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末岁尾,备受国人关注的传世瑰宝十二生肖牛、虎、猴、猪四铜首来三峡博物馆展出,引起重庆各界人士的极大兴趣,纷纷前往观看。观者看见一尊尊色泽深沉、内蕴精光、精致细密的用红铜制作的难得的艺术杰作,连连称绝。在人们由衷的赞叹声中,也有些议论颇有意味:有的说它精美绝伦,有的说它价值连城,更多的则是关心它是怎么“回家”的。
据介绍,此四铜首与其他八铜首原一块儿置放在圆明园海景堂喷泉旁,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劫去。2000年5月,北京保利集团花3000万港币从海外拍得其中的牛、虎、猴三铜首;2003年,爱国人士何鸿又购得猪铜首捐赠。四铜首来重庆展出前,曾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广州、深圳、香港等20多个城市展出,在全国兴起的收藏热中添了一把爱国情愫之火。
四国宝来渝展出,一方面让重庆人亲眼目睹了当年(乾隆)盛世的皇家气派;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重温了当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国宝被劫的屈辱和又“回家”的庆幸,真是百感交集。
由四铜首“回家”引起的收藏国宝热在全国蔓延开来:从2002年起,有关部门动用国家重点文物专项经费,花几千万元,使流失海外的《研山铭》、《孔子弟子像》、《钱境塘藏历代名人书札》等国宝“回家”;同时,国家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允许民间购买、拍卖、流通文物,“藏宝于民”,四国宝的“回家”,就是来自民间的力量和体现政策的例证。还有,中央电视台开设“艺术品投资”、“鉴宝”等节目,网络上也有《收藏》、《淘宝》等网页,各地方媒体的适时报道,以及艺术品市场、拍卖公司屡创新高……一时间,鉴宝识宝,藏品展示,名家评说,价值竞猜,搞得热热闹闹,使全国的文物收藏爱好者迅速增至数千万人之众。最近,央视在全国开展“民间寻宝活动”,作为今年春节晚会的展示节目,重庆意外地有15件价值连城的藏品进京“赶考”,最终竟有两件重庆玉器(明代螭龙双耳玉杯、明代羊脂玉合环三绳镯)入围全国33强,据说,价值百万的明代螭龙双耳玉杯是我市长寿一陈姓先生几年前花两万元在渝中区一露天古玩市场购得的。
文物是一个国家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一个民族古老文明的形象载体,也是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血脉。文物的流失就是民族血脉的流失。因此,我们收藏文物,就是收藏历史,延续血脉。而现今的收藏热,正生逢其时,因为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得以延续至今,不能因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因为贫穷,因为落后,而让中国的上百万件文物流落他乡(据悉,我国有167万件文物收藏于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因而,我们有义务使其“回家”。最根本的是,我们现在有了“文物回流”的物质基础——文物流通遵循“财往旺处走”的规律。
战乱储黄金,盛世藏文物。收藏文物就是收藏盛世。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连年保持高增长率,社会稳定,国强民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有雅兴和闲钱投入收藏——这本身就是一种太平盛世的景象和标志。这不,截至2005年1月,我国共从海外拍得回流文物近4万件,就是明证。
据介绍,此四铜首与其他八铜首原一块儿置放在圆明园海景堂喷泉旁,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劫去。2000年5月,北京保利集团花3000万港币从海外拍得其中的牛、虎、猴三铜首;2003年,爱国人士何鸿又购得猪铜首捐赠。四铜首来重庆展出前,曾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广州、深圳、香港等20多个城市展出,在全国兴起的收藏热中添了一把爱国情愫之火。
四国宝来渝展出,一方面让重庆人亲眼目睹了当年(乾隆)盛世的皇家气派;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重温了当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国宝被劫的屈辱和又“回家”的庆幸,真是百感交集。
由四铜首“回家”引起的收藏国宝热在全国蔓延开来:从2002年起,有关部门动用国家重点文物专项经费,花几千万元,使流失海外的《研山铭》、《孔子弟子像》、《钱境塘藏历代名人书札》等国宝“回家”;同时,国家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允许民间购买、拍卖、流通文物,“藏宝于民”,四国宝的“回家”,就是来自民间的力量和体现政策的例证。还有,中央电视台开设“艺术品投资”、“鉴宝”等节目,网络上也有《收藏》、《淘宝》等网页,各地方媒体的适时报道,以及艺术品市场、拍卖公司屡创新高……一时间,鉴宝识宝,藏品展示,名家评说,价值竞猜,搞得热热闹闹,使全国的文物收藏爱好者迅速增至数千万人之众。最近,央视在全国开展“民间寻宝活动”,作为今年春节晚会的展示节目,重庆意外地有15件价值连城的藏品进京“赶考”,最终竟有两件重庆玉器(明代螭龙双耳玉杯、明代羊脂玉合环三绳镯)入围全国33强,据说,价值百万的明代螭龙双耳玉杯是我市长寿一陈姓先生几年前花两万元在渝中区一露天古玩市场购得的。
文物是一个国家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一个民族古老文明的形象载体,也是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血脉。文物的流失就是民族血脉的流失。因此,我们收藏文物,就是收藏历史,延续血脉。而现今的收藏热,正生逢其时,因为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得以延续至今,不能因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因为贫穷,因为落后,而让中国的上百万件文物流落他乡(据悉,我国有167万件文物收藏于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因而,我们有义务使其“回家”。最根本的是,我们现在有了“文物回流”的物质基础——文物流通遵循“财往旺处走”的规律。
战乱储黄金,盛世藏文物。收藏文物就是收藏盛世。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连年保持高增长率,社会稳定,国强民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有雅兴和闲钱投入收藏——这本身就是一种太平盛世的景象和标志。这不,截至2005年1月,我国共从海外拍得回流文物近4万件,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