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原有的建筑安全管理思路暴露出诸多的缺陷和弊病,需要进行不断的强化与改进。我们应当转变建筑安全管理思路和方式,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强化与改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
当前建筑安全管理思路和方式应当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安全监管必须由对特定部门管理转向对全行业统一监管,使参与建筑产品的所有行业都能纳入到国家的监管当中来;二是应当改变过去以治标为主的弊病,继而转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并寻求治本之策,使安全管理的策略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三是改变过去安全管理由对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转向对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方面来,二者应当全面兼顾,管理的重点应当向后者转移;四是应当改变安全事故发生后,只注重对事后处罚、惩戒、总结的管理方法,继而转向对事故事前预防和对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强化与改进:
1 健全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断细化完善。
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暴露出的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不齐全,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于建筑安全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较易引发行政处罚纠纷。因此就要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工作,修订、完善“五大责任主体,安全职责、责任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办法等。
2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事前安全管理控制。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应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这是建筑企业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更是引导和监督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治本措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应做到目标明确、机构健全,制度规范,保障有力。
安全工作投入大,见效慢。所以施工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几乎很少从源头上主动关心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得全国建筑安全形势随着检查活动的开展而成周期变化。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项目部或施工企业私下了结或千方百计采取隐瞒行为。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建立日常的、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的重心必须前移,并使其形成制度化。安全监督部门应加强企业安全事故预测与评价工作,从被动的事后管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从源头上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加强企业监管力度
企业要依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安全投入,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要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作业,总包企业不得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分包企业或个人施工,要建立健全施工现场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应大力推进建筑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打牢安全管理基础,确保施工企业本质安全。工程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要依法认真履行有关安全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监督考核,督促落实各方相关安全责任。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碰到,工程项目超低价中标后,不少企业收取管理费税金之后,企业对项目部缺乏约束管理,项目部完全独立经营,安全经费不肯投入,安全设施能省则省,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推动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推行安全教育、培训备案制,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认识,提升各类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完善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为从事一线生产操作的建筑业从业人员,重点是新进场、新上岗、新转岗的农民工和特种作业人员。一线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公司、项目、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意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要切实把好入门关。有针对性地引导施工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管理,做到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做到持证上岗。同时对相关部室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等要组织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与考核。安全教育培训要坚持做到适应性广、针对性强、触动性大,要牢固树立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的防护能力和群防群治工作水平,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减少并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而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很多工程项目部急功近利,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认为好像民工流动性太大,不愿意花这个精力和时间去培训,免得为他人作嫁衣,这是严重错误的观点。
5 全面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建筑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自《建筑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已普遍开展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从而对保障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之一,作为施工企业,其主要风险存在于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其中安全生产是其它各类风险控制的基础与保证。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可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控能力,保障施工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减少事故发生后企业赔偿时的经济负担。深入推进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强化并提高保险公司对建筑安全生产的辅助管理和咨询服务功能,切实维护建筑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崔清树; 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有效方式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2]赖汉清;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6期
[3]沙明宇; 土建专业施工与各专业施工配合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年01期
[4]任治华; 浅析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2期
[5]罗新刚; 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
当前建筑安全管理思路和方式应当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安全监管必须由对特定部门管理转向对全行业统一监管,使参与建筑产品的所有行业都能纳入到国家的监管当中来;二是应当改变过去以治标为主的弊病,继而转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并寻求治本之策,使安全管理的策略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三是改变过去安全管理由对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转向对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方面来,二者应当全面兼顾,管理的重点应当向后者转移;四是应当改变安全事故发生后,只注重对事后处罚、惩戒、总结的管理方法,继而转向对事故事前预防和对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强化与改进:
1 健全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断细化完善。
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暴露出的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不齐全,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于建筑安全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较易引发行政处罚纠纷。因此就要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工作,修订、完善“五大责任主体,安全职责、责任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办法等。
2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事前安全管理控制。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应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这是建筑企业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更是引导和监督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治本措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应做到目标明确、机构健全,制度规范,保障有力。
安全工作投入大,见效慢。所以施工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几乎很少从源头上主动关心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得全国建筑安全形势随着检查活动的开展而成周期变化。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项目部或施工企业私下了结或千方百计采取隐瞒行为。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建立日常的、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的重心必须前移,并使其形成制度化。安全监督部门应加强企业安全事故预测与评价工作,从被动的事后管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从源头上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加强企业监管力度
企业要依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安全投入,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要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作业,总包企业不得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分包企业或个人施工,要建立健全施工现场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应大力推进建筑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打牢安全管理基础,确保施工企业本质安全。工程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要依法认真履行有关安全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监督考核,督促落实各方相关安全责任。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碰到,工程项目超低价中标后,不少企业收取管理费税金之后,企业对项目部缺乏约束管理,项目部完全独立经营,安全经费不肯投入,安全设施能省则省,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推动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推行安全教育、培训备案制,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认识,提升各类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完善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为从事一线生产操作的建筑业从业人员,重点是新进场、新上岗、新转岗的农民工和特种作业人员。一线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公司、项目、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意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要切实把好入门关。有针对性地引导施工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管理,做到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做到持证上岗。同时对相关部室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等要组织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与考核。安全教育培训要坚持做到适应性广、针对性强、触动性大,要牢固树立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的防护能力和群防群治工作水平,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减少并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而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很多工程项目部急功近利,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认为好像民工流动性太大,不愿意花这个精力和时间去培训,免得为他人作嫁衣,这是严重错误的观点。
5 全面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建筑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自《建筑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已普遍开展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从而对保障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之一,作为施工企业,其主要风险存在于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其中安全生产是其它各类风险控制的基础与保证。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可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控能力,保障施工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减少事故发生后企业赔偿时的经济负担。深入推进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强化并提高保险公司对建筑安全生产的辅助管理和咨询服务功能,切实维护建筑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崔清树; 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有效方式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2]赖汉清;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6期
[3]沙明宇; 土建专业施工与各专业施工配合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年01期
[4]任治华; 浅析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2期
[5]罗新刚; 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