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面设计是视觉宣传、包装造型、品牌策划等很多领域的基础,也是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德国包豪斯学院在20世纪初提出了工作室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艺术领域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在产教融合这个大背景下,中职学校通过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体现产教融合的优势。本文立足于产教融合这个背景,对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工作室
0.引言
党的十九大确认了职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就是产教融合,给职业教育的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正处于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于创新型、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中职学校应该基于产教融合这个大方向,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同时平面设计在社会运用中辐射面较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却并不理想。中职学校可以引进平面设计工作室这一教学模式来改进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以实际项目为导向,充分融合教学、实践、科研,实现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 中职学校传统平面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1.1学生就业竞争力低
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习得一技之长,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然而当前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却并不理想,说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高。一方面由于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和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引起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导致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在求职时容易因为专业知识不扎实而失去竞争力;另外一方面中职毕业生本身在学历方面就无法与高职、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毕业生竞争,而且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并未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了解市场的机会,导致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无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实践经验方面都难以与本科生和高职生抗衡。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却对本专业缺乏兴趣,转行的现象比较普遍。
1.2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猛,中职学校学生人数有所增加。然而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有些中职学校需要外聘教师才能满足教学需求,教师人数严重不足。目前学校的年轻教师大多是從师范院校毕业就直接进了学校,对于软件的运用水平还可以,但缺乏实战经验,很多上课的知识都仅仅是来自于书本,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可能更多的是倾向于软件的运用。年长的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校外实践的机会甚少。所以学校教师对于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需求的了解是深度脱轨,实战经验是严重缺失的。
2.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进行产教融合的可行性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融合、课堂授课与校办工厂的融合、科研机构与中职学校的融合。产教融合的本质就是理论教学研究与相关专业生产运行的融合。工作室制是产教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平面设计专业而言,工作室制是具有可行性。工作室是立足于产教融合的理念,根据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结构构建的,每个工作室都有主持教师,实行结构模块化教学。工作设置可以将平面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职业素质教学以及实践能力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室中消化理论知识、提高职业素质,同时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因此在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实行工作室教学制度,符合产教融合的需要,能够有力的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产教融合背景下,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设计
3.1构建校企双赢型教师队伍
平面设计工作室离不开主持教师,主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这就要求主持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介于当前中职学校现有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中职学校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度,也就是由本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和外聘企业人员共同担任工作室的主持教师。主持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准的平面设计水平和较强的业务经验,能够对工作室的设计和研发工作进行主导、促进和监督,并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
一些中职学校可以采取聘任制的方式来组建工作室的教师队伍。在选定主持教师之后,再由主持教师向专业部申报需要聘任的其他教师的数量、科目,由学校统一聘任。中职院校平面工作室的教师队伍可以由主持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兼职教师来源于企业,根据各工作室的需要对工作室项目进程提出具有市场经验的建议,这样可以加深产教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工作室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对于企业而言,派出有经验的员工、专家来对中职工作室进行指导,也可以提高中职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便利。
3.2制定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保障机制
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式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区别,加之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较低,工作室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比课堂式教学模式更为灵活和自由的教学模式,必然具有更大的教学管理难度。为了保障工作室的正常运行,提高平面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要先制定有效的教学保障机制。
3.2.1学分管理制度
学分管理制度适用于比较灵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规范式管理。教师可以根据每学期学生期末的成绩为标准,挑选一批优秀学生,组成工作室核心成员。这样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学生之间的竞争机制。学生在进入工作室之后,即获得相应的基础学分,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既获得相应的学分,如未能完成则要扣除学分。在工作室中尽量以激励措施为主,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机会获得学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2.2考核评价制度
考核评价制度分为两个方面:对工作室中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中职学校要以实践效果为基础,对工作室师生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进行评估,立足于其对实训资源的利用水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是对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教学手段与学生实际情况的适配度及教案和课件的准备等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则是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项目的实际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室中尽情发挥自己的特点,工作室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避免单一的分数限制学生的专长发挥。评价结果除了要有分数之外,还要有对学生在工作室表现的文字评价。在评价方式方面,除了有工作室主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要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等。
3.3落实项目任务,保障项目教学一体化
项目是工作室的灵魂,只有稳定的项目才能保障工作设置教学模式的运行。中职学校必须保障工作室有足够的项目来维持其正常运转,主要由就业部、专业部负责与企业进行沟通,建立校办产业或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确定项目之后,主持教师要对任务进行分解,将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将其分解为相应的模块,并设置每个模块学生需要达到的任务和相应的学分。主持教师必须以企业对平面设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来要求学生,将理论课和实践课融合起来。
主持教师和学生进入工作室之后,要参照公司运营模式来制定项目规则。接到设计任务后,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分析该设计任务,然后再由学生进行第1轮草图创作。在草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补充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完成第1轮草图创作之后,主持教师要组织所有学生进行讨论,对每一个草图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再由学生进行第2轮修改。最后参考招投标模式,选出中标设计方案。主持教师再带领所有学生针对中标设计方案,进行第2轮讨论,对其進行优化,直至拿出最终作品,完成整个项目。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主持教师除了要关注项目进度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关注学生能否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提升;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了哪些不足;在项目开始之初,由于学生并不了解市场,也不了解平面设计作品生产的全过程,在设计时往往未能对整个市场进行全面考虑,设计的作品不符合客户的具体要求,需要主持教师适时的引入市场要求、新工艺和新的设计理念,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与此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适应工作室的角色,包括洽谈业务、草拟合同、沟通客户、售后回访等,都要要求学生参与并发挥积极作用。
3.4改进教学内容,促进角色转变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因此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内容。主持教师可以根据任课学生的特点和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创建更符合自身特殊教学形式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体系更符合定岗式、多方向的教学要求。
设计工作室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独立的设计团队,学生在工作室中通过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方法,学会专业的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除了要完成设计作品任务之外,还要学会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努力并根据客户的意见,对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进行修改,并对工作室的成本进行核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的引入相应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产教融合这个大背景下,需求导向建立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中职学生能够在学习平面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对市场的认识和适应能力,从而真正达到生产与教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史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分析 [J]. 职业 ,2017(10).
[2]许亭. 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新疆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产教结合研究[J]. 明日风尚 ,2016(22).
[3]李宏.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制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9(04).
[4]王轩 .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J].求知导刊 ,2015(7).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工作室
0.引言
党的十九大确认了职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就是产教融合,给职业教育的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正处于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于创新型、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中职学校应该基于产教融合这个大方向,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同时平面设计在社会运用中辐射面较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却并不理想。中职学校可以引进平面设计工作室这一教学模式来改进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以实际项目为导向,充分融合教学、实践、科研,实现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 中职学校传统平面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1.1学生就业竞争力低
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习得一技之长,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然而当前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却并不理想,说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高。一方面由于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和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引起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导致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在求职时容易因为专业知识不扎实而失去竞争力;另外一方面中职毕业生本身在学历方面就无法与高职、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毕业生竞争,而且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并未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了解市场的机会,导致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无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实践经验方面都难以与本科生和高职生抗衡。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却对本专业缺乏兴趣,转行的现象比较普遍。
1.2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猛,中职学校学生人数有所增加。然而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有些中职学校需要外聘教师才能满足教学需求,教师人数严重不足。目前学校的年轻教师大多是從师范院校毕业就直接进了学校,对于软件的运用水平还可以,但缺乏实战经验,很多上课的知识都仅仅是来自于书本,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可能更多的是倾向于软件的运用。年长的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校外实践的机会甚少。所以学校教师对于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需求的了解是深度脱轨,实战经验是严重缺失的。
2.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进行产教融合的可行性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融合、课堂授课与校办工厂的融合、科研机构与中职学校的融合。产教融合的本质就是理论教学研究与相关专业生产运行的融合。工作室制是产教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平面设计专业而言,工作室制是具有可行性。工作室是立足于产教融合的理念,根据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结构构建的,每个工作室都有主持教师,实行结构模块化教学。工作设置可以将平面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职业素质教学以及实践能力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室中消化理论知识、提高职业素质,同时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因此在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实行工作室教学制度,符合产教融合的需要,能够有力的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产教融合背景下,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设计
3.1构建校企双赢型教师队伍
平面设计工作室离不开主持教师,主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这就要求主持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介于当前中职学校现有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中职学校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度,也就是由本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和外聘企业人员共同担任工作室的主持教师。主持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准的平面设计水平和较强的业务经验,能够对工作室的设计和研发工作进行主导、促进和监督,并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
一些中职学校可以采取聘任制的方式来组建工作室的教师队伍。在选定主持教师之后,再由主持教师向专业部申报需要聘任的其他教师的数量、科目,由学校统一聘任。中职院校平面工作室的教师队伍可以由主持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兼职教师来源于企业,根据各工作室的需要对工作室项目进程提出具有市场经验的建议,这样可以加深产教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工作室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对于企业而言,派出有经验的员工、专家来对中职工作室进行指导,也可以提高中职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便利。
3.2制定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保障机制
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式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区别,加之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较低,工作室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比课堂式教学模式更为灵活和自由的教学模式,必然具有更大的教学管理难度。为了保障工作室的正常运行,提高平面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要先制定有效的教学保障机制。
3.2.1学分管理制度
学分管理制度适用于比较灵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规范式管理。教师可以根据每学期学生期末的成绩为标准,挑选一批优秀学生,组成工作室核心成员。这样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学生之间的竞争机制。学生在进入工作室之后,即获得相应的基础学分,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既获得相应的学分,如未能完成则要扣除学分。在工作室中尽量以激励措施为主,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机会获得学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2.2考核评价制度
考核评价制度分为两个方面:对工作室中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中职学校要以实践效果为基础,对工作室师生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进行评估,立足于其对实训资源的利用水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是对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教学手段与学生实际情况的适配度及教案和课件的准备等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则是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项目的实际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室中尽情发挥自己的特点,工作室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避免单一的分数限制学生的专长发挥。评价结果除了要有分数之外,还要有对学生在工作室表现的文字评价。在评价方式方面,除了有工作室主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要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等。
3.3落实项目任务,保障项目教学一体化
项目是工作室的灵魂,只有稳定的项目才能保障工作设置教学模式的运行。中职学校必须保障工作室有足够的项目来维持其正常运转,主要由就业部、专业部负责与企业进行沟通,建立校办产业或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确定项目之后,主持教师要对任务进行分解,将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将其分解为相应的模块,并设置每个模块学生需要达到的任务和相应的学分。主持教师必须以企业对平面设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来要求学生,将理论课和实践课融合起来。
主持教师和学生进入工作室之后,要参照公司运营模式来制定项目规则。接到设计任务后,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分析该设计任务,然后再由学生进行第1轮草图创作。在草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补充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完成第1轮草图创作之后,主持教师要组织所有学生进行讨论,对每一个草图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再由学生进行第2轮修改。最后参考招投标模式,选出中标设计方案。主持教师再带领所有学生针对中标设计方案,进行第2轮讨论,对其進行优化,直至拿出最终作品,完成整个项目。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主持教师除了要关注项目进度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关注学生能否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提升;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了哪些不足;在项目开始之初,由于学生并不了解市场,也不了解平面设计作品生产的全过程,在设计时往往未能对整个市场进行全面考虑,设计的作品不符合客户的具体要求,需要主持教师适时的引入市场要求、新工艺和新的设计理念,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与此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适应工作室的角色,包括洽谈业务、草拟合同、沟通客户、售后回访等,都要要求学生参与并发挥积极作用。
3.4改进教学内容,促进角色转变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因此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内容。主持教师可以根据任课学生的特点和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创建更符合自身特殊教学形式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体系更符合定岗式、多方向的教学要求。
设计工作室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独立的设计团队,学生在工作室中通过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方法,学会专业的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除了要完成设计作品任务之外,还要学会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努力并根据客户的意见,对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进行修改,并对工作室的成本进行核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的引入相应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产教融合这个大背景下,需求导向建立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中职学生能够在学习平面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对市场的认识和适应能力,从而真正达到生产与教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史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分析 [J]. 职业 ,2017(10).
[2]许亭. 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新疆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产教结合研究[J]. 明日风尚 ,2016(22).
[3]李宏.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制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9(04).
[4]王轩 .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J].求知导刊 ,2015(7).