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短季棉鲁棉研19号的选育与性状分析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dia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泗棉3号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选系鲁55系为父本、短季棉鲁458系为母本杂交并选育出转基因短季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19号,实现了抗虫性与早熟性的良好结合,且育成品种的早熟性、衣分、株高等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超高亲。本文就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其性状超亲现象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鲁棉研19号;选育;超亲性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S562.03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1)02-0018-03
  
  抗虫短季棉新品种鲁棉研19号先后通过河南、山东省和全国审定,被选为国家黄河流域夏棉、特早熟棉和山东省夏棉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是近期我国抗虫短季棉的代表性品种。该品种是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泗棉3号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春棉)选系鲁55系为父本、短季棉(又称夏棉)选系鲁458为母本一次杂交选育而成,早熟性、衣分、株高等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超高亲。本文拟就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其性状超亲现象作一简要分析,以期为短季棉育种提供借鉴。
  
  1 鲁棉研19号选育
  
  鲁棉研19号母本为本课题组选育的短季棉鲁458系。该系是以中棉所10号为母本,与本课题组选育的短季棉品系鲁4079系为父本杂交,以5.16 C/kg Co-γ射线辐照处理F1代种子,后经连续多代选择鉴定,于1989年育成鲁7369系,又经连续多代系统选择,1995年育成了综合性状优良的鲁458系。
  父本鲁55系为转基因常规抗虫棉(春棉)选系,由本课题组从泗棉3号转Bt基因抗虫棉C-K-12初始系基础上系选育成。
  1995年冬在海南以鲁458系为母本、鲁55系为父本杂交;1996年在临清夏播种植F1选种圃(编号411),冬季南繁加代,选优株混收;1997年临清春播种植F3选种圃,从中决选7个早熟抗虫优株;1998年5月30日夏播,进行株行比较试验,第997株行(411-3)表现早熟性超早亲鲁458系,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但单株间仍有一定差异,便将其作为重点材料,从中大量选早熟抗虫优株,冬季海南继续进行株行比较试验,结果第890等株行表现突出当选,1999~2000年连续两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均以890系早熟性、丰产性和抗棉铃虫性表现最为突出。在进行品比试验的同时,进一步选择、提纯扩繁,于2000~2003年先后推荐参加河南、山东省和全国黄河流域夏棉区试,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5年同时通过国家和山东省审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鲁棉研19号生育进程
  鲁棉研19号同其双亲各年度的生育进程(山东临清)见表1。同其双亲一样,鲁棉研19号生育进程年际间亦有一定差异,同为5月29日播种,吐絮期最早的年份是2005年,9月2日吐絮,最迟的是2004年,为9月19日,相差17d。8年全生育期平均105.3d,比同为短季棉的母本鲁458短1.2d,比父本鲁55则短21.7d,表现出超早亲的特性。进一步分析各品种的生育进程发现,鲁棉研19号前期生长发育快,播种一开花持续时间最短,为53.9d,分别比鲁55和鲁458短22.0d和3.4d。相对于播种一开花,尽管三品种开花一吐絮持续时间相差不是很大,但却以鲁棉研19号相对较长,为51.4d,分别比父、母本长0.3d和1.3d。由此可见,鲁棉研19号全生育期短,主要是由于开花前生长发育进程快、播种至开花持续时间短所致。
  
  2.2 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
  2.2.1 株高、果枝数、株铃数 株高以鲁棉研19号最低,为68.3cm,分别比鲁55和鲁458低8.9cm和12.0 cm;果枝数10.2个,与母本鲁458相当,但少于父本鲁55;株铃数11.1个,比母本多2.6个,但低于父本(表2)。
  2.2.2 衣分、铃重、子指 鲁棉研19号衣分42.1%,较父、母本分别高4.6、3.2个百分点,同样表现出超亲特性;单铃重5.1g,与母本相同。低于父本;子指较父、母本均低0.3 g。
  2.2.3 纤维品质 鲁棉研19号纤维品质主要指标——上半部平均长度(Len.)、比强度(Str.)和麦克隆值(Mic.)分别为27.1 mm、31.1 eN/tex和5.0,除上半部平均长度低于双亲外,比强度和麦克隆值都高于双亲,表现出短、粗、强的特点。
  
  2.3 区试产量表现
  在河南省夏棉区试中,鲁棉研19号全生育期104.9 d,较对照中棉所27短1.5 d;在山东省和国家黄河流域夏棉区试中,全生育期分别较对照中棉所30短2d和1d(表3),均是同组试验全生育期最短、霜前花率最高的一个。在产量构成方面,鲁棉研19号株铃数、衣分均高于对照,但铃重低于对照。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中棉所27增产13.5%,比中棉所30增产20.3%~27.2%(表4)。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其他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如株高、果枝数、纤维品质等的表现,大致与在临清的试验结果相吻合。
  
  
  3 结论与讨论
  
  3.1 棉花同其他主要农作物一样,其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多为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通过有性杂交聚合双亲优良性状,迄今仍是棉花育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如何将更多个优良性状聚合到一起,一直是育种家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在转基因抗虫棉育种之初,可供利用的转基因抗虫短季棉种质匮乏。以不抗虫的短季棉品系鲁458为母本,与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鲁55系为父本,经一次杂交,连续选择,育成了短季抗虫棉鲁棉研19号,将父本的抗虫性与母本的早熟性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而且生育期、株高、衣分等性状具有超高亲特性,是短季棉育种的突破性进展。其遗传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父母本性状差异大:一个为春棉,另一个为夏棉,一个为转基因,另一个为非转基因,母本的选育还经过辐照处理。这样其父母本具有广泛的遗传背景,为优良基因的分离重组奠定了遗传基础;二是在对杂交后代的处理上,对分离世代采用了春、夏播交替种植的方法,结果表明,这使分离、重组的超早亲基因型在不同条件下得以充分显现,从而被选择保留下来。
  3.2 早熟性是短季棉品种的关键性状,但早熟与产量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育成的鲁棉研19号全生育期不仅短于早亲,在各级区试中平均亦比对照短1~2 d,而霜前皮棉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13.5%~27.2%,丰产性突出,从而打破了早熟与产量间的负相关关系,实现了短季棉早熟性与丰产性的同步改良。鲁棉研19号的早熟性超亲特性基于其播种~开花持续时间短,而铃期(开花一吐絮)却较长,这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奠定了其早熟、高产的生物学特性。
  3.3 20世纪90年代以前,常规棉品种产量性状的改良,国内外多是通过保持中等铃重、重在提高衣分和单位面积铃数来实现的;而本世纪初,以鲁棉研21号等为突出代表的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的育成,通过提高铃重、优化产量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使产量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对短季棉品种而言,衣分尚未达到同期常规棉品种的水平,仍有一定的改良空间。鲁棉研19号在提高早熟性的前提下,产量水平的提高,就是通过提高衣分和结铃性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李汝忠,王宗文,王景会,等,特早熟抗虫短季棉——鲁棉研19号[J],中国棉花,2004,31(4):17-18
  [2]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遗传育种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3,219-245
  [3]喻树迅,张存信,中国短季棉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9-27
  [4]孔繁玲,姜保功,张群远,等,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I.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的改良[J],作物学报,2003,29(2):148-156
  [5]李汝忠,赵逢涛,王宗文,等,鲁棉研21号高产稳产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棉花学报,2009。21(3):230-235
其他文献
摘 要:比较研究了鲁西南直播棉、蒜套棉、麦套棉三种种植模式棉田中盲椿象的种群数量和盲椿象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晚播棉——蒜套棉和麦套棉的盲椿象种群数量显著高于直播棉,其中棉田盲椿象发生高峰期,蒜套棉和麦套棉未防区盲椿象百株虫量分别为直播棉未防区的4.56倍和4.45倍;8月份之前化学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棉田盲椿象的种群数量,盲椿象发生高峰期,防治区和未防治区的种群数量均在防治指标(20头/百株
期刊
摘要:为了解混合麦中purolndoline基因的变异类型,利用18份混合麦对puroindoline基因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purolndollne基因类型均为野生型(Pina-Dka/pinb-Dla)。推测混合麦的形成可能是其它微效基因或者是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造成的,对控制籽粒硬度微效基因的QTL分析和某些生理指标的测定。有助于混合麦籽粒硬度形成机制的探索。  关键词:籽粒硬度
期刊
本标准规定了红花无公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初加工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各地无公害红花生产。  1 产地环境  无公害红花产地环境应符合DB37/T274-2000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之要求。  2 选地整地  2.1 选地  选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为宜,忌连作。  2.2 整地 
期刊
摘 要:对砖混结构单列式和双列式封闭舍及轻钢结构开放式棚舍分别进行夏季温湿度测定,并分析不同温湿度变化对鲁西黑头肉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羊舍日均温度均以15时最高,早6时最低。羊舍湿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开放式棚舍15时平均温度分别比封闭式双列舍和单列舍高1.1℃和1.9℃,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低3.5个百分点和8.2个百分点。9~18时,开放式棚舍平均温度高于封闭式羊舍,平均相对湿度小于封闭式羊
期刊
摘 要:魁红李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国外引进试材中选育出的中熟李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大型,卵圆,平均单果重165.0 g,最大果重260.0 g;果皮底色黄,果面光滑,完熟后全红,色泽艳丽;果肉黄色,肉质细脆,汁液多,风味浓郁,脆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2%;果实生育期110天左右;树势中庸,早实丰产,栽培适应性广。  关键词:李;中熟;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2.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试验运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对氮、磷、钾肥与高粱籽粒中淀粉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籽粒中总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却降低了直链淀粉的含量;施磷肥有助于提高籽粒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不利于直链淀粉的积累;钾肥对籽粒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直链淀粉有着正向作用。  关键词:氦、磷、钾肥;高粱;淀粉含量  中图分类号:S514.06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利用0.75、1.50、2.25 kg/hm2三种浓度的44%谷友(单嘧·扑灭)WP对高粱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浓度为2.25 kg/hm2 时防除杂草效果最好,药后30 d 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和株防效分别为96.09%和63.18%;对阔叶杂草防效明显优于禾本科杂草,对杂草鲜重防效明显优于株防效;44%谷友(单嘧·扑灭)WP对高粱全生育期
期刊
摘 要:采用4个白叶枯病致病菌系KS-6-6、浙173、JS49-6和PX079,利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鉴定了圣稻13、圣稻14、T022、C418、武21621等18个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结果表明,武21621对4个菌系表现高抗甚至免疫,徐稻3号、武优34表现中抗或抗病,圣稻13和圣稻14对浙173表现中感,而对其余3个菌系表现出中抗或高抗,大粮203对4个菌系表现中感,C418对3个菌系表
期刊
摘要: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从大白菜基因组中鉴定出两个与拟南芥的耐热关键基因APXl同源的基因,并对这两个基因的结构、遗传进化、顺式元件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研究这两个基因的功能和利用这两个基因进行大白菜耐热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大白菜;APXl;基因结构;遗传进化;顺式元件  中图分类号:Q78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1)01-0009-03    
期刊
摘 要: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达V901草菇菌丝在不同营养条件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碳源有葡萄糖、纤维素、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蔗糖,但对草菇菌丝生长最有利的碳源是可溶性淀粉;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碳氮比是10∶ 1;最佳可溶性淀粉浓度是5.0%;钾对草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