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漯河环境保工作现状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颍河、清异河、黑河、三里河等6条河流,其中,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20世纪80年代,一批技术含量低、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中小型企业,致使有限的水环境容量严重超载,水质恶化,污染纠纷不断,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漯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面对污染,漯河市委、市政府深感责任重大,下大决心要彻底治理,立足于淮河污染治理大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2位。我市的环保工作得到了上级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一些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环境报》、《河南日报》及河南电视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也先后对我市的环保工作予以报道。
二、环保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形成重视环保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是加强领导,为环保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及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环保、监察、发改、工商、建设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政府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二是参与决策。三是强化目标管理,建立长期监管机制。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重视、人大监督、政府负责、政协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环保工作格局。
(二)坚持标本兼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抓投入,努力提高治污水平。2000年以来,先后对67家废水超标或超总量排放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累计投入治理资金8余亿元,建成了市污水净化中心一、二期工程和市垃圾处理场,舞阳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临颍县污水处理厂等。
二是抓调整,致力优化产业结构。对能耗高、污染重、规模小的企业,根据产业政策要求,分别实施“关、停、并、转”等措施,为重点项目建设腾出环境容量。坚持“关小关劣、扶大扶优”的指导思想,规划筹建了漯河银鸽和舞阳银鸽两个制浆造纸中心,强制关闭了其它所有造纸企业生产线,极大缓解了我市水污染防治中结构性污染的矛盾。
三是抓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建设项目联席审批”制度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禁超总量审批和建设:建立健全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政务公开制、审批责任制和公示制,对建设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并实行环境工程监理制度。
四是抓管理,严格规范企业排污行为。一方面,组织开展了达标升级活动。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达标排放的企业,在管理上上水平:对有治污设施但运行不正常的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对无治理设施、污染严重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取缔。另一方面,全面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编制完成了《漯河市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各区域规定了COD最大允许入河排放量。
五是抓创新,积极探索目标管理和环境管理新机制。创建了“红、黄、兰、绿”四类管理体系和“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环保目标管理机制。为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实行了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制度,在全市确认了55个乡镇环保专干、聘任了25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强化对基层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把环境管理工作延伸到乡村农户,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管理薄弱问题。我市的这一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例,受到了国家环保部周生贤部长的高度评价。
(三)以污染减排为主线,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
为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我市编制完成了《漯河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把年度减排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重点排污企业,在严格落实各项污染物减排措施的基础上,自我加压,严格标准,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时,积极推广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50%以上。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汽车尾气达标率保持在82%以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强力推进,确保了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促进了污染物减排,改善了我市环境质量。
(四)严格环保执法,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水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按照“清除原料、拆除设备、断水断电、吊销执照”的标准,对200余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进行了彻底取缔,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遏制了污染反弹,一些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市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我市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尽管我市的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概括地讲,主要是“六个不适应”:一是环保力度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二是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与目前的环境现状不相适应;三是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盼与目前的环保基础不相适应;四是艰巨的环保任务与弱小的环保队伍不相适应:五是企业的行业排污标准与河道断面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六是环保系统的服务及执法水平与实际的工作需要不相适应。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确立“大环保”意识,从理念的更新上,准确定位,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极力倡导、树立“六种理念”:一是树立环境保护是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的新理念;二是树立既要对上级负责也要对企业和群众负责的新理念;三是树立面对艰巨任务不退缩、实干创新求突破的新理念;四是树立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解决企业环境问题的新理念;五是树立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强化服务的新理念;六是树立对企业发展与大项目落地的超前思考、超前服务的新理念。
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环保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水、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巩固成果、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严格执法,立足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狠抓“两项”减排指标不动摇,取缔关闭“15小”、“新5小”企业不手软,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不停步,加快“两厂”建设不放松,强化环境监管不懈怠,努力实现“五个确保”。即:确保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确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居全省先进;确保三个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达到目标要求:确保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具体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攻坚克难力度,切实抓好减排工作;二是开展以水、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我市环境质量: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四是夯实创模基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五是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六是加大环境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七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环境监管机制和措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八是加强队伍和行风建设,为干好各项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颍河、清异河、黑河、三里河等6条河流,其中,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20世纪80年代,一批技术含量低、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中小型企业,致使有限的水环境容量严重超载,水质恶化,污染纠纷不断,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漯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面对污染,漯河市委、市政府深感责任重大,下大决心要彻底治理,立足于淮河污染治理大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2位。我市的环保工作得到了上级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一些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环境报》、《河南日报》及河南电视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也先后对我市的环保工作予以报道。
二、环保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形成重视环保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是加强领导,为环保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及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环保、监察、发改、工商、建设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政府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二是参与决策。三是强化目标管理,建立长期监管机制。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重视、人大监督、政府负责、政协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环保工作格局。
(二)坚持标本兼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抓投入,努力提高治污水平。2000年以来,先后对67家废水超标或超总量排放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累计投入治理资金8余亿元,建成了市污水净化中心一、二期工程和市垃圾处理场,舞阳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临颍县污水处理厂等。
二是抓调整,致力优化产业结构。对能耗高、污染重、规模小的企业,根据产业政策要求,分别实施“关、停、并、转”等措施,为重点项目建设腾出环境容量。坚持“关小关劣、扶大扶优”的指导思想,规划筹建了漯河银鸽和舞阳银鸽两个制浆造纸中心,强制关闭了其它所有造纸企业生产线,极大缓解了我市水污染防治中结构性污染的矛盾。
三是抓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建设项目联席审批”制度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禁超总量审批和建设:建立健全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政务公开制、审批责任制和公示制,对建设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并实行环境工程监理制度。
四是抓管理,严格规范企业排污行为。一方面,组织开展了达标升级活动。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达标排放的企业,在管理上上水平:对有治污设施但运行不正常的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对无治理设施、污染严重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取缔。另一方面,全面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编制完成了《漯河市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各区域规定了COD最大允许入河排放量。
五是抓创新,积极探索目标管理和环境管理新机制。创建了“红、黄、兰、绿”四类管理体系和“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环保目标管理机制。为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实行了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制度,在全市确认了55个乡镇环保专干、聘任了25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强化对基层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把环境管理工作延伸到乡村农户,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管理薄弱问题。我市的这一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例,受到了国家环保部周生贤部长的高度评价。
(三)以污染减排为主线,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
为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我市编制完成了《漯河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把年度减排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重点排污企业,在严格落实各项污染物减排措施的基础上,自我加压,严格标准,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时,积极推广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50%以上。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汽车尾气达标率保持在82%以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强力推进,确保了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促进了污染物减排,改善了我市环境质量。
(四)严格环保执法,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水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按照“清除原料、拆除设备、断水断电、吊销执照”的标准,对200余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进行了彻底取缔,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遏制了污染反弹,一些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市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我市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尽管我市的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概括地讲,主要是“六个不适应”:一是环保力度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二是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与目前的环境现状不相适应;三是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盼与目前的环保基础不相适应;四是艰巨的环保任务与弱小的环保队伍不相适应:五是企业的行业排污标准与河道断面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六是环保系统的服务及执法水平与实际的工作需要不相适应。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确立“大环保”意识,从理念的更新上,准确定位,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极力倡导、树立“六种理念”:一是树立环境保护是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的新理念;二是树立既要对上级负责也要对企业和群众负责的新理念;三是树立面对艰巨任务不退缩、实干创新求突破的新理念;四是树立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解决企业环境问题的新理念;五是树立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强化服务的新理念;六是树立对企业发展与大项目落地的超前思考、超前服务的新理念。
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环保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水、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巩固成果、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严格执法,立足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狠抓“两项”减排指标不动摇,取缔关闭“15小”、“新5小”企业不手软,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不停步,加快“两厂”建设不放松,强化环境监管不懈怠,努力实现“五个确保”。即:确保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确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居全省先进;确保三个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达到目标要求:确保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具体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攻坚克难力度,切实抓好减排工作;二是开展以水、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我市环境质量: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四是夯实创模基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五是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六是加大环境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七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环境监管机制和措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八是加强队伍和行风建设,为干好各项工作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