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9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都从那块木头开始。
  三尺三丈高,深棕色的皮,大概也没什么不同。
  那个壮年战战兢兢地,试着搬起那块木头—— 他成功了。
  商鞅笑着,如约给了他五十斤金。
  远处,艳阳、湛天,风吹起来——变法就从这里开启了。
  在别人的眼里,商鞅是不同的。
  我原先看过一些战国题材的电视剧,在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里,商鞅像个英雄。他勇敢、机敏、睿智;他胸怀天下,独善兼济;他一心推行变法,维护国家稳定,带给秦后世深远的影响。甚至最后,他的死也是大义凛然,慷慨悲壮。
  如果不是证据确凿,我甚至怀疑这和《史记·商君列传》里说的不是同一个人。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他天性残忍狠毒。在不到八页的《商君列传》里,对商鞅的贬远大于褒。
  惩奸宄,废井田,重农桑,尚军功,孥贫怠,行连坐,一断于法。商鞅执法,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天地。他既让贵族恼怒,又不得平民的心。在日后,他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商鞅相秦十年时,见赵良。区区一个小地主,便能对他说:“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丝毫不加掩饰的诅咒,但他不会在乎——
  “君之危若朝露,尚将于延年益寿乎?何不归十五都,可以少安。”
  良劝之,商鞅弗从。
  他沉浸在秦国与日俱增的强大中无法自拔,多年以来的理想或许就要实现,他夙夜以求的那一天或许真的会到。
  他相信秦孝公的“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他也相信他自己:他为此付出了,他想要看到回馈;他想看到这个有他心血的盛世帝国。
  然而世间诸事风云变幻,五个月以后,秦孝公卒,太子立。
  商鞅的逃亡之旅也从此开始。从秦到魏,没有国家愿意收留他。
  秦边,残阳如血,雁唳长空。
  后有追兵,亡至关下,他本欲求得一份庇护——“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旅店的主人说道。
  光与影总是相生相伴,那日立木阳光下,高阳湛天,木影横竖。为法自弊,如今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商鞅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他终于看到了变法下的阴影,也是他至高无上的信仰中蒙蔽的一层灰色—— 严苛的刑罚除了带来秦国军事与日俱增的强大、社会的公正有序外,随之而来不可避免的是百姓心中的恐慌。
  那么他是否想起了五个月前的那场对话,又是否哀叹悔之晚矣?也许有过动摇,但如果选择从头开始,我想商鞅依然会去那日的集市上,徒木即赐,立木为信。当然,没有如果。
  时过境迁,他早已不再是那个有着十五都封地的商君了。
  魏人恨他欺骗公子卬打败了魏国,没有收留他,而是将他送回了秦境内。
  他总是把事情做得太绝,毫无退路:于百姓,严酷的刑法使他失去民心;于贵族,废井田、奖军功、行郡县,他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于主君,过高的声望和昔日的旧仇都成为置他于死地的利剑。
  而这个虔诚的信徒,也许他会悲悯那些因变法而人心惶惶的百姓,但自始至终,他都只朝向自己心中的太阳俯首。
  “商君,秦之贼。”他们说。
  公元前338年,商鞅亡。
  商鞅亡,而新法不断。秦惠文王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沿用商鞅之法,秦国日益壮大,终于在百年后统一六国,问鼎中原,称霸天下。
  “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司马迁尽管没给商鞅本人什么好话,对于这一声势浩大的前朝变法,它虽有不足之处,但谁也无法抹杀它的功绩。
  因而我难以评断商鞅其人的好坏,就像我无法评断他变法的方式究竟是否真的妥当。事情总是具有两面,历史的关键时刻往往更是常议常青,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强大秦国是他一生的追求,秦国变法成为他一生的信仰。“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单单这一句,便足矣。
  商鞅固执又严苛,无论他的做法如何,他希望秦国强大的初衷却是确凿无疑。每一个殉道者都值得敬重,因为他们的勇气值得后人俯身一拜。
  那日立木为信,我想在灼灼阳光下,商鞅看到的是一份希望,是一颗赤子之心下矢志不渝的信仰,是一个年轻人自此以后鞠躬尽瘁的一生。
  在浓厚的夜里,我好像又看到了那片一泻而下的阳光。
  木头的影子很长,立在阳光下。
  (指导老师:李 艳)
其他文献
或许我们可以把《看不见的城市》比作:  打开时矗立起辉煌建筑的立体贺卡,如一只蝴蝶上下翩飞所留下惊鸿翅影的纸质拉花,沿着璀璨晶体的每一条棱蔓延的诗句—— 整本书结束的时候,全部汇聚到针尖一点。  轻盈、精致、绵延,强烈立体感扑面而来。把整本书拿在手里,翻来覆去仔细地看,我不敢相信这只是一张张二维的纸页。  历来有关《看不见的城市》的研究论文大多针对叙事艺术,这的确是读完整本书后我观感中最清晰的回音
期刊
编辑是一项最具时间感的工作。随着12期编辑工作的结束,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我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定义着生活,表达着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2016这个年份的编辑日常,与过去我们经历过的无数个日常相同,也如此不同,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成长,在改变,在读书,在学习,在认识世界、人生、自我的路上,不断修正,一直前行。我们与作者、读者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我们与写作、作品一次次亲密接触着。下面,就让我们走
期刊
关于毕业  还记得在毕业纪念册里留下的万般留恋与深深祝福吗?还记得站在校园最美的地方拍下的毕业照吗?还记得手拉手说着“友谊万岁”的别离吗?当初的我们坚定地相信:离别并不可怕,相隔万里也并不可怕,因为我们的友谊永远不会改变。  毕业来临,我们彼此相拥、相互微笑,将所有的离别与不舍都抛在身后,假装那些与我们毫无关系。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情谊悠悠,岁月如流。我们收起伤感和眼泪,坦然面对岁月摆下的这桌
期刊
我尝试着过了一年没有电视的生活,不被媒体绑架,不被影视剧绑架,自己选择想要看的东西。  不知为何,看得少了,被触动和感动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多。看一档辩论节目,也会投射很多情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一些辩题下的生活现实。  比如,生活是一片海,海的那边是什么?大山里走出的人对海有着莫名的向往,浩渺无边的海的那边有一种叫作美好的东西。因为还有自己没有做到的或没有达成的愿望和目标,所以,它总会在那里诱惑着你。
期刊
茶香自杯中腾起,缭绕于鼻尖。我呼吸了一下这清淡的香气,最终,落了一声叹息。  窗外大雪纷飞,迷迷蒙蒙间迷了眼。正如我走了这么久,都辨不清来时的方向。雪纷纷扬扬,将过往全部埋葬。你我明明只分隔于这个小小城市的两端——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连擦肩的机会都再也没有。  雪愈下愈大,落于我眉睫,湿了我眼眸。转眼又是新的一年,陌生的一年。  我并不想你。只是想起了你而已。  当年我与你割袍断义,那般决绝,
期刊
大约是在接近晚饭的时刻,我将自己从书堆中拉扯出来,伸了个懒腰。突然,闻到了一种神秘的气味,它不同于我以前闻到过的任何味道。不过,我又怎么能武断地确定这点呢?我们每天感受到的事物,都多少带有些不确定的印记。翻开灰扑扑的时间,发现成对或成套的人与物只剩下了一个,这比彻底地丢失更令人揪心。我不禁回忆起我们的首次相遇,如同各自身受轻伤。还会不会有人像我们一样,相互把对方从孤独和麻木中唤醒。如同这迷离的气味
期刊
多想做一只鸟儿,翱翔在蓝天,俯瞰你俊美的轮廓;多想做一尾游鱼,畅游在碧水,仰望你清秀的面容;多想,永远停留在你的怀抱……  在自然中生活,尽享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我走进自然,来到一个群山环绕、溪水清流的世外桃源。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空气中弥漫着青草淡淡的香味和泥土浓郁的芬芳。片片磐石旁,映带着击湍的清流,飞溅起的水花如水晶般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我不再顾及身上的约束,脱去鞋子,浸于溪中。身
期刊
高考作文反对“假”“大”“空”,而以小见大之法则是打击“假”“大”“空”的一种有效途径。“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巧妙运用以小见大之法,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以小见大—— 大题小做  大题小做就是将有关文章立意较“大”、较“宽”、较“虚”的话题具体为一个小事件,集中在一个小视野,进而为这些话题找一个“小”突破口来揭示其“大”内涵。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切入:
期刊
南康,古称南埜,江南的一方沃土。江西省南康中学“默苑”便是孕育其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自1999年成立以来,默苑文学社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深受师生及各界人士的好评。作为校园文学创作的主阵地,她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一方乐土,孕育着一届又一届的康中学子。  如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株新苗,“默苑”正茁壮成长,在康中广大师生的加倍呵护下,必将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让莘莘学子在其繁茂的树叶下尽展文学才华,创造理想
期刊
俗话说得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叶凡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今天他要搬家了。  叶凡开了一家饭店,名为“留香饭店”。这个饭店,坐落在熙熙攘攘的美食街的一个角落里,是那样的不起眼。这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劣势,关键问题是,现在美食街上的其他饭店都是机器人在做饭,它们做出来的饭,那叫一个色香味俱全,每个味道都像程序化一样,恰到好处。是啊,机器人可全部都是数据操作,不知疲倦。叶凡家的则是特例,他家的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