学、关于知识分子,有那么多的指示,稿子中为什么不引用?譬如,毛主席所说的知识分子要改造世界观,就应该在稿子中谈一下嘛!”
至于华国锋的讲话稿,谁也没有說可用,谁也没有说不可用。
之后,起草者向邓小平请示,要不要根据汪东兴的意见修改讲话稿。邓小平很干脆地回答说:“一个字也不要改!”
不久,起草者又接到吴冷西的电话,要他们转告方毅。吴冷西对邓小平的讲话稿提出两点意见:一是要改一个标点符号;二是要把讲话稿中关于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改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
吴冷西的意思是说,“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这是毛泽东的话。引用毛泽东的话,比较合适。
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大约有500万左右”,“500万左右的知识分子,如果拿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看,似乎可以这样说:大约有百分之十几的人,包括共产党员和党外同情分子,是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并且站稳了脚跟,站稳了无产阶级立场的。”可是,这支队伍,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到底是增大了呢,还是缩小了呢?引用毛泽东的话,无法说明。还是用邓小平称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更为明确,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评价更高。
当然,起草者无权决定取舍,他们把吴冷西的意见原原本本地转告方毅。方毅向邓小平请示。
邓小平答复道:吴冷西的第一条意见,我们接受;第二条意见,不改。
就这样,根据邓小平的意见,讲话稿只改了一个标点符号。
邓小平的讲话稿定稿了。可是,华国锋的讲话稿一直不置可否。全国科学大会开幕的日子——1978年3月18日一天天逼近,华国锋对讲话稿的意见还是没有下达。
吴明瑜着急了。
终于,上面传来华国锋的意见,说是讲话稿可以付印。可是,当吴明瑜拿到经华国锋审定的讲话稿一看,傻眼了:那是华国锋另外请人起草的讲话稿。吴明瑜和林自新为他起草的讲话稿,被否定了!
吴明瑜细细一想,倒是明白了:他们为华国锋起草的讲话稿,贯穿了“新长征”这一概念,即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次新的长征。这是用胡耀邦在1975年的讲话精神。吴明瑜毕竟受胡耀邦的影响太深了。华国锋当然无法接受用胡耀邦的观念起草的讲话稿!所以,华国锋另起炉灶,找别人根据他的意思写了讲话稿。
全国科学大会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邓小平和华国锋的讲话都公开见报了。
倒是一家台湾报纸很敏感,马上发觉邓小平讲话的观点跟华国锋不同。他们发表文章,列举了邓小平讲话和华国锋讲话,有着十处针锋相对!
确实,邓小平和华国锋的分歧,已经不言而喻了。
当时,邓小平和华国锋的分歧之一,是关于如何看待实现四个现代化。
邓小平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最大的政治。华国锋则提出,我们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
其实,现代化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所以并不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区别。所以,华国锋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左”的思潮在现代化建设问题上的反映。
邓小平提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见解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据吴明瑜回忆,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时,强调了“拨乱反正”的概念——这一概念是邓小平半年之前,即1977年9月19日与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的谈话《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提出的。
邓小平在提出“拨乱反正”之后,不久又提出“正本清源”。一时间,“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成为批驳“两个凡是”的响亮口号……
全国科学大会的第一号简报,便是代表们讨论邓小平讲话,代表们认为邓小平的讲话高举了马克思主义旗帜,这实际上就是反驳了汪东兴所谓邓小平讲话稿“马列主义水平不高”的话。
(摘自《邓小平改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