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aini1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英译是中西方翻译家一直重视的问题,至今争论之声不断。笔者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及不可译性的争论分析之后,提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原则及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古典诗歌;可译性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一、争论之声
  中国古典诗歌堪称艺术的精华,为了使西方读者领略到中华文明的独特文化魅力, 数百年来众多中外译者致力于中国古诗的翻译。然而,由于中国古诗自身的特点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古诗英译困难重重,这也引发了关于中国古诗乃至诗歌究竟是否可译的争论。翻译家朱光潜也认为“有些文学作品根本不可翻译,尤其是诗。” 哲学家金岳霖在谈到翻译时,也认为诗歌“差不多不能翻译”。尽管诗歌不可译的声音不绝于耳,仍然有许多翻译家把一首又一首的诗歌从一种语言译为另一种语言,并且在新的语境中,这些译作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认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就认为诗歌不仅可以翻译,而且译文甚至可以超过原文。
  二、可译性论断
  诗的翻译確实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困难的过程。首先是作品风格体现在内容与形式的诸要素中,要涉及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运用语言、注意韵律、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色。许多翻译家经过实践,认为虽然诗的翻译如同给玫瑰花染色一样不易,但并非不可译。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过:“in spite of difference of soil and climate, of language and manners, of law and customs on spite of things silently gone out of mind, and things violently destroyed; the poet binds together by passion and knowledge the vast empire of human society, as it is spread over the whole earth, and over all times.” 正因为诗人的灵感不受国界和时间的限制,可以互相沟通,不同语言的诗歌也是可以互译的。只要我们对于原诗的思想感情、意境、韵味有深切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同时,对于本国语言及诗的韵律能够很好掌握,运用自如,能够运用本国语言及其韵律之美, 把原诗的思想、感情、意境、韵味全部表现出来,那么翻译诗歌并不是不可能的。
  三、可译性限度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语言结构、文明程度、民族文化等的不同,由此产生了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刘宓庆在《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一书中从认知、思维、语言和文化四个维度对语际转换中的源出语的可译性限度进行了论证, 继而提出了可译性限度的理论依据, 即:“同构的相对性及语言的模糊性”、“语际转换中的障碍”、表达法障碍和语义表述障碍及文化障碍。卡德福特认为诗歌具有不可译性,不可译性主要表现在 “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
  诗歌难译,这在翻译界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中国古典诗词不仅音韵优美、精炼隽永、意境深远,而且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更加大了翻译的难度。因此,很多译者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过程中要么注重内容而忽略了形式,要么仅注重形式致使内容发生改变,因此往往让人误认为诗歌不可译。
  四、实例分析及论证
  中国古诗英译由来已久,下面仅以两首古诗英译的例子来论证诗的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的存在。《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回江东。”全文表现了诗人李清照对项羽的怀念和对当时赵宋王朝的深刻讽刺。秦末,项羽和刘邦争天下失败后有人劝项羽退回江东。他说:“我带着江东八千人出来,现在他们都死了,我一人回去,拿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父老呢?于是,就自刎于乌江。诗人写此诗时正值赵宋王朝被金兵侵略后,不想抗战到底,却随着逃过江东,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于是引起诗人对赵宋王朝的讽刺和对项羽的怀念如果只注重其形式,对原诗照字直译,那么诸如“人杰”、“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无法直译过来,也就不能表达诗文的内在含义。因此,须采用意译法加以处理。因此,就必须采取意译法,英译如下:
  Be heroes while you are alive,
  Be heroes even though you are dead.
  The conqueror would not survive,
  His men whose blood for him was shed.
  再看一个例子。卢纶《塞下曲》之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行弓。平月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用的是飞将军李广的典故。李广一次出猎,见草中有石,误以为虎,一箭射出,连箭尾都射进去了。Bynner的译文是:
  The woods are black and a wind assails the grasses,
  Yet the general tries night archery---
  And next morning he finds his white-plumed arrow
  Pointed deep in the hard rock.
  译者可能不知道这个典故,所以照字面直译,结果仅仅是传达了原文的内容。却没有表现出原文的美意。而下面的翻译就比较高明了。
  In the dark woods grass shivers at wind’s howl.
  The general takes it for a tiger’s growl.
  He shoots and looks for his arrow next morn
  Only to find a rock pierced mid the thorn.
  由此可见,古诗的翻译,既要准确的反映古诗词的深刻内涵,尊重原著,又要考虑英语语言应用者的理解能力,并赋之以完美的语言形式,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以上古诗英译实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诗是可译的,其可译性限度也是客观存在的。但翻译时会有某些特殊的困难,需要大家注意。
  五、古诗英译应注意的问题
  1.诗中专有名词的翻译问题。古典诗歌英译时,对全诗含义并非必要的专有名词是可以省略不译的。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nd so , dear friend, at Brown Crane” Tower you, Bidding the west adieu, Mid April and blossoms go, Till in the vast blue-green. Your lonely sail’s far shade no more is seen, Only on the sky’s verge the River’s flow.
  其中,扬州和长江,两个专有名词都故意略去不译。但是有些能够唤起读者感情上联想的专有名词,就不能随便删除。
  2.诗中的典故翻译的变通问题。中诗英译时,诗中地名、人名、典故、对仗有时是不能直译的,需要变通。例如Bynner在翻译卢纶《塞下曲》之二时,可能不知道这个典故,所以照字面直译,没有变通,结果,译得“意似”,而没有传达原诗的“意美”。
  总之,语言结构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以及中国古诗自身的特点,给翻译带来了诸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对古诗有深刻理解并把握其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我们就会找到最贴切、准确的词语、句式来再现原诗的语言风格和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许渊冲,唐诗宋词一百首选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2]陈振雄,吴世雄,范畴与模糊语义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在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中,人文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能让景观设计更符合观赏者的喜好,就应该从生活感知出发,从人文的角度对景观设计进行优化。本文重点阐述了生活感知对景观
【摘要】美感教育,即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任务。  【关键词】枯燥 激情 美感 魅力 感悟 体会 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35-01  马克思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语言作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质外壳与思想内容应当是浑然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2015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我有幸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虽然天气寒冷、时间紧迫、学习内容多,但是我们都精神饱满、热情虚心地坚持学完了规定的课程内容。回来以后,心里反复地咀嚼着教授们的精彩讲课情形和一些令我们再次回味并值得深思的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学生提出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却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表现在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敢疑乐问,挑战自我是迫在眉睫之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开
目的:分析淮南市1041例农村成年居民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抗-TP)四项传染性指标筛查结果。方
【中圖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08-01  Of all the foreign places I have been to: New York with the flashing neon lights and skyscrapers; Seattle with the moisty air and the wind from
期刊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更快地爱上物理,更方便地掌握物理。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学生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  【关键词】物理 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11-01  素质教
【分类号】G633.55  在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过程中,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校本课程究竟是什么?怎么进行校本培训和研修?该怎么进行学校的校本课程?这些都是摆在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眼前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的经验,以及对本课题的实施研究得到的结果对校本课程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何谓校本课程  1.校本的概念。  校本,即以校为本。也就是基于学校,为了
目的:评估胃癌根治术后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预防胃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按不同治疗方法将31例无肝、肺、脑等远隔器官转移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予行经
【摘要】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間交往的桥梁。一句表扬,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接纳过错,温暖学生的心灵;有的放矢,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  【关键词】赏识表扬 接纳过错 有的放矢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84-02  有人说“孩子越批评缺点越多;孩子越表扬优点越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