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前沿
从现代财务会计决策和规范理论角度看沉没成本已经支付了,无法再收回或补偿,将其归属于决策不相关成本,因而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当前或未来决策。然而,一旦引入入信息不完全或有限理性,我们会发现财务会计中沉没成本相关性的经济逻辑,从而表明沉没成本相关性存在本身就是在信息不完全或有限理性条件约束下的一种理性行为,并不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所以,一方面需要承认新古典财务会计局限性——完全信息或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认识到沉没成本相关性存在的客观性,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恰当的非正式和正式制度克服沉没成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追踪投资成本支出过程加强沉没成本和风险管理,从而使会计制度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的前身是簿记,500年前簿记曾经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随着簿记发展为会计,引进了若干经济学的概念与理论,经济学就逐渐成为会计学的基础。不联系经济学来考察会计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资产,显然是捕捉不到资产的来源及其本质的(葛家澍,2005)。由此可见,经济学的发展演变也会冲击会计学的发展。因此说,受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财务会计中同样假设“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决策者进行决策时仅仅根据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行动相关的沉没成本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不应该进入有关连续还是中断行动的决策中。此时,以前投资的货币、努力和时间等沉没成本已经支付了,不能得到补偿,因其不构成机会成本,所以不应该影响当前或未来决策,体现沉没成本决策无关性。因此说,在信息完全(零交易成本)条件下,企业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会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没成本的影响。如果以前的这些投资激励人们继续执行当前的决策,则被称为沉没成本错误。因沉没成本错误被视为一种非理性行为而被排除在新古典完全理性研究范围之外了。正如平迪克和鲁宾菲尔德(1997)所说:“尽管机会成本是隐性的,但在做决策时必须予以考虑;与之相对应的沉没成本正好相反,沉没成本通常是可见的,但一旦发生以后,在作出经济决策之时经常被人们忽略。”“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费用。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事实上,经济学家和会计人员对于成本的看法是不同的。科斯(Coase,1938)曾注意到,会计人员认为一台机器的使用成本是指机器的折旧,而经济学家会说,使用一台机器的成本是指这台机器应用于其他场合所能创造的最大价值。如果没有其他用途的存在,这台机器的使用成本就是零。从理论上说,科斯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要算最大价值需要知道使用机器的所有行业的未来情况,结果经济学家或者接受会计人员计算方法或者选择回避耐用资本品问题的做法。事实上,会计人员喜欢回顾企业财务状况,因为他们必须记录资产和负债,对以往的经济活动作出评价。会计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这是根据国内所允许的税务处理方法确定的。经济学家注意企业的前景,他们所关心的是将来成本预计是多少,以及企业如何通过重组资源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企业利润率。因此,他们必须关心机会成本,即未能使企业资源得到最高价值利用而放弃的机会成本。同样,会计人员和经济学家均将实际支出即显性成本(会计成本)列入他们的计算中。显性成本包括工资、材料成本和资产的租金。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显性成本极为重要,因为它们涉及企业与之有经济往来的企业或个人的直接支付。而经济学家对于显性成本的关注,则是因为工资和材料成本代表了可以被有效用于其他地方的货币,从而造成经济学家关注隐性成本——经济机会成本,而会计人员关注显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还会看到会计无法记录的隐性成本的沉淀,而会计人员只能看到账面上显性成本的沉淀。由于假设信息完全,经济学家和会计人员是一样的,进而得出沉没成本决策不相关命题。
二、沉没成本相关性概念的界定
由于新古典决策和规范理论都是建立在完全理性的假设之上,只关注决策问题的描述和决策方法研究,忽略了决策本身所面临的约束条件。科斯开创了新制度经济学革命,提出交易成本,从而论证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做到完全理性,或者说获得信息需要支付交易成本,不可能免费得到。而且,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理论主要是依据会计成本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成本(Kay and Mayer,1986)。作为新制度经济学重要分支——交易成本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5)也认为周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是从会计角度划分的,并没有从经济学角度——机会成本考虑,所以,他划分出资产专用性成本和非资产专用性成本,从而引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为我们分析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迈出坚实一步,从而论证,在信息完全或契约完备条件下,无所谓沉没成本还是非沉没成本,经济人都可以做出理性选择,因此可以将成本划分出决策相关性成本——非沉没成本和决策非相关性成本——沉没成本。一旦有限理性,契约不完备,特别是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这种简单的两分法因信息不完全而无法分开,致使沉没成本(资产专用性)发挥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吧”、“不要为溅出的牛奶哭泣”等警告,但在真实决策时往往考虑沉没成本的影响,大量的沉没成本相关性行为普遍存在。例如,由于已经在风险企业中投资很多,所以需要继续经营;由于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所以抵制技术或制度变迁;人们对职业或者专业进行了大量投资,所以不愿意转换研究领域;在银行业,追加资金往往贷给那些无法支付债务的企业,等等,使决策者难以忽略以前发生的沉没成本。
实际上,行为财务理论通过引入框架效应、心理会计、禀赋效应等,不仅大大拓展了新古典财务学——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财务期权理论”等,而且还解释了沉没成本相关性的存在,诸如避免资源浪费心理,以及自我辩护(Staw,i976)。因此,在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条件下,决策者往往考虑沉没成本,人们不得不考虑以前发生的沉没成本或历史成本,很难将它一笔勾销,出现大量沉没成本相关性。
因此,本文力求通过经济理性角度再次解释财务会计中沉没成本相关性的合理性,从而看到,在信息不完全(交易成本为正)条件下,会计作为一种制度是有存在的合理性(Coase,1938),经济主体往往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没成本,从而再次看到沉没成本相关性的理性逻辑,大大拓展新古典财务会计研究领域。
沉没成本是指投资之后不能得到补偿的那些成本损失,成本是否沉淀取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前沿
从现代财务会计决策和规范理论角度看沉没成本已经支付了,无法再收回或补偿,将其归属于决策不相关成本,因而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当前或未来决策。然而,一旦引入入信息不完全或有限理性,我们会发现财务会计中沉没成本相关性的经济逻辑,从而表明沉没成本相关性存在本身就是在信息不完全或有限理性条件约束下的一种理性行为,并不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所以,一方面需要承认新古典财务会计局限性——完全信息或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认识到沉没成本相关性存在的客观性,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恰当的非正式和正式制度克服沉没成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追踪投资成本支出过程加强沉没成本和风险管理,从而使会计制度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的前身是簿记,500年前簿记曾经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随着簿记发展为会计,引进了若干经济学的概念与理论,经济学就逐渐成为会计学的基础。不联系经济学来考察会计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资产,显然是捕捉不到资产的来源及其本质的(葛家澍,2005)。由此可见,经济学的发展演变也会冲击会计学的发展。因此说,受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财务会计中同样假设“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决策者进行决策时仅仅根据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行动相关的沉没成本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不应该进入有关连续还是中断行动的决策中。此时,以前投资的货币、努力和时间等沉没成本已经支付了,不能得到补偿,因其不构成机会成本,所以不应该影响当前或未来决策,体现沉没成本决策无关性。因此说,在信息完全(零交易成本)条件下,企业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会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没成本的影响。如果以前的这些投资激励人们继续执行当前的决策,则被称为沉没成本错误。因沉没成本错误被视为一种非理性行为而被排除在新古典完全理性研究范围之外了。正如平迪克和鲁宾菲尔德(1997)所说:“尽管机会成本是隐性的,但在做决策时必须予以考虑;与之相对应的沉没成本正好相反,沉没成本通常是可见的,但一旦发生以后,在作出经济决策之时经常被人们忽略。”“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费用。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事实上,经济学家和会计人员对于成本的看法是不同的。科斯(Coase,1938)曾注意到,会计人员认为一台机器的使用成本是指机器的折旧,而经济学家会说,使用一台机器的成本是指这台机器应用于其他场合所能创造的最大价值。如果没有其他用途的存在,这台机器的使用成本就是零。从理论上说,科斯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要算最大价值需要知道使用机器的所有行业的未来情况,结果经济学家或者接受会计人员计算方法或者选择回避耐用资本品问题的做法。事实上,会计人员喜欢回顾企业财务状况,因为他们必须记录资产和负债,对以往的经济活动作出评价。会计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这是根据国内所允许的税务处理方法确定的。经济学家注意企业的前景,他们所关心的是将来成本预计是多少,以及企业如何通过重组资源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企业利润率。因此,他们必须关心机会成本,即未能使企业资源得到最高价值利用而放弃的机会成本。同样,会计人员和经济学家均将实际支出即显性成本(会计成本)列入他们的计算中。显性成本包括工资、材料成本和资产的租金。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显性成本极为重要,因为它们涉及企业与之有经济往来的企业或个人的直接支付。而经济学家对于显性成本的关注,则是因为工资和材料成本代表了可以被有效用于其他地方的货币,从而造成经济学家关注隐性成本——经济机会成本,而会计人员关注显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还会看到会计无法记录的隐性成本的沉淀,而会计人员只能看到账面上显性成本的沉淀。由于假设信息完全,经济学家和会计人员是一样的,进而得出沉没成本决策不相关命题。
二、沉没成本相关性概念的界定
由于新古典决策和规范理论都是建立在完全理性的假设之上,只关注决策问题的描述和决策方法研究,忽略了决策本身所面临的约束条件。科斯开创了新制度经济学革命,提出交易成本,从而论证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做到完全理性,或者说获得信息需要支付交易成本,不可能免费得到。而且,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理论主要是依据会计成本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成本(Kay and Mayer,1986)。作为新制度经济学重要分支——交易成本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5)也认为周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是从会计角度划分的,并没有从经济学角度——机会成本考虑,所以,他划分出资产专用性成本和非资产专用性成本,从而引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为我们分析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迈出坚实一步,从而论证,在信息完全或契约完备条件下,无所谓沉没成本还是非沉没成本,经济人都可以做出理性选择,因此可以将成本划分出决策相关性成本——非沉没成本和决策非相关性成本——沉没成本。一旦有限理性,契约不完备,特别是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这种简单的两分法因信息不完全而无法分开,致使沉没成本(资产专用性)发挥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吧”、“不要为溅出的牛奶哭泣”等警告,但在真实决策时往往考虑沉没成本的影响,大量的沉没成本相关性行为普遍存在。例如,由于已经在风险企业中投资很多,所以需要继续经营;由于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所以抵制技术或制度变迁;人们对职业或者专业进行了大量投资,所以不愿意转换研究领域;在银行业,追加资金往往贷给那些无法支付债务的企业,等等,使决策者难以忽略以前发生的沉没成本。
实际上,行为财务理论通过引入框架效应、心理会计、禀赋效应等,不仅大大拓展了新古典财务学——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财务期权理论”等,而且还解释了沉没成本相关性的存在,诸如避免资源浪费心理,以及自我辩护(Staw,i976)。因此,在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条件下,决策者往往考虑沉没成本,人们不得不考虑以前发生的沉没成本或历史成本,很难将它一笔勾销,出现大量沉没成本相关性。
因此,本文力求通过经济理性角度再次解释财务会计中沉没成本相关性的合理性,从而看到,在信息不完全(交易成本为正)条件下,会计作为一种制度是有存在的合理性(Coase,1938),经济主体往往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没成本,从而再次看到沉没成本相关性的理性逻辑,大大拓展新古典财务会计研究领域。
沉没成本是指投资之后不能得到补偿的那些成本损失,成本是否沉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