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文化生活”考了什么、有什么特点?2013年又会怎么考、应怎样有效备考?这是复习备考中值得深思与探究的大课题。笔者认为,细细品味“文化生活”试题,深刻领悟“文化生活”命题特点,有助于我们破译“文化生活”高考密码,把握“文化生活”试题的发展趋向,为考生有效备考提供明确的复习思路和方法。
一、2012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命题基本情况
二、2012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基本特点
1 从命题立意上看,凸显能力立意,强化综合考查
2012年“文化生活”试题多是以知识为载体、能力立意为主导、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融合的应用型和能力型试题,思维力度明显加强。①试题较好地突出了灵活性、综合性。如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21题选择肢设置涉及尊重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多个考点;山东文综卷第23题选择肢设置涉及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交流的作用等多个考点;江苏政治卷第29、32题是“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综合;海南政治卷第13题是“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综合。而非选择题涉及考点则更多,综合程度更高。如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涉及文化塑造人生、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考点,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考点。②试题突出了探究性和生成性。如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要求考生在调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发挥上述主题文化向社会发出倡议;北京文综卷第38题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为背景,要求考生调用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阐述、探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即“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跨越文化差异,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2 从情境设置来看,情境新颖多样,彰显地方特色
2012年的“文化生活”试题是通过创设新情境,设置新问题,来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①试题既有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也有反映“文化生活”特色、突出文化功能的典型事例等。如江苏政治卷第24题以“‘信义姐夫’传导‘崇尚诚信、仁慈温暖’”为背景,说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以“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为背景,说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传承与升华;广东文综A卷第37题第(2)问以“中国交响乐团成功‘走出去”’为背景,从“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视角说明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②试题还体现了地方特色,选用了反映各地区文化建设新成就、新举措的素材。如北京文综卷第24题以“呈现北京历史文化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为背景,说明优秀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积极作用;山东文综卷第22题以“茂腔动漫剧深受观众喜爱”为背景,说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海南政治卷第17题以“黎族人民创造的富有特色的海岛文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背景,说明黎族人民是创造黎族文化的主体、黎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3 从知识选择来看,突出主干知识,强化知识整合
尽管2012年“文化生活”命题情境形式多样,问题设置新颖,但试题依托“文化生活”的基础知识,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如:北京文综卷第24题、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安徽文综卷第8题考查了“文化塑造人生”;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21题、北京文综卷第38题第(4)问考查了“尊重文化多样性”;天津文综卷第11题、浙江文综卷第3l题、山东文综卷第23题、广东文综A卷第30题考查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39题第(1)问、江苏政治卷第20题、海南政治卷第18题考查了“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江苏政治卷第22题考查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浙江文综卷第31题、山东文综卷第22题、福建文综卷第32题、江苏政治卷第37题第(3)问、海南政治卷第25题第(1)问考查了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和途径);浙江文综卷第40题第(1)问、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安徽文综卷第37题第(1)问考查了“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等等。而上述涉及的考点均为“文化生活”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同时,试题强调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基础知识运用的综合程度。又如浙江文综卷第40题第(1)问以“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为背景,要求考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调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等知识,并按照设问要求进行整合,分析和说明“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取得成功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4 从课程性质来看,彰显模块特色,突出文化功能
体现国家意志,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视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增强考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提高考生的人文素养是“文化生活”高考命题者共同的价值选择。如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21题“澳门文化”引导考生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第39题第(1)问“光大中医药文化”引导考生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北京文综卷第24题“优秀城市雕塑文化价值”引导考生明确优秀文化积极作用;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引导考生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江苏政治卷第24题“信义姐夫”引导考生自觉树立诚信意识,第37题第(3)问“设计有助于吸引学生了解端午节内涵的主题活动”引导考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海南政治卷第17题“黎族文化”引导考生明确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徽文综卷第39题第(3)问“安徽现象”引导考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等。这些都彰显了“文化生活”试题的人文色彩,突出了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三、2013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备考基本策略
依据2012年“文化生活”试题命题特点,结合试题对2013年高考命题方向的启示和“文化生活”模块的学科特色,笔者对2013年“文化生活”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把握教材结构,建构知识体系
“文化生活”分为“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单元,并对应“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展开的,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的有机整体。为此,复习备考时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厘清教材结构脉络,做到“心中装着教材,脑中想着体系”。
学会梳理知识是学会有效解题的前提,一个缺乏梳理、整理知识能力的学生往往无法有效调遣、正确定位解题所必需的相关知识。为此,复习备考时要善于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要求整理、梳理知识。一般来说,知识梳理方法主要有纵向梳理法、横向梳理法、综合梳理法(纵横交错梳理法)等。以“横向梳理法”为例,笔者对“文化生活”宏观知识体系作以下梳理:
2 抓住文化发展主线,把握正确价值导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一根始终贯穿“文化生活”的主线。复习中要抓住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生活”主线,重视第四单元与其他三个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与功能导向。①与第一单元之间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多样性的文化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与第二单元之间的关系:从横向发展来看,文化传播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面向世界,加强与其他民族、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充分吸收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对大众传媒进行正确的引导,防止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传播和侵蚀。从纵向发展来看,文化具有继承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等事业,使每个人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享用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从而使中国的先进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从文化发展来看,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增强我国文化领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③与第三单元之间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特别是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3 关注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
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课程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试题设计关注社会热点,是我国通过高考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需要。复习时要紧密结合现实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特别要关注富有文化气息的热点背景材料。如复习第一单元时可通过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了解,说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通过中西方礼仪及习惯的不同,说明文化的差异;通过“读红书”“上绿网”等活动,说明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以及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各类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及优秀影视作品等,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又如复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可结合我国的“元上都遗址”“澄江化石地”人遗,我国在德国、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穆斯林的无知》引发反美浪潮等时政热点,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4 注重思维培养,提高应试能力
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要旨,也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围绕“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命题,将是今后新课标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命题的原则和趋向。为此,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地多关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留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问题和文化领域内的新变化,有目的地进行理论分析和辩证思考,有针对性地加强典型试题的审题、答题训练,以提高获取和解读文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文化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文化现象的能力、论证和探究现实文化新变化的能力。
一、2012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命题基本情况
二、2012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基本特点
1 从命题立意上看,凸显能力立意,强化综合考查
2012年“文化生活”试题多是以知识为载体、能力立意为主导、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融合的应用型和能力型试题,思维力度明显加强。①试题较好地突出了灵活性、综合性。如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21题选择肢设置涉及尊重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多个考点;山东文综卷第23题选择肢设置涉及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交流的作用等多个考点;江苏政治卷第29、32题是“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综合;海南政治卷第13题是“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综合。而非选择题涉及考点则更多,综合程度更高。如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涉及文化塑造人生、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考点,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考点。②试题突出了探究性和生成性。如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要求考生在调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发挥上述主题文化向社会发出倡议;北京文综卷第38题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为背景,要求考生调用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阐述、探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即“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跨越文化差异,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2 从情境设置来看,情境新颖多样,彰显地方特色
2012年的“文化生活”试题是通过创设新情境,设置新问题,来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①试题既有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也有反映“文化生活”特色、突出文化功能的典型事例等。如江苏政治卷第24题以“‘信义姐夫’传导‘崇尚诚信、仁慈温暖’”为背景,说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以“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为背景,说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传承与升华;广东文综A卷第37题第(2)问以“中国交响乐团成功‘走出去”’为背景,从“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视角说明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②试题还体现了地方特色,选用了反映各地区文化建设新成就、新举措的素材。如北京文综卷第24题以“呈现北京历史文化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为背景,说明优秀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积极作用;山东文综卷第22题以“茂腔动漫剧深受观众喜爱”为背景,说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海南政治卷第17题以“黎族人民创造的富有特色的海岛文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背景,说明黎族人民是创造黎族文化的主体、黎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3 从知识选择来看,突出主干知识,强化知识整合
尽管2012年“文化生活”命题情境形式多样,问题设置新颖,但试题依托“文化生活”的基础知识,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如:北京文综卷第24题、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安徽文综卷第8题考查了“文化塑造人生”;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21题、北京文综卷第38题第(4)问考查了“尊重文化多样性”;天津文综卷第11题、浙江文综卷第3l题、山东文综卷第23题、广东文综A卷第30题考查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39题第(1)问、江苏政治卷第20题、海南政治卷第18题考查了“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天津文综卷第14题第(1)问、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江苏政治卷第22题考查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浙江文综卷第31题、山东文综卷第22题、福建文综卷第32题、江苏政治卷第37题第(3)问、海南政治卷第25题第(1)问考查了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和途径);浙江文综卷第40题第(1)问、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安徽文综卷第37题第(1)问考查了“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等等。而上述涉及的考点均为“文化生活”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同时,试题强调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基础知识运用的综合程度。又如浙江文综卷第40题第(1)问以“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为背景,要求考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调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等知识,并按照设问要求进行整合,分析和说明“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取得成功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4 从课程性质来看,彰显模块特色,突出文化功能
体现国家意志,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视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增强考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提高考生的人文素养是“文化生活”高考命题者共同的价值选择。如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21题“澳门文化”引导考生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第39题第(1)问“光大中医药文化”引导考生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北京文综卷第24题“优秀城市雕塑文化价值”引导考生明确优秀文化积极作用;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引导考生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江苏政治卷第24题“信义姐夫”引导考生自觉树立诚信意识,第37题第(3)问“设计有助于吸引学生了解端午节内涵的主题活动”引导考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海南政治卷第17题“黎族文化”引导考生明确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徽文综卷第39题第(3)问“安徽现象”引导考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等。这些都彰显了“文化生活”试题的人文色彩,突出了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三、2013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备考基本策略
依据2012年“文化生活”试题命题特点,结合试题对2013年高考命题方向的启示和“文化生活”模块的学科特色,笔者对2013年“文化生活”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把握教材结构,建构知识体系
“文化生活”分为“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单元,并对应“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展开的,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的有机整体。为此,复习备考时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厘清教材结构脉络,做到“心中装着教材,脑中想着体系”。
学会梳理知识是学会有效解题的前提,一个缺乏梳理、整理知识能力的学生往往无法有效调遣、正确定位解题所必需的相关知识。为此,复习备考时要善于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要求整理、梳理知识。一般来说,知识梳理方法主要有纵向梳理法、横向梳理法、综合梳理法(纵横交错梳理法)等。以“横向梳理法”为例,笔者对“文化生活”宏观知识体系作以下梳理:
2 抓住文化发展主线,把握正确价值导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一根始终贯穿“文化生活”的主线。复习中要抓住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生活”主线,重视第四单元与其他三个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与功能导向。①与第一单元之间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多样性的文化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与第二单元之间的关系:从横向发展来看,文化传播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面向世界,加强与其他民族、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充分吸收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对大众传媒进行正确的引导,防止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传播和侵蚀。从纵向发展来看,文化具有继承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等事业,使每个人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享用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从而使中国的先进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从文化发展来看,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增强我国文化领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③与第三单元之间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特别是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3 关注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
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课程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试题设计关注社会热点,是我国通过高考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需要。复习时要紧密结合现实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特别要关注富有文化气息的热点背景材料。如复习第一单元时可通过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了解,说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通过中西方礼仪及习惯的不同,说明文化的差异;通过“读红书”“上绿网”等活动,说明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以及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各类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及优秀影视作品等,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又如复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可结合我国的“元上都遗址”“澄江化石地”人遗,我国在德国、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穆斯林的无知》引发反美浪潮等时政热点,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4 注重思维培养,提高应试能力
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要旨,也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围绕“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命题,将是今后新课标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命题的原则和趋向。为此,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地多关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留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问题和文化领域内的新变化,有目的地进行理论分析和辩证思考,有针对性地加强典型试题的审题、答题训练,以提高获取和解读文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文化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文化现象的能力、论证和探究现实文化新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