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答,指的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教学行为、一种教学评价、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理答恰当,可营造积极探索、求知的愉快氛围,师生心理相融,教学就会渐入佳境;如果教师理答不当,则会损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理答,静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得以成长。那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理答呢?
有效理答应重视鼓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发言独到精彩、发人深省时,当学生的朗读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时……教师要不吝美言,给学生及时的理答,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欣赏、赞美、认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学习的激情。值得注意的是,理答时,教师赞美的点要具体,不能空谈。
以《伯牙鼓琴》教学片段为例——
师:自由朗读全文,看谁读得最好。
指名读。生读得投入,很有味道。
师:真好!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充分感受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情谊。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读好的吗?
生:我在朗读时,抓住了重点句子“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我特别注意了句子的停顿,把一些词语拖长了读,这样自然就有感情了。
师:厉害!你已经把老师想要告诉同学们的如何读好这篇文言文的秘密揭晓了一部分,老师佩服你!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采用鼓励性的理答方式,对学生的朗读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和赞美。其中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有效理答应重视启发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常常有遇冷的时候,学生可能不能马上回答或正确回答。此时,教师的理答就应重视启发性,拨开重重迷雾,让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以《穷人》教学片段为例——
出示句子,进行探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师:这段文字对渔夫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
生:神态、语言、动作。
师:描写神态的词语有哪些?
生:严肃、忧虑。
师: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
生: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是个严重的问题,两个孩子不能和死人待在一起,要有人抚养。
生:忧虑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了!
师:哪个词语写出桑娜一家以后的日子更为艰辛?
生:熬。
师:看到这个“熬”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
师:简单的一个“熬”字,让我们触摸到了渔夫的善良、坚韧,更感受到桑娜一家闪着光辉的人性美。
这样的理答,层层推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平淡到浓烈,教师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体会“熬”字的妙、人性的“美”,语言规律在体验中内化,语言精确在对话中生成,价值取向在心灵交融中确立。
有效理答应重视多样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们会因年龄、性格、家庭背景、知识储备等不同而给出不同的回答。这时,教师的理答也应多角度、多样性,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强行把学生的回答规整到教师想要的答案上来。只要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我们就应允许百花齐放,毕竟“万紫千红才是春”。
以《慈母情深》教学片段为例——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出去……”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1:我和母亲要钱,母亲不顾别人的劝阻给了。母亲的爱让我深受感动,我鼻子一酸。
师:“好,联系上文来谈!”
一个“好”字,简洁、明了。有的时候,理答语言不在多,而在于恰当、精准,能够产生教育教学意义。
生2:母亲不顾别人劝阻给我钱,我觉得自己好幸福!我一定不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和支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报答妈妈。
师:多孝顺懂事的孩子,他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愿意用行动来回报妈妈的爱。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活中的一切遇见。正是因为这些遇见,才让我们的生命不断拔节、不断成长!
这样的理答,诗情画意。把语言美和人性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告诉学生做人要懂得感恩。
课堂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学生的回答会让我们始料不及。
生3:(边哭边说)我的妈妈、爸爸在我两岁多时就离婚了,我判给了爸爸。现在妈妈又生了一个妹妹……根本……不管我了……
课堂一片沉寂,只传来一阵小声的啜泣声。这时候,最考验一个教师的教育素养,需要教师合理迅速地做出理答。
师:(轻轻走上前去,张开双臂,紧紧搂住孩子)孩子不要难过,老师给你讲一个小故事:珍珠贝这种小动物生活在海里。当外面有沙子或小石子进去的时候,它会温柔地将它们包融在一起。最后,这些小沙子、小石子变成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磨难,我们可以像珍珠贝一样包容它们,生活终有一天会回馈你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妈妈也许有妈妈的难处,老师下课后和她沟通一下,我们再私下聊聊,好吗?
無论是肢体语言的理答,还是话语的理答,都深深打动和温暖着全班孩子。
有效理答应重视智慧性
众所周知,课堂理答是一种智慧的启迪,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交锋。只有富有智慧的理答,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以《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片段为例——
师: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位英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要是我,一定打几个滚躲开了,我才不想死!
孩子的回答石破天惊,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老师身上,大家都等待着……过了几秒钟,老师满脸关切地开了口。
师:孩子啊,你是不是不希望邱少云死?
生:是!是!是!(生不住地点头)
师:其实我心里想的跟你完全一致。是啊,邱少云才十几岁,那么年轻,谁希望他死呢?不光你这么想,我也是这么想的。
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认可,精神明显地松弛下来。
师:但是,孩子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邱少云是一位战士,是一位军人,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因此,你们再仔细听一听,在邱少云的耳边此时此刻还会响起另外一种声音,你们有谁听到了?
全场非常安静,等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举手了,教师才示意学生回答。
生1:邱少云,你可不能动啊!你一动,身后的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都会遭受重大的伤亡,这一次作战计划就有可能全部落空,你要坚持住啊!
生2:邱少云,你知道吗?你身后的战友们在望着你,朝鲜人民在望着你,祖国人民在望着你!你要坚持到底啊!
生3:邱少云,你不是想做一个钢铁般的战士吗?是的,烈火可以烧毁你的身躯,却烧不毁你的意志!邱少云,你就是英雄!
这种理答智慧,化解了学生的局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道德——止于至善。
责任编辑:刘洁
有效理答应重视鼓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发言独到精彩、发人深省时,当学生的朗读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时……教师要不吝美言,给学生及时的理答,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欣赏、赞美、认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学习的激情。值得注意的是,理答时,教师赞美的点要具体,不能空谈。
以《伯牙鼓琴》教学片段为例——
师:自由朗读全文,看谁读得最好。
指名读。生读得投入,很有味道。
师:真好!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充分感受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情谊。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读好的吗?
生:我在朗读时,抓住了重点句子“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我特别注意了句子的停顿,把一些词语拖长了读,这样自然就有感情了。
师:厉害!你已经把老师想要告诉同学们的如何读好这篇文言文的秘密揭晓了一部分,老师佩服你!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采用鼓励性的理答方式,对学生的朗读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和赞美。其中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有效理答应重视启发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常常有遇冷的时候,学生可能不能马上回答或正确回答。此时,教师的理答就应重视启发性,拨开重重迷雾,让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以《穷人》教学片段为例——
出示句子,进行探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师:这段文字对渔夫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
生:神态、语言、动作。
师:描写神态的词语有哪些?
生:严肃、忧虑。
师: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
生: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是个严重的问题,两个孩子不能和死人待在一起,要有人抚养。
生:忧虑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了!
师:哪个词语写出桑娜一家以后的日子更为艰辛?
生:熬。
师:看到这个“熬”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
师:简单的一个“熬”字,让我们触摸到了渔夫的善良、坚韧,更感受到桑娜一家闪着光辉的人性美。
这样的理答,层层推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平淡到浓烈,教师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体会“熬”字的妙、人性的“美”,语言规律在体验中内化,语言精确在对话中生成,价值取向在心灵交融中确立。
有效理答应重视多样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们会因年龄、性格、家庭背景、知识储备等不同而给出不同的回答。这时,教师的理答也应多角度、多样性,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强行把学生的回答规整到教师想要的答案上来。只要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我们就应允许百花齐放,毕竟“万紫千红才是春”。
以《慈母情深》教学片段为例——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出去……”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1:我和母亲要钱,母亲不顾别人的劝阻给了。母亲的爱让我深受感动,我鼻子一酸。
师:“好,联系上文来谈!”
一个“好”字,简洁、明了。有的时候,理答语言不在多,而在于恰当、精准,能够产生教育教学意义。
生2:母亲不顾别人劝阻给我钱,我觉得自己好幸福!我一定不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和支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报答妈妈。
师:多孝顺懂事的孩子,他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愿意用行动来回报妈妈的爱。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活中的一切遇见。正是因为这些遇见,才让我们的生命不断拔节、不断成长!
这样的理答,诗情画意。把语言美和人性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告诉学生做人要懂得感恩。
课堂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学生的回答会让我们始料不及。
生3:(边哭边说)我的妈妈、爸爸在我两岁多时就离婚了,我判给了爸爸。现在妈妈又生了一个妹妹……根本……不管我了……
课堂一片沉寂,只传来一阵小声的啜泣声。这时候,最考验一个教师的教育素养,需要教师合理迅速地做出理答。
师:(轻轻走上前去,张开双臂,紧紧搂住孩子)孩子不要难过,老师给你讲一个小故事:珍珠贝这种小动物生活在海里。当外面有沙子或小石子进去的时候,它会温柔地将它们包融在一起。最后,这些小沙子、小石子变成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磨难,我们可以像珍珠贝一样包容它们,生活终有一天会回馈你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妈妈也许有妈妈的难处,老师下课后和她沟通一下,我们再私下聊聊,好吗?
無论是肢体语言的理答,还是话语的理答,都深深打动和温暖着全班孩子。
有效理答应重视智慧性
众所周知,课堂理答是一种智慧的启迪,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交锋。只有富有智慧的理答,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以《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片段为例——
师: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位英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要是我,一定打几个滚躲开了,我才不想死!
孩子的回答石破天惊,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老师身上,大家都等待着……过了几秒钟,老师满脸关切地开了口。
师:孩子啊,你是不是不希望邱少云死?
生:是!是!是!(生不住地点头)
师:其实我心里想的跟你完全一致。是啊,邱少云才十几岁,那么年轻,谁希望他死呢?不光你这么想,我也是这么想的。
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认可,精神明显地松弛下来。
师:但是,孩子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邱少云是一位战士,是一位军人,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因此,你们再仔细听一听,在邱少云的耳边此时此刻还会响起另外一种声音,你们有谁听到了?
全场非常安静,等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举手了,教师才示意学生回答。
生1:邱少云,你可不能动啊!你一动,身后的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都会遭受重大的伤亡,这一次作战计划就有可能全部落空,你要坚持住啊!
生2:邱少云,你知道吗?你身后的战友们在望着你,朝鲜人民在望着你,祖国人民在望着你!你要坚持到底啊!
生3:邱少云,你不是想做一个钢铁般的战士吗?是的,烈火可以烧毁你的身躯,却烧不毁你的意志!邱少云,你就是英雄!
这种理答智慧,化解了学生的局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道德——止于至善。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