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文字?多元联想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l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透过文字的联想,这是一个转换加工的过程,是一个创意的过程,它不是从记忆的仓库中搬取存货,而是将眼前所见的文字立起来,和生活对接,将那些委婉百啭的无声文字变成了一种辛酸的甜美。
  【关键词】多元联想;文字;广泛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上小学语文课时,经常性地会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文字转换成图画,有时也会引导学生将非连续文本转换成文字的。在图文转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透过文字去联想,热爱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孩子,他们的联想特别的丰富,也特别的主动;而那些沉迷于电影、电视、多媒体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却有着惊人的统一与拘泥,且有着太多的模仿,缺少应有的创意。透过文字的联想是多元的,看过《西游记》电视的孩子,让他们画《三打白骨精》上的图文,总是脱不了电视上所见过的形象,而没有看过《三打白骨精》影像片,却爱读《西游记》小说的这一部分同学,在画白骨精时,他们的笔下出现的却是各种各样的不同形象,他们甚至能将文中的白骨精和生活中的白骨精进行对接,产生新的文学形象来。
  一、一个汉字,会写不如会说
  笔者上小学的时候,没听说过什么多媒体,倒是听了我们的语文教师讲了许多有关文字的故事,真真假假,有传奇,更是一种传说,每个传说,总是充满联想,甚至让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产生神往。老师在上到母亲的“母”字时,有个学生常将里面的两点连成一竖,我们的老师就将“母”字画成了一个怀孕妇女的形象,老师从《说文》讲到《仓颉篇》,让我们不仅记住了这个“母”字,还认识了苍颉,知道了造字的不易,汉字的神奇与美妙。所以,后来,笔者常常有一种对字联想的嗜好。在教学中,每当学生遇到难写、难记的字时,笔者总会有意无意地对着那些字作一番联想,想象这些字,当初是怎么造出来的,它们的背后可能有什么样的传说,我们要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来接受、来热爱我们民族的瑰宝。
  如《鲁班和橹板》文字联想教学片断:
  1.刚才我们通读了全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生字表,看看哪些字,你一看就能记住?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说,老师教过我们宝盖头就代表家的意思;有的同学说,看到“安”就想起了,“家”里有“女”人就安全、安心、安定了;有的同学说,有事找公安,就像到家里一样平安;有的同学说,在《鲁班和橹板》中,说“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一摇,嗬,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这个“安”好像和“安家”的“安”字一个意思……
  2.文中除了田字格中的生字,你们还记住哪些字?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说,他记住了“鲁”,是妈妈在家教的,讲两个人请客,都请对方吃“半鲁”,但两个人的菜却是大不一样的,一个人请人吃的是“鱼”,而另一个人却叫人来晒太阳了;有的同学跟着举手说,她记住了“橹”,因为最初的“橹”是木头做的,所以这个字有个“木”字旁,这个“橹”是鲁班发明的,就加个“鲁”字边算这个字的读音,也让人记着鲁班的专利和功绩。
  在这个片断中,学生有这样的见地,不是天生的。第一,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第二,我们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开发,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全对,再说,这些故事,本无谓有,也无所谓无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联想中对这些文字产生情感,对文本中的人和事有更深的解读,让学生联想,让文字鲜活起来。
  二、一篇课文,记熟不如读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同样的一篇课文,应试教育重在记熟求同,教师常常画出重点语段让学生背了再背,默了再默,为的考到课文填空时,得个全分。素质教育却重在求异,在求同与求异的过程中,笔者更多地赞赏圆融。每个学生的阅读面不同,阅读的深浅度不同,每个学生阅读的方式不同,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必然带来每个个体的差异。我们尊重个体的差异,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希望学生能够深入到文字之中去阅读去感悟去转换,通过阅读理解文本,通过感悟来打通文本和自己积累的通道,通过转换将文本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边读边想,将文字变成画面,有时间和条件的话适当地画一画,然后,再将画面用一两句小诗配一下,让学生浸染在艺术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就会日有所进。习总书记说,应该把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诗、文、画相融,就从一个侧面表现着中华经典和民族的文化基因。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读透联想教学
  片断:
  在上这一课时,我们常常习惯于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及相关图片切入。这样的导入,好处是能激发兴趣,缺点是常将学生的思维定势在视觉冲击上,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笔者在教学这一课前,没有去让他们看相关的视频,而是在假期前就要求学生去读小说,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阅读上,让他们通过读,写出相关的笔记,画出相关的画面。找出其中的背景故事,在这样的海量阅读中,有的学生对“这次你就不要去了”这句话的解读不再是一读而过,而是能联想到“三顾茅庐”之前的“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许多章节中,刘、关、张是形影不离的。“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可见刘皇叔对诸葛亮的重视,对人才的渴望。当笔者让学生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三顾茅庐》时,每个学生的绘本是不一样的,有电视上见过的,有书本上插入的,更多是学生心中联想的内容,他们在图片中,折射出对文本的二次解读的底蕴。
  多元联想,提醒我们要注重广泛的文字阅读,要减少多媒体的定势思维,让学生去读书,要激发学生主动性,被动地阅读不可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只有学生肯去想了,一切才有可能。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读为多想提供依据,透过文字去联想,黑白背后是多彩。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性智慧阅读翻转课堂的目的,在于系统梳理名著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技术下的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度。把翻转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运用到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使阅读教学的效率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现阶段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些顽疾,确保名著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昆虫记》;名著;阅读技巧;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发展,英语的使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英语学习存在一个老大难问题:背单词。传统的单词记忆方法记得越多,忘得越快。时间久了,很容易挫伤人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英语词汇学习中,可让同学们在学英语的时候提高记忆的兴趣,从而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  【关键词】词汇记忆;思维导图;知识体系;模块化记忆  【作者简介】杨葛
【摘要】本文通过对《丑小鸭》进行教学设计,试图从“解读文本的方法”这个角度入手去设计教学,并把方法的传授贯穿到课文讲解中,从而实现由“鱼”入手,最终获“渔”的目标。  【关键词】文本教学;解读方法;《丑小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多角度解读课文,教给学生三种读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解读文章方法的传授。  【教学难点】对于“绕到文章背后读文章”此种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把《教与学策略》理论应用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是通过仿写范文,让孩子作文从模仿开始;二是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积累作文的感性认识;三是利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入作文情景;四是通过赏识式评价,使孩子体验“写”的成功。  【关键词】《教与学策略》;理论应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发展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发展普遍存在着几个误区,不同程度地将语言发展局限于“独白”,影响了学生语言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发展语言;语文教学;会话语言;独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认为“会话语言”和“独白语言”有主次之分  有人认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主要是指“独白语言”
【摘要】在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中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进而思考人与自然的情感体认,成就了游记散文的绚丽风  姿。作家徐迟说:“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而这种“了不起”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如何让学生在增长知识、扩大见闻的同时,也能给他们带去美的体验和共鸣,有很大的探寻空间。  【关键词】游记散文;教学重点;模式化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有教育必有公开课,公开课后有掌声,也要有反思。公开课关乎自己,也关乎他人。公开课是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的体现,是展示、是表演。所以,公开课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挑战。上一节公开课,你可以准备几天甚至一个礼拜,你也可以拿起课本就从容展示。然而,面对如此多的专家、同行,你不能随意而为。你的点点滴滴全部暴露在外面,你的优点和缺点都在别人欣赏或“挑剔”下一览无余。你要么达到众星捧月的效果,要么就是在委
【摘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这次《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战略重点,并重点体现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提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十年内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规划纲要;均衡;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茅盾所创造的吴荪甫先生,不啻是中国现代民族资本家的生动代表,是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他的命运,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茅盾小说;《子夜》;吴荪甫;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子夜》以30年代初期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为背景,以上海为中心,通过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
【摘要】小学是教育的初级阶段,更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及发展其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在重视学生课内阅读基础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层次,最大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满足其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中圖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阅读不应被教师的分析所替代,作为学生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