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称出国留学狂骗父母30万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宣称赴瑞士留学,父母打工拼命供养
  
  1980年春节,25岁的张大江和临村的林兴兰结为夫妇,并于第二年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张欢。与所有父母一样,以种地为生的张大江夫妇希望儿子将来能有出息,不要像他们一样只会土里刨食。张欢小时确实非常听话、懂事,上学后还写得一手好字,村里人都叫自家的孩子向他学习。
  1996年,初中毕业的张欢因中考发挥失利,没能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尽管家人和亲戚们都劝他回学校复读一年再考,但他一气之下却选择了入伍参军。
  三年后,张欢从广西退伍回到老家,每天除了和父亲下地干活,就是在家帮着母亲烧饭。这样呆了几个月后,他提出想出去闯闯。张大江对儿子这一决定表示很支持,便托亲戚在上海给儿子找了一份做保安的工作。
  到了上海后,张欢经常给父母写信。张大江夫妇从儿子的来信中,得知一向好学上进的儿子一边工作,一边在上海行知学院继续读书,想通过自学考上大学。
  2004年5月中旬,张大江和妻子正在地里收割油菜,儿子张欢却从上海回到了老家。“你怎么春节都没回来,现在倒跑回来了?”林兴兰生怕儿子突然回来,耽误了工作和学习。只见儿子笑了笑,卷起裤脚跳进地里,一边帮他们捆绑割好的油菜,一边不紧不慢地说:“爸,妈,我考上了瑞士的国立大学,马上要出国留学去了。这次回来,一方面是办理出国手续,再有就是在出国前回来看看你们。”就这样,张欢即将出国读硕士的好消息,很快就在全村上下流传开来。村里人对张大江夫妇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不少老人还乐呵呵地来到他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然而,高兴之余,张大江夫妇心里却又犯起难来,因为张欢告诉他们说:“我虽然考的是公费出国留学,学费由国家出,但生活费还得自己准备。”来串门的乡亲,都忍不住七嘴八舌地在一起议论道:“你这娃子了不起啊!全县的人,能读大学的都数得出来,更别说像你这样出国留学读硕士了。”听到这里,张大江夫妇一横心,卖了家里的几口生猪,东拼西凑了1.4万元钱。
  10多天后,张欢带上户口本复印件和父母好不容易筹集到的生活费准备离开村子。临走时,张大江提醒儿子:“不是说要去办理出国手续吗?”正收拾东西的张欢抬起头来看了看父亲说:“哦,这事我打电话问过学校了,由于我考取的是瑞士国立大学,相关手续由学校统一办理。”
  张欢离开时,几乎全村人都送他到了村口。一些亲戚还100、200元不等地往他手里塞钱:欢娃,出国后要好好学习哟!到时让我们也沾沾光哈!这年的秋收时节,张欢给父母寄回一封信,称自己第二天将前往瑞士日内瓦。
  负担儿子出国留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对于在家务农的张大江夫妇来说太艰难了。第二年春节刚过,时年已49岁的张大江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和村里的年轻劳力一起,背井离乡到广州打工。打工地的活计尽管很脏很累,但张大江一听到工友们说:“很羡慕你啊!儿子那么有出息,这些年苦累过了,就能过上出头的好日子了。”每每听到这里,张大江无论多累多苦,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丈夫外出去打工挣钱,林兴兰在农村老家也没闲着。她除了一个人要耕种5亩地外,还多养了几口猪和两头牛。有几次,她都累得倒在了自家的地里,可村民扶她回家只休息了一小会儿,她又跑到地里去了。“林兴兰,你不要命了啊?”“这么不注意身体,你还想不想享受你儿子留学回来的福哟?”村里人一个接一个地劝着她。
  2005年12月底,正在地里干活的林兴兰接到了儿子打来的电话:“妈妈,我现在回国实习了。”为此,林兴兰赶紧让他给远在广州打工的父亲也打个电话。听到儿子说自己回国来还去了北京、天津这些大城市,并帮那些大企业做项目管理。张大江在工友们面前常常骄傲地说:“这娃儿去瑞士学习一年回来,更出息了。他做的是我这辈子都不敢去想的事。”
  2006年春节,刚从广州打工回到老家的张大江接到儿子电话说:“爸爸,我近期要在上海和以前打工时结识的安徽女孩结婚了。”眼看儿子就要结婚,张大江夫妇很想去现场参加儿子儿媳的婚礼。妻子林兴兰想来想去,为了节约一点路费,尽快把儿子去瑞士读书时借的钱还给亲戚,决定不过去。而张大江考虑到孩子结婚是大事,特别是在农村,孩子结婚,哪有父母不参加的道理。为此,夫妇俩在家商量了好几天,最后两人达成一致意见——人不过去,寄点钱去表示作父母的心意。在汇款留言中,张大江写道:儿子,爸妈都想去参加你的婚礼,但想来想去,我们还是不去了。为的是尽快把欠别人的钱还上。因为农村人都不容易,他们借钱给我们,那是信任我们、看得起我们,我们要讲信誉。
  因为没寄多少钱过去,张大江夫妇嘱咐儿子可以先领结婚证,等有钱了再办酒席。
  
  再次宣称赴美国深造,父母借债跑遍全村
  
  眼看儿子留学回国了,并结了婚,张大江和妻子都以为,他们的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可万万没想到,对于他们,这只是一场梦。
  2006~g正当张大江打算不再出去打工,以后就可以在家放心养老时,他们又接到了儿子张欢打来的电话:“爸、妈,我又考上了美国的河滨社区大学,这次去学的是经济管理,毕业后一个月工资能有一两万。”虽然自己并不知道美国在哪里,但张大江夫妇第一反应是觉得儿子越来越有本事了。可要再出国读书,他们从哪里拿出那么多钱来啊?想到上次去瑞士留学借亲戚朋友的钱还没还完,张大江表示了反对:“你能不能先工作两年,挣些钱把家里先前借的钱还了,再去美国留学啊?”父子俩为此还在电话里争执了起来,林兴兰赶紧接过电话说:“今天太晚了,改天再商量吧。”
  事后,张欢又几次给父亲打电话回来,说美国那边的大学已经考上了,如果不读太可惜,而且只有多读书才能长本事,才能让人瞧得起。不仅如此,张欢还向父亲保证,自己毕业回国,一定能让全家人过好日子。想到自己这辈子就因为读书太少而吃了太多的苦,张大江一咬牙,就答应了儿子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于是,他又找亲友东拼西凑,自己还找信用社贷了款,给儿子汇去了3万元生活费。
  张欢去“美国留学”后,其父母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更苦了。张大江继续去广州打工,以前每月一领了工钱还给自己留160元做生活费,现在领了就得马上跑到银行全给儿子汇过去,而自己日常开销全靠晚上出去拾荒捡废品卖来维持。尽管张欢告诉父母说,自己此去美国留学和上次去瑞士留学一样,学费仍然由国家出,自己出生活费。但实际上从那一年开始,张欢的开销比在瑞士时明显增多了,即使张大江夫妇拼命地赚钱,也无法满足儿子在美国的开销。
  有几次,张欢打电话回来向父母要生活费时,张大江都禁不住问:“这次留学怎么要花这么多的钱哟?”“这是美国,生活费是全世界最高的啊!”面对儿子的回答,张大江只得继续给儿子寄钱,挣的不够就四处找亲戚朋友借,按儿子需要的数额寄去。
  如果说哪家的孩子远在大洋彼岸,父母最开心的莫过于接到孩子从另一头打来电话了。张欢虽然也经常打电话回来问候父母,可一段时间以来,张大江夫妇最怕接儿子电 话,因为一接到电话就是要生活费。
  张欢到“美国留学”半年多后,实在没办法的张大江夫妇开始大规模借债。起初,村里人都很支持他们,只要夫妇俩开口说借钱给儿子寄留学的生活费,哪家都愿意借给他们。
  渐渐地,村里能借的人都借了一遍,由于旧账还没还,张大江夫妇也不好意思继续再开口。他们又试图去找银行贷款,但先前的贷款记录还没销,不能再贷。有时,家里实在没钱,夫妇俩一旦凑上一百两百元,就赶紧给儿子寄去。实在不行了,张大江找到表兄、堂姐等亲戚,让他们出面贷款借钱给儿子寄去,多的一两万,少的也是几千块。每次找到这些亲戚,张大江都说:“拜托大家一起想想法子,哪怕是拼了我的命,也要把孩子供出来。”
  2007年底,张大江家里的债务越借越大,妻子林兴兰在家里因劳累过度病倒了。为此,他不得不回到农村老家。这以后,老两口为了供儿子读书,找不到人借时就开始卖粮食和仅有的家当。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2008年3月,张大江夫妇又接到儿子打来的一个电话:“我跟研究团到了俄罗斯,可遇上了打仗。我受了重伤,现在这边治疗急需用钱,医生说费用要好几万。”听到这里,张大江和妻子开始坐立难安。然而此时,村里乡亲们见他只借不还,对其态度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没人愿意继续借钱给他。但夫妇俩就这么一个独子,在外面出了这么大的事,张大江向哭得泪人似的妻子保证:“哪怕是去给人家下跪,我也要把儿子的救命钱借回来。”
  这次借钱的经历,对于张大江来说,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他合不得坐车,走路到镇里县里去找亲戚借。见钱不够,他又到邻村厚着老脸求人,并写下保证书……经过一周多的努力,张大江和妻子总算筹齐了5万元,赶紧汇给受伤在俄罗斯的儿子治疗。
  张大江夫妇焦急地等了3个月,6月,儿子张欢总算给老两口打来电话,称他已经安全回到了美国。
  可2009年元旦,在美国的张欢再度打来电话说:“我在俄罗斯受的伤复发了……”张大江和妻子听了心里急得不得了,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再寄钱给儿子治病。而寄钱的唯一途径就是再借。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不知道找了多少人借钱,每借到一笔就立即给儿子寄去。他不记得这次寄钱的总额有多少,但银行的回执单有厚厚的一叠,家里借钱的流水账上已经欠下了近30万。
  2010年2月14日,张大江和妻子在大年初一再度接到儿子的求救电话。这时,村里人见到他们不但不说话,干脆远远地躲起来。村民周如群是张大江家最大的债主,曾先后借款8万多元给他们。如今听说张欢又打电话说在国外出了事要钱救命,彻底不再相信他的留学故事了。由于她把养老的钱全借给了张家,去找张大江要,又没钱还,回家气得服毒自杀,好在家人发现及时,送到医院救回了一条命。
  
  求助媒体谎言被揭穿,骗款巨大是否犯罪
  
  事实上,全村有32家人借钱给了张大江家,而且大部分人都是贷的款。已经有10多家人开始自己贴钱帮他家还利息了。由于张欢向家里要钱的理由越来越离谱,大家都不怎么相信了。周如群的事件闹出后,村民们纷纷跑来要债:“你儿子到底是不是出国了哟,咋挣不回钱,人也看不到?”“老张,你不要被你儿子给骗了吧?”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夫妇俩明白,村里村外都无钱可借了,要救儿子只有靠他们那两双老手。为此,他们挑了个吉利的日子,一起来到重庆城找活干。张大江在一家纸箱厂做苦力,月工资仅1000元,林兴兰在别人家当保姆,每月1300元。
  然而,两个多月下来,他们省吃俭用也只给儿子凑了5000元钱,离儿子要的二三万还差好远。眼看电话里儿子报告病情越来越重,张大江急得没法,后经人指点找到《重庆晨报》求助。
  听张大江对儿子整个留学事件的叙述,该报记者在十分感动这份父爱的同时,也对张欢留学的真相产生了怀疑,并于2010年5月6日,一起陪同张大江来到重庆市出入境管理部门查询。然而,当工作人员输入了张欢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后,告诉他们张欢连护照都没办理过,不可能出国留学。
  张大江站在那里,听得双手直发抖,好不容易才强挤出笑容说:“不可能,麻烦再查查。”工作人员仍没查出张欢有任何的出境记录。“他肯定在美国!我不信儿子会骗我。”张大江从出入境管理大厅出来,嘴上反复强调着,随后他又说:“不管他出国没有,希望他平安、莫出事就好。”
  5月7日,《重庆晨报》的记者又以“好心人”的名义致电张欢,他依然坚称自己在美国,要父亲快点筹钱救他。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有点出乎预料。事件经媒体报道后,不少网友根据张欢没办护照不能出国留学、农行账号无法在瑞士和美国取现和中国移动电话在国外没有网络电话等情况,认定张欢的留学纯属欺骗父母和广大乡亲的谎言,并号召大家将其“人肉”出来。
  网友们根据张欢2005年第一次瑞士留学归来后,告诉父母其暂住在上海宝山某地,并曾给父母寄过包裹的情况,5月14日,一群网友和记者找到了这里,大家当天傍晚在附近一小区内,看到一名长相酷似张欢的男子走进了一间一室一厅的民宅。敲了半天门,一名抱着女孩,自称是张欢妻子的年轻女子才给大家开了门。对于人们的出现,张欢显得很不高兴。当大家问他为什么要欺骗父亲时,他显得很激动,身体一直在哆嗦,反复说:“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不用你们操心。”当大家问他父母为了供他留学而欠下的巨额债务该怎么办时?他说自己会还的,不用大家管。
  第二天,远在重庆的张大江夫妇得知儿子“留学”真相后,一边打听儿子的身体状况,小孙女长得是否可爱,一边称不会再给儿子寄一分钱了,“我55岁了都可以靠力气找份工作,娃儿今年29岁为啥就养活不了自己?”尽管如此,他认为儿子撒下的弥天大谎,自己也有责任,应该尽早发现并制止。如今事实已经摆在面前,他和老伴准备一起好好赚钱,把欠别人的钱还上。在张大江看来,农村人都不容易,大家借钱给自己,那是大家对自己的信任、看得起自己。直到这时,张欢才向父母承认这些年自己并没有出国留学,而是因为做生意亏了很多钱,再加上身体又不好,这才反复向他们要钱。听到儿子亲口揭开这个骗局,张大江夫妇犹如五雷轰顶,气得肺都要炸了,饭也没胃口吃。
  5月18日,记者来到张欢老家所在的重庆市梁平县云龙镇东平村采访,发现这个距县城20多公里的村子,早已不再平静。在张欢留学谎言背后,32个家庭陷入庞大的债务链中。“到底有没有老张家儿子的消息?”“老张怎样了,他儿子从美国回来没有?”见有记者,大家都跟着来到了张家老屋前。大家指着立在一排漂亮房子中的3间破木屋说,那就是张家的老屋。室内除了残缺的桌椅和床外,可谓一无所有。变色油漆门上,贴着张欢离家时亲手写下的“全家幸福”,现在看起来实在有些讽刺意味。
  来到张家的堂屋,只见墙上贴着好多张欢读书时的奖状。张欢当兵时也是优秀士兵。邻居们纷纷叹息道:可哪知从小就是父母骄傲的他,现在却把父母害惨了。
  “老姚家是把女儿办嫁妆的钱借出来的,现在女儿马上要结婚了,办酒席的钱都没得。”大家七嘴八舌说着。记者能感觉到,如今整个东平村陷入了一片恐慌中,大家都担心钱收不回,也骂张欢用留学谎言害苦了大家。尽管记者把真相告诉了大家,但极少数人仍抱着一个幻想:希望张欢真的是出国了,回来了能把钱尽快还给他们。
  由于无法联系上仍在上海的张欢,记者在张大江姐姐的帮助下,找到了张大江。他告诉记者儿子已经找到了,也没什么好采访的了。同时。他还告诉记者,这个惊天的骗局是自己一手导演的,与儿子无关。事后,张大江的几个亲戚却告诉记者,身为父亲,这是张大江在保护儿子。
  真相大白后的问题是:张欢借用亲情之手,狂骗大家数十万现金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我国的法律呢?
  对此,国家一级律师、重庆原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朱代恒认为:张欢明知其家庭的经济状况没有能力经得起他一而再地索要金钱,却借父母之手借得全村32户村民近30万现金,并许以重息,无疑是将自己不劳而获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血本无归的痛苦上。如此行径无疑是将“出国留学”作为一个绩优的融资项目,从而形成了以这个根本不存在的项目,向村民们进行非法集资。根据刑法第266条,对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来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对东平村几十户失魂落魄的债主来说,走法律维权之路,是对付张欢这种“亲情骗子”唯一有效的手段。
  
  (责编 韩妮)
其他文献
弥散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郁郁葱葱的珍宝岛已成为人们追忆往昔的景点。让目光穿越时空,回到中苏交恶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珍宝岛硝烟散去、偃旗息鼓之后,一场暗战却悄然而至……  1970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受苏军情报部指派、由三名华人组成的间谍小组从深山老林潜入,摸到了东北林区一个小站。  当班员工见到大山里走来了陌生人,便警觉地盘问他们,特工自称是勘探队的,到小卖店来买盒牡丹烟。牡丹烟是当时国内
期刊
火花眩目:灰姑娘童话从天而降    2009年9月6日,31岁的江欣收到一封热辣辣的情书,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江欣是湖北鄂州市人。她从武汉一所知名高校本科毕业后自主创业,在武汉市武昌区创办了一间名为“都市韵色”的服装设计工作室。由于其设计理念时尚、新潮,颇受市场青睐。然而,在商场如鱼得水的江欣却情场失意,结婚两年后便与老公分道扬镳了。  渐渐地,江欣从失败的婚姻阴影中走了出来,尝试寻找新的
期刊
做官有没有风险?据《人民论坛》杂志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并认为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是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委书记、国企老总、房管局长。比如。国土局长的岗位风险系数是6颗星,公安局长的岗位风险系数是5颗星。  既然“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跑官要官、花钱买官。削尖脑袋千方百计要
期刊
在一般人的眼里,马拉松的魅力在于长途奔跑中为冲向终点的不断坚持与忍耐力,而世界上还有一种马拉松,它的魅力在于融入其中的大爱和坚毅乐观、善待人生的执着。这种马拉松属于美国人迪克·霍伊特和他的儿子里克。  霍伊特三十年如一日把至今不能讲话与走路的残疾儿子里克,培养成一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并推着轮椅上的里克参加26.2英里长的马拉松长跑85次。他甚至还曾8次推着里克的轮椅跑完26.2英里后,又拖着儿子坐
期刊
虽然有消息称,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工资条例》年内即可出台,但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企业家、工人还是学者,对《工资条例》的可行性都表示疑虑;参与该条例制定讨论的学者甚至透露,由于阻碍重重,特别是遭国有垄断企业反对,《条例》即使进展再快,也难以在年内出台。  真的希望《工资条例》年内难以出台,不是歹戏拖棚。而是好事多磨。但现在“兆共”似乎不是很好,我清楚地记得,在2009年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
期刊
去年11月份,北京市某事业单位职工马赛喝雷碧饮料时喝出了剧毒物质“汞”,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雪碧汞毒门”事件。事隔数月之后。事件真相浮出水面,系马赛的情妇刘晓静投毒。此案另一蹊跷之处在于:一个与马赛、刘晓静素不相识的保安也鬼使神差地卷入了这桩惊天情杀案之中。更离奇的是,死里逃生的马赛于2010年4月中旬也被逮捕。他明知情妇毒害自己,却不指证杀人真凶,而是与投毒者结盟。将公众视线引向可口可乐公司,从而
期刊
所谓“另类和谐”,是指在一个单位一把手等实权人物权力至高无上。事事说了算,下面的人全看他们的脸色行事,集体领导流于形式,凡事一致通过,保持高度的“和谐”。  “另类和谐”无疑是一个单位民主集中制得不到正常实行的体现。人的本性大多不喜欢有人提不同意见,喜欢他人与自己保持一致。一些领导干部更是反复强调团队意识、整体观念,并以此拒反对之声于门外。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清理那些与自己唱对台戏、妨碍自己发号
期刊
2010年6月11日,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6月18日,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会同北京市公安局网安处破获了世界杯开赛以来北京首例赌球案,3名在网上赌球人员被控制。此后,全国各地掀起轰轰烈烈地打击网络赌球专项行动。  鲜为人知的是,这场专项斗争是从“民间反赌球第一人”——黎青林及其所组建的“民间反赌球联盟”那儿打开切入口的!  7年前,京漂老板黎青林误入赌球泥潭,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他将500
期刊
我曾到过上海市区多家图书馆报刊室,发现《蓝盾》杂志的借阅率一直很高。我家从创刊号到297期收藏的《蓝盾》杂志,无论是拿几本在出差途中,还是工作单位、公园小区,都会成为抢手货,你传我,我传他……  大家对《蓝盾》的一致评价是:精彩至极,耐人寻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读到《蓝盾》既长见识,又了解了法治近况,还懂得了不少法规,真过瘾!  貴刊2010年第一期刊发的社会观察她《府机构,纳税人喊你“减肥”》真
期刊
2010年3月中旬,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震惊一时的骗保案:一个岳父母眼中的好女婿,为了获得巨额人身意外保险,将铁钉钉人妻子头部企图杀妻骗保。然而,让他意外的是,最终妻子不但侥幸活了下来,而且发现端倪的警方很快抽丝剥茧揭开了他丑恶的画皮。随着案情水落石出,发生在两年前的另一起他的小舅子“触电死亡”事故也露出真相……    儿子女儿接连遭祸    张金凤是江苏徐州人,她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