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要成才先成人”。文章结合本人教学工作的实际,用具体事例,从身体力行,感化学生;家校一致,正确引导;找准机会,循循善诱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教学学生做人的问题。
[关键词]做人;教学
自从踏上教学讲坛以来,我就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兼班主任工作。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算是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曾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痛苦过、彷徨过;我也曾经因为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而激动过、骄傲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感受颇深。我觉得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要成才先成人”的深刻含义,既然教会学生做人这么重要,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做起呢?
1 身体力行,感化学生
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教师自己得会做人。众所周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学生,这种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任何人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神圣的,是崇高的,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微笑,每一句话语都是那么的魅力无比,学生多么希望能模仿下来呀。所以作教师的,首先要做到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不说脏话,教师必须时刻讲文明;要求学生早到校,自己必须坚持早到校;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自己板书也必须工整;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自己必须也不能随手乱扔……
由此可见,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关注的是人的培养,应“以人为本”,深入到学生内在的生命价值层面上,以发展的理念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去呵护每一位学生。因此,教育工作光靠勤奋和尽心不一定能做好,而将教育工作提升到“专业化”的层面来认识,用“专业化”的体系来规范,用“专业化”的机制来运作,用“专业化”的标准来评价,就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教育工作的“随意性”,弱化“经验性”,减少“盲目性”。
2 家校一致,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是呀,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教一致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必须要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那么无论你花费多大的心思,无论你花费多少时间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早已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据我所知,很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甚至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所以这种家庭教育不正确,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对立,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所以要想教会学生做人,还必须取得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
因此,作教师的必须充分利用家长会,多多向家长推荐、宣传一些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多给他们讲道理,多鼓励、表扬一些优秀家长。除此以外,还应经常去家访,用自己的诚心去感动家长,让他们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3 找准机会,循循善诱
教育的契机是常常出现的,但是它又是转瞬即逝的,就像机会一样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出现了这种教育的契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是教学生做人的大好时机。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支撑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自觉实现由单纯的班级管理者向主要的精神关怀者、人生引领者、潜能发掘者、智慧拓展者转变,我们就能够摆脱“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的片面目标牵引,不再将“学优生”、“学困生”、“好生”、“差生”等不科学、不切实的差异性标志强加给学生和家长;我们就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以平等的人格、平和的心态,充分履行教育者的职责,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职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材的肯定、成人的激励和成长的鞭策;我们就能够平静地面对学生的一切,学会将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放到发展的过程中去解决,使学生在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其某一“闪光点”的褒扬中获得成功的自信和成长的喜悦。
记得有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忽然我班上一个男学生杨小强气冲冲地走到我面前告状,他异常气愤地对我说:“老师,黄立东打我。”我看着他一脸的愤怒和不服气,我心里想:以前都是他欺负别人,别人告他的状,为此,我也批评了他很多次,可是就是效果不理想,今天肯定他吃亏了,我何不将计就计,好好帮助他一番呢?想到这儿,我连忙不紧不慢地问:“打着你哪儿了,打痛了吗?”他连忙用手摸着自己的小肚子,委屈地说:“黄立东用拳头打我的肚子,打得我好痛,好痛。”听了他的话,我又不温不火地说:“你心里好受吗?”他看着我,茫然地摇了摇头,这时我语重心长地说:“平常你也这样欺负同学,有时还把同学打哭,你今天也被别人欺负了,感觉特别不舒服,如果你能将心比心,你就能体会到被你欺负过的同学的心情了,他们和你一样难受。希望你从今以后多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当然待会儿老师也要去找黄立东评评理。”我的话还没说完,杨小强就惭愧得满脸通红了,从那以后他变了,他再也不欺负同学了。
实践证明,只有找准机会,循循善诱,才会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关键词]做人;教学
自从踏上教学讲坛以来,我就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兼班主任工作。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算是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曾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痛苦过、彷徨过;我也曾经因为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而激动过、骄傲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感受颇深。我觉得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要成才先成人”的深刻含义,既然教会学生做人这么重要,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做起呢?
1 身体力行,感化学生
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教师自己得会做人。众所周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学生,这种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任何人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神圣的,是崇高的,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微笑,每一句话语都是那么的魅力无比,学生多么希望能模仿下来呀。所以作教师的,首先要做到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不说脏话,教师必须时刻讲文明;要求学生早到校,自己必须坚持早到校;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自己板书也必须工整;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自己必须也不能随手乱扔……
由此可见,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关注的是人的培养,应“以人为本”,深入到学生内在的生命价值层面上,以发展的理念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去呵护每一位学生。因此,教育工作光靠勤奋和尽心不一定能做好,而将教育工作提升到“专业化”的层面来认识,用“专业化”的体系来规范,用“专业化”的机制来运作,用“专业化”的标准来评价,就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教育工作的“随意性”,弱化“经验性”,减少“盲目性”。
2 家校一致,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是呀,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教一致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必须要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那么无论你花费多大的心思,无论你花费多少时间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早已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据我所知,很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甚至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所以这种家庭教育不正确,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对立,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所以要想教会学生做人,还必须取得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
因此,作教师的必须充分利用家长会,多多向家长推荐、宣传一些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多给他们讲道理,多鼓励、表扬一些优秀家长。除此以外,还应经常去家访,用自己的诚心去感动家长,让他们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3 找准机会,循循善诱
教育的契机是常常出现的,但是它又是转瞬即逝的,就像机会一样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出现了这种教育的契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是教学生做人的大好时机。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支撑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自觉实现由单纯的班级管理者向主要的精神关怀者、人生引领者、潜能发掘者、智慧拓展者转变,我们就能够摆脱“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的片面目标牵引,不再将“学优生”、“学困生”、“好生”、“差生”等不科学、不切实的差异性标志强加给学生和家长;我们就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以平等的人格、平和的心态,充分履行教育者的职责,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职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材的肯定、成人的激励和成长的鞭策;我们就能够平静地面对学生的一切,学会将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放到发展的过程中去解决,使学生在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其某一“闪光点”的褒扬中获得成功的自信和成长的喜悦。
记得有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忽然我班上一个男学生杨小强气冲冲地走到我面前告状,他异常气愤地对我说:“老师,黄立东打我。”我看着他一脸的愤怒和不服气,我心里想:以前都是他欺负别人,别人告他的状,为此,我也批评了他很多次,可是就是效果不理想,今天肯定他吃亏了,我何不将计就计,好好帮助他一番呢?想到这儿,我连忙不紧不慢地问:“打着你哪儿了,打痛了吗?”他连忙用手摸着自己的小肚子,委屈地说:“黄立东用拳头打我的肚子,打得我好痛,好痛。”听了他的话,我又不温不火地说:“你心里好受吗?”他看着我,茫然地摇了摇头,这时我语重心长地说:“平常你也这样欺负同学,有时还把同学打哭,你今天也被别人欺负了,感觉特别不舒服,如果你能将心比心,你就能体会到被你欺负过的同学的心情了,他们和你一样难受。希望你从今以后多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当然待会儿老师也要去找黄立东评评理。”我的话还没说完,杨小强就惭愧得满脸通红了,从那以后他变了,他再也不欺负同学了。
实践证明,只有找准机会,循循善诱,才会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