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采工作面网下底分层开采推垮型冒顶事故浅析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ti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TD327.3
  采煤工作面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仅对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进行探讨。针对吉林省蛟河市三井煤矿303采煤队,在开采二分层时工作面出现了三次推垮型冒顶事故,现结合顶板管理理论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对上分层冒落状况的分析
  对于上分层的冒落状况要认真的观测和分析,以便进行预防性处理。
  如果上分层有效的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项板,那么总的冒落状况应符合下式
  H= (M-?S)/(K-l)
  式中H——第一分层顶板冒落厚度,单位:m;
  M——第一分层采高,单位:m;
  ?S——冒落高度以上的顶板下沉量,单位:m;
  K——冒落岩层的碎胀系数。
  上分层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冒落状况见图1。
  从图1可见,顶板自然冒落后与冒落岩石顶部相接,形成就全部开采范围内的所谓已“落实”的部分,且面积占很大比例。否则第一分层就不可能有效的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由于开采范围周边煤柱的存在,上位岩层的下沉值(?S1、?S2、?S3、?S4)都大大小于?s,因此在冒落高度较小的情况下,周边(切割眼处、工作面停采线处、上回风道处、下运输道处)存在空隙(未“落实”部分)是常见的(图2)。
  则可能存在的空隙高度为
  h1= M+H - HK -?S1
  =l1tgα1
  h2= M+H - HK- ?S2
  = 12tgα2
  h3= M+H - HK -?S3
  = 13tgα3
  h4= M+H - HK -?S4
  = 14tgα4
  式中 l1、l2、l3、l4上位岩层与冒落矸石接顶点距煤帮的距离,单位:m;
  α1、α2、α3、α4——项板下沉角,单位:度;
  从无数次这类冒顶事故看,绝大多数事故是发源在起始开采阶段、工作面停止收尾阶段、工作面上风道以下阶段、运输道以上阶段。即l1、l2、l3、l4的范围内。
  通过处理这类事故的现场观测,在坚硬顶板或直接顶厚度H《M- ?S)/(K-l),其上是坚硬顶板的条件下,空隙和大块冒落矸石的存在是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首要的预防措施是观测空隙的大小和范围,采取预防性处理。这些措施归纳起来有:
  1.在开采第一分层时,沿切割眼老塘煤帮处,向项板打深孔(1.5~2.O采高)爆破,创造一个薄弱的地段,促使顶板冒落,减少空隙。
  2.随着上层工作面的推进,在初次放頂以前,在切割眼的另一帮打深孔(3~5m)爆破,将煤崩出、崩破,但不装运。一方面是为了增加这个区域的充填物,减少空隙,另一方面使老塘侧的顶板断裂向内延伸,并增加顶板的下沉值。上下顺槽处也同样采取这些措施。
  3.如果上述措施还不能有把握的充填采空区,防止空隙的产生,则应在上分层开采时,在放顶前局部充填采空区(图3)。充填物的厚度为
  h= M+H - HK - ?S
  充填物用矸石或用另一侧崩出的煤均可,由于充填物的厚度不大,沿推进方向的距离很短,所以比较容易做到。同样在上下顺槽内亦应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作局部充填。
  二、第二分层金属网假顶顶板的安全控制
  1.尽可能增加第一分层和第二分层开采间隔时间。在第一分层开采时,顶板的冒落高度具有一定值,这是必然的。其冒落高度大部分符合H= (M-?S)/(K一1),但经过开采面积的逐渐扩大,时间过了数月或1~2年,随着推进距离和时间增长顶板下沉值?S增大,K值逐渐减小。三井煤矿通过观测证实,当上分层工作面推进160m以后,顶板的沉降值可以达到采高的80%,此时顶板下沉速度非常缓慢,达到了稳定阶段。因此在讨论第二分层的安全控制时,一、二分层开采时间间隔的长短,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只要生产衔接,金属网的防腐期允许,要尽可能增长间隔时间。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空隙。
  2.适当降低第二分层工作面的起始开采高度。在开采第一分层时,由于对项板岩石的性质及运动规律便于认识和观测,支柱的稳定性可以得到较充分的保证(尤其在坚硬顶板下),所以控制顶板关键在于支护强度。在能够通过强化支护,人工挑顶、软化顶板等措施达到安全控制的情况下,采高尽可能高些,以迫使顶板的冒落高度增大(绝大部分顶板是存在这种条件的),这个冒落高度也就是下分层的直接顶板的厚度,它对决定下分层的安全采高有极重要的意义。
  适当降低第二分层的起始开采高度(比第一分层),对顶板的安全控制,尤其是初次放顶期闻更为有利。如果第二分层的起始开采高度为M≤H(K-l)+?S,那么顶板就有较大的稳定性。因为顶板的空隙将被降低的采高和一分层增高的冒落矸石所补充,金属网以上冒落的大块矸石失去了冲击动能,矸石沿倾斜向下的移动量也将大大减少,使已降低的增加了稳定性的支柱更为稳定。降低第二分层的起始开采高度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且只是需要在起始时,即在11的阶段内。而后即可恢复设计采高。所以它成为现场最易接受,最为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采高也有一定的限度,采高过小带来操作上的困难,所以一般采高不小于或等于1.4m。
  3.要适当加大控顶距。在采矿教科书中,多讲到缩小控顶距对顶板控制的有利方面、经济性方面,从来没有提到加大控顶距。这主要是人们只注意正常条件下的普遍性规律,例如,顶板随着支柱的回撤而及时冒落;而不了解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性规律,因而会做出错误的决策:缩小控顶距。这在初次放顶时尤为危险,甚致是致命的危险。
  三、缩小控顶距的危险性在于:
  (1)缩小控顶距使安全空间大为减少,当金属网上冒落的矸石不能形成为再生顶板,二分层再次冒落后又不足以立即充填采空区时,此时由于冒落岩层的内摩擦角决定其冒落形态,见图(4、图5)   图4可见在初次放顶期间,控顶区内的支柱仅仅只支撑冒落的矸石,支柱承压是很小的。所以支柱实际上全部处于失稳状态;一旦上层的大块矸石失去平衡,加之本来一分层中的空隙区,到第二分层更为扩大,其冲击动能是很大的,使仅有的较小空间被推垮。只要一出现这个问题,会立即波及很大范围,形成大型冒顶事故。
  即使在初次放顶以后,如果冒落的矸石仍不足以当即充填采空区,呈现如图5的冒落状况,由于冒落角的存在,则使控顶区内的支柱承压值很小,越近老塘边缘越小。因而这个区域的支柱全部处于失稳状态,一旦上层顶板冒落,处于失稳状态下的支柱受到强大的冲击载荷将会立即倾倒,形成大面积的冒顶事故。
  除了上述两种冒落状况以外,还有一些其它不同的状态。例如,当上分层冒落的矸石块度很大,随着第二分层工作面的推进和放顶回柱,开始出现大块矸石的悬顶,当失去平衡以后产生旋转运动(工人称之谓“打挺”),它所产生的测向推力,往往将控顶区内的支柱推倒,见图6。
  再如,在倾角较大的煤层中(30度以上),金属网以上的冒落矸石在放顶回柱后,并不落在冒落点的法线位置附近,它不充填与其相对应的本处的采空区,而是充填其下方的采空区。因此凡是冒落厚度不能立即充满采空区的,随着回柱放顶自下而上进行,冒落矸石由上向下流动,必然会产生老塘空、顶空的现象。尤其在冒落矸石以上有大块度的岩块时,更易被抽空(图7)。这种抽空是极其危险的,当大块矸石突然冒落时,立即冲垮该范围的较小的控顶区,甚致延续以上的全部工作面。1986年蛟河市三井煤矿303工作面三次冒顶事故就是这种实例。這个工作面长80m,煤层傾角26度左右,金属网以上有一层1.5~2.Om的破碎矸石,没有胶结,其上岩石块度较大。当回柱回到下端650m处(65m以下充填较严),65m以上出现如图7的抽空状况。结果因大块矸石的冒落冲击,65m以上的工作面全部推垮。
  所有这些状态下的冒顶事故,都是发生于瞬间,虽有警惕,也防不胜防。这些条件除了客观存在的如地质条件以外,人为的
  控制因素中,控顶距离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适当增大控顶距,使工作面人员活动的空间处在较稳定的区域内,可以大大减少从采空区到煤帮的全切断型的冒顶,大大减少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控顶距应以多大为好呢?我认为在上述这个条件下,控顶距应为
  Q=4+ Hctgθ
  式中 Q——最小控顶距,单位:m;
  4——保持较稳定的最小安全空间,
  H——易冒落的松碎顶板的厚度,单位:m;
  Θ——顶板的自然冒落角度。
  上式各参数见图8表示。
  (2)只有适当加大控顶距,存在较稳定的空间,才能使支护有效和稳定。从图8中 我们可以看出,处在距离为Hctge下的支护 效果是很差的,实侧也证实了支柱几乎没有承压。所以在此处增加支护强度(如特殊支架)几乎毫无作用。但在预留的较稳定的空间中,加大支柱的初撑力,增加支护密度、支护强度,增设特殊支架(如木垛、抬板等),使支柱相互支柱连结,都可以起到稳定和有效的支护作用。尤其采用双排木垛作为特殊支架时,更增加了支护的稳定性 (图9)。
  (3)用此法在每放顶回撤一排支柱时,木垛 1、3、5--不动,将木垛2、4、6--撤出移到新的位置上。再次回柱前先撤木垛1、3、5,木垛2、4、6不动。木垛支设好后才能回柱。根据我们的经验,加大控顶距离,增加支护强度,特殊支架采用三角木垛,以及上述的其它措施,推垮型冒顶事故时可以避免的。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PLC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PLC;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  【分类号】:TU855  一、PLC相关内容。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也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系统,以前的PLC 主要代替继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仪表的原理及故障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仪表;原理;故障  【分类号】:TU855  一、热工自动化仪表  1、测温仪表  1.1 热电偶温度计  热电偶温度计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它由感受件热电偶和用来测量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二次仪表组成。由于在一定条件下,热电偶工作端的被测温度t与热电偶所产生的热势E之间有
期刊
摘要:抽油機井热洗是采油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总结,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四步热洗法,但在目前的工艺条件下,油井在热洗过程中的热洗排量究竟如何,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数据,同时,部分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回油温度还达不到热洗要求。为此,我们进行了严格按照“四步热洗法”进行操作的热洗试验,以摸清油井热洗的规律,提高热洗质量,指导以后的热洗操作。  主题词:热洗 压力 排量 四步热洗法  【分
期刊
摘要:对于底水油藏而言,分布于油水界面以上的夹层,对开发中的底水抬升有一定阻碍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生产实践,从夹层大小、夹层渗透性、夹层位置等方面研究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开发部署调整,能有效提高底水油藏开发效果。  关键词:底水油藏 夹层 开发效果  【分类号】:TB44.1  1、夹层类型及识别方式  夹层是油层中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相对低渗透或非渗透的部
期刊
摘要:复合传动减速器由两级行星传动加一级锥齿轮传动组成,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输出扭矩大。由于结构比较复杂,影响噪声产生的原因很多,如何有效控制复合传动减速器的噪音一直是一个难点。随着客户对该类产品提出了新的噪音要求,为此本人在总结以往设计及制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大大降低了减速器的噪音,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关键词:复合传动;减速器;噪声产生;降噪;  【分类号】:TH132
期刊
摘要:材质为ASTM A240 316L不锈钢烘筒的筒体出现了,导致变形失效。通过现场观察、材质分析、金相检验等检测方法对筒体内壁裂纹的宏观形貌、显微组织、腐蚀产物并结合烘筒的工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烘筒的筒体在富含氯离子的环境中,在氯离子和拉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烘筒失效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裂纹失去强度,在布的外力作用下变形失效。  关键词:316L;氯离子;应力腐蚀;裂纹  
期刊
摘要:高压管道防腐技术对于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管道运输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对我国的管道防腐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天然气管道防腐技术进行了几方面的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压;管道防腐;技术  【分类号】:TE988.2  管道的腐蚀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已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每年因管道腐蚀所造成的损失是上亿元人
期刊
摘要:在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占很大的比重, 对于这类油田,我国目前仍沿用常规注冷水,保持油藏压力开采技术。冷水注入油层后,冷却了油层,将导致油层孔隙中迅速析蜡堵塞,造成注水井压力较高,甚至接近地层破裂压力,而这正是高凝油藏开发中的难点所在,直接影响高凝油油藏的经济高效开采。高凝油油藏注水开发技术政策优化方法,优化王131区块高凝油油藏的注入方式和注入参数,用两种不同介质(60
期刊
摘要:在输送天然气过程中,易出现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管道的情况,给天然气输送带来安全隐患。本文从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出发,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并给出管道输送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治方法,保障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安全。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管道;形成;防止  【分类号】:TV541.2  天然气水合物一词最早出现在1811年Davy所著的书中。19世纪30年代初,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引起的输气管道堵塞
期刊
【分类号】:TD527  一、项目名称: 架空乘人装置加装轮边制动器及电控改造  二、参加人员: 陈兴红、王金清  三、项目内容: 设计、制作、安装  四、改造的目的与意义:  由于我公司架空乘人装置只有工作制动器制动,容易造成运行中工作制动器制动失效、联轴器与减速机联接断开、减速机内齿轮副或蜗轮副磨损失效等安全隐患,为确保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运行,公司领导进行了多次咨询调研,决定对架空乘人装置驱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